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776-2021 装配式建筑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应用技术规程
DB42/T 1776-2021 Specific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oard in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10
CCSP32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776—2021
装配式建筑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应用
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assembledbuildingsofhighperformanceautoclaved
aeratedconcrete
2021-12-23发布2022-04-23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1776—2021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3
5基本规定...........................................................................3
6材料...............................................................................4
7建筑与节能设计.....................................................................7
8结构设计..........................................................................10
9施工..............................................................................17
10质量验收.........................................................................21
附录A(规范性)拼装大板的制作与检验................................................28
附录B(资料性)聚氨酯粘结胶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方法....................................30
附录C(资料性)高性能板耐火性能....................................................33
附录D(资料性)高性能板墙体洞口加强连接件..........................................34
附录E(资料性)高性能板典型断面和配筋图例..........................................37
附录F(资料性)高性能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38
条文说明.............................................................................42
DB42/T1776—2021
DB42/T177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并管理。
本文件主编单位: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湖北神州建材有限责
任公司、湖北楚峰建科集团荆州开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杭加(湖北)建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湖北远
固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湖北中城科绿色建筑研究院、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石扬子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襄阳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浙江优匠建筑科技有
限公司、湖北华宇昌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汉加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美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腾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华恒景利建材有限公司、襄阳长城新科建材有限公司、山东居欢新型材料科
技有限公司、武汉华源丰建材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彭德柱、彭林立、严莉娜、陈桂营、江进发、胡雷、王红军、张铭、罗克佐、
纪大刚、胡蓉、黄刚、刘金娥、赵东昕、赵长国、李秀才、胡曦、陈龙、李国刚、姜志勇、陈晓建、
王磐、廖斌魁、刘传忠、陈勇、单瑞琦、刘涛、陈勇、孙国平、孙世芳、余金龙、邢少元、施晓微、
李辉、王磊、付琪、武建军、陈天宁、王敏、杨玉环、彭湃、夏惠凤、刘林杰、罗兴隆、李小明、管仁彪、
肖巡。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联系电话:027-68873352,邮箱:
hbsjzjnxh@163.com;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邮寄湖北省建筑节能协会,电话:027-68873352,
邮箱:hbsjzjnxh@163.com,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2号建设大厦1510室。
DB42/T1776—2021
引言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专利1“一种装配式楼板(专利号:
ZL202021425716.3)”、“装配式楼板的内置钢筋桁架(专利号:ZL202021425499.8)”、“一种装配
式建筑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集成板(专利号:ZL201921619812.9)”、“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高性能蒸压
加气混凝土板女儿墙构造(专利号:ZL201921605655.6)”、“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
土楼面板或屋面板(专利号:ZL201921605617.0)”,专利2“一种装配整体式大板(专利号:ZL20192
0877108.7)”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
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
系方式获得:
专利1所有权人:湖北神州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专利发明人:罗克佐。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街兴五路8号。
专利2所有权人:赵东昕;专利发明人:施晓微。
联系电子邮箱:495244238@。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任。
IV
DB42/T1776—2021
装配式建筑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建筑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应用的基本规定、材料、建筑与节能设计、结构
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非抗震地区和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下地区的装配式建筑采用高性能蒸压加气
混凝土板的建筑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15762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51410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标准
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JC/T890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专用砂浆
JC/T907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JGJ/T17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
JGJ19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
JGJ/T157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
JGJ/T235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42/T1776—2021
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highperformance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
以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材料,掺加发气剂及其它调节材料,经精确计量、搅拌、浇注、发
气静停、精确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具有均匀细密多孔结构的轻质硅酸盐建筑制品,其导热系数、
干燥收缩值和干密度等性能指标优于《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15762的要求。
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highperformance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slabs
在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中配置经防锈涂层处理的钢筋网笼(片)和预埋件的预制条板,以及
由预制条板组合而成的拼装大板。统称高性能板。
高性能板按应用部位分为外墙板及其拼装大板、隔墙板和楼面板。
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薄板highperformance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sheet
由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制成的厚度≤75mm的薄型板材,简称薄板。
薄板按用途分为保温薄板和防火薄板。其中:保温薄板用于墙体热桥部位保温;防火薄板用于钢结
构梁柱防火包覆。
拼装大板plateassemblyplate
由多块高性能条板采用紧固和连接工艺技术组装而成,且满足建筑外墙的结构性能及抗裂、防水、
保温等性能要求的整体单元墙。简称拼装大板。
专用粘结剂specialbinder
以高分子聚合物和水硬性硅酸盐材料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助剂,经精确计量、均匀混合而制成的
粉状材料,用于高性能板的相互粘结。
专用界面剂specialinterfaceagent
由水泥和细骨料为主要材料,以聚合物和添加剂为改性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可
使墙体基层与薄抹灰层结合牢固,并对墙体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的界面处理材料,可为单组份或双
组份。
板墙体系统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slabssystem
高性能板墙体系统包含隔墙系统和外墙系统。其中外墙系统分为条板外墙系统和拼装大板外墙
系统。
隔墙系统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slabssystemforbuildingpartition
由高性能隔墙板、连接节点及相关配套材料组成,用于建筑物内部分隔的非承重隔墙体系。
条板外墙系统autoclavedaeratedconcreteslabssystemforexteriorwall
由高性能外墙板、外饰面、连接节点及相关配套材料组成,置于建筑主体结构外围,集围护、装饰、
保温、防火、隔声于一体的非承重围护系统。
拼装大板外墙系统plateassemblyplatesystemforexteriorwall
2
DB42/T1776—2021
由拼装大板、外饰面、连接节点及相关配套材料组成,置于建筑主体结构外围,集围护、装饰、保
温、防火、隔声于一体的非承重围护系统。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xx——加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E——砂加气混凝土砌体弹性模量;
E0——砂加气混凝土板弹性模量;
ƒc——抗压强度设计值;
ƒck——抗压强度标准值;
ƒt——抗拉强度设计值;
ƒtk——抗拉强度标准值;
ƒ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ρ0——干密度;
λ——导热系数;
S24——蓄热系数;
M——弯矩设计值;
N——轴向压力设计值;
V——剪力设计值。
A——截面积;
Ab——垫板面积;
As——纵向受拉钢筋截面积。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f——材料分项系数;
R——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S——构件的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φ——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α——轴向力的偏心影响系数;
θ——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的影响系数。
5基本规定
高性能板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应符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装配式钢结
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标准》GB504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的规定。
高性能板墙体系统应与结构系统、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设计协调。
高性能板墙体系统应遵循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及集成化的设计原则,满足功能性、环境性、
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质量要求。
高性能板的工厂化生产应建立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产品标识、提高生产精度、保证产品质量。
3
DB42/T1776—2021
高性能板墙体系统的墙板及其连接节点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同;防水和密封材料的设
计使用年限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条板外墙系统、拼装大板外墙系统适用于应用高度≤100m的装配式建筑,当应用高度超过100m
时,应进行专项设计和论证。
条板隔墙系统工程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17、《建筑轻质条板隔墙
技术规程》JGJ/T157的规定。
高性能板墙体热工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湖北省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6材料
一般规定
6.1.1高性能板墙体系统的组成材料应具有相容性,满足安全性、耐久性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6.1.2高性能板配筋应进行防锈处理。
6.1.3拼装大板应在专业工厂制作完成。拼装大板的制作和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文件附录A的要求。
6.1.4高性能板墙体系统的粘结与抹灰应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专用砂浆。
6.1.5预埋件外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金属连接件应进行防锈处理或采用不锈钢连接件。
高性能板
6.2.1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
干密度级别
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B04B05B06B07
干密度(kg/m3)≤425≤525≤625≤725
强度级别(MPa)A3.5A3.5A5.0A7.5
平均值≥3.5≥3.5≥5.0≥7.5
抗压强度(MPa)
单组最小值≥3.0≥3.0≥4.2≥6.0
GB/T11968
劈拉强度(MPa)≥0.50≥0.50≥0.60≥0.75
干燥收缩值mm/m≤0.3
冻后质量损失%≤5.0
抗冻性
冻后强度损失%≤20
导热系数(干态,平均温度25℃)[W/(m·K)]≤0.09≤0.11≤0.13≤0.15GB/T10294
6.2.2高性能板常用尺寸规格可按表2选用。
表2高性能板常用尺寸规格
类别尺寸规格
长度(mm)1800~6000
外墙板宽度(mm)600
厚度(mm)150,175,200,250,300
长度(mm)1800~6000
隔墙板
宽度(mm)600
4
DB42/T1776—2021
表2高性能板常用尺寸规格(续)
类别尺寸规格
厚度(mm)50,75,100,120,125,150,175,200
长度(mm)1800~6000
楼面板宽度(mm)600
厚度(mm)150,175,200,250,300
注:其他非常规规格和单项工程的实际制作尺寸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2.3外墙板性能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15762中外墙板的规定,且其强度级别应不低于
A3.5。
6.2.4隔墙板性能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15762中隔墙板的规定和表3要求,且其强度级
别应不低于A3.5。
表3隔墙板性能要求
项目/类型指标试验方法
抗冲击性能/次≥5
JG/T169
吊挂力/N≥1000
6.2.5楼面板性能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T15762中楼面板的规定。
6.2.6外墙板中的钢筋网笼宜采用HPB300、HRB400钢筋制作,隔墙板中的钢筋网片可采用HPB300、
HRB400钢筋制作,也可采用冷拔低碳钢丝制作。HPB300、HRB400钢筋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冷拔低碳钢丝应符合《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的有关规定。
6.2.7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中建筑
主体材料的要求。
拼装大板
6.3.1用于组成拼装大板的外墙板的性能应符合本文件6.2节的规定。
6.3.2拼装大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拼装大板尺寸偏差
项目性能指标(mm)测试方法
高度0,-4用尺量上下两端及中间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
宽度0,-4用尺量两端及中间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
厚度-1,+3用尺量板四角和四边中部位置共8处,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值
相邻板材缝隙宽度±2用尺量
对角线差5在拼装大板表面,用尺量测两对角线的长度,取其绝对值的差值
用2m靠尺安放在组合板表面上,用楔形塞尺量测靠尺与表面之间
表面平整度2
的最大缝隙
侧向弯曲L/1500且≤6拉线、钢尺测量最大侧向弯曲处
扭翘L/1500四对角拉两条线,量测两线交点之间的距离,其值的2倍为扭翘值
门窗洞口宽度、高度±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尺寸,取其最大值
门窗洞口中心线位置5用尺量测纵横两个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取其中较大值
线管、电盒、木砖、吊环在构件平
10用尺量
面中心线偏差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用尺量
预埋件、线管、电盒、木砖、吊环
0,-10用尺量
与构件表面高差
5
DB42/T1776—2021
6.3.3拼装大板应采取可靠连接加强措施保证其整体刚度,其宽度不宜超过4.2m。
6.3.4拼装大板内的相邻条板之间应采用企口接缝,接缝处宜采用粘结剂挤塞密实。
6.3.5拼装大板对穿紧固螺杆的布置方式及紧固力取值应保证拼缝接触面处于受压状态。
6.3.6拼装大板墙体在自重下的挠度不应大于支点跨度的1/1000。
6.3.7拼装大板宜采用数字化编码,并应与装配式建筑设计信息平台相协调。
6.3.8拼装大板应按附录A中A.5进行拼缝防水性能测试,1h背面无渗水。
薄板
6.4.1保温薄板长度应≤1800mm,厚度应≤75mm,其抗压强度、干密度和导热系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保温薄板性能指标
干密度级别
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B03B04
干密度(kg/m3)≤325≤425
强度级别(MPa)A1.5A2.5
GB/T11969
平均值≥1.5≥2.5
抗压强度(MPa)
单组最小值≥1.2≥2.1
导热系数(干态,平均温度25℃)[W/(m·K)]≤0.08≤0.09GB/T10294
6.4.2防火薄板长度应≤1800mm,厚度应≤75mm,其性能应符合本文件表1的规定。
配套材料
6.5.1专用粘结剂、专用界面剂、抹灰砂浆和抹灰石膏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专用
砂浆》JC/T890的规定。
6.5.2高性能板接缝专用聚氨酯粘结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专用聚氨酯粘结胶主要性能指标
项目指标试验方法
拉伸粘结强度(与蒸压加气混凝土)/MPa≥0.4
附录B
可操作时间不小于1min
标准状态≥0.80
浸水后(7d)≥0.80
附录B
剪切粘结强度)/MPa热老化(7d)≥0.60
冻融循环(15次)≥0.60
燃烧性能不低于B2GB8624-2012
施工温度-10°C~50°CJG/T936-2004
6.5.3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单位面积质量g/m2≥161(单层网);≥131(双层网)
JC/T841
拉伸断裂强力(经、纬向)N/50mm≥1300(单层网);≥1000(双层网)
6
DB42/T1776—2021
表7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性能指标(续)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断裂伸长率(经、纬向)%≤4.0
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经、纬向)%≥80
JC/T841
氧化锆(ZrO2)含量%≥16.5
可燃物含量%≥13
6.5.4密封胶宜选用低模量弹性密封胶,位移能力不宜低于20级,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密封胶性能指标
项目单位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下垂度(垂直)mm≤3GB/T13477.6
挤出性(仅适用单组分产品)ml/min≥150GB/T13477.3
弹性恢复率%≥60GB/T13477.17
定伸粘结性/无破坏GB/T13477.10
浸水后定伸粘结性/无破坏GB/T13477.11
冷拉-热压后粘结性/无破坏GB/T13477.13
质量损失率%≤5GB/T13477.19
23℃≤0.4
拉伸模量MPaGB/T13477.8
-20℃≤0.6
GB/T2408的垂直法,测试前单组
阻燃性能/FV-0级
分养护21d,双组分养护14d。
6.5.5锚栓应根据不同工况分别选择相应的尼龙锚栓、机械锚栓和胶粘型锚栓类型。机械锚栓和金属
质胶粘型锚栓应有可靠的防腐措施,其防腐蚀标准应高于被连接构件的防腐蚀要求。机械锚栓及化学锚
栓的螺杆宜为碳素钢、合金钢、不锈钢或高耐腐不锈钢材料。锚栓的其他性能指标应符合《蒸压加气混
凝土制品应用技术标准》JGJ/T17的规定。
7建筑与节能设计
一般规定
7.1.1高性能板墙体系统设计应遵循系统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应统筹设计、
制作、运输、安装施工及运营维护全过程,并应进行一体化协同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7.1.2高性能板墙体系统应满足建筑节能、隔声、防水、防火等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应满足工程设计
要求。
7.1.3装配式建筑外墙宜采用拼装大板外墙系统和条板外墙系统,内隔墙宜采用条板隔墙系统。
7.1.4采用高性能板墙体系统的建筑平面与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平面宜简洁、规整,体形凹凸转折不宜过多,立面不宜突变过大;
b)建筑开间、进深、门窗洞口尺寸和立面分格尺寸应与板材宽度和排版尺寸相协调;
c)建筑变形缝应做盖缝处理;
d)施工图上应详细标注墙上预留孔洞、管线槽口以及门窗洞口、设备固定点及后锚固等位置;
e)应安排好建筑内竖向水、暖、电管线用的管道以及各种表盒位置。
7.1.5高性能板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3.5,保温薄板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1.5。
7.1.6高性能板墙体与门、窗、附墙管道、管线支架、卫生设备等应连接牢固。
7
DB42/T1776—2021
7.1.7安装高性能板的金属拉结件应进行防锈蚀处理。
7.1.8墙板不应吊挂重物及承托悬挑构件。当墙板上外设石板或金属等饰面时,饰面板应设置独立的
金属龙骨系统,直接固定在主体结构上。
7.1.9在下列情况不应采用高性能板:
a)建筑物防潮层以下的外墙;
b)长期处于浸水或化学侵蚀的环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20240-1993 HP4284A型精密LCR测试仪检定规程 1993-02-09
- GB/T 11168-1989 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1989-03-31
- JC/T 2038-2010 α型高强石膏 2010-11-10
- HB 5046-1993 锡镀层质量检验 1993-11-05
- SJ 20340-1993 3cm铝波导中功率假负载详细规范 1993-05-11
- EJ/T 393-1989 三十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 一回路系统安全四级管道安装技术条件 1989-03-24
- SJ/T 10466.20-1995 质量计划指南 1995-04-22
- SJ/T 10085-1991 半导体集成电路CT54H74/CT74H74型双上升沿D触发器 (有预置端,清除端) 1991-04-08
- HB 6664-1992 飞机管路系统用块形管夹设计要求和鉴定试验方法 1993-02-22
- HB 6541-1991 双铰承力快卸锁 199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