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363-202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DB61/T 1363-2020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1363-2020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0-09-15
实施日期
2020-10-15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陕西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咸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61/T1363—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材料与部件..................................................................................................................................................4

5施工与安装..................................................................................................................................................6

6质量检验与验收........................................................................................................................................17

I

DB61/T136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陕西雨

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咸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朝显、马越、梁行行、闫攀、石战航、张哲、姬国强、赵杨、马培华、胡艺

泓、曹琰、刘昭、袁萌、菅强、郑木莲。

本标准由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

电话:029—38020053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秦皇大道南段尚业路总部经济园5-402

邮编:712000

II

DB61/T1363—202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材料与部件、施工与安装、质量检验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的低影响开

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237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GB/T11115聚乙烯(PE)树脂

GB/T12670聚丙烯(PP)树脂

GB/T17639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GB/T17643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

GB/T18477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GB/T19472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GB/T20221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1174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

GB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CJ/T233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

CJ/T326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

CJ/T358非开挖铺设用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

CJ/T400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

1

DB61/T1363—2020

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188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T209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JC937软式透水管

JC/T2112塑料防护排水板

JG/T193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JGJ15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T200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SL634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提防工程

SL/T231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DB61/T1312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层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400—2016、GB51222—2017、GB50300—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50400—2016、GB51222—2017、GB50300—2013中的某些术语和

定义。

3.1

海绵城市spongecity

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

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3.2

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

增加等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开发方式和措施。

3.3

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lowimpactdevelopmentstormwaterengineering

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设计,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的雨水控制利用工程。

3.4

初期弃流设施firstflushdiverionfacilities

指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

水后续处理难度的设施。

2

DB61/T1363—2020

3.5

绿色屋顶greenroof

在建筑物屋顶铺设种植土层并栽种植物,收集利用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源头减排设施,又称种植

屋面或屋顶绿化。

[GB51222—2017,定义2.1.16]

3.6

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地面铺装结构。

3.7

下沉式绿地depressedgreenbelt

指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可利用于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又称下凹式绿地。

[GB51222—2017,定义2.1.18]

3.8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facility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滤、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

滤层(或排水层)构成。

[GB51222—2017,定义2.1.14]

3.9

植草沟grass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

[GB51222—2017,定义2.1.15]

3.10

渗管(渠)infiltrationpipe(trench)

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水管或沟渠。

[GB50400—2016,定义2.1.17]

3.11

渗井infiltrationwell

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入渗的设施。

[GB50400—2016,定义2.1.13]

3.12

雨水调蓄池stormwaterstoragetank

具有雨水储蓄、峰值流量削减以及综合利用功能的蓄水池。

3

DB61/T1363—2020

3.13

渗透塘infiltrationpond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3.14

湿塘wetpond

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的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

[GB50400—2016,定义2.1.21]

3.15

雨水湿地stormwaterwetland

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工建造的具有雨水径流储存、总量减排、峰值流量调节和水质净化

等功能的湿地系统。

3.16

主控项目dominantitem

工程中对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GB50300—2013,定义2.0.8]

3.17

一般项目general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GB50300—2013,定义2.0.9]

4材料与部件

4.1基本要求

4.1.1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构(配)件、成品设备等以及绿化所用的苗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

场验收并妥善保管。

4.1.2现场加工的透水材料、渗滤介质、级配碎石、普通混凝土、砂浆等工程材料应经检测合格后方

可使用。

4.1.3所用产品、材料、苗木等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变质或枯萎。

4.2技术要求

4.2.1透水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CJJ/T135规定。

4.2.2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CJJ/T190规定。

4.2.3透水砖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25993规定。

4.2.4再生骨料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CJ/T400规定。

4.2.5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50164规定。

4.2.6透水土工布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7639规定。

4.2.7防渗土工膜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7643规定,膨润土防渗毯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

符合JG/T193规定。

4

DB61/T1363—2020

4.2.8渗滤介质宜优先使用渗透性较好的自然土壤,如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等,自然土壤性能

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改良。改良土壤混合填料应具有良好的雨水渗透、持水及污染净化性能,符

合DB61/T1313—2020中第4章规定。

4.2.9塑料蓄水模块要求如下:

a)采用的聚丙烯(PP)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2670规定,聚乙烯(PE)材料性能与

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1115规定;

b)塑料蓄水模块单体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塑料蓄水模块单体性能指标

项目测试条件指标要求

坠落试验23℃℃±2,1m高处跌落,边角落地无开裂、破损或结构变形

顶部加载0.5m≤覆土≤4m200kN/m2

抗压强度试验0.5m≤埋深≤4m100kN/m2无开裂、破损或结构变形

侧面加载

4m<埋深≤7.5m185kN/m2

烘箱试验150℃,30min无气泡、分层和破裂

抗冲击性能23℃℃±2,4kg砝码,高2m,试样上覆盖35cm厚沙床无开裂、破损或结构变形

23℃℃±2,≥1008h50年外推垂直变形率≤4%,水池竖向

长期蠕变性能变形率不得超过:(100mm/水池高度

顶部加载0.5m≤覆土≤4m110kN/m2

mm)×100%

c)塑料蓄水模块功能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塑料蓄水模块功能指标

项目测试方法指标要求

流通直径通球试验≥100mm

孔隙率满水试验≥93%~95%

清掏通道钢尺测量最小通道尺寸≥350mm

4.2.10管材要求如下:

a)聚乙烯(PE)实壁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CJ/T358规定。

b)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9472.1规定。

c)聚乙烯(PE)缠绕结构壁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9472.2规定。

d)硬聚氯乙烯(PVC-U)实壁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20221规定。

e)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8477.1规定。

f)玻璃钢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T8237规定。

g)管道埋设于车行道以下时,管材环刚度应按计算确定,小区及园内道路下管材环刚度不得小于

8kN/m2,非承载绿地、人行道等地面下,管材环刚度不得小于4kN/m2。

5

DB61/T1363—2020

4.2.11渗排管要求如下:

a)穿孔排水管技术参数应符合表3规定;

表3穿孔排水管技术参数

管材管径开孔方式开孔孔径(mm)开孔率(%)

聚乙烯(PE)实壁管DN200~DN600梅花形均匀布孔8~121.5~3

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DN200~DN600梅花形均匀布孔8~121.5~3

聚乙烯(PE)缠绕结构壁管DN200~DN600梅花形均匀布孔8~121.5~3

硬聚氯乙烯(PVC-U)实壁管DN200~DN600梅花形均匀布孔8~121.5~3

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DN200~DN600梅花形均匀布孔8~121.5~3

玻璃钢管DN100~DN700梅花形均匀布孔8~121.5~3

b)软式透水管管径宜为DN50~DN200,开孔率为65%~75%,环刚度为0.1~3kN/m2,材料性能应

符合JC937规定。

4.2.12塑料排水检查井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CJ/T233、CJ/T326规定。

4.2.13塑料蓄排水板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JC/T2112规定。

4.2.14选用苗木应符合CJJ82规定及设计要求,非本地植物应提供病虫害检疫报告。

5施工与安装

5.1基本要求

5.1.1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规模、竖向、平面布局等应按照批准或审查通过的工程设计文件严格控

制。

5.1.2施工前,应调查复核施工范围内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

5.1.3应编制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关键分项、分部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

满足以下要求:

a)应与土建、绿化工程工序衔接或联合施工,避免二次开挖、施工界面重叠;

b)冬季、雨季施工时应制定相应的防冻胀、水土保持等施工保障措施。

5.1.4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放样,做好施工过程测量复核。

5.1.5应复核设施的植物种植条件,植物种植应按设计图纸施工,符合CJJ82—2012中第4章规定。

5.1.6沟槽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施工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求进行技术分析比较。

5.1.7施工现场应有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并满足以下要求:

a)各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

b)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隐蔽分项工程应进行隐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

格不应进行下道分项工程。

5.1.8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地区施工时,应遵循当地特殊土壤地质条件下工程施工

质量及安全相关规范规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5.1.9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时,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合理衔接。

6

DB61/T1363—2020

5.2初期弃流设施

5.2.1一般规定

5.2.1.1初期弃流装置的位置及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5.2.1.2初期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倒灌措施。

5.2.1.3初期弃流池进水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格栅,格栅的设置应便于清理,并不应影响雨水进水口

的通水能力。

5.2.1.4初期弃流池入口监测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应满足设计要求。

5.2.2典型施工流程

初期弃流设施典型施工流程见图1。

施工准备土方开挖、基层处理构筑物设备/装置安装调试土方回填

图1初期弃流设施典型施工流程图

5.2.3施工要求

5.2.3.1施工现场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5.2.3.2自动控制弃流装置的电动阀、计量装置宜设在室外,控制箱宜集中设置在室内。自动弃流装

置、设备的施工应符合GB50303规定。

5.2.3.3弃流池(井)设施构件施工应符合GB50141—2008中8.4规定。

5.3绿色屋顶

5.3.1一般规定

5.3.1.1种植土层渗透性能应满足植被生长需要。

5.3.1.2绿色屋顶水落口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a)水落口宜为外排式;

b)内排式水落口应与屋面明沟、暗沟连通组成排水系统;

c)水落口上方不得覆土种植,并应在周边加设格栅、格箅等设施保护。

5.3.2典型施工流程

绿色屋顶典型施工流程见图2。

施工准备基层处理绝热层铺设找坡/找平层铺设防水层摊铺

种植土层铺设

植被种植过滤层铺设排水/蓄水层铺设保护层铺设

图2绿色屋顶典型施工流程图

7

DB61/T1363—2020

5.3.3施工要求

5.3.3.1绿色屋顶施工时,应按结构设计恒荷载限定堆土及种植方案。既有建筑改造时,应在开工前

复核屋顶荷载,必要时委托有资质单位检测评估结构承载能力。

5.3.3.2绿色屋顶基层、绝热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排/蓄水层和过滤层、种植土层、植被层

的施工做法应符合GB50345规定。

5.3.3.3绿色屋顶防水材料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a)绿色屋顶用防水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最小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

b)卷材收头部位宜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和密封材料封严;

c)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施工应符合JGJ/T200规定;

d)防水材料的施工环境应符合JGJ155-2013中6.3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低于5℃应采取防冻措施;

2)采用焊接法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4)反应型合成高分子涂料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

5.3.3.4防水工程完毕通过蓄水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并应做好防水层保护。

5.3.3.5种植土进场后应避免雨淋,应有防止扬尘措施。

5.3.3.6现场植物宜在6h内栽植完毕,未栽植完毕的植物应及时喷水保湿,采取假植措施。

5.3.3.7女儿墙、周边泛水部位和屋面檐口部位,宜设置隔离带,宽度不小于500mm,寒冷地区应有

防冻胀措施。

5.4透水铺装

5.4.1透水砖

5.4.1.1一般规定

5.4.1.1.1透水砖铺装施工应符合CJJ/T188—2012中第6章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

5.4.1.1.2透水砖铺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样,施工时基准点和基准面应根据平面设计图、工程

规模和透水砖规格、块形及尺寸进行设置。

5.4.1.1.3透水砖铺装路面定位、高程控制等应符合DB61/T1312规定。

5.4.1.2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砖铺装典型施工流程见图3。

施工准备土基处理垫层施工基层施工找平层施工透水砖铺设填缝、养护

图3透水砖铺装典型施工流程图

5.4.1.3施工要求

5.4.1.3.1透水砖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设计

未明确时,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20MPa。

5.4.1.3.2垫层采用中粗砂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0%,采用级配碎(砾)石时不应小于95%,采用建筑

建筑再生骨料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5%。

8

DB61/T1363—2020

5.4.1.3.3透水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缝(膨胀缝和收缩缝)和施工缝。纵横缝和施工缝间距可为

4.5m~5.5m,不宜超过6m。

5.4.1.3.4基层施工完成后,表面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

5.4.1.3.5找平层可采用中粗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配比范围宜为1:5~1:7(质量

比),找平层摊铺厚度宜为20~30mm。

5.4.1.3.6透水砖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

5.4.1.3.7透水砖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用填缝砂填缝,分多次进行,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余砂

清理干净。

5.4.1.3.8透水砖铺装应逐层检验渗透系数,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下层渗透系数不应低于上层,且

透水砖铺装顶面渗透系数不得低于1×10-4m/s。

5.4.1.3.9已完成铺装面上不应拌合砂浆、堆放材料、遗撒灰土或其他易引起堵塞的材料。

5.4.2透水混凝土

5.4.2.1一般规定

5.4.2.1.1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与构造、混凝土搅拌、运输、铺筑和养护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CJJ/T

135规定。

5.4.2.1.2透水混凝土强度应符合GB/T50107规定。

5.4.2.1.3路面施工缝应垂直,直线段应顺直,曲线段应弯顺,缝内不得有杂物,所有缝必须上下贯

通。

5.4.2.1.4透水层养护期需加强管理,杂物容易堵塞透水孔隙的区域应采取土工布覆盖等措施,确保

透水效果。

5.4.2.1.5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透水混凝土路面不得施工。

5.4.2.1.6高温期施工时,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浇筑过程中宜缩短运输、摊铺、压实等工序时间,浇筑

完毕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5.4.2.2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混凝土路面典型施工流程见图4。

施工准备土基与垫层基层处理摊铺振捣表面修整养护

图4透水混凝土路面典型施工流程图

5.4.2.3施工要求

5.4.2.3.1透水混凝土施工应符合DB61/T1312规定。

5.4.2.3.2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应均匀摊铺,防止离析,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

5.4.2.3.3透水混凝土振捣后,宜使用机械对透水混凝土面层进行收面,必要时配合人工拍实、抹平。

5.4.2.3.4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宜在48h内涂刷保护剂。涂刷保护剂前,面层应进行清洁。

5.4.2.3.5施工时,每5m左右应设一道缩缝,缝宽10mm~15mm,当施工长度超过30m时,应设宽

度为10mm~15mm的胀缝,胀缝填充厚度、宽度、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5.4.2.3.6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根据透水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

定,不宜少于14天。

9

DB61/T1363—2020

5.4.3透水沥青

5.4.3.1一般规定

5.4.3.1.1铺筑透水沥青混凝土前,应检查下层结构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5.4.3.1.2透水沥青路面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坡度与路面设计坡度一致;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前

应均匀喷洒0.6L/m2~1.0L/m2的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粘层油喷洒应符合JTGF40—2017中9.2规定。

5.4.3.1.3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及成型应符合CJJ/T190、JTGF40规定。

5.4.3.1.4当遇雨天或气温低于15℃时,不得进行透水沥青路面施工。

5.4.3.2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沥青路面典型施工流程见图5。

施工准备路基开挖、压实垫层施工基层施工面层摊铺养护

图5透水沥青路面典型施工流程图

5.4.3.3施工要求

5.4.3.3.1透水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摊铺机摊铺,局部路面狭窄、平曲线过小的部位以及小规模路面工

程和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可以人工摊铺。

5.4.3.3.2正式施工前,宜铺筑试验路段,确定最佳机具组合、摊铺系数、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以

指导大范围施工。

5.4.3.3.3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应符合CJJ/T190-2012中5.3规定。

5.4.3.3.4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

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

5.4.3.3.5透水沥青混凝土人行道压实成型宜采用小于12吨钢轮压路机。压路机的轮迹应重叠1/3~1/4

碾压宽度。不得向压路机轮表面喷涂柴油类或油水混合液,需要时可喷涂清水或皂水。

5.4.3.3.6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压实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钢筒式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多台

钢筒式组合的方式压实。

5.4.3.3.7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封闭保护,保持整洁。

5.4.3.3.8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待面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

5.4.3.3.9透水沥青路面与普通沥青路面衔接处,应做好封水、防水处理。

5.5下沉式绿地

5.5.1一般规定

5.5.1.1下沉式绿地的轮廓、面积、下凹深度、坡度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适宜现场景

观绿化需求。

5.5.1.2溢流口顶部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低于周边汇水面50~100mm。

5.5.1.3下沉式绿地集中进水口、坡度较大区域,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冲刷措施。

10

DB61/T1363—2020

5.5.2典型施工流程

下沉式绿地典型施工流程见图6。

施工准备放线及汇水面复核土方开挖进水、排水设施施工种植土回填植物栽种

图6下沉式绿地典型施工流程图

5.5.3施工要求

5.5.3.1进水口截污设施应保证进水通畅,截污设施周边应设置水流消能措施,设计未明确时,可采

用卵石作为水流消能措施,布置宽度宜为200mm~300mm,粒径宜为50mm~150mm。

5.5.3.2溢流口设置位置、深度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顺直。

5.5.3.3管道、溢流设施、检查井的施工应符合GB50268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5.5.3.4回填种植土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不宜机械碾压。

5.6生物滞留设施

5.6.1一般规定

5.6.1.1生物滞留设施的位置、形状、做法以及溢流口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5.6.1.2种植土渗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若土壤渗透性较差,应进行性能改良。

5.6.1.3应按设计要求在生物滞留设施进水口处安装截污槽、截污框等预处理设施。

5.6.1.4溢流井、溢流管等安装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可结合现场实地地形地貌调整。

5.6.2典型施工流程

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施工流程见图7。

施工准备放线及汇水面复核沟槽土方开挖进水口与溢流井安装防渗层铺设

覆盖层铺设植物种植种植土层回填透水土工布或砂层铺设砾石蓄水层填充

图7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施工流程图

5.6.3施工要求

5.6.3.1生物滞留设施沟槽开挖完成后,周边或预留进水口处应设置临时挡水堰/袋等,防止水土流失,

已完工进水口应临时封堵。

5.6.3.2防渗层采用防渗膜作为防渗材料时,应将沟槽内石块、树枝等尖锐材料清理干净。防渗膜施

工应符合GB/T17643规定。

5.6.3.3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根据设计或现场道路防护等实际需要,设置防渗砖墙或防渗混凝土墙

等挡墙结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a)防渗砖墙砌筑宜为单层,厚度不宜低于115mm,宜采用全顺砌筑形式,各皮砖均顺砌,上下

批垂直灰缝互相错开半砖(120mm);

b)防渗混凝土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