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8588-2001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GB/T 8588-2001 Fundamental terms of fisheries resource scienc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8588-2024 |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8588-200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1-11-12
实施日期
2002-03-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
起草人:
王民生、袁蔚文、陈大刚、王尧耕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5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588-2001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Fundamentaltermsoffisheriesresourcescience

2001一11门2发布2002一03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8588-2001

目次

前言

范围··········……

渔业资源基础科学

资源学基础

水域生产力

3渔业资源学·4

3.1资源生物学·························································。·····。······················。。··········……4

3.2资源变动理论·······················································。····························。···········……8

3.3鱼类行动、资源开发和渔场··。·····。·······································...······························……9

3.4资源增殖和管理··························································。········。·····················。····一·13

附录A(提示的附录)汉语索引······································。·····································。·……14

附录B(提示的附录)英文索引·18

GB/T85882001

前台

本标准是对GB/T8588-1988((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T15808-1995《渔业资源基

本术语(第二部分)》标准的合并性修订。修订内容如下:

原标准GB/T8588--1988(术语50条)和GB/T15808-1995(术语89条)合并,其中因概念重复、

交叉等原因删去术语:鱼体长度、鱼类丰满度、鱼类性腺成熟度系数、个体绝对繁殖力、个体相对繁殖力、

死亡系数、渔业生物生态系、摄食强度资「源]蕴藏量、「资源]现存量、可捕系数、渔获率、剩余产量模式、

渔业管理、渔业管理目标、开发率

修正术语名称如下:

前仔鱼期订正为(以下用一表示)前对仔鱼;后仔鱼期一后期仔鱼;全长一鱼体全长;体长

一一鱼体体长;叉长一鱼体叉长;肛长—鱼体肛长;体盘长—鱼体盘长;丰满度—肥满度;生殖

力一一繁殖力;捕捞力量—捕捞努力量;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人工渔礁

—人工鱼礁;渔捞记录一一捕捞记录。

本标准增加了如下术语:

渔业资源基础科学方面:

内海、近海、外海、远洋、沿岸水域、内陆水域、贫营养型湖泊、富营养型湖泊、滩涂、底质、渔业生物

学、渔业生态学、渔业生态系、浮游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饵料生物、食鱼动物、水生植物、

掠食性鱼类、淡水鱼类、河口鱼类、海洋鱼类、浅海鱼类、徊游性鱼类、降海性鱼类、溯河性鱼类、定居性鱼

类、岩礁鱼类、群聚结构、生境、鱼类生产力、饵料基础、食物关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渔业资源学方面:

渔业资源、共享资源、鱼卵、卵子发育、虾幼体、蟹幼体、鱼类生命周期、幼轮、胭长、头胸甲长、逆算体

长、渐近体重、生长参数、生长方程、生长速度、生长曲线、生命表、年龄体长换算表、拐点年龄、繁殖季节、

繁殖习性、个体繁殖力、相对繁殖力、怀卵量、一次排卵、分批排卵、一次繁殖、多次繁殖、胃含物分析、胃

饱满度、饱满指数、饱满总指数、饱满分指数、摄食习性、肉食性、杂食性、碎屑食性、草食性、死亡、自然死

亡、密度依赖性死亡、非密度依赖性死亡、捕捞死亡、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总死亡系数、自然死

亡率、捕捞死亡率、补充类型、补充量、补充年龄、补充体长、补充体重、补充曲线、渔获曲线、种群数量变

动、总渔获模式、动态综合模式、有效种群分析、股分析、分布移动、水平移动、徊游群、鱼群集散、资源量、

原始资源量、资源密度指数、自然增长量、回捕率、回归率、开捕体长、最适开捕体长、法定开捕体长、生物

学最小型、体内标志、体外标志、索饵场、越冬场、肥育场、产卵场、渔场海况预报、渔场环境、渔场类型、渔

场学、中上层渔场、大陆架渔场、底层鱼渔场、深海渔场、上升流渔场、礁盘渔场、捕捞能率、单产、网产、船

产、轻度开发、充分开发。

资源增殖和管理方面:

渔业资源管理、资源保护、捕捞统计。

本标准对部分术语的等效英文及定义语做了一些修正

本标准将渔业资源学术语分为渔业资源基础科学和渔业资源学两部分。

基础科学部分下分:资源学基础和水域生产力。

渔业资源学部分下分:资源生物学、资源变动理论、鱼类行动、资源开发和渔场以及资源增殖和管

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8588-1988,GB/T15808-1995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

GB/T8588-2001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

所、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民生、袁蔚文、陈大刚、王尧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r8588-2001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代替GB/T8588-1988

FundamentaltermsoffisheriesresourcescienceGB/T15808-1995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业资源的基本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渔业资源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单位的技术交流与文件编写。

2渔业资源基础科学

2.1资源学基础

2.1门渔业生物学fisherybiology

有关渔业生物生命物质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与有关生物之间、环境之间的关系的

科学。

2门.2渔业生态学fisheryecology

有关渔业生物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1.3内海inlandsea

深人大陆内部的仅有狭窄水道或海峡与大洋相通的海域。

2.1.4近海offshorewaters

沿岸水域与外海水域之间的水深40m-100m的海域。

2.1.5外海offsea

远离海岸的水深100m-200m的海域

2.1.6远洋distantwater

远离本国海域的其他海域。

2.1.7沿岸水域coastalwaters

沿岸低潮线以下水深40m以内的水域。

2.1.8内陆水域inlandwaters

大陆之内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沼泽和咸水湖泊等水域。

2.1.9渔业水域fisheriesarea

从事渔业捕捞、养殖和增殖等生产活动的水域。

2.1.10贫营养型湖泊oligotrophiclake

水体中营养盐贫乏,生物生产能力较小的湖泊。

2.1.11富营养型湖泊eutrophiclake

水体中营养盐丰富,生物生产能力高的湖泊。

2.1.12滩涂tidalflat

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砂砾、泥沙、淤泥或软泥组成的地带。

2.1.13底质bottommaterial

水域底部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里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一11一12批准2002-03-01实施

I

GB/T8588-2001

2.1.14临界深度criticaldepth

水体中光照强度使植物从能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深度。

2.1.15补偿深度compensationdepth

水体中光照强度使植物净生产力降为零的起始深度。

2.1.16赤潮redtide

水域中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与解体,导致水色改变,水质恶化的现象。

2.1.17渔业生态系fisheriesbiologicalecosystem

水产生物群落与其所在的水域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

2.1.18水域生态平衡aquaticecologicalequilibrium

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输人、输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1.19水域生态效率aquaticecologicalefficiency

在水域生态系统能量传递过程中,后一营养级的年生产量与前一营养级的年生产量的比值。

2.1.20浮游生物plankton

游泳能力微弱或无游泳能力,悬浮于水层中的体型细小的水生生物。

2.1.21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游泳能力很弱,悬浮于水层中的体型细小的水生动物。

2.122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悬浮于水层中的体型细小的水生植物。

2.1.23水生植物hydrophyte

植株的部分或整体浸没在水中,能适应水域环境的植物。

2.1.24饵料生物foodorganism

可作为水产动物天然食物的生物。

2.1-25底栖动物zoobenthos

栖息于水域底表和底内的动物

2.1-26食鱼动物piscivore

以鱼类为主要食物的动物。

2.1-27掠食性鱼类predatoryfishes

以游泳动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

2.1-28淡水鱼类freshwaterfishes

栖息于江河、湖沼等淡水水域的鱼类。

2.1-29河口鱼类estuarinefishes

栖息于河口水域的鱼类。

2.1-30海洋鱼类marinefishes

栖息于海洋水域中的鱼类。

2.1.30.1浅海鱼类epipelagicfishes

主要栖息于水深200m以内的鱼类。

2.1.30.2上层鱼类pelagicfishes

栖息于水域表层或中上层,常有远距离徊游的鱼类。

2.1.30.3中层鱼类mesopelagicfishes

栖息于外海和大洋水深200m-1000m的鱼类。

2.1-30.4底层鱼类demersalfishes

大部分时间栖息于水域底层或近底层的鱼类。

2.1-30.5深海鱼类abyssalfishes

Gs/T8588-2001

栖息于大洋水深1000m以下深海层或深海底带的鱼类。

2.1.31徊游性鱼类migrationfishes

由于环境影响、生理习性要求,形成有周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移动的鱼类。

2.1.31.1降海性鱼类catadromousfishes

在淡水水域中生长,繁殖季节洞游到海洋中产卵繁殖的鱼类。

2.1.31.2溯河性鱼类anadromousfishes

在海洋水域中生长,繁殖季节上溯到江河中产卵繁殖的鱼类。

2.1.32定居性鱼类residentfishes

终年栖息于繁殖水域,不因环境变化而移动的鱼类。

2.1.33岩礁鱼类reeffishes

栖息于岩礁区水域的鱼类。

2门·34暖水种warmwaterspecies

生长、繁殖适温范围高于20C,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高于15℃的水产生物。

2.1.35温水种temperatewaterspecies

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为4`C-20C,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为0C-25C间的水产生物。

2.1.36冷水种coldwaterspecies

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低于4C,自然分布区月平均水温不高于10C的水产生物。

2.1.37丰度abundance

某一水域或生物群落中某一种类生物个体的数量。

2.1.38鱼类区系fishfauna

历史上形成的生存于某水域的一定地理学条件下的所有鱼类种类

2.1.39鱼类群落fishcommunity

生活在同一水域中各种鱼类种群松散结合的集合体。

2.1.40群聚结构communitystructure

在特定水域中特定生物集团的种类组成及其聚合特征。

2.1.41群落演替communitysuccession

一种生物群落类型被另一种群落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2.1-42斑块分布patchiness

生物个体在种群或群落空间分布中的一种间断块状集群分布。

2.1.43共栖symbiosis

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生存方式。

2.1.44寄生parasitism

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其养分,对宿主构成损害的一种生活方式。

2.1.45生物圈biosphere

自然界中生物可以生存的水、陆地和大气对流圈空间。

2.1-46生境habitat

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所在的具体栖所的生态环境

2.2水域生产力

2.2门水域生产力aquaticproductivity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水域生产各级有机物的能力。

2.2门·1初级生产力primaryproductivity

自养生物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同化简单无机物,生产有机物的能力。

2·21·1.1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

GB/T8588-2001

自养生物生产的总有机物减去它们呼吸等维持生命所消耗有机物后剩余的有机物的量

2.2次级生产力secondaryproductivity

以自养生物或其他异养生物为食的动物的生产能力。

鱼类生产力fishproductivity

在一定时期、一定水域内鱼类的生产能力。

饵料基础foodbasis

可作为水产动物食物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营养级trophiclevel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能量流通过程中,按水产生物的食物链环节而划分的等级。

食物关系foodrelationship

水产动物之间因食物而产生的各种条件和联系。

食物链foodchain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所形成的链状摄食与被摄食的关系。

2-2.6食物网foodweb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网状摄食与被摄食的关系。

?.2.7生产者producer

利用光能和简单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2.2.8捕食者predator

主动捕捉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

2.2.9被食者prey

被其他动物捕食的生物

2.2.10消费者consumer

靠摄食其他生物或有机碎屑为生的动物。

2.2.101初级消费者primaryconsumer

以生产者(植物)为食物的动物。

2.2.102次级消费者、econdaryconsumer

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

2.2.11生产量production

生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的量。

2.2.12水域生物量aquaticbiomass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水域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有生物的总重量。

3渔业资源学

资源生物学

:.{渔业资源学fisheryresources

渔业资源在自然环境及捕捞作用下的结构、机能、数量变动规律并为渔业生产提供依据的科学。

3.1.2鱼卵fishegg

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

3.1.2粘性鱼卵adhesiveegg

表面有粘液或粘附物,能粘附在水草、石砾、鱼巢等上的鱼卵

沉性鱼卵demersalegg

产出后比重大于水的鱼卵。

浮性鱼卵pelagicegg

Gs/T8588-2001

产出后卵膜能吸水膨胀或比重减小,浮于水面或水层中的鱼卵。

11.3鱼类生命周期fishlifecycle

鱼类从受精卵开始的发育、成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时期。

卵子发育eggdevelopment

从卵原细胞发育为成熟卵子的过程。

3.1.5仔鱼fishlarva

从受精卵孵出至奇鳍鳍条基本形成时的鱼类早期发育个体。

3.1.5.1前期仔鱼prelarva

从受精卵孵出至卵黄基本吸收完毕时的仔鱼。

3.1.5.2后期仔鱼postlarva

从卵黄吸收完,开始主动摄食到奇鳍鳍条基本形成时的仔鱼。

3.1.6稚鱼juvenilefish

从鳍条基本形成到鳞片开始出现时的鱼类发育个体。

3.1.7幼鱼youngfish

具有与成鱼相同的形态特征,但性腺尚未发育成熟的鱼类个体。

3.1.8成鱼adult

性腺已经成熟,可以繁衍后代的鱼类个体。

3.1.9虾幼体shrimp(prawn)larva

虾受精卵孵化后至完成变态时的发育形体

3.1-10蟹幼体crablarva

蟹受精卵孵化后至完成变态时的发育形体。

3.1.11年龄鉴定agedetermination

对渔业生物生长过程中,在硬组织上形成的周期性标志所作的年龄判别。

3.1.12年轮annualring

鱼类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耳石、脊椎骨等硬组织上形成的规律排列的年周期轮纹。

3.1.13副轮accessoryrnig

因环境因子突变或其他非周期性原因,在鳞片上出现的类似年轮的痕迹。

3.1.14幼轮juvenilegrowthring

水产动物出生后未满一周年以前,在硬组织(如鳞片)上形成的规律排列的轮纹

3.1.15生物学测定biometric

对渔业生物样本进行的个体长度、重量、生殖腺、肠胃重量、摄食强度的观测和对鳞片、耳石以

及脊椎骨等的鉴定。

16胭长mantlelength

头足类胭体背部中线的长度。

头胸甲长carapacelength

甲壳动物自眼窝基底后缘至头胸甲背部后缘的长度

逆算体长back-calculatedbodylength

根据水产动物的体长一轮径关系,依轮径计算的以前各年龄的体长。

3.1.19渐近体长asymptoticlength

水产动物体长生长的理论渐近值或极限体长。

20渐近体重asymptoticweight

水产动物体重增长的理论渐近值或极限体重。

3.1.21鱼体全长totallength

cs/T8588-2001

鱼体从吻端至尾鳍末端的水平长度,蹋类等鱼类以此代表鱼体长度。

3.1.22鱼体体长bodylength

鱼体从吻端至尾鳍基部的水平长度,石首鱼科、细科等鱼类以此代表鱼体长度。

3.1-23鱼体叉长forklength

鱼体从吻端至尾叉最深点的水平长度,鳍科、鲜科等鱼类以此代表鱼体长度。

3.1.24鱼体肛长anallength

鱼体从吻端至肛门前沿的水平长度,带鱼、鳖鱼、海鳗等鱼类以此代表鱼体长度。

11.25鱼体盘长disclength

鱼体从吻端至胸鳍基底的水平长度,鳃、红等鱼类以此代表鱼体长度。

3.1-26鱼类生长fishgrowth

鱼类通过摄食、消化吸收,使食物转化成机体的体长和体重的增长。

3.1-27生长参数growthparameter

应用给定方程式,描述水产生物生长特性的参数。

3.1-28生长方程growthequation

描述年龄与体长(或体重)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3.1-29生长系数instantaneousrateofgrowth

水产动物个体体长(或体重)的生长速度和该个体当时的体长(或体重)之比值。

3.1.30生长率growthrate

水产动物个体在一定时期内,体长(或体重)的增量与该时期之初体长(或体重)的比值。

31.31生长速度growthrate

水产生物在某一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内绝对或相对长度与重量的增量。

3.1.32生长曲线growthcurve

水产动物体长(或体重)与年龄关系的图线。

3.1.33生命表lifetable

根据种群中一定数量的个体,在出生后随时间推移的存活数、死亡数等绘制的表。

3.1.34年龄体长换算表age-lengthkey

依据水产动物各体长组的年龄组成绘制的,可把体长组成换算为年龄组成的表。

11.35拐点年龄ageatinflectionpoint

绝对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时的年龄。

3.1-36年龄组成agecomposition

同一种群中各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11.37体长组成lengthcomposition

同一种群中各体长组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3.1-38肥满度fullness

水产动物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

3.1.39鱼类性比fishsexratio

一个鱼类种群或其中的某一年龄群中,雌性鱼类数量与雄性鱼类数量的比值。

11.40鱼类性腺发育周期cycleofgonadaldevelopmentinfish

鱼类从幼鱼到成鱼或成鱼相临两次繁殖之间的性腺发育的时间间隔

11.41鱼类性腺成熟度maturityoffishgonad

根据鱼类性腺外表性状和性细胞发育程度所划分的性腺发育等级。

3.1-42雌雄同体hermaphroditism

具有雄性和雌性两种生殖功能的动物个体。

GB/T8588-2001

3.1.43怀卵量broodamount

水产动物产卵前卵巢中所怀成熟卵子的数量口

44一次排卵singlespawning

一个体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卵子同步成熟并一次排出的现象。

分批排卵batchspawning

一个体在一个繁殖季节中,卵子分批成熟并分批排出的现象。

繁殖力fecundity

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水产动物一雌体或一种群雌体产卵的数量。

个体繁殖力individualfecundity

在一个繁殖季节中,一雌体产卵的数量。

种群繁殖力populationfecundity

在一个繁殖季节中,一种群中所有雌体产卵的总数量。

相对繁殖力relativefecundity

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每个雌体的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产卵的数量。

孵化率hatchability

水产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中,从卵内破膜而出的个体数量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

繁殖季节reproductiveseason

水产动物种群繁衍后代的时期。

49繁殖习性reproductivebehavior

水产动物种群繁衍后代的行为和特性。

49一次繁殖reproductiononce

水产动物一生中只有一次繁衍后代的习性。

多次繁殖multiplereproduction

水产动物一生中有两次及以上繁衍后代的习性。

胃含物分析analysisofstomachcontent

对水产动物胃内所含食物种类和数量所进行的鉴定。

胃饱满度degreeofstomachcontent

依水产动物胃内食物充满程度所划分的等级。

饱满指数indexofstomachfullness

水产动物胃纳物的重量除以动物体体重的千分或百分比数值。

53饱满总指数general-indexofstomachfullness

水产动物胃纳物的当场重量乘10000,除以动物体体重所得的万分比数值。

饱满分指数sub-indexofstomachfullness

水产动物胃纳物各个成分的当场重量乘10000,除以动物体体重所得的万分比数值。

摄食习性feedinghabit

水产动物摄取食物的行为和特征。

3.1.55草食性herbivory

以植物为主要食物(75%以上)的摄食习性。

3.1.55.2碎屑食性detritivores

以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的摄食习性。

3.1.55.3肉食胜carnivory

以动物为主要食物((75%以上)的摄食习性。

11.55.4杂食性omnivory

Gs/T8588-2001

既摄食动物也摄食植物均〔25以上)的摄食习性。

3.2资源变动理论

3.2.1鱼类种群fishpopulation

同一种鱼类内具有相同繁殖习性、产卵场所、生态习性和一定结构形态的区域性集合群。

12.2亲体量parent(spawning)stock

种群在繁殖季节参加生殖活动的雌、雄个体的数量。

3.2.3世代generation

某水产动物种群在同一繁殖期内出生的个体的总体。

3.2.4死亡mortality

由各种原因(包括自然的和捕捞的)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现象。

3-2.4门自然死亡naturalmortality

因敌害、疾病、衰老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死亡。

12.4.2非密度依赖性死-'densityindependentmortality

与种群密度无关的自然死亡。

12.4.3密度依赖性死亡densitydependentmortality

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自然死亡。

3.2-4.4捕捞死亡fishingmortality

因捕捞因素引起的死亡。

3.2.5总死亡系数totalmortalitycoefficient

由捕捞和自然因子引起的种群个体数量的减少速度与该瞬间种群个体数量之比值。

3.2.5门自然死亡系数naturalmortalitycoefficient

由敌害、疾病、衰老等自然因子引起的瞬时死亡系数,其数值为总死亡系数与捕捞死亡系数之

3.2-5.2捕捞死亡系数fishingmortalitycoefficient

总死亡系数中由捕捞引起的部分,其数值为总死亡系数与自然死亡系数之差

12.6死亡率mortalityrate

在一定时期内,种群个体减少的数量与初期该种群个体总数量之比值。

12.6门自然死亡率naturalmortality(rate)

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种群由敌害、疾病、衰老等自然因子引起死亡的个体数量占该时

期之初个体数量的比值。

12.6.2捕捞死亡率fishingmortality(rate)

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因捕捞造成的个体减少的数量与该时期之初个体数量的比值。

3·2.7补充类型recruitmentpattern

根据补充群体加人捕捞群体的特征所划分的类别

3.2.8补充群体recruitmentstock

首次加人捕捞群体的那部分渔业资源

3.2.9补充量recrutiment

补充群体加人捕捞群体时的个体数量。

3.2.10补充体长lengthatrecruitment

一种群中首次加人捕捞群体时个体的平均体长。

3.2门1补充体重weightatrecruitment

一种群中首次加人捕捞群体时个体的平均体重

3.2-12补充年龄ageatfirstrecruit

GB/T8588-2001

一种群中首次加人捕捞群体时个体的平均年龄。

3.2-13补充曲线recruitmentcurve

水产动物产卵群体数量与补充群体数量关系的图线

3.2.14有效种群分析virtualpopulationanalysis(VPA)

由英国学者Gulland(1965)建立的,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基础,对种群过去数量情况的估算分

析。

3.2-15残存率survivalrate

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终止时和起始时种群个体数量之比值。

3.2.16残存曲线survivalcurve

一个世代进入各龄时的存活数的对数对年龄所作的图线。

3.2-17渔获曲线yieldcurve

渔获物中各龄鱼捕获数的对数对年龄所作的图线

3.2.18种群数量变动populationdynamics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捕捞而引起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32.19总渔获量模式pooledyieldmodel

不区别补充、生长和自然死亡等变化率,只把它们产生的影响视为种群大小的一个单变量函数

所建立的渔获量模式

12.20动态综合模式dynamicpoolmodel

分别考虑种群生长、死亡和补充,模拟生长和死亡与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关系的数学模式

3.2-21繁殖模式reproductionmodel

描述某种群亲体量和补充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

3.2.22股分析cohortanalysis

英国学者Pope(1972)对有效种群分析简化改进的一个数学模式。

13鱼类行动、资源开发和渔场

3.3.1分布移动distributionandmigration

水产动物的栖息水域和有规律的迁移变动

I12垂直移动verticalmigration

水产动物为追索饵料或适应环境,在水域纵向空间所作的周日性的移动

I13水平移动horizontalmigration

水产动物为追索饵料或适应环境,在水域横向空间的移动。

3.3.4徊游migration

某些水产动物为适应环境所进行的周期性、定向性的长距离集群迁移

13.4.1产卵涧游spawningmigration

某些水产动物在性腺成熟过程中按一定路线向适宜产卵的水域所作的洞游

13.4.2降海涸游catadromousmigration

某些水产动物在淡水中生长,性成熟时向海洋FJl作的徊游。

3.3.4.3溯河徊游anadromousmigration

纂些水产动物性成熟时,从海洋向原出生的汀湖水域所作的徊游。

13.4.4索饵徊游feedingmigration

某些水产动物向饵料生物丰富的水域所作的徊游。

13.4.5越冬徊游(over)wintermigration

某些水产动物为觅求冬季适宜水温所作的泅游。

I15洞游群migratingstock

Gs/T8588-2001

按照一定时间、路线迁移的鱼群。

3.3.6鱼群集散fishgatheringanddispersing

为追索饵料或适应环境鱼类进行的集结和扩散。

3.3.7摄食集群feedingaggregation

水产动物为追索饵料和摄食进行的集结。

3.3.8生殖集群reproductiveschooling

水产动物在生殖期间进行的集结

3.3.9渔业资源fisheryresources

天然水域中具有渔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3.3.9.1捕捞资源fishableresources

天然水域中已达到捕捞规格、可供捕捞的渔业资源。

3.3-9.2共享资源sharedstocks

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或分布在某国专属经济区及相邻公海的渔业

资源。

3.3-9.3预备资源reservedresources

水域中尚未达到捕捞规格的渔业资源。

3.3-9.4内陆水域渔业资源inlandwaterfisheryresources

江河、湖泊、水库等内陆水域中具有渔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3.3-9.5海洋渔业资源marinefisheryresources

海洋水域中具有渔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3.3.10资源量stocksize

在某一时间内,栖息于某一水域的特定种群的数量或重量。

3.3.10.1原始资源量virginbiomass

某一种群处于未开发状态时的平均生物量。

3-3-10.2剩余[资源]量surplus

渔业最大持续渔获量中未被捕捞的部分,或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不捕或不准备捕捞的那部

分可捕量。

3.3.11资源密度指数indexofstockdensity

单位水域中渔业资源量大小的数值。

3.3.12自然增长量naturalincrease

一年中可捕种群实际增长的重量,其数值为生产量与补充量之和减去自然死亡量。

3.3.13渔业资源评估fisheryresourcesassessment

对捕捞和环境因素给予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和质量影响程度的考察和评定。

3.3.14渔业资源监测fisheryresourcesmonitoring

对渔业资源状况(包括数量和质量)以至环境要素所进行的连续或定期的观测和分析。

3.3.15标志放流tagging

将标志物或其他标记加在水产动物体上,放回水域中,研究渔业资源徊游、分布、生长和死亡等

的一种方法。

3.3.16体内标志internaltagging

在标志放流试验中,把标记物放人水产动物体内的操作。

3.3.17体外标志externaltagging

在标志放流试验中,把标记物装在水产动物体表的操作。

3.3.18回归率homingrate

GB/T8588-2001

回归性水产动物性成熟后返回繁殖场所的数量,占起初离开繁殖场所时总数量的百分比。

3.3.19回捕率recapturerate

放流的群体中,捕回的数量与总放流量的百分比。

3.3.20可捕量allowablecatch

根据管理目标,可供渔业捕捞的种群资源产量(或种群剩余产量)。

3.3.21开捕体长lengthatfirstcapture

允许捕捞的渔业对象的最小平均体长。

3.3.21门法定开捕体长legallengthatfirstcapture

渔业法规中所规定的捕捞对象的可开捕体长。

3.3-21.2最适开捕体长optimumcatchablesize

在适宜的捕捞死亡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大渔获量的开始捕捞的体长

3.3.22生物学最小型biologicalminimumsize

水产动物首次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体长。

3.3.23渔获量yield

在水域中所采捕的水产经济动植物的重量或数量。

3.3.23.1最适渔获量optimumyieldCOY)

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最合理的利用渔业资源的渔获量。

13.23.2持续渔获量sustainableyield

在稳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使种群数量保持一定水平,可以持续获得的年渔获量。

3.3.23.2.1最大持续渔获量maximumsustainableyield(MSY)

在不损害种群本身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可以持续获得的最高年渔获量。

3.3-23.3总允许渔获量totalallowablecatch(TAO

根据资源量水平所能承受的捕捞强度和渔获量而确定的总可捕量。

3.3-23.4最大经济渔获量maximumeconomicyield(MEY)

从持续渔业考虑,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渔获量。

3.3-23.5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peruniteffort(CPUE)

在规定的时期内,一个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的平均重量或数量。

3.3.24捕捞过度overfishing

因捕捞投人过大,导致补充量减少,渔获量下降或渔业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

3.3.24.1补充型捕捞过度recruitmentoverfishing

因捕捞导致产卵亲体数量下降,而造成平均补充量不足的捕捞过度。

3.3-24.2生长型捕捞过度growthoverfishing

因捕捞低龄鱼或幼鱼过量,造成捕捞对象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下降的捕捞过度。

3.3-24.3经济型捕捞过度economicoverfishing

因捕捞努力量过大而引起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减少到零的捕捞过度。

3.3.25渔情预报fisheryforecast

在一定区域内,对某种渔业资源未来一定时期的渔期、渔场和鱼群动态等进行的预测和报告。

3.3.26渔场海况预报forecastingofoceanographicconditions

对渔场未来一定时期的海洋状况进行的预测和报告。

3.3.27渔获量预报catchforecast

对某种渔业资源未来一定时期的可能渔获量所作的预测和报告。

3.3.28鱼群侦察detectionoffishschool

运用各种方法对水体中的鱼群分布水层、行动和数量进行的探测

In

GB/T8588-2001

13.29渔汛fishingseason

鱼类或其他水产经济动物高度密集,适于集中捕捞的时期。

3.3-30肥育场nurseryground

饵料生物繁生,幼小水产动物摄食发育、成长的水域。

13.31索饵场feedingground

饵料生物繁生,水产动物集群摄食的水域

I132产卵场spawningground

在繁殖季节,水产动物集群产卵的水域。

I133越冬场winteringground

在冬季,水产动物集群栖息的水域。

13.34渔场学fisheriesoceanography

有关渔场形成条件与规律的科学

I135渔场fishingground

鱼类或其他水产经济动物密集,可供捕捞的特定海区。

3.3-35门大陆架渔场shelffishingground

处于大陆架水域内可从事捕捞的渔场。

3.3.35.2底层鱼渔场demersalfishingground

可从事捕捞底层鱼的渔场。

I135.3中上层渔场pelagicfishingground

可从事捕捞中上层鱼类的渔场。

I135.4深海渔场deepseafishingground

在200m以深的可从事捕捞的渔场

I135.5礁盘渔场coralreeffishingground

具有礁盘的可从事捕捞的渔场。

3.3-35.6上升流渔场upwellingfishingground

具有上升流的可从事捕捞的渔场

I136渔场环境fishinggroundenvironment

渔场形成的各种条件,如水温、水深、盐度、底质、底形、海流、气候以及生物等情况。

3.3-37渔场类型fishinggroundtype

根据作业水域特征、捕捞对象或作业方式划分的渔场的类别。

3.3-38捕捞努力量fishingeffort

在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汛期)内投人某渔业的捕捞作业单位的数量

I139捕捞能力fishingpower

某种渔船(或渔具)的相对捕捞效率

3.3-40捕捞能力指数powerfactor

某渔船(或渔具)与选定的标准渔船(或渔具),在相同渔业资源密度和相同的渔场条件下,单间

内渔获量之比值。

13.41捕捞能率catchability

单位时间内(一般为一年),一个单位捕捞努力量对捕捞对象产生的瞬时捕捞死亡率。

13.42捕捞强度fishingintensity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水域内投人作业的标准捕捞努力量

3.3-43单产catchperunit

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内一个捕捞作业单位的渔获量。

GB/T8588-2001

3.3-44船产catchperboat

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渔汛季节)内一艘作业渔船的平均渔获量。

3.3-45网产catchperhaul

平均一网次渔获捕捞对象的数量或重量。

3.3-46轻度开发underexploitation

捕捞水平一般不超过可捕量25%的渔业资源的开发。

3.3-47充分开发fullexploitation

捕捞已达到某一管理目标所要求程度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