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51-2014 鮸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DB33/T 951-2014 The breeding techniques of Prowntail fish are standardized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951-2014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31
实施日期
2015-01-31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1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51—2014

鮸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breedingofMiichthysmiiuy

2014-12-31发布2015-01-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5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海忠、柳敏海、傅荣兵、彭志兰、楼宝、詹纬。

I

DB33/T951—2014

鮸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鮸(Miichthysmiiuy)人工繁育环境条件及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催产与孵化、苗

种培育、鱼病防治、苗种出池与运输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鮸人工繁育室内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环境条件

3.1场址选择

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繁育用水

海区的自然新鲜海水,经暗沉淀、砂滤处理后使用,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3.3繁育设施

具有鱼类人工繁育所需的亲鱼池、产卵池、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及与之相配套的水、气、电、

热等供应设施。亲鱼池、产卵池、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可以共用。池为半埋式水泥池,圆形或长方

形,以圆形为宜,若为长方形,长:宽<2:1。池底向出水孔倾斜,有1%的比降度,利于排水与出苗,单

池面积以10m2~30m2为宜,池深1.2m~1.5m。

4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

4.1亲鱼选择

4.1.1亲鱼来源

自然海区采捕的野生亲鱼,或人工培育的子代亲鱼。

4.1.2外观及规格

体色正常(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无伤疤,无畸形,2龄~6龄为宜,体重在1.5kg以上。

1

DB33/T951—2014

4.1.3性比

雌、雄鱼比以1:1为宜。

4.2亲鱼强化培育

4.2.1水温

亲鱼强化培育水温22℃~28℃。

4.2.2饵料

饵料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鲜活饵料为主,日投饵量按体重的3%~8%,并在饲料中添加0.1%~

0.2%的维生素E和0.1%~0.2%的卵磷脂。

4.2.3管理

强化培育盐度25‰~30‰、溶氧>5mg/L。培育密度1kg/m3~1.5kg/m3。日换水量大于70%或使

用流水,换水温度差<0.5℃,盐度差<2‰。

5催产与孵化

5.1亲鱼要求

发育良好,鱼体无伤,体表光滑和活动正常。成熟雄鱼腹部抚摸可感觉到其体内有2条长且硬的精

巢,挤压腹部时能从泄殖孔中流出乳白色精液。成熟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用手

轻抚,有柔软和弹性感。探卵器或吸管得到的卵径大小为0.9mm~1.2mm,油球聚积,油球径为0.31mm~

0.34mm,卵呈游离状。

5.2催产方法

胸腔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雌鱼按体重2μg/kg~3μg/kg注射,雄鱼剂量减半。

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18h~36h内自然产卵、排精。自然受精。

5.3孵化

5.3.1受精卵的收集与处理

用溢水法或捞网法收集浮于水面的优质受精卵,再经清洗、去除污物。入池孵化。

5.3.2孵化条件

受精卵密度3.0×104ind/m3~5.0×104ind/m3,静水孵化,微充气,温度22℃~27℃,盐度22‰~30‰,

溶氧>5mg/L,pH8.0~8.6。

6苗种培育

6.1培育条件

2

DB33/T951—2014

温度22℃~28℃,盐度22‰~30‰,溶氧>5mg/L,pH8.0~8.6。控制光照强度在500lx~2000

lx。

6.2饵料及投饵

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幼体、桡足类等。饵料的投喂量,轮虫5ind/ml~10ind/ml;卤虫幼体0.5

ind/ml~2ind/ml;桡足类0.5ind/ml~1.0ind/ml。

鱼苗孵出后第3日龄~25日龄投喂轮虫;15日龄~25日龄投喂卤虫无节幼体;20日龄~50日龄,投

喂40目滤网下的活体桡足类。

轮虫在投喂前用小球藻和轮虫强化剂强化培养24h以上;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用乳化鱼肝油强化

培养12h以上。

6.3培育密度

初孵仔鱼放苗密度为2.0×104ind/m3~4.0×104ind/m3,仔鱼早期2.0×104ind/m3~4.0×104

ind/m3,仔鱼后期1.0×104ind/m3~2.0×104ind/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