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25-2018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325-2018 Protocol for survey and control of Lesser Green Leafhoppers (Cicadellidae: Delphacinae) in tea plant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25-2018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8-08
实施日期
2018-09-08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油桐尺蠖的测报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茶区茶油桐尺蠖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农技推广中心、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庆市种植业局、金寨县农技推广中心。
起草人:
张家侠、孙钦玉、叶涛、葛超美、丁勇、鲍周明、杨学武、马克双、吴玉玲、夏先江、张冉。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25—2018

代替

DB34/T325-2003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forecastandcontrolofEmpoascavitis(Gothe)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8-08发布2018-09-0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25—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4/T325-2003《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与DB34/T325-2003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删除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

——将主要条款“4测报调查”和“5防治”调整为“3测报调查”、“4预测预报”和“5防治”;

——“测报调查”中修改了部分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参数;

——删除了原“4.2新稍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

——“4预测预报”增加了“发生程度预测”;

——条款“5防治”中删除了“防治宗旨”,修改了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并在附录

A中列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农技推广中心、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庆市

种植业局、金寨县农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家侠、孙钦玉、叶涛、葛超美、丁勇、鲍周明、杨学武、马克双、吴玉玲、

夏先江、张冉。

I

DB34/T325—2018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小绿叶蝉的测报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测报调查

3.1虫口密度调查

3.1.1振落法

3.1.1.1调查时间

于11月和次年2月各调查一次越冬虫口基数。3月下旬至10月底每7天开展1次系统调查。

3.1.1.2调查方法

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茶园3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小于667m2。采用五点取样,每样

点拍3盆。在调查点处用内径33cm的塑料盆一只,平接于茶丛下方,用木棍拍打茶丛4下,拍打轻

重应一致,立即清点落于盆内的叶蝉成虫、若虫和蜘蛛等天敌数量,分别记录于表1和表2,并按公式

计算茶蓬面积为667m2的虫量:

...................................(1)

式中:

2

D1——茶蓬面积为667m的虫量(头);

c——盆口面积(cm2);

x——实际调查的平均每盆次虫量(头)。

1

DB34/T325—2018

表1茶小绿叶蝉田间虫量调查记录表(振落法)

地点:年度:调查人:

虫数虫口密度

调查茶园

样点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