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
DB34/T 1964-2013 Wheat yield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田灵芝、汪新国、邢君、杨永华、陈峰、杨泽峰、王安庆、张贤菊、夏来修、 汪家多、李福军、杨晓琴、欧明霞、王祥胜、李春明、赵炜、朱克响、张庆跃。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ofWheatYieldEstimation
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96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灵芝、汪新国、邢君、杨永华、陈峰、杨泽峰、王安庆、张贤菊、夏来修、
汪家多、李福军、杨晓琴、欧明霞、王祥胜、李春明、赵炜、朱克响、张庆跃。
I
DB34/T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灌浆速率、实际千粒重、监测点预产和测产、监测点实收测产、县市区面上理论
测产、示范片理论测产、核心示范片实收测产的的取样方法及测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小麦苗情点、大面积生产及示范片测产验收。对综合评价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应
用效果提供数据支撑,并对周边小麦主产省小麦测产具有借鉴作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预计千粒重
根据小麦长势及灌浆期间的气候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估计的千粒重(g)。
2.2
实际千粒重
小麦收获后测得的千粒重(g)。
2.3
亩有效穗数
每亩单穗结实5粒以上的麦穗数(万/667m2)。
3监测点测产
3.1灌浆速率测定
3.1.1测定次数
从4月30日开始,每隔5天监测1次,收获时监测最后一次。
3.1.2取样方法
于开花期分别标注生育进程一致的样点(6~7处),顺次在样点中随机抓取20穗进行测定。
3.1.3测定方法
1
DB34/T1964—2013
105℃烘籽粒15min杀青(第一、二期由于籽粒过小,不易脱粒,先对穗子杀青而后脱粒),70
℃烘8h左右至恒重(放入干燥器冷却约30分钟至室温称重)测定籽粒干重,计算灌浆速率,按标
准含水量13%折算千粒重。
3.1.4灌浆速率计算
灌浆速率(g/千粒·d)=(Gn+5-Gn)/5。
其中:
Gn+5——第(n+5)天的千粒干重(g);
Gn——第n天千粒干重(g)。
3.1.5千粒重折算
千粒重(g)=[千粒干重(恒重)×(1-7%)]÷(1-13%)。测定结果记载见表A.1。
3.2实际千粒重测定
3.2.1定点测定
小麦收获时分别取回监测区(每个监测点设3个监测区,每个监测区为1个取样点)全部麦穗,
脱粒晒干(标准含水量13%),每样点随机数籽粒1000粒(剔除不完全粒),测定千粒重,求平均
值。测定结果记载见表A.2。
3.2.2混样测定
监测点小麦收获后自然晒干,随机取3份样品,每份样品数1000粒(剔除不完全粒),测定千
粒重,求平均值。
3.3监测点预产和测产
3.3.1监测内容
主要监测亩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用监测品种常年千粒重(审定千粒重)进行预产,用预计千粒重(根
据小麦长势及灌浆期间的气候条件预测的千粒重)进行测产。
3.3.2取样方法
3.3.2.1亩有效穗数
固定监测区用半径约0.5米的呼啦圈取样,数小麦穗数,剔除5粒以下的小穗,计算亩有效穗。
3.3.2.2穗粒数
固定监测区从根部随机抓取20穗小麦,剔除5粒以下的麦穗,数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3.3.3监测时间
5月10日调查产量结构,进行预产,预产结果记载见表A.3。
5月25日复查产量结构,进行测产,测产结果记载见表A.4。
3.4监测点产量校正
2
DB34/T1964—2013
小麦成熟时每个监测区(每个监测点设3个监测区)实收2㎡计产,3个样点产量平均,按含水
量13%折算亩产量,校正预产和测产结果。
产量校正结果记载见表A.5。
4面上测产
4.1县市区面上理论测产
4.1.1测定内容
小麦大面积生产面上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理论亩产量。
4.1.2测定方法
在测产区域内(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把小麦按好、中、差分成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选择10
个田块,每个田块对角线法3点取样,每点用呼啦圈(半径约0.5米)随机套取样点,数麦穗,剔除
5粒以下的小麦穗,计算亩有效穗数;在样点中随机从基部抓20个麦穗(剔除5粒以下的小麦穗)数
粒数,计算穗粒数;按品种特性并结合灌浆期间气候条件预测千粒重,计算每种类型田块的平均产量(算
术平均)。
根据各类型田块所占比重,计算当地小麦平均亩产量(加权平均),测产结果记载见表A.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4256.4-2018 钢铁行业海水淡化技术规范 第4部分:浓含盐海水综合利用 2018-10-22
- YB/T 4703-2018 冶金用钢渣促进剂 2018-10-22
- YB/T 4706-2018 干熄焦排焦温度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2018-10-22
- YB/T 4184-2018 钢渣集料混合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2018-10-22
- YB/T 4700-2018 钢铁 硫化锰析出相量的测定 电解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8-10-22
- YB/T 4704-2018 连铸异形钢坯 2018-10-22
- YB/T 4708-2018 钢渣 氧化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8-10-22
- YB/T 4701-2018 耐火材料用叶蜡石 2018-10-22
- YB/T 4702-2018 耐火材料用不烧镁橄榄石 2018-10-22
- YB/T 4705-2018 热轧平行腿槽钢 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