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872-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

DB51/T 1872-2014 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1872-2014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1-11
实施日期
201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农业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后续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起草人:
周孝强、蒲波、陈琨、赵燮京、赵小蓉、黄有胜、蒲勇。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872—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

2014-11-11发布2014-12-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872—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规划设计..........................................................................3

5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4

6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11

7后续工作.........................................................................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设计保证率取值表.............................13

I

DB51/T187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孝强、蒲波、陈琨、赵燮京、赵小蓉、黄有胜、蒲勇。

II

DB51/T1872—2014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后续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NY/T309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525有机肥料

NY/T1119土壤监测规程

NY/T2148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DB51/T379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DB51/T846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

DB51/T990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DB51/T1196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田Farmland

指常年用于农作物种植的水田、旱地和园地。

3.2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iedFarmland

1

DB51/T1872—2014

指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排便捷、道路通达、林网配套、耕作方

便,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能力,按照规定划定的基本农田。

3.3

高标准农田建设Well-FacilitiedFarmlandConstruction

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围绕农田生产主要限制性因素或全面质量提升而开展的土地平整、田间

道路、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与培肥、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等工程。

3.4

土壤肥力SoilFertility

土壤保障植物生长的能力。或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能力,侧重于土壤与

养分供应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反映。

3.5

耕作层厚度ThicknessofFarmingLayer

指经耕作熟化的表层土壤的厚度,单位统一为cm。

3.6

土壤质地SoilTexture

指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3.7

土壤障碍因素SoilConstraints

也称为土壤障碍因子。指土体中存在耕层浅薄、过砂、过粘、过酸、冷浸、潜育、重金属含量超标

等妨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性质或形态特征。

3.8

田块Plot

田间末级固定设施所控(不包括水田的田埂)的最小范围。

3.9

田面平整度FieldLevel

在一定的地表范围内两点间相对水平面的垂直坐标值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3.10

农田综合生产能力IntegrateLandProductivity

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综合投入,农田可以稳定达到较高水平的粮食产

出能力。生产要素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以及优良品种、灌溉、施肥、植保和机械作业等农业

技术。

3.11

工程质量保证年限PeriodofProjectQualityGuaranteed

指项目建成后,保证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2

DB51/T1872—2014

3.12

田间道路通达度PlotAccessibility

集中连片田块中,田间道路直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率。田间道路通达度用十分法表示,最大

值为1.0。

4规划设计

4.1资料收集

4.1.1建设区农户状况:包括户数、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投工投资能力等。

4.1.2土地利用现状:参照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相关规定,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

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等类型进行调查。

4.1.3基本农田建设状况:包括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现状

等。

4.1.4农田质量综合情况: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和环境污染情况、土地综合生产能

力等。

4.1.5图件和技术资料: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等;相关技术标准,

工程定额及当地物价等资料。

4.2资料分析

利用收集的资料和图件,在室内对建设区地质地貌、气候、水系、土壤类型与肥力状况、基础设施

条件、灌溉渠系及道路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农作模式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建设区水土资源

条件、耕地集中与连片规模、交通方便程度,农业电网建设、动力配备与农业机具配套等条件初步拟定

建设区范围,并在图上做好标记。

4.3实地调查

根据室内资料分析成果,再到拟定建设区实地开展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基础设施等调查,

全面查清区内水土资源、农业种植结构、土壤障碍因素以及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子。通过实地踏勘、

座谈与走访,充分了解群众意愿与需求。

4.4方案编制

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编制项目实施(设计)方案、工程概(预)算书和工程规划设计图;高标准农

田建设规划图主要包括区域位置示意图、工程规划布局图、单体工程设计图。

4.5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田间工程(“田网”、“渠网”、“路网”、“林网”)建设规划、耕地地力建

设规划、农业科技措施规划和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建设规划。

4.5.1田间工程建设规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是田间工程建设。通过田间工程建设,提高农田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

为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提供条件,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4.5.1.1田网工程规划

3

DB51/T1872—2014

“田网”工程建设包括田面平整、田形调整、地埂筑砌等工程建设。应合理规划耕作田块、提高田

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集中、田块规范成形,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平坝区:要集中成片,重点进行格田化建设。对规划单元内规格不一的田块通过挖高填低、小田变

大田等措施,调整为水平展布、形状规则、面积较大、便于机械耕作的格田。

山地丘陵区:要适度集中,重点进行梯田(地)化建设。对规划单元内的农田采取裁弯取直、降低

坡度等措施进行土地平整和田形调整,整理成梯田(地)。

4.5.1.2渠网工程规划

“渠网”工程建设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泵站工程

等。渠网建设要本着控制面积大、工程量小、占地少、投资省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布局。要根据地形、

地势、溪河等情况,结合田网与路网建设,完善田间排灌渠系,调节控制土壤水分,消除串灌串排,做

到能灌能排。

4.5.1.3路网工程规划

“路网”工程建设包括农村机耕道、生产路及其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通过路网工程建设,构建便

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和田块与居民点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满足农业物资运输、机械化

作业和其它农业生产活动与村民生活需要。

机耕道与生产路的布局可根据地块连片单元的大小和走向等确定,应本着投资省、占地少、利用高、

路线最合理、机械行驶安全的原则进行规划。

4.5.1.4林网工程规划

“林网”工程建设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建设。林网工

程建设规划应与田、路、渠、沟等相结合,与居民点景观建设相协调。

平坝区和较平坦的丘陵坝区可因地制宜规划网络状的林网,林网应与机耕道、大型输排水沟、河岸

平行排列,做到一个规划单元形成一个防护林网格。

山地丘陵区可规划林带,林带应结合水土保持,根据坡度、坡向与地形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做到等

高平行排列,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