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3/T 308-2023 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管理规范

DB3713/T 308-2023 Forest fire prevention and firefighting tea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13/T 308-2023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0-13
实施日期
2023-11-13
发布单位/组织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临沂市应急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临沂市应急救援指挥服务中心、平邑县应急救援指挥服务中心、山东省航空应急救援中心
起草人:
张德可、于莎莎、伦志磊、吴冉、田成玉、徐加虎、段传华、辛乐、何晓波、唐正春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20.01

CCSC80

3713

临沂市地方标准

DB3713/T308—2023

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forestfirepreventionteam

文稿版次选择

2023-10-13发布2023-11-13实施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13/T30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沂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I

DB3713/T308—2023

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防灭火队伍(以下简称“队伍”)的建队规模、人员要求、营区设施、物资装备、

培训演练、队伍管理等建设管理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临沂市辖区内市、县(区)两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组建的森林防灭火队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防灭火队伍forestfirepreventionteam

配备森林防灭火装备物资并掌握森林防灭火基本技能,承担森林火灾预防、巡查、扑救任务的应急

救援队伍。

4建队规模

根据队伍管护的森林面积和火险等级,将队伍规模分为2类:

a)一类队伍:管护森林面积100000hm2以上且辖区火险等级为I、II等级的,队伍规模应为

50~100人;

b)二类队伍:管护森林面积100000hm2以下且辖区火险等级低于II等级的,队伍规模应为30~

50人。

5人员要求

5.1队伍设置队长、副队长、分队长、战斗员、火场通信员等岗位,并符合以下要求:

a)队长具备队伍的全面组织管理能力,掌握队伍所属主力装备器材的技术性能,具备较强森林火

灾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沟通协调、应急处置能力,具备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等相关工作经验

3年(含)以上;

b)副队长具备队伍组织管理经验和能力,具备森林火灾应急救援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

的应急救援组织和作战指挥能力,具备森林防灭火、应急管理等相关工作经验2年(含)以上;

c)分队长具备一定的队伍管理能力,具备森林火灾综合应急救援相关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具备

森林防灭火相关工作经验1年(含)以上;

1

DB3713/T308—2023

d)战斗员应具备森林火灾扑救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科学熟练使用扑火机具进行火灾扑救;

e)火场通信员应具备火场侦查、火场通信联络、火场与调度指挥中心的通联能力;

5.2队伍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后勤保障人员,包括装备管理员、驾驶员、卫生员、炊事员等。

5.3队伍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人员数量不应少于人员总量的60%。

5.4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并在准操作项目内按规程操作。

5.5队伍一线队员应具备与森林火灾应急救援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索质,并组织定期体检。

6营区设施

6.1营区选址

队伍营区选址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在辖区内日常巡护、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

满足以下要求:

a)具备可利用的电源、水源、燃气、通信等外部条件;

b)避开采空区;

c)交通便利,靠近主干线或林区内主要道路附近;

d)在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上风口,保持距离应不低于300m,与高压线、光缆、地下

障碍物的距离应不低于30m;

e)避免洪水和内涝威胁,场地的防洪标准应不低于100年一遇洪水标准;

f)队伍应设在所辖林区适中、交通畅通,车辆和队伍便于迅速出动到达位置。

6.2营区布局

队伍营区布局应考虑交通辐射半径、队伍扑救火灾范围和人员运送时间等因素。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办公、训练、生活分区布局;

b)营房外观形象设计、内部装修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统一风格、统一标识,建筑外围应当

装设安全防范设施;

c)各区之间要有畅通的道路;

d)营房布局应利于备勤。

6.3营区设施分类

队伍营区应建有办公用房、业务用房、辅助用房和培训演练场所。各类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开展业

务活动及相关辅助活动的需要,各类用房建设标准见附录A。

a)办公用房:主要包括办公室用房和附属用房,具体使用面积以满足实际需要为主。

b)业务用房:主要包括值班调度室、装备器材库、会议室、救援车库、装备维护室等,除上述用

房以外还应包括电教室等,其中:

1)值班调度室应专供值班员值班和夜间休息用,应有单人床一张、统一的卧具一套、桌椅一

套,配备应急平台终端、录音电话、传真机、紧急出动报警装置、辖区交通图、值班制度、

值班记录等;

2)装备器材库要求通风良好,有配件柜,设备台架,能存放队内的所有战备物资;

3)会议室应能满足队员学习和开会需要,并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4)救援车库应布局合理,各类设施配套齐全,进出和维修方便;

5)装备维护室应具备仪器、装备性能检测、日常保养与维修等功能;

2

DB3713/T308—2023

6)电教室应配备投影仪、计算机、摄像机等设备,可与会议室合并建设。

c)辅助用房:应设置值班休息室、培训室(可设在电教室)等辅助用房,宜设有培训学员宿舍、

阅览室、食堂、浴室等。

d)培训演练场所:应建有室外训练场,有条件的还应建有综合训练馆。其中:

1)室外训练场应建有常规技术操作训练设施、跑道等;

2)综合训练馆应配备各类体能训练器材和体能检测设备,宜建有队员活动室等场地。

7物资装备

7.1.1队伍配备的物资装备应满足本辖区内森林火灾应急救援及森林防火日常巡查的需求及跨区支援

的基本需求,具备野外24h的队伍自我保障能力。

7.1.2应选择性能先进、轻便高效、功能多样、通用性强的装备,并为符合国家相关市场准入规定的

合格产品。自行研制的应急救援物资应安全可靠。

7.1.3队伍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防火车辆、通讯指挥器材、野外生存用品和基本灭火机具等物资设备。

队伍基本装备配备标准见附录B。

7.1.4队伍应按照队员数量配备由基本防护装备和基本生活用品等个人装备物资,满足队员救援防护、

日常训练和生活保障的需要。队伍个人装备的主要用途和配备标准见附录C。

8培训演练

队伍应加强培训演练工作,将队员的培训演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完成规定

的训练科目。

a)队伍每年至少进行1次市级综合性演练,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县级综合性演练,每月至少组织

1次扑救模拟训练。

b)队伍每年至少组织1次技术竞赛。

c)每年定期举办1~2期森林消防扑救技术培训,对队员进行队列军事化训练、机具操作、实战

扑救、安全规范等业务培训,对队员培训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d)队伍应结合日常森林防灭火巡查,配备风力灭火机、背负式机动高压灭火水枪、2-3号扑火工

具等必要车辆装备实施实战拉练。

e)队伍应根据应急预案每半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应急预案演练。

9队伍管理

9.1队伍按照准军事化管理、专业化建设的要求,使用标准的队旗、队徽,统一着装和佩戴标识,建

立正规的队列和内务秩序,森林防火期应24h备勤。

9.2队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标准化,应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a)内务管理制度;

b)值班工作制度;

c)会议制度;

d)装备、物资管理制度;

e)训练、培训、演练制度;

f)档案管理制度;

3

DB3713/T308—2023

g)评比检查制度;

h)信息报送制度;

i)后勤保障制度;

j)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制度;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