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27-201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DB35/T 127-2019 DB35/T 127-2019 Main afforestation tree seedling quality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27-2019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9-11
实施日期
2019-12-11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林业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苗木质量要求、检测方法、检测规则、苗木检测证书和苗木出圃。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和容器苗(含穴盘苗)。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
起草人:
蔡国贵、鲍文娟、方炜、黄明玉、纪小菁。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27—2019

代替DB35/T127—200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Treeseedlingqualityofmajorspeciesforafforestation

2019-09-11发布2019-12-11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DB35/T127—2019

*

2019年10月第一版2019年10月第一次印刷

DB35/T127—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苗木质量要求......................................................................2

5检测方法..........................................................................3

6检测规则..........................................................................5

7苗木检测证书......................................................................6

8苗木出圃..........................................................................6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造林树种裸根苗质量指标......................................8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主要造林树种容器苗质量指标.....................................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苗木检测证书示例...............................................13

参考文献............................................................................14

I

DB35/T12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127—200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与DB35/T127—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修改了苗木种类、苗龄、圃地苗、出圃苗、样地、Ⅰ级侧根、根系长度、地径、苗高的定义(见

3.1、3.2、3.4、3.5、3.7、3.9、3.10、3.11和3.12,2004年版2.1、2.2、2.5、2.4、2.7、

2.10、2.9、2.11和2.12);

——修改了裸根苗质量要求(见4.1,2004年版第3章);

——增加了容器苗质量要求(见4.2);

——修改了设置样地的方法(见5.1.2.1,2004年版4.1.2.1);

——增加了苗木出圃要求和检疫要求(见8.1、8.2);

——删除了苗木出圃的假植要求(2004年版7.4);

——主要造林树种由22个增加到37个,新增了15个树种;增加了10个树种的裸根苗质量指标和

21个树种的容器苗质量指标,并对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的杉木质量指标作了适当修改(见附

录A、附录B,2004年版3.1中表1);

——删除了育苗自然类型区划分(2004年版附录A);

——删除了出圃苗的极限质量控制型验收方案(2004年版附录B)。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国贵、鲍文娟、方炜、黄明玉、纪小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127—1991、DB35/T127—2004。

II

DB35/T127—201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苗木质量要求、检测方法、检测规则、苗木检测证书和苗木出圃。

本标准适用于植树造林用的露地培育的裸根苗和容器苗(含穴盘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苗木种类stocktype

依培育方法和繁殖材料划分的苗木群体。

注:按照培育方法分为裸根苗、容器苗两种,按照繁殖材料分为播种苗、扦插苗(含水培苗)、组培苗、嫁接苗四

种。

3.2

苗龄stockage

苗木的年龄。从播种、扦插或嫁接到出圃,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

龄单位。组培苗的苗龄从炼苗移栽的时间开始计算。

注: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根据培育方式变动的时间节点和长度来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苗木在原地的年数;第2

个数字表示第一次移植(或上袋)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或上袋)后培育的年数,数字

间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

示例1:0.5-0表示半年生苗木,未经移植。

示例2:0.2-0.8表示1年生苗木,移植一次,在原地五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移植(或上袋)后培育五分之四年生长

周期。

示例3:0.5-1.5-1表示3年生苗木,移植二次,在原地二分之一年生长周期,移植(或上袋)后培育1.5年,再次

移植(或上袋)后继续培育1年。

3.3

苗批alotofseedlings

同一树种在同一苗圃,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措施培育的同龄苗木。

注:又称一批苗木。

1

DB35/T127—2019

3.4

圃地苗nurseryseedling

在圃地培育生长,尚未起苗的苗木。

3.5

出圃苗liftedseedling

经过分级包装的苗木。

3.6

育苗净面积netareaofnursery

圃地苗的育苗施业面积。

3.7

样地sampleplot

从圃地或造林地内选取用于调查取样的有代表性地段,包括样方、样行。

3.8

样苗sampleseedling

用于检测苗批质量的苗木。

3.9

I级侧根firstdegreelateralroot

直接从主根上长出的侧根。主根性不强的树种/品种可确定2~3个主根。

3.10

根系长度rootlength

起苗修根后应保留的根系的长度。

3.11

地径caliper

苗木地际直径,播种苗、组培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直径;扦插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直径;嫁接

苗为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

3.12

苗高seedlingheight

自地径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

4苗木质量要求

4.1裸根苗质量要求

4.1.1合格苗木

合格苗木以综合控制条件、根系、地径和苗高确定,应符合下列2个条件要求:

a)苗木综合控制条件为无林业有害生物,苗干通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针叶树种顶芽发育

饱满、健壮,无机械损伤;

b)苗木根系、地径和苗高3项指标均达到附录A中对应树种Ⅰ级或Ⅱ级苗指标要求。

4.1.2不合格苗木

综合控制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或根系、地径和苗高3项指标中有1项达不到附录A对应树种Ⅱ级苗指

标要求的,均为不合格苗木。

2

DB35/T127—2019

4.1.3苗木分级

4.1.3.1合格苗木分为Ⅰ、Ⅱ两个等级,具体分级指标见附录A。

4.1.3.2综合控制条件达到要求的苗木,分级时首先看根系指标,如根系低于Ⅰ级苗要求,只达到Ⅱ

级苗要求的,该苗木最高为Ⅱ级。

4.1.3.3在根系达到Ⅰ级苗要求后,以地径指标所属级别为准,确定苗木等级。

4.2容器苗质量要求

4.2.1合格苗木

合格苗木以综合控制条件、地径和苗高确定,应符合下列2个条件要求:

a)苗木综合控制条件为根系发达并形成良好根团,容器不破碎、苗木长势良好、无林业有害生物,

苗干通直、色泽正常、无机械损伤,休眠期出圃的针叶树种应具有顶芽并充分木质化;

b)苗木地径和苗高2项指标均达到附录B中对应树种合格苗指标要求。

4.2.2不合格苗木

综合控制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或地径、苗高任一指标达不到附录B中各树种对应的合格苗指标要求

的,为不合格苗木。

5检测方法

5.1抽样

5.1.1出圃苗的抽样

5.1.1.1出圃苗应根据被检测苗批的苗木数量确定苗木抽样数量,出圃苗的苗木抽样数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

表1苗木检测抽样数量单位:株

苗木株数检测株数

50~100050

1001~10000100

10001~50000250

50001~100000350

100001~500000500

500001以上750

5.1.1.2成捆苗木抽取按随机原则,先抽取样捆,每个样捆内随机抽10~20株作为样苗,抽取数量应

符合表1的要求。

5.1.1.3不成捆苗木按随机原则每次抽取10~20株,直至达到表1规定的检测株数为止。

5.1.2圃地苗的抽样

5.1.2.1设置样地

5.1.2.1.1样地设置按随机原则,可采用阶梯形、梅花形等系统抽样法进行布设。

3

DB35/T127—2019

5.1.2.1.2同一个被检测苗批应使用相同的样地规格和面积。撒播的裸根苗针叶树种用0.33m×

0.33m的样方,阔叶树种用0.5m×0.5m的样方或畦宽×0.5m的样地;条播的裸根苗和容器苗采用

样行。

5.1.2.1.3圃地苗应根据被检测苗批的育苗净面积确定样地数,样地数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样地数量要求

育苗净面积(m²)样地数量(个)

1200以下≥4

1200~3000≥5

3000以上≥11

育苗净面积5000m²以上的,每增加1000m²应相应增加1个样地。

5.1.2.2抽取样苗

5.1.2.2.1同一个被检测苗批内,所有样地内的全部苗木作为样苗。

5.1.2.2.2有根系分级指标的树种,对样苗进行起苗的数量不少于样苗数量的10%。起苗应符合下列

要求:

a)起苗深度应大于该树种Ⅰ级苗的根系长度指标值;

b)起苗时应注意保留根系和苗干的完整,不应徒手起苗;

c)起苗后应小心去除根系周围的泥土。

5.1.2.3样地平均株数及其变异系数计算

5.1.2.3.1样地平均株数按公式(1)计算。

X

Xi..................................(1)

n

式中:

X——样地平均株数;

Xi——一个检测批内各个样地的样苗数量;

n——一个检测批的样地总数。

5.1.2.3.2样地平均株数的标准差按公式(2)计算。

XX22n

Si...............................(2)

nn1

式中:

S——样地平均株数的标准差;

Xi——一个检测批内各个样地的样苗数量;

n——一个检测批的样地总数;

X——样地平均株数。

5.1.2.3.3样地平均株数的变异系数按公式(3)计算。

S

E=100...................................(3)

X

4

DB35/T127—2019

式中:

E——样地平均株数的变异系数;

S——样地平均株数的标准差;

X——样地平均株数。

5.1.2.4变异系数的要求

样地平均株数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5.0。如变异系数超过5.0,应按照以下程序增加样地,直至变异

系数达到要求为止:

a)采用随机法增加样地数,增设样地应符合5.1.2.1.1、5.1.2.1.2规定;

b)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