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9/T 11-2018 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技术标准
DB5309/T 11-2018 Early spring whea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Lincong City are as follow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翔区种子管理站。
- 起草人:
- 沙云、杨志坤、赵建芳、王少安、杨向虎、郑家银、段凌峰、李志军、白开蕊、董启琴、潘立春。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22
DB5309
临沧市地方标准
DB5309/T11—2018
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技术标准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8-10-16发布2019-01-01实施
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309/T11—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临沧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临翔区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沙云、杨志坤、赵建芳、王少安、杨向虎、郑家银、段凌峰、李志军、白开蕊、
董启琴、潘立春。
I
DB5309/T11—2018
临沧市早秋小麦栽培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沧市早秋小麦生产的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指标、规范化播种技术、施肥、田间管理
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沧市海拔1850m以下的小麦生产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早秋小麦
充分利用秋季较好的雨、光、热条件,使小麦主要生长期避开2月~4月的严重干旱与高温时期,获
得稳定且较高产量的一种种植方式。
4群体动态和产量结构指标
4.1基本苗
每667㎡18万苗~22万苗。
4.2产量构成
根据品种不同特性,大穗大粒型品种每667㎡有效穗24万穗~26万穗,每穗粒数38粒~42粒,千粒
重45g~50g;中穗型品种每667㎡有效穗26万穗~28万穗,每穗粒数36粒~40粒,千粒重42g~46g;
多穗型品种每667㎡有效穗28万穗~34万穗,每穗粒数35粒~38粒,千粒重40g~44g。
4.3产量指标
每667㎡产量300㎏~400㎏。
5规范化播种技术
5.1品种选择
1
DB5309/T11—2018
选择通过审定的中早熟、多抗、春性品种。临沧市早秋小麦适宜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见附录A。
5.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中小麦良种的规定指标。
5.3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宜种衣剂或拌种剂,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拌种后
应在72h内播种。小麦种衣剂种类及防治对象见附录C.1。
5.4麦地整理
坚持“早、深、细、透、实、平、净、足”的原则。大春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除尽杂草;及早犁
耙,犁耙深度25㎝~33㎝左右,不漏耕漏耙,土壤上松下实。
5.5播种阶段
5.5.1播种量
每667㎡播种量12㎏~15㎏,保证基本苗18万苗~22万苗。
5.5.2播期
海拔1700m以下的区域,于8月中下旬播种;海拔1700m~1850m的区域,于8月上旬播种。
在适期内争取早播,抓住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播种。
5.5.3播种方式与质量
采用行播,播量要精确,播深3㎝~5㎝,播幅15㎝,行间距10㎝~12㎝,播后覆土,做到下
籽均匀,不重不漏,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采用撒播,要做到墒平土细、播种均匀,覆土浅而不露种。
6施肥
6.1施肥原则
采用“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控施化肥、基肥与追肥结合”的原则。肥料的使用符合NY/T496
的规定。有机肥料需达到规定的卫生标准,见附录B.1。
6.2施肥量
每667㎡施氮肥(N)16㎏~20㎏,磷肥(P2O5)6㎏~10㎏,钾肥(K2O)3㎏~5㎏,优质
农家肥1t~2t。常用肥料品种及推荐施用量见附录B.2。
6.3施肥方法
优质农家肥作底肥犁耙时施用;30%氮肥、100%磷肥和100%钾肥混匀或100%复合肥作种肥施用;
40%氮肥作分蘖肥在小麦三叶期施用;30%氮肥作拔节肥在小麦拔节期施用。
小麦灌浆初期视田间长势每667㎡可选择喷施1%~2%的尿素溶液或0.2%~0.3%硫酸锌溶液或
0.2%磷酸二氢钾溶液50㎏,防止植株早衰。
7田间管理技术
2
DB5309/T11—2018
7.1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缺苗断垄在15㎝以上的地块要及时催芽开沟补种同品种的种子,
墒情差时在沟内先浇水再补种;也可采用在苗稀少的地方及时补苗,采用疏密补稀的方法,移栽带1个~
2个分蘖的麦苗,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并压实土壤,适量浇水,保证成活。
7.2田间除草
小麦播种后利用秸秆进行覆盖,减少草害的发生;进入三叶期宜用人工除草,辅以化学除草。除草
剂的使用符合NY/T1997的规定。小麦化学除草剂种类及防治对象见附录C.2。
8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辅以科学合理的
化学防治手段。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C.3。
9收获与贮藏
9.1收获
人工收割宜在小麦进入蜡熟末期进行,机械收割宜在完熟初期进行。收获前去杂去劣,严防机械混
杂和混收混放。
9.2贮藏
收获后小麦籽粒含水量≤13%入仓。可采用干燥趁热密闭贮藏或低温、低氧、低药量(磷化铝)“三
低”贮藏。
3
DB5309/T11—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附录A临沧市早秋小麦适宜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适宜品种主要特性品质类型栽培要点
春性,中熟(164d),中杆(90㎝)抗倒,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云麦53高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穗粒数45粒,中筋施用分蘖、拔节肥;3.控制群体结构;
千粒重51.9g,属大穗大粒型品种。4.加强肥水管理。
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春性,中熟(165d),中杆(91㎝)抗倒,
施用分蘖、拔节肥;3.合理密植;4.
云麦56中抗条锈、叶锈、白粉病,穗粒数42粒,中筋
加强肥水管理;5.加强锈病、白粉病
千粒重42.1g,属多穗型品种。
防治。
春性,中熟(163d),中杆(93㎝)耐肥1.提高整地质量;2.施足底肥,合理
云麦57抗倒,高抗锈病,中抗白粉病,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5/T 3658-2024 燕山丘陵区饲草燕麦复种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2024-09-06
- DB15/T 1058-2024 平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 2024-09-06
- DB15/T 3655-2024 苹果园防灾减灾技术规程 2024-09-06
- DB15/T 3656.1-2024 马铃薯实生种子育苗移栽和直播技术规程 第1部分:育苗移栽 2024-09-06
- DB15/T 1055-2024 黑木耳菌种制作技术规程 2024-09-06
- DB15/T 1507-2024 名牌畜产品评价认定规范 2024-09-06
- DB15/T 1418-2024 马铃薯种薯智能仓储技术规程 2024-09-06
- DB15/T 3659-2024 马铃薯种薯田间检验操作技术规程 2024-09-06
- DB15/T 3657-2024 香菇干燥技术规程 2024-09-06
- DB15/T 1508-2024 知名品牌评价认定规范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