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967-2015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
JJG 967-2015 Calibrators for Headlamp Tester of Motor Vehicl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1年11月
-
2015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
- 起草人:
- 张卿贤、刘毅、权小菁、戴映云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2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967—2015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
CalibratorsforHeadlampTesterofMotorVehicle
2015-08-24发布2016-02-24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JJG967—2015
目录
引言
………………………(Ⅱ)
范围
1……………………(1)
引用文件
2………………(1)
概述
3……………………(1)
术语
4……………………(1)
发光强度
4.1……………(1)
光轴角
4.2………………(1)
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
4.3………………(1)
计量性能要求
5…………(1)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
5.1……………(1)
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
5.2………………(1)
发光强度的重复性
5.3…………………(2)
发光强度的稳定性
5.4…………………(2)
校准器光分布的对称性
5.5……………(2)
光轴角的示值误差
5.6…………………(2)
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
5.7………(2)
通用技术要求
6…………(2)
计量器具控制
7…………(2)
检定条件
7.1……………(2)
检定项目
7.2……………(3)
检定方法
7.3……………(3)
检定结果的处理
8………………………(8)
检定周期
9………………(8)
附录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A()………(9)
附录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检定原始记录
B…………(10)
附录校准器光轴角检测装置
C………(11)
附录校准器发光强度实际电压的标定
D……………(12)
附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E……………………(13)
Ⅰ
JJG967—2015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
2引用文件
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1059.1—2012《》
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
GB4599《》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
3概述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校准器以下简称校准器可分为远光校准器远近光校准器
()、
和近光激光校准器校准器是装有标准光源带有水平和垂直精密旋转机构的装置远
。,。
光校准器由标准光源直流稳压电源及电压表水平和垂直角度旋转机构水平调整机
、、、
构和找正机构等部分组成远近光校准器还带有激光器近光激光校准器的组成包括激
;;
光器水平和垂直角度旋转机构水平调整机构和找正机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电
、、。
压调压装置和水平垂直角度旋钮使校准器发出一束已知发光强度和光轴角的光束
、,,
实现对前照灯检测仪的发光强度光轴偏移角及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的检定
、。
4术语
发光强度
4.1luminousintensity
光源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该光源在包含指定方向的立体角元Ω内传输的光通
d
量Φ除以该立体角元之商IΦΩ
d:=d/d。
光轴角
4.2axisangle
校准器发出的光束光轴与水平面及铅垂面之间的夹角
。
近光明暗截止线转角
4.3inflectionpointnearthelightdarkcut-offline
近光灯在光屏上投射出的光斑图形其水平明暗分界线与倾斜明暗分界线的交点
,,
称为明暗截止线转角
。
5计量性能要求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
5.1
校准器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不超过
±5'。
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
5.2
校准器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投射一个比较清晰的对称的光斑其光照度只有一个
,
1
JJG967—2015
最大值校准器发光强度的变化范围不小于且校准器发光强度的示值误
;(5~40)kcd,
差应满足
:
首次检定不超过
:±4%;
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不超过
:±6%。
发光强度的重复性
5.3
校准器发光强度的重复性不大于
1%。
发光强度的稳定性
5.4
校准器发光强度在内的变化率不超过
10min1.5%。
校准器光分布的对称性
5.5
校准器光轴角转动机构在垂直方向处于水平方向在左右
0°00',(L)2°~(R)2°
范围内变化以及水平方向处于上下方向在下上范围内变化
0°00',(D)1°~(U)1°
时校准器光束光分布的不对称性不超过
,10%。
光轴角的示值误差
5.6
在左右上下范围内光轴角的示值误差不
(L)2°~(R)2°,(U)2°~(D)2°,
超过
±5'。
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
5.7
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不超过
±3'。
6通用技术要求
校准器应有铭牌标明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及制造日期等
1),、、、。
校准器的所有光学零部件应清洁无明显霉点疵点气泡划痕等影响使用
2),、、、
的缺陷仪器的刻线数字等应显示清晰不应有断线笔画短缺等缺陷
;、,、。
校准器的各运动调节部分应转动灵活平稳锁定可靠光轴角转动机构应
3)、、、;
有锁紧装置
。
7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
检定条件
7.1
检定用设备
7.1.1
数字照度计至少1位显示相对示值误差不超过
7.1.1.1:3,±1%。
2
光度测量装置测量距离不小于最大允差
7.1.1.2:7m,0.2%。
经纬仪级
7.1.1.3(6″)。
水准仪级
7.1.1.4(S3)。
光轴角检测装置见附录
7.1.1.5(C)。
检定环境和其他要求
7.1.2。
温度
7.1.2.1:(20±5)℃。
相对湿度
7.1.2.2:≤85%。
2
JJG967—2015
电源电压
7.1.2.3:AC(220±10)V。
检定项目
7.2
检定项目见表
1。
表1检定项目一览表
序号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
通用技术要求
1+++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
2+++
发光强度的示值误差
3+++
发光强度的重复性
4+--
发光强度的稳定性
5+++
校准器光分布的对称性
6+++
光轴角的示值误差
7+++
光轴角转动机构的空程误差
8+++
注:
近光激光校准器只需检定第,,项;
1178
凡需要检定的项目用“”表示,不需检定的项目用“”表示。
2+-
检定方法
7.3
检定前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校准器进行预热
,。
通用技术要求
7.3.1
目视观察和试验应满足的要求
,6.1~6.3。
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
7.3.2
检定在光度测量装置上进行将被检的校准器置于装置的圆转台上见图
7.3.2.1。(1),
先把校准器的角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而后调整校准器使其水泡处在圆环中央用水
,,。
准仪瞄准反复调整使校准器发光面的中心与已调好的数字照度计探测器受光面的中
,,
心等高同时用经纬仪瞄准反复调整直至被检校准器光轴找正机构的两个尖锥的顶
;,,
点与过探测器受光面中心的垂线在同一铅垂面内此时被检校准器的水泡应保持在圆环
,
中心并定好被检校准器的起点
,。
水平视图
(a)
图校准器发光强度检定调整示意图
1
3
JJG967—2015
俯视图
(b)
图续
1()
用αiβj作为光轴角的表示方法其中αi为第i个水平方向的光轴角左右方
7.3.2.2/,,
位用或表示βj为第j个垂直方向的光轴角上下方位用或表示所有角度
LR,,UD,
应精确到分
。
将照度计的探测器和被检的校准器固定在装置上相距D的两个位置光轴角为
,
保持垂直方向上的光轴角不变将水平方向的光轴角示值转到或
0°/0°。0°,L3°(R3°),
再按照或缓慢转动光轴角转动机构并观察照度计的
L3°→0°→R3°(R3°→0°→L3°),
示值在光轴角为和附近找到照度计示值相等的两个位置并记录此时光轴角
。L2°R2°,
的示值αi和αi
'L'R。
然后再反方向按上述方法在和附近找到照度计示值相等的两个位置并
,L2°R2°,
记录此时光轴角的示值αi和αi
″L″R。
水平方向光轴角的零位示值误差按公式和公式计算
(1)(2):
α'=α'i-α'i
Δ0(LR)/2(1)
α″=α″i-α″i
Δ0(LR)/2(2)
按公式计算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校准器光轴在水平方向的零位示值误差
(3):
α=α'+α″
Δ0(Δ0Δ0)/2(3)
保持校准器水平方向的光轴角处在不变光轴角垂直方向的示值转到或
0°,D2°(
再按照或方向缓慢转动光轴角转动机构并观
U2°),D2°→0°→U2°(U2°→0°→D2°),
察照度计的示值在光轴角为附近找到照度计示值相等的两个位置记录此
。U1°,D1°,
时垂直方向的光轴角示值和
βjβj
'U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4/ 0015-2007 民用建筑采暖设计标准 2007-12-06
- DB45/T 462-2007 广西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2007-12-28
- DB45/T 454-2007 方斑东风螺工厂化育苗技术规范 2007-12-28
- DB53/T 252-2008 洁面盐(乳液) 2008-05-16
- DB45/T 461-2007 灵山香鸡 2007-12-28
- DB45/T 457-2007 绿色食品 太湖新银鱼增养殖技术规范 2007-12-28
- DB53/T 253-2008 洗手盐(乳液) 2008-05-16
- DB45/T 465-2007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牛分枝杆菌的技术操作规程 2007-12-28
- DB45/T 452-2007 岩鯪(唇鯪) 2007-12-28
- DB45/T 455-2007 水产养殖动物病情测报技术规程 200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