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58-20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
DB22/T 5058-2021 Urban rail transit underground station assembly concrete structure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9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装配式
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precastconcretestructureforunderground
stationsofurbanrailtransitengineering
DB22/T5058-2021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1年05月28日
2021·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578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抹灰石膏应用技术标准》等4项吉林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抹灰石膏应用技术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城市桥梁预应力工
程施工技术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评价标准》为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5057-2021、
DB22/T5058-2021、DB22/T5059-2021、DB22/T5060-2021,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1年05月28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8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计划(二)>的通知》(吉建标[2018]2号)要
求,由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
考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研究和
讨论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
5设计要点;6预制构件制作和检验;7预制构件装配施工;8质量
验收。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市轨
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
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建设实践,总结经验,
如有问题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
化管理办公室(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联系电话:
0431-88932615,电子邮箱: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
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林森高秀岩杨秀仁王臣
宋伟杨柏林杨明李振富
程鑫吕大桅李继忠孙道光
李莉王振中孟鲲鹏袁红如
赵宏黄克新丛敏卢宇
郑洁姜兴海肖庆松杜晓秋
荣树光陈久恒隋秀龙刘博
周松张超殷红孙强
马传成郐诚瑶许文华李战
蔚立人孙鹏王哲魏子翔
赵鹏杨帅刘洋林子阁
王东杰王博刘阿峰高鑫淼
范慧峰孙传博杨明峻刘连彬
宋健男冯雪巩致宇陈晓龙
孙佳佳张旭李权纪金利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曹国利蔡磊江涛孙会勇
董晓冬王华安崔凯岳延玲
安丽陶乐然周毅李华
李春奎李淑萍宫忠山刘翠霞
赵鑫龙付滨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6
4材料...............................................................................................7
5设计要点.......................................................................................9
5.1一般规定................................................................................9
5.2荷载.......................................................................................11
5.3结构设计...............................................................................12
5.4构造要求...............................................................................13
6预制构件制作和检验..................................................................15
6.1一般规定...............................................................................15
6.2生产准备...............................................................................16
6.3模具工程...............................................................................17
6.4钢筋工程...............................................................................19
6.5预埋工程...............................................................................22
6.6混凝土工程...........................................................................24
6.7脱模与吊装...........................................................................26
6.8质量检验...............................................................................27
6.9标识与使用...........................................................................31
6.10存放与运输.........................................................................31
7预制构件装配施工......................................................................33
7.1一般规定...............................................................................33
7.2装配准备...............................................................................35
7.3装配施工...............................................................................36
7.4连接部位注浆.......................................................................38
7.5基底灌浆与回填...................................................................39
8质量验收......................................................................................40
8.1一般规定...............................................................................40
8.2预制构件制作.......................................................................41
8.3预制构件装配.......................................................................44
8.4连接部位注浆.......................................................................45
8.5基底灌浆与回填...................................................................45
8.6子分部工程验收...................................................................46
8.7工程档案...............................................................................47
附录A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划分表.............48
附录B预制构件质量检验常用表格.............................................49
附录C质量验收记录常用表格.....................................................57
附录D起重和装配专项施工方案................................................63
本标准用词说明................................................................................66
引用标准名录....................................................................................67
附:条文说明....................................................................................69
1总则
1.0.1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管理,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
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
构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
及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refabricatedundergroundstationstructure
将预制衬砌或部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
土地下车站结构,简称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
2.0.2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concretecomponents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3预制衬砌precastconcretelined
采用预制构件拼装组成的地下结构称为预制衬砌结构,简称为
预制衬砌。
2.0.4闭腔薄壁构件cosedcavitythin-wallcomponent
以轻量化设计为原则,构件内部设置闭腔轻质材料填充,此种
构件简称为闭腔薄壁构件。
2.0.5预制构件接头precastcomponentjoint
预制衬砌按相关控制因素进行拆分后,构件之间需进行有效可
靠连接,连接处简称为预制构件连接接头。
2.0.6构件接缝componentseam
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连接处自然形成的缝隙称为构件接
缝。
2.0.7环缝ringsseam
预制衬砌环与环之间连接处的接缝称为环向接缝,简称环缝。
2.0.8纵缝longitudinalseam
预制衬砌一环内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处的接缝称为纵向接缝,简
称纵缝。
2.0.9预制混凝土结合面precastconcreteinterface
预制构件接缝贴合区域即为预制混凝土结合面。
2.0.10张拉连接孔tensionconnectinghole
2
当预制构件之间需进行张拉连接时,在构件中为张拉杆件所预
留的孔道即为张拉连接孔。
2.0.11构件张拉连接componenttensionconnection
通过预应力将两个或一组构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称为构
件张拉连接。
2.0.12张拉连接固定端fixedendoftensionconnection
用于将另一块构件通过张拉连接时,与张拉杆件相连接的固定
连接点。
2.0.13预埋吊钉embeddedhanger
预埋在构件上用于吊装构件的“钉子”形部件称为预埋吊钉。
2.0.14预埋槽道embeddedchannel
预埋在构件上的具有吊挂功能的槽形部件,称为预埋槽道。
2.0.15填充芯材corefillingmaterials
闭腔薄壁构件内部填充的轻质材料,简称为填充芯材。
2.0.16构件倒角componentchamfer
在构件边角进行的导角处理,简称为构件倒角。
2.0.17密封垫安装沟槽gasketinstallationgroove
在构件表面设置的用于安装防水密封垫的凹槽,也称防水凹
槽。
2.0.18防水嵌缝waterprooffilleting
通过在构件接触面边缘设置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退缩,在构件拼
合后自然形成的凹槽,该凹槽通常用一定材料进行填充后,用于作
为接缝的一道防水防线,称为防水嵌缝。
2.0.19精平条带accuratelevelingstrip
为保证预制衬砌整体拼装精度控制要求,在基坑底部设置的若
干沿基坑纵向分布的具有较高平整度的垫层带,称为精平条带。
2.0.20装配台车assemblytrolley
用于辅助预制构件拼装定位的专用设备。
2.0.21定位销棒dowelbar
3
为保证预制构件装配就位快速准确,在构件接头处设置的纺锤
形定位装置,简称定位销棒。
2.0.22拼装精度assemblyaccuracy
用于控制构件装配准确度的拼装误差控制标准值。
2.0.23支撑丝扛supportscrew
用于限制拱脚水平位移的钢制螺纹支撑装置。
2.0.24分级回填layeredbackfill
对装配式衬砌与围护结构之间的肥槽按一定高度分层多级回
填的方式称为分级回填。
2.0.25注浆分仓groutingconcretingsequence
为限制接缝注浆范围,通过一定方式将注浆区域进行隔离而形
成的独立区域称为注浆分仓。
2.0.26注浆孔groutinghole
在预制构件上预留的用于接缝注浆的孔道。
2.0.27排气孔venthole
用于对独立分仓进行注浆时排除分仓内部气体和液体的孔洞。
2.0.28进场验收on-thespottoacceptance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半成品,按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
检验,并对其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的过程。主要包括外观检
查、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检验等。
2.0.29分段验收acceptanceofthesegment
将装配式车站结构子分部工程按流水段等划分验收段,每段验
收应满足分项验收合格的工程验收称为分段验收。
2.0.30严重缺陷severedeficiency
对装配式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防水性能和使用功能有决定性
影响的缺陷。
2.0.31一般缺陷generaldeficiency
对装配式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防水性能和使用功能无决定性
影响的缺陷。
4
2.0.32质量证明文件Qualitycertificatedocument
随同进场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等提供用于证明其质量
状况的有效文件。
5
3基本规定
3.0.1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地下车站设计
应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满足体系化设计的要求,充分考
虑构配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多样化,并编制设计、制作和施工安
装成套设计文件。
3.0.2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即应充分配合,结合建
筑功能与造型,规划好建筑各部位采用的工业化、标准化预制混凝
土构配件,并因地制宜地积极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在总
体规划中应考虑构配件的制作和堆放以及起重运输设备服务半径
所需空间。
3.0.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制构件(柱、梁、墙、板)的划分,
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并能组
装成形式多样的结构系列的原则。
3.0.4设计中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做到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
以及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和部品的集成化和工业化生产,实现土建
与装修在模数协调原则下的一体化,并做到装修一次性到位。
3.0.5预制构件制作、装配施工及质量验收,应做到安全可靠、环
保节能、技术先进。
6
4材料
4.0.1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工程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
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以及结合其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选
用。主要受力结构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钢管混凝
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金属结构。
4.0.2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单方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等,应符合耐久性要求,满足抗裂、抗
渗、抗冻和抗侵蚀的需要。一般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
4.0.3大体积浇筑的混凝土应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并宜掺入高
效减水剂、优质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等,同时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限制水胶比和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4.0.4普通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墙、板、梁、柱等主要受力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
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2以上主要构件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
HRB500、HRBF500钢筋;
3抗震结构的钢筋材料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有关
规定。
4.0.5钢筋在同一断面连接时,钢筋接驳器的性能等级应为Ⅰ级,
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的相关规定。
4.0.6装配式结构构件间的连接紧固件的连接形式及其机械性能
等级,应满足构造和结构受力要求,且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4.0.7接缝注浆材料宜采用与构件粘结性能优越且收缩小的材料,
7
固化后材料强度不低于构件的设计强度。
4.0.8基底注浆等材料宜采用对地下环境无污染及后期收缩小的
材料,固化后材料强度不低于构件的设计强度。
4.0.9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防水应以构件自防水为基础,接缝防水
为重点,并应对特殊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形成完整的防水体系,自
防水混凝土及接缝防水材料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规范》GB50108的相关要求执行。
8
5设计要点
5.1一般规定
5.1.1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5.1.2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以“结构为功能服务”为原则,
满足城市规划、行车运营、环境保护、抗震、防水、防火、防护、
防腐蚀及施工等要求,并应做到结构安全、耐久、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
5.1.3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尽量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
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
作用。
5.1.4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建筑物的特点及其
所在场地的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工期、环境影响等多方面
综合评价,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
5.1.5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结构和使用期间不可更换的结构构件,应根据使用环
境类别,按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2使用期间可以更换且不影响运营的次要结构构件,可按设
计使用年限50年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设计;
3临时结构宜根据其使用性质和结构特点确定其使用年限。
5.1.6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执行。
5.1.7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法、结构或构件
类型、使用条件及荷载特性等,选用与其特点相近的结构设计规范
9
和设计方法。
5.1.8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在工程实施阶段应结合施工监测进行
信息化设计。
5.1.9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的净空尺寸必须符合地铁建筑限界要
求,并应满足使用及施工工艺要求,同时应计入施工误差、结构变
形和位移的影响等因素。
5.1.10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应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地铁杂散电流
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的有关规定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
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5.1.11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方案,包括结构选型、传力途径、预制构件的拆分与
布置;
2作用及作用效应分析,其中包括各类接缝的承载力计算,
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验算;
3预制构件及一般构件截面配筋计算及验算;
4结构的构造及连接措施;
5预制构件及一般构件的构造及连接措施;
6施工阶段的验算和对施工的要求;
7满足特殊要求的结构构件的专门性能设计。
5.1.12装配式结构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
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以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
行设计。
5.1.13预制构件设计文件应包含结构图纸、构件制作及装配的全
过程使用要求,并应包含以下内容:
1构件统一标识系统;
2构件的种类、形状、范围、数量、定位、构件重量;
3构件的模板图、配筋图、连接构造图;
4预留预埋设置(预埋件、预留孔、连接件等);
5构件制作、脱模、运输、存放、吊装、临时支护、施工技
10
术要求等。
5.2荷载
5.2.1作用在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上的荷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进行分类。在决定荷载的数值时,应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等的有关规定,
并应根据施工和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变化,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
况,确定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
5.2.2地层压力应根据结构所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埋置深
度、结构形式及其工作条件、施工方法及相邻隧道间距等因素,结
合已有的试验、测试和研究资料确定。岩质隧道的围岩压力可根据
围岩分级,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的有
关规定确定。
5.2.3地下结构应按下列施工荷载之一或可能发生的组合设计:
1设备运输及吊装荷载;
2施工机具荷载,不宜超过10kPa;
3地面堆载,宜采用20kPa,盾构井处不应小于30kPa;
4邻近隧道开挖的影响;
5注浆所引起的附加荷载;
6盾构机及其配套设备的重量。
5.2.4在道路下方的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
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有关规定确定地面车辆荷载及排
列。
5.2.5混凝土收缩可按降低温度模拟。
5.2.6隧道结构温度变化影响应根据所处地区的气温条件、运营环
境及施工条件确定。
11
5.3结构设计
5.3.1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控制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对由于土体位移
可能引起的周围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的危害应进行预测,依
据不同建筑物按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或通过计算确定其允许产生
的沉降量和次应力,并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地面
变形允许数值应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对照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确
定,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沉降监测;
2按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分别进行结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计算。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尚应对使用阶段进行裂缝宽度验
算;偶然荷载参与组合时,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
3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应根据结
构类型、使用要求、所处环境和防水措施等因素确定;
4处于一般环境中的结构,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计及长期作
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计算裂缝宽度允许值小于等于0.2mm,
处于冻融环境或侵蚀环境等不利条件下的结构,其最大计算裂缝宽
度允许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5计算简图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反映围岩与结构的
相互作用,当受力过程中受力体系、荷载形式等有较大变化时,宜
根据构件的施作顺序及受力条件,按结构的实际受载过程及结构体
系变形的连续性进行结构分析;
6结构设计应按最不利情况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抗浮安全
系数不应小于1.1;
7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楼板等构件,其计算及构造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的有关规定;
8地下结构应进行横断面方向的受力计算,遇下列情况时,
12
尚应进行纵向强度和变形计算:
1)覆土荷载沿其纵向有较大变化时;
2)结构直接承受建、构筑物等较大局部荷载时;
3)地基或基础有显著差异,沿纵向产生不均匀沉降时;
9装配式构件尺寸的确定应能使制作、吊装、运输以及施工
安全和方便。接头设计应满足受力、防水和耐久性要求。
5.3.2基坑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工程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环境保护要求等确定
基坑的安全等级、地面允许最大沉降量、围护墙的水平位移等控制
要求;
2基坑工程应根据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沉降和
变形控制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支护形式、地下水处理方法和
基坑保护措施等;
3基坑工程应进行抗滑移和倾覆的整体稳定性、基坑底部土
体抗隆起和抗渗流稳定性及抗坑底以下承压水的稳定性检算。各类
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取值应根据环境保护要求按地区经验确定。各类
基坑支护工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
规定进行检算;
4本章未作规定的,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的有关规定执行。
5.4构造要求
5.4.1施工缝或后浇带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与现浇结构连接处应按施工缝构造处
理,且装配式结构应先行施工,现浇结构再进行施工缝接驳;
2地下车站装配式结构与现浇结构连接处应设置后浇带,且
应沿接口横剖面贯通设置,后浇带宽度宜为1500mm~2000mm,
后浇带宜避开楼板孔洞位置;
13
3后浇带宜在临近现浇结构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小于28天后
施工,采用高于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
加强后浇带防水处理措施。
5.4.2地下车站预制构件应按实际受力计算配筋,且构造钢筋配筋
率不应小于0.2%,同时分布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
5.4.3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类别、环境条件和耐久
性要求等确定,一般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筋净保护层最小
厚度应满足外侧35mm,内侧25mm。
14
6预制构件制作和检验
6.1一般规定
6.1.1预制构件制作宜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宜采用移动式底
模,小批量生产也可采用固定式模板。
6.1.2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审核预制构件设计图纸,并根据构件设计
图纸进行模具设计,影响构件性能的变更修改应由原施工图设计单
位确认。
6.1.3预制构件制作前,应根据构件特点编制生产方案,明确各阶
段质量控制要点。具体内容包括:生产计划及生产工艺、模具计划
及模具方案、技术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检验、成品存放、保护及运
输方案等内容。
6.1.4应进行预制构件脱模、吊运、存放、翻转及运输等全过程工
况相关内容的承载力、裂缝和变形验算。
6.1.5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等设备及仪器仪
表均应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1.6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对混凝土用原材料、钢筋、钢筋套筒、
螺栓套、吊钉、槽道、预紧装置、芯模等产品合格证(质量合格证
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进行检查,并按照相关标
准进行复检试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试验报告应存档备案。
6.1.7预制构件制作前,应依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进
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预制构件生产前,应进行样品试制,经设
计和监理认可后方可实施。
6.1.8构件制作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专业技术操作技
能培训。
6.1.9预制构件的出厂质量检验应按模具、钢筋、混凝土(同期同
15
条件养护试块要求)、预制构件等四个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时对新
制作或改制后的模具、钢筋成品和预制构件应按件检验;对原材料、
预埋件、钢筋半成品、重复使用的定型模具等应分批随机抽样检验;
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及强度应按批检验。常用检验表格见附录
B。
6.1.10对检验合格的检验批,宜作出合格标识。检验批质量合格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3具有完整的生产操作依据和质量检验记录。
6.1.11检验资料应完整,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混凝土、钢筋及受力
埋件质量证明文件、主要材料进场复验报告、构件生产过程质量检
验记录、结构试验记录(或报告)及其必要的试验或检验记录。
6.1.12对检验不合格构件,应在构件显著位置使用明显标识,不
合格构件应远离合格构件区域,单独存放并集中处理。
6.1.13当预制构件出厂检验符合本规程要求时,预制构件质量评
定为合格产品(准用产品),由监理单位对预制构件签发产品质量
证明书(合格证或准用证)。
6.1.14预制构件出厂前,构件厂应对构件进行质量合格性检查,
并由监理单位签发合格证(准用证),同时应在明显部位标注生产
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
6.1.15监理单位应对预制构件的制作、施工及验收实行全过程监
理。
6.2生产准备
6.2.1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厂时,驻厂监理工程师应对其规格、
型号、外观和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复检试验构件应在复检结果
合格后使用。
16
6.2.2混凝土原材料应按品种、数量分别存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和掺合料应存放在密封、干燥、防止受潮的筒仓内。
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原材料不得混仓;
2砂、石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并应有防混料、防
尘、防雨和防冻措施;
3外加剂应按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种分别存放,并有防止
沉淀等措施。
6.2.3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对各种生产机械、设施设备进行安装调
试、工况检验和安全检查,确认其符合相关要求。
6.2.4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对相关岗位的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培训。
6.2.5预制构件制作前,应根据确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下
列生产计划文件:
1生产工艺及构件生产总体计划;
2模具方案及模具计划;
3原材料、构配件进厂计划;
4构件生产计划;
5物流管理计划。
6.3模具工程
6.3.1模具应采用移动式或固定式钢底模,侧模宜采用钢板型材。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在构件生产时能可
靠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工作荷载。当侧向刚度不足以
抵抗侧向变形时应采取可靠的应对措施。
6.3.2模具系统应组装、拆卸方便,且应便于钢筋安装、混凝土浇
筑和养护。
6.3.3要求钢筋先入底模,后拼侧模、端模及顶模,模具组装应严
格按照拼装顺序进行。
17
主控项目
6.3.4模具摆放场地应平整、坚固、不应积水。用作底模的台座、
轨道、地坪及铺设的底板等均应平整光洁,不得下沉、裂缝、起砂
或起鼓。
6.3.5模具及所用材料、配件的品种、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设计图纸要求。
6.3.6模具的部件与部件之间应连接牢固;预制构件上的预埋件均
应有可靠固定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摇动检查。
6.3.7构件的模具接缝应紧密,不得漏浆、漏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及测量。
一般项目
6.3.8模具应连接牢固、缝隙严密,组装时应进行模具内表面清理、
擦拭和涂刷水性脱模剂,脱模剂应涂刷均匀、无堆积,且不得沾污
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模具内应无杂物。
6.3.9预制构件模具组装完成后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9要
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18
表6.3.9预制构件模具组装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
项次项目检验方法
(mm)
1长度±1.5尺量
2宽度±0.5尺量
3厚度±1.0尺量
4对角线差值±5尺量
5底模板表2.0米2.0靠尺,钢角尺测量弯曲最大处
6面平整度2.0米2.0靠尺,钢角尺测量弯曲最大处
7侧模、端模平整度2.0靠尺,钢角尺测量弯曲最大处
8拼装模板表面高低差0.5尺量
9端模侧模拼接高低差0.5尺量
10键槽模板尺寸公差±1.0尺量
11定位销模尺寸公差-0.5~+1尺量
12防水凹槽尺寸公差-0.5~+1尺量
6.4钢筋工程
6.4.1钢筋骨架应满足构件设计图要求,宜采用专用钢筋定位件,
入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骨架吊装时应采用多吊点的专用吊
架,防止骨架产生变形;
2保护层垫块宜采用水泥砂浆类垫块,且应与钢筋骨架绑扎
牢固;垫块按梅花状布置,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
3钢筋骨架入模时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或者锈
蚀。
6.4.2混凝土浇筑前,应逐项对隐蔽工程进行检验,并做好隐蔽工
程记录,检查项目应包含以下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FZ/T 90080.1-1995 织机用塑料投梭结试验方法 球压痕硬度 1995-01-24
- HB 3623-1985 三层两列溜板 1985-11-08
- FZ/T 60005-1991 非织造布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的测定 1991-06-07
- GA 241.1-2000 印章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 印章信息编码 2000-03-18
- JB/T 7520.4-1994 磷铜钎料化学分析方法 磺化钾光度法测定锑量 1994-12-09
- DZ/T 0064.16-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催化极谱法 测定镉 1993-02-27
- HG/T 2252-1991 天青石矿样品的采取和制备方法 1991-11-15
- SJ/T 9544-1993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印制板质量分等标准 1993-09-03
- HG/T 3026-1987 未增塑乙酸纤维素灰分的测定方法 1987-11-15
- DZ/T 0064.19-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催化极谱法 测定铜 199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