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717-2019 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运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DB41/T 717-2019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ng quality control of dedicated DC steam-injection boilers for oilfield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717-2019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9-30
实施日期
2019-12-30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060.01

J98

DB41

备案号: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717—2019

代替DB41/T717—2012

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运行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2019-09-30发布2019-12-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717—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2

5运行管理..........................................................................2

6保养与维修........................................................................6

7锅炉检验..........................................................................7

8安全管理..........................................................................7

9节能与环保........................................................................8

附录A(资料性附录)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预防措施项目表............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安全报警推荐值...............................11

I

DB41/T71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DB41/T717—2012《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运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与DB41/T717

—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直流注汽锅炉定义、增加了水量定义、删除了水处理系统定义;

——增加了基本管理制度;

——增加了注汽锅炉给水水质指标;

——修改了质量调节与控制的内容;

——修改了紧急停炉的条件;

——增加了长期停运的要求;

——增加了注汽锅炉检验的界定范围;

——增加了安全管理的要求;

——修改了节能与环保的内容;

——修改了附录B有关数值。

本标准由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长顺、张绚艳、沈和平、周纪龙、邢亚生、崔黎阳、廖子先、王海平、王少

君、李卫东、苗浩然、马伟、庞振平、曾庆顺、王森、乔霞、季利平、侯俊国、崔英贤、宋震、韩毅、

王玥、张武、藏成英、柳洋、黄何、马硕森、刘秉真、王颖、韩冬。

本标准于2012年4月首次发布,2019年9月第一次修订。

II

DB41/T717—2019

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运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运行质量控制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运行管理、保养与维

修、锅炉检验、安全管理、节能与环保。

本标准适于额定出口蒸汽压力10MPa≤P≤21MPa,额定出口蒸汽温度311℃≤t≤370℃的湿饱和

蒸汽油田专用直流注汽锅炉(以下简称注汽锅炉)运行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3277.1—2008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

SY/T0027—2014稠油注汽系统设计规范

SY/T5854—2012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范

SY/T6086—2012热力采油蒸汽发生器运行技术规范

SY/T6835—2017油田热采注汽系统节能监测规范

TSG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TSGG5001—2010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TSGG7002—2015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流注汽锅炉

高温高压、无锅筒、蛇形管束结构(或螺旋盘管)的蒸汽锅炉。所产湿饱和蒸汽强制注入地下油层

以满足油田稠油热力开采需要,除过热锅炉外,其湿饱和蒸汽干度一般控制在70%~80%之间。

3.2

十字作业

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等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作业。

3.3

火量

进入锅炉燃烧器的燃料和风量的大小占锅炉设计额定燃料和风量的比值。

3.4

1

DB41/T717—2019

水量

锅炉实际给水流量与额定蒸发量的比值。

4一般规定

4.1锅炉使用登记管理

使用注汽锅炉的单位,应向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取得“锅炉使用

登记证”后方可使用。

4.2基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锅炉水质管理

制度;健康安全环保生产制节能管理制度;润滑油管理制度;班组成本核算制;质量负责制;安全附件

管理制度;锅炉事故管理制度;锅炉运行安全管理制度;锅炉工艺、参数、设备、联锁等变更管理制度。

4.3人员管理

4.3.1注汽锅炉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试,取得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应级别操

作证件。

4.3.2注汽锅炉操作人员应熟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和节能技术知识,定期检查

注汽锅炉的运行状况,做好各项记录,进行事故演练,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4.4锅炉安全附件管理

4.4.1按TSGG0001—2012的要求,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每半年至少校验一次。

4.4.2压力变送器、温度表、温度变送器每半年至少校验一次。

4.5水质管理

注汽锅炉运行时的水汽质量符合表1规定。注汽锅炉水质检测项目:锅炉给水应检测硬度、含氧量、

氯离子浓度、悬浮物、总碱度、油和脂、pH值等,锅炉出口蒸汽应检测干度。

表1注汽锅炉给水水质条件表

序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号1溶解氧<0.05

2总硬度0

3总铁<0.05

4二氧化硅<50a

mg/L

5悬浮物<2

6总碱度<2000

7油和脂<2不计溶解油

8可溶性固体≤7000

9pH值7.5—11

a当碱度大于3倍二氧化硅含量时,在不存在结垢离子的情况下,二氧化硅含量为150mg/L。

5运行管理

2

DB41/T717—2019

5.1点炉前的检查

5.1.1注汽锅炉内部及安全附件

5.1.1.1检查注汽锅炉内部受热面是否结焦、积灰,管道有无异常,检查内部管件、管箍等附件是否

正常。

5.1.1.2检查注汽锅炉内部保温层是否完好,燃油喷嘴是否堵塞,配风板是否配风均匀。

5.1.1.3检查安全附件是否在有效校验期内,并调试合格。

5.1.2保护装置

5.1.2.1注汽锅炉控制部分应调试正常:

a)点火报警时应能自动停炉;

b)燃料流量、压力、火量应能自动监测及调节;

c)手动调节正常。

5.1.2.2以下各项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

a)蒸汽超压、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

b)熄火联锁保护装置;

c)低水流量联锁保护装置;

d)点火程序控制系统。

5.1.3水处理系统

5.1.3.1检查水处理系统各阀门开启状况。

5.1.3.2水处理系统运转正常,按TSGG5001—2010和SY0027—2014要求,采用符合要求的水处理

设备并接受检验机构的水质监测。

5.1.4柱塞泵和空压机

5.1.4.1柱塞泵和空压机应无松动部件,附近无杂物,检查机泵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5.1.4.2检查柱塞泵曲轴箱、注油器、空压机曲轴箱的油位,机油无乳化;其中柱塞泵的油位在2/3

左右,空压机的油位在1/3~2/3处,柱塞泵手动盘车一圈以上。

5.1.4.3检查空压机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储气罐压力在0.6MPa~0.8MPa之间。

5.1.4.4机泵冷却水应接入锅炉清水罐回收利用。

5.1.5注汽锅炉各阀门开启状况

5.1.5.1水汽系统:

a)开启柱塞泵进口阀门、对流段进口阀门和蒸汽放空阀门,关闭注汽阀门;

b)开启各压力表前阀门;

c)开启各流量计阀门和报警开关上的截止阀。

5.1.5.2燃料系统:

a)燃油时:

1)开启注汽燃油换热器前燃油入口阀门;

2)开启电加热器前燃油入口阀门;

3)开启燃油流量计进出口阀门,关闭旁通阀门;

4)开启各压力表前阀门;

5)启动燃油系统供油泵,按要求调节燃油压力和温度;

3

DB41/T717—2019

6)燃油时,油罐油位应在1/3~4/5,燃油泵出口压力应在1.4MPa~2.0MPa,炉前调压阀

压力应为1.0MPa~1.2MPa。

b)燃气时:

1)开启锅炉天然气入口阀门;

2)开启燃气电动阀前的球阀;

3)检查天然气电动阀是否密封良好;

4)开启各压力表、压力开关阀门;

5)检查调节天然气的压力值;

6)燃气时,天然气进口压力应为0.12MPa~0.2MPa。

c)油气混烧时:

1)按a)和b)要求进行检查;

2)按先燃油后燃气的顺序进行操作;

3)燃油火焰稳定后方可送气进行点火;

4)油气混烧时,天然气压力应为0.04MPa~0.12MPa。

5.1.5.3引燃系统:

a)开启引燃管路进出口阀门;

b)开启各压力表阀门;

c)检查引燃系统电磁阀、点火变压器及火花塞是否正常。

5.1.5.4雾化系统:

a)开启空气雾化入口阀门,开启雾化压力表及压力开关阀门;

b)关闭控制柜上的蒸汽雾化电磁阀;

c)检查空气雾化系统空气压力值,其压力应≥0.5MPa。

5.1.5.5仪表用空气系统:

a)用空气质量应符合GB/T13277.1—2008要求;

b)开启空压机出口阀门;

c)开启空气干燥器进出阀门,关闭旁通阀门;

d)检查仪用空气压力值,空压机储气罐压力应≥0.6MPa。

5.1.5.6排污系统:

a)检查辐射段排污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b)检查蒸汽干度取样过滤器排污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5.1.5.7疏水系统:

a)开启空压机所有疏水器前的阀门;

b)燃油时开启蒸汽加热器疏水器的阀门和蒸汽雾化分离器下的疏水器前的阀门;

c)疏水阀后的软化水,应接入水处理供水泵前回收利用。

5.1.5.8动力系统:

a)配电室电压正常(电压为380V±20V之间),动力电源不缺相;

b)打开控制柜的配电柜门,合上总电源、控制变压器、柱塞泵、鼓风机、空压机空气开关;

c)燃油时,合上电加热器空气开关;

d)检查完毕,关好配电柜门。

5.1.5.9控制盘上各开关的正确位置:

a)电源开关——断开;

b)柱塞泵开关——自动;

c)鼓风机开关——自动;

4

DB41/T717—2019

d)空压机开关——自动;

e)点火开关——断开;

f)电加热开关——合(燃油时);

g)延时引燃——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