GB/T 2665-2001 女西服、大衣
GB/T 2665-2001 Women's suits and coa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1年08月
-
2009年03月
-
2017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北京市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一站、中国服装协会、陕西省服装鞋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 起草人:
- 许鉴、徐云宝、朱炳荣、姜言香、张广闽、李刚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3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2665一2001
前言
本标准是6B/T2665-1993《女西服、大衣》的修汀本。本标准在修订中,参照采用了日本工业标准
JIS1.4208-1992《成品男西服》。
本次修刃将适用范围扩大为女西服、大衣等毛呢类服装,取消了5.3系列等内容,增加了甲醛含量
的限定、色牢度规定、起毛起球规定、成分和含量规定等主要内容,对缺陷判定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在其
他技术内容上也做了较大的改动
本标准的附录A"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部分采用FZ/T20019-1999((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
验方法》中的条文。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2002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2665-1993,
本标准由原国家纺织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北京市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一站、
中国眼装协会、陕西省服装鞋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上海斯尔丽服饰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鉴、徐云宝、朱炳荣、姜言香、张广闽、李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65--2001
女西服、大衣
代替GB/T2665-1993
Women'ssuitsandcoat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r女西服、大衣的要求、检验(侧试)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全部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以毛、毛混纺、毛型化学纤维等织物为原料,成批生产的女西服、大衣等毛呢类服装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251一1995评定沽色用灰色样卡
GB/T1335.2-1997服装号型女子
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2911-1997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门'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4802.1-1997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圆轨迹法
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丁571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FZ/T20019-1999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
FZ/T24002-1993精梳毛织品
FZ/T24003--1993粗梳毛织品
FZ/T24004-1993精梳低含毛混纺及纯化纤毛织品
FZ门一24008一1998精梳高支轻薄型毛织品
FZ门、80002--1991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FZ/T80007.1--1999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度侧试方法
FZ/T80007.3--1999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
3要求
3门使用说明规定
使用说明按GB5296.4规定执行。
3.2号型规定
3.2门号型设N按GB/T1335.2规定选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It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一08-28批准2002一02一0、实施
GB/T2665一2001
3.2.2成.iu-Y:F部位规格按GB/"1'1335.2有关规定r1行设计
13原材料规定
13门而料
按FZ/T24002,FZ/T21003,FZ/T24004,FZ/T24008或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
I1211'料
采用与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合的里料。特殊需要除外
I13辅料
3.3.3门衬布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衬布,其收缩率应与面料相适宜
II12垫肩
采用棉或化纤棉等材料。
II13缝线
采用适合所用面辅料、里料质量的缝线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
宜(装饰线除外)
3.3-3.4钮扣、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及附件。钮扣、附件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
3.4经纬纱向技术规定
3.4.1前身:经纱以领口宽线为准,不允斜
3.4.2后身:经纱以腰节下背中线为准,西服倾斜不大于0.5cm,大衣倾斜不大于1.0cm;条格料不允
斜
3.4.3袖子:经纱以前袖缝为准,大袖片倾斜不大于1.0cm,小袖片倾斜不大于1.5cm(特殊上艺除
外)。
3.4.4领面:纬纱倾斜不大于0.5cm,条格料不允斜。
3.4.5袋盖:与大身纱向一致,斜料左右对称。
3.4.6挂面:以驳头止口处经纱为准,不允斜。
I5对条对格规定
15.1面料有明显条、格在1.0cm及以上的按表1规定
表1
部位对条对格规定
右右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3Cm
乎巾袋与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Zcm
大袋与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3cmp
袖与前身袖肘线以上与前身格料对横,两袖互差不大于。.石cm
袖缝袖肘线以下,前后袖缝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3cm
背缝}以上部为准,条料对称,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2cm
背缝与后领而条料对条.互差不大于0.Zcm
领了、驳头条格料左右对称,互差不大于0.2cm
摆缝袖窿以下10cm处,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cm
oilr条格顺直,以袖山为准,两袖互差不大于。.scm
注,特别设计不受此限
3.5.2面料有明显条、格在0.5cm及以上的,手巾袋与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格,颐差不大于0.1cm
GB/T26652001
3.5.3倒顺乙、阴阳格原料.全身顺向一致(长毛原料,全身上下顺向一致)
3.5.4特殊图案面料以主图为准,全身顺向一致
3.6拼接规定
大衣乎知币允1午两接一拼,在下一至二档扣眼之间.避开扣眼位,在两扣眼距之间拼接。西服、大衣耳
朵皮允许两接拼,其他部位不允许拼接
3.7色差规定
袖缝、摆缝色差不低于4级,其他表面部位高于4级。套装中L装与裤子的色差不低于4级
3.8外观疵点规定
成品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2规定。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
优〔等品前领而及驳头不允许出现疵点)。未列人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2相似疵点执行
图1
表2
一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研.从名称
诬号部位2号部位3号部位
粗J一丫疥祝1纱Ot3~1.Orm1.0~2.ocm20~1.ocm
大tjj纱(几根)一不允许不允许飞.自一IOcn飞
一
GB1‘2665一2001
表以完)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妙〔‘人石洲“
1号部位2号部位一3号部位
乙粒(个)46
{1)〔一2,〔cm
一
条痕(折痕)不允许
}不明显;不明掀
一
斑疵不大于0.3cm匕不大于。.污cn厂
不允许
(油、锈、色斑)不明显不明显
3.9缝制规定
3.9.1针距密度按表3规定口
表3
眼}
项目针距密度一
明暗线3cmlZ~14针特殊需要除外
包缝线3cm不少于9针
手工针3cm不少于7针肩缝、袖窿、领子不低于9针
手拱止口
3cm不少于5针
机拱止口
二角针3cm不少于5针以单面计算
I
「
细线1仁m12~14针机锁眼
锁眼
粗线Icm不少于9针手工锁眼
}一
l
r细线每孔不少于8根线
宇J宁口缠脚线高度与止口厚度相适应
粗线每孔不少于4根线
3.9.2各邹位缝制线路顺直、整齐、平服、牢固。主要表面部位缝制皱缩按《男西服外观起皱样照》规定,
不低1几4级
3.9.3上下线松紧适宜,无跳线、断线。起落针处应有回针。
3.9.4领子平服,领面松紧适宜。
3.9.5纳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
3.9.6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
3.9.7袋布的垫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3.9.8袋日两端应打结,可采用套结机或平缝机回针
3.9.9袖窿、袖缝、底边、袖口、挂面里口、大衣摆缝等部位叠针牢固
3.9门0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钮脚高低适宜,线结不外露
3.9门1商标、号型标志、成分标志、洗涤标志位置端正、清晰准确。
3.9.12各部位缝纫线迹30印:内不得有两处单跳和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
3.10成}}:仁要部位规格极限偏差
按表1规定。
GB厂f2665一2001
序号部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 5125-2005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 2006-07-25
- HB 3157-1978 箱角 1980-01-07
- HB 3117-1978 横销 1980-01-07
- HB 7663-1999 民用航空产品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程序 1999-03-12
- HB 3116-1978 链条 1980-01-07
- HB 6721-1993 程序设计用设计结构图 1993-02-22
- JB/T 1666-1997 履带式推土机 试验方法 1997-06-20
- JGJ/T 234-2011 择压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2011-01-28
- QJ 1195.1-1987 设备统计目录及代码 1987-06-18
- YD/T 793-1996 704Kbit/s1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99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