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50-2021 城镇道路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标准
DB22/T 5050-2021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asphalt mixture material of cold recycling with asphalt rubber bubble in urban roa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镇道路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foamedasphaltcoldrecycled
mixtureofUrbanroads
DB22/T5050-2021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1年03月16日
2021·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9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城镇道路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
标准》等5项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城镇道路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技术标准》《城镇道
路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加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技
术标准》《智慧工地全景成像测量标准》《市政桥梁结构监测系统标
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5050—2021、
DB22/T5051—2021、DB22/T5052—2021、DB22/T5053—2021、
DB22/T5054—2021,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1年03月16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9]1
号)文件要求,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经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
总结实践经验,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编制本标
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
5混合料配合比与结构设计;6施工;7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建业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
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Email:jljsbz@126.com),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陈昭易军艳栾海赵光涛
石金炜解赛楠陈世达陈卓
孙志伟程鹏健魏利德范雷
刘畅常玉丽孙显奎周雯怡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刘忠根梁春雨
时成林张利东张兴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材料.................................................................................................4
4.1沥青..........................................................................................4
4.2集料..........................................................................................5
4.3水泥、矿粉..............................................................................7
4.4水..............................................................................................7
4.5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8
5混合料配合比与结构设计.............................................................9
5.1沥青发泡条件确定..................................................................9
5.2矿料级配设计..........................................................................9
5.3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率确定.............................................10
5.4最佳泡沫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确定.....................................11
5.5结构设计.................................................................................13
6施工................................................................................................16
6.1试验路施工.............................................................................16
6.2施工流程.................................................................................17
6.3施工前准备.............................................................................18
6.4拌和.........................................................................................19
6.5运输.........................................................................................20
6.6摊铺.........................................................................................21
6.7碾压.........................................................................................22
6.8接缝处理.................................................................................22
6.9养生.........................................................................................23
7质量检查与验收............................................................................24
附录A泡沫沥青发泡试验方法........................................................29
附录B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30
附录C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冻试验方法................................34
本标准用词说明................................................................................38
引用标准名录....................................................................................39
附:条文说明....................................................................................41
1总则
1.0.1为适应城镇道路既有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需求,规范泡
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生产过程,实现绿色环保、技术先进、经济合
理、质量可靠的目标,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及养护工程中采用泡沫沥青厂拌冷
再生混合料技术的各等级城镇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1.0.3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泡沫沥青foamedasphalt
将热沥青和水在专用的发泡装置内混合、膨胀,形成的含有大
量均匀分散气泡的沥青材料。
2.0.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路面材料。
2.0.3泡沫沥青冷再生coldrecyclingwithfoamedasphalt
将泡沫沥青作为主要稳定剂,把常温状态下的回收沥青路面材
料(RAP)重新再生利用的技术。
2.0.4泡沫沥青膨胀率expansionratiooffoamedasphalt
泡沫沥青发泡状态下的最大体积与未发泡时沥青体积的比值。
2.0.5泡沫沥青半衰期halflifeoffoamedasphalt
泡沫沥青从最大体积衰减到最大体积的50%所用的时间。
2.0.6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foamedasphaltcoldrecycledmixture
使用泡沫沥青作为主要稳定剂,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与添加的
新集料、活性填料、水在常温下进行均匀拌和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料。
2.0.7厂拌泡沫沥青冷再生centralplantcoldrecyclingwithfoamed
asphalt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运至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
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泡沫沥青、活性填料(水泥、石灰)、水
进行常温拌和,常温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2.0.8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optimum
watercontentandmaximumdrydensityoffoamedasphaltcold
recycledmixture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时,在含水率—干密度坐
标系上绘出各个对应点,连成圆滑的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
水率和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
3基本规定
3.0.1泡沫沥青冷再生工程应满足当地的道路交通条件及气候条件。
3.0.2根据混合料性能和工程情况,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可用于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沥青路面的下面层与基层,支路沥青路面
的中、下面层与基层。对于有快速开放交通需求的城镇道路工程,
不宜采用厂拌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3.0.3泡沫沥青冷再生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泡沫沥青冷再生工程不应在气温低于15℃时施工,宜在气
温高于20℃时施工;
2当气温低于20℃,但高于15℃时,可采取加热新加集料至
140℃~160℃、提高沥青发泡温度5℃~10℃的方式提高混合料拌
和温度,并通过试拌试铺检验材料性能;
3拌和厂储料堆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温度不应低于
15℃,含水率不应大于3%,否则应采取晾晒、加热烘干等方式进行
预处理;
4严禁雨天施工。
3.0.4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每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80mm,且不
宜小于80mm。
3
4材料
4.1沥青
4.1.1用于发泡的基质沥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4.1.1沥青的主要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90号沥青70号沥青试验方法
针入度(25℃、
0.1mm80~10060~80T0604
100g、5s)
软化点(R&B)℃≥44≥45T0606
60℃动力黏度Pa˙s≥140≥160T0620
15℃延度cm≥100≥100T0605
10℃延度cm≥30≥25T0605
含蜡量(蒸馏法)%≤2.2≤2.2T0615
闪点℃≥245≥260T0611
溶解度%≥99.5≥99.5T0607
密度(15℃)g/cm3实测实测T0603
TFOT(或RTFOT)后T0610或
质量变化%±0.8±0.8T0609
残留针入度比%≥57≥61T0604
(℃)
残留延度(2510℃)cm≥8≥6T0605
注:1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规
定的方法执行;
2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4.1.2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用泡沫沥青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1.2
的规定。
4
表4.1.2泡沫沥青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膨胀率%≥12
本标准附录A
半衰期s≥10
4.2集料
4.2.1当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时,新加
入的粗细集料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2.1-1、表4.2.1-2的规定。粗集料
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宜采用
机制砂,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用石屑。
表4.2.1-1泡沫沥青混合料用于中、下面层时的粗集料质量要求
快速路、次干路、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方法
主干路支路
石料压碎值%≤28≤30T0316
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0304
吸水率%≤3.0≤3.0T0304
洛杉矶磨耗损失%≤30≤35T0317
T0616
与沥青的黏附性—≥4级≥4级
T0663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8≤20
其中粒径大于9.5mm%≤15—T0312
其中粒径小于9.5mm%≤20—
水洗法0.075mm以下颗
%≤1≤1T0310
粒含量
软石含量%≤5≤5T0320
注:1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和《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规定的方法执行;
2对于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下的半干区和干旱区,城镇道路的粗集料
与沥青黏附等级可放宽至3级。
5
表4.2.1-2泡沫沥青混合料用于中、下面层时的细集料质量要求
快速路、次干路、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方法
主干路支路
表观相对密度—≥2.50≥2.45T0328
含泥量(<0.075mm含量)%≤3≤5T0333
砂当量%≥60≥50T0334
亚甲蓝值g/kg≤25—T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
注: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规定的方法执行。
4.2.2当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用于基层时,新加入粗细集料应符
合表4.2.2-1、表4.2.2-2的规定。
表4.2.2-1泡沫沥青混合料用于基层时的粗集料质量要求
快速路、主次干路、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方法
干路支路
石料压碎值%≤30≤35T0316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22—T0312
0.075mm以下颗粒含量%≤2—T0310
软石含量%≤5—T0320
注: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规定的方法执行。
表4.2.2-2泡沫沥青混合料用于基层时的细集料质量要求
快速路、次干路、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方法
主干路支路
塑性指数—≤9—T0118
有机质含量%≤2≤2T0313/T0151
硫酸盐含量%≤0.25≤0.25T0341
0.075mm以下颗粒含量%≤15≤20T0327
注:1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和《公路土工
试验规程》JTG3430规定的方法执行;
2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中T0118标准方法,测定的是
0.5mm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6
4.3水泥、矿粉
4.3.1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活性填料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
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
质的水泥。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无结块。水泥强度等级宜
为32.5或42.5,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
的规定。
4.3.2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3.2规定。
表4.3.2矿粉质量要求
快速路、次干路、
试验项目单位试验方法
主干路支路
表观密度t/m3≥2.50≥2.45T0352
含水量%≤1≤1T0103
<0.6mm%100100T0351
粒度范围<0.15mm%90~10090~100
<0.075mm%75~10070~100
无团粒无团粒
外观——
结块结块
亲水系数—<1<1T0353
塑性指数%<4<4T0354
注: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规定的方法执行。
4.4水
4.4.1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用水应采用可饮用水。
4.4.2使用非饮用水时,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和工程质量时
方可使用。
7
4.5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4.5.1RAP材料的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4.5.2再生混合料设计时,宜按表4.5.2测试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AP)的技术指标。
表4.5.2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技术指标
材料试验项目试验方法
含水率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矿料级配
再生利用技术规程》
(RAP)沥青含量
CJJ/T43附录C
砂当量
25℃针入度
T0726或T0727抽提
60℃动力黏度
RAP中的沥青后,T0604、T0620、
软化点
T0606、T0605
15℃延度
针片状颗粒含量T0726或T0727抽提
RAP中的粗集料
压碎值后,T0312、T0316、
RAP中的细集料棱角性T0344或0345
注: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和《公
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规定的方法执行。
4.5.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5.3的规定。
表4.5.3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质量要求
材料试验项目单位质量要求试验方法
含水率%≤3《城镇道
级配—实测路沥青路
回收沥青
沥青含量%实测面再生利
路面材料
4.75mm以用技术规
(RAP)
下的RAP%≥50程》CJJ/T
砂当量43附录C
8
5混合料配合比与结构设计
5.1沥青发泡条件确定
5.1.1应按本标准附录A方法开展沥青发泡试验,确定最佳发泡温
度和最佳发泡用水量。沥青发泡性能应满足表4.1.2的要求。
5.1.2在不影响沥青和混合料性能的前提下,可使用发泡剂改善沥
青发泡性能。
5.2矿料级配设计
5.2.1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5.2.1的规
定。
表5.2.1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各筛孔的通过率(%)
筛孔(mm)
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
37.5100——
26.585~100100—
19—85~100100
13.260~85—85~100
9.5—55~80—
4.7530~5535~6040~65
2.3620~4025~4528~45
0.310~2510~2510~25
0.0754~124~124~12
5.2.2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用作柔性基层时,宜采用粗粒式级配;
用作中、下面层时,宜采用粗粒式或者中粒式级配;用于轻交通荷
9
载等级的城镇道路中、下面层时,可采用细粒式级配。
5.2.3应对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新矿料等各组成材料进行
筛分以确定级配。矿料级配设计时,应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为基础,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新矿料,使合成级配满足工程设计级
配的要求,且合成级配曲线平顺。当反复调整不能满足时,应更换
新加集料。
5.3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率确定
5.3.1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水泥剂量不应超过1.8%,不宜超过
1.5%。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全部材料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水
泥剂量=水泥质量/(水泥质量+待稳定材料干质量)。待稳定材料
包括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新加矿料。
5.3.2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WOMC和最大干密度应
根据击实试验确定,击实试验中不掺加泡沫沥青。击实试验应按现
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
0804的击实试验方法执行,应变化含水率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
含水率WOMC和最大干密度。
5.3.3击实试验过程中的拌和用水率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拌和用水量时应考虑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新加
矿料混合集料风干试样的含水率Wair-dry,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中T0804的试验方法
进行拌和用水量的折减,拌和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WaddWOMCWair-dry(5.3.3-1)
MwaterWadd()MsampleMcement(5.3.3-2)
式中:Mwater——拌和用水质量(g);
Mcement——需加入的水泥质量(g);
10
WOMC——最佳含水率(%);
Msample——混合集料试样的干质量(g);
Wair-dry——混合集料风干试样的含水率(%);
Wadd——拌和用水率(%)。
2现场生产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时,拌和用水率宜为最佳含
水率WOMC的80%,具体可根据拌和情况确定。
5.4最佳泡沫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1935-1993 木工硬质合金圆锯片 1994-01-06
- JB/T 9151.5-1999 紧固件测试方法 尺寸与几何精度 销 1999-06-28
- HDB/JC 026-2016 铜制卫生洁具用直角阀阀体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2016-07-25
- HG/T 2695-1995 电影胶片尺寸 1995-05-05
- JT/T 532-2004 桥梁结构用碳纤维片材 2004-08-17
- DL/T 768.6-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 焊接件 2002-04-27
- QB 1393-1991 桔子囊胞罐头 1991-12-31
- HG/T 2293-1992 离合器用橡胶气胎 1992-06-01
- SJ/T 10054-1991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2CZ57型管壳额定硅整流二极管 1991-04-08
- HB 4-9-2002 扩口式拧入式变径直通管接头 200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