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677-1999 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

DL/T 677-1999 Inspection Regulations for Online Industrial Chemical Instruments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行业标准-电力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3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L/T 677-1999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电力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9-08-02
实施日期
1999-10-01
发布单位/组织
电力工业部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页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77—1999

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

Checkingandcalibrationcodeforon2linechemical

analysisinstrumentoffossilfuelpowerpla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9-08-02批准1999-1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5年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技综[1995]44号文)的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与国家标准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119《实验室pH(酸度)计检定规程》、JJG291《复膜电极溶解氧测定仪检定规程》、JJG376《电导仪(试

行)检定规程》、JJG822《钠离子计》等相一致,并结合国内电力行业中化学仪表的实际应用情况,规定了

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以上标准是电力行业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适合这类标准的一些

规定,本标准条文都单独予以说明。这样使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反映了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实际应用的基本

情况。本标准实施后,力求对电力行业中的在线工业化学仪表的技术要求,在设计选型、安装、调试、验

收及运行管理上达到统一,从而提高化学监督水平,保证火电厂发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原电力工业部科技司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二福、李振魁、吴仕宏、朱树强、何彩燕。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厂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的技术要求、检验条件及检验程序等主要内容。

按照仪表准确度等级由高到低的顺序,本规程依次适用于超临界压力机组、亚临界压力机组、超高压机

组、高压机组等火力发电机组所配备的在线工业化学仪表。

进口仪表可按照制造厂规定标准进行检验,如果制造厂无明确规定时,则可按照本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

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903—8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通则

GB/T11076—89pH测量用缓冲溶液制备方法

GB/T12145—1998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GB/T12147—89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纯水电导率的测定

GB/T12148—89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全硅的测定低含量硅氢氟酸转换法

GB/T12149—89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硅的测定钼蓝比色法

GB/T12155—89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钠的测定动态法

�������������������

页码,���

GB/T12156—89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钠的测定静态法

DL/T457—91水汽取样装置

JJG119—84实验室用pH(酸度)计检定规程

JJG178—89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JJG291—82复膜电极溶解氧测定仪检定规程

JJG376—85电导仪(试行)检定规程

JJG822—93钠离子计

3名词术语

3.1基本误差�intrinsicerror

仪表在标准条件下稳定运行并严格的校准后,通入规定的标准样品反复三次,用下式计算基本误差(ä

):

J

U­U

δ=0´100%

JM

式中:U——仪表三次示值的平均值;

U——标准样品的实际值;

0

M——量程范围内最大值。

3.2二次仪表引用误差�displaydevicesfiducialerror

二次仪表的绝对误差与二次仪表量程或标称范围的最高值之比。

3.3温度补偿附加误差�temperaturecompensationadditionalerror

仪表在非标准条件下使用时所产生的误差称为附加误差,为了检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仪表自动温度补偿

性能,该项指标定义为温度补偿附加误差。

3.4稳定性�stability

指在规定条件下,计量仪表保持其计量特性恒定不变,并在一定的时间内(24h)连续运行中的仪表示值保

持恒定不变的能力。

3.5重复性�repeatability

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重复用相同的激励,计量器具给出非常相似的能力。

1规定的使用条件通常是指在短期内重复,在恒定条件下,在同一地点进行,由观测者带来的影响减至

最小。

2相同的激励是指被检仪表的输入值保持不变。

3.6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ofmeasurement

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范围的评定。

注:由于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中无法修正的部分,它反映了被测量值的真值不能肯定的误差范围的一种

评定。

3.7[量的]实际值�truevalue[ofquantity]

指满足规定准确度用来代替真值所使用的量值。

注:在检验中通常把高一等级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称为实际值。

3.8检验�inspection

在规定条件下,按照标准为确定化学仪表技术指标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3.9[化学仪表]标准物质[chemicalinstrument]�referencematerial

�������������������

页码,���

根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来定值

化学仪表。

3.10化学仪表�chemicalinstrument

用于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化学监督专用的在线工业流程式成分分析仪表,即为在线工业化学分析仪

表。在电力行业中,为了区别电测仪表与热工仪表而称化学分析仪表,简称化学仪表。

第一篇在线工业电导率仪表

4技术要求

4.1在线工业电导率仪表级别,根据被检仪表的整机基本误差(或最小有效显示值)进行划分,在线工业电导

率仪表分为0.5、1.0、2.0、3.0四个级别。

4.2在线工业电导率仪表级别,整机基本误差,温度补偿附加误差,二次仪表引用误差,示值重复性,示

值稳定性指标,电极常数误差指标和检验时间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检验项目与技术要求

表1(续完)

5检验条件

标准室检验环境条件应符合表2的规定,检验工作条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2标准室检验环境条件

仪�表�级�别环�境�温�度℃相�对�湿�度%RH标准溶液温度℃电磁场干扰

0.520±230~8525±0.1

1.020±230~8525±0.5除地磁场之外无显著

2.020±230~8525±0.5电磁场干扰

3.020±230~8525±0.5

表3检验工作条件

项目规范与要求

仪表级别0.5~3.0

电源要求AC220V±22V,50Hz±1Hz

压力0.098MPa~0.200MPa

介�质�条�件

温度5℃~40℃

�������������������

页码,���

流量300mL/min±50mL/min

注:如果厂家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照制造的技术条件掌握

6标准设备与标准溶液

6.1准确度高于被检仪表一个级别的标准电导率仪表一台。

所选用的标准电导率仪表必须具备量值传递条件,必须按照量值传递程序进行定期检定。

6.2精度优于0.1级的标准交流电阻箱2台或3台。

6.30℃~50℃精密温度计一支,最小分度值为0.5℃。

6.4精密度±0.5℃,范围0℃~50℃可调整恒温预处理装置一套。

6.5氯化钾标准溶液

按照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1、A2的规定进行电导率标准溶液的制备。

7整机基本误差检验

7.1对于运行中的在线工业电导率仪表必须定期(每半个月一次)进行整机基本误差的检验,对常用量程至少

要重复三次。对于新购置仪表的开箱验收,大修后的检查以及对现场应用情况的考核等均可依照本规定进

行检验。

7.2整机基本误差检验方法

7.2.1水样流动检验法

将标准仪表的电导池就近串联连接在被检仪表传感器的流路之中,水样的流速和温度按照要求进行调整

至符合表3的规定条件,并保持相对稳定。被检仪表通电预热并冲洗流路15min以上,精确读取被检仪表示

值(ê)与标准仪表示值(ê),并准确测量水样的温度值。重复以上操作三次,每次的时间间隔要保持在3min

sB

以上,检验数据的记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1。

7.2.2标准溶液检验法

将被检仪表传感器的电导电极置入标准溶液之中,记录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值(ê),精确读取被检仪表的

b

示值及溶液的温度值。检验数据的记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1。

7.3整机基本误差的计算

7.3.1首先把标准仪表的测量示值换算成被检仪表基准温度(25℃)条件下的电导率值。计算方法见式(1)。

注:对于具有(25℃)自动温度补偿的仪表,则ê=ê=ê。

stJ

κt

κJ=

1+β(t­tJ)(1)

式中:ê——换算成基准温度条件下的电导率值,ìS/cm;

J

ê——水样温度条件下的实测电导率值,ìS/cm;

t

â——温度系数,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的A3;

t——被检表的基准温度(厂家未注明时均按25℃);

J

t——水样温度,℃。

7.3.2标准溶液在基准温度(25℃)时的电导率值可根据所配制的氯化钾标准溶液由附录A(标准的附录)A2中

查出,再加上试剂水电导率之和作为标准溶液的实际电导率值(ê′),检验时必须在25℃±0.5℃水样条件

b

下进行。

7.3.3对于整机基本误差的检验,应尽量采用标准溶液作为基准,以减小标准仪表与被检仪表因测量频率

不同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7.3.4整机基本误差计算方法见式(2)。

�������������������

页码,���

κ¢­κ

δ=Jz´100%

JM(2)

式中:ä——整机基本误差,±%FS;

J

ê′——基准条件下的电导率测量示值,ìS/cm;

J

ê——电导率实际值(取ê′或ê值),ìS/cm;

zbB

M——量程范围内的最大值,ìS/cm。

8温度补偿附加误差检验

8.1水样检验法(适于水质变化不大的样品)

将被检仪表通电预热15min以上,记录常温条件下的示值(ê),然后调节运行中被检仪表采样冷却器的冷

t1

却水流量,使水样温度在水样初温到40℃范围内变化,温度的变化幅度为10℃。在每一个变化的温度条件

下稳定3min,并记录被检仪表示值和水样的温度值,温度的变化和测量不少于三次。记录的格式见附录F

(提示的附录)表F2。

8.2标准溶液检验法

将被检仪表传感器中的电导池电极和温度计置入已装好的标准溶液的烧杯内,再将此烧杯放在可调整的

恒温预处理装置之中。将标准溶液恒温在25℃±0.5℃条件下,待被检仪表通电预热15min后精确读取仪表

的示值和水样的温度值,然后调整恒温预处理装置使水样温度在25℃±10℃范围内变化。当水样温度每改

变10℃时待水样温度平衡后,再精确读取被检仪表的示值和温度计的示值。温度补偿附加误差的计算方法

见式(3)。检验的记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2。

κ­κ

δ=t1t2´100%

tM(3)

式中:ä——温度补偿附加误差,×10-2/10℃;

t

ê——温度变动前的被检仪表示值,ìS/cm;

t1

ê——温度变化后的被检仪表示值,ìS/cm;

t2

M——量程范围内最大值,ìS/cm。

9二次仪表检验

9.1引用误差检验

9.1.1用精度优于0.1级的交流标准电阻箱两台(采用双温度补偿的仪表用三台),分别模拟温度电阻Rt和溶液

等效电阻Rx,作为检验的模拟信号。

被检仪表和标准交流电阻之间连接如图1所示。

图1被检仪表与标准交流电阻之间的连接

9.1.2被检仪表通电预热15min后,再根据式(4)的计算结果向二次仪表输入模拟等效电阻信号。基准温度条

件下溶液电导率等效电阻值的计算方法见式(4)。

J´106

R=

xκ(4)

式中:R——等效电阻值,Ù;

x

�������������������

页码,���

J——电导池常数,cm-1;

ê——电导率值,ìS/cm。

9.1.3正向与反向输入标准值各三次,二次仪表引用误差的计算方法见式(5),记录的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

附录)中的表F3。

κS-κL

δ=max´100%

Y,maxM(5)

式中:ä——二次仪表引用误差,%FS;

Y,max

ê——仪表示值,ìS/cm;

S

ê——理论电导率值,ìS/cm;

L

M——量程范围内最大值,ìS/cm。

9.2示值稳定性检验

按照9.1的方法向被检仪表输入一个等效电阻值并记录操作的时间和仪表的示值ê,被检仪表继续通电

S1

12h、24h再分别重复上述工作,记录仪表示值ê、ê。仪表示值稳定性检验的计算方法见式(6)。示值稳

S2S3

定性检验的记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3。

κκ

δ=S1-S2´100%

D1M(6)

κκ

δ=S1-S3´100%

D2M

式中:ä——稳定性,×10-2/24h。

D

注:ä为ä、ä的最大差值。

D,maxD1D2

9.3示值重复性检验

按照本规程9.1的方法向被检仪表输入一个电导率的等效电阻值,记录被检仪表的示值(ê),按照停止、

S

再输入上述电阻值的操作方法,重复测量6次,以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表示重复性。计算方法见式(7)。记

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3。

6

2

å(κsi­κs)

δ=i=1

c5(7)

式中:ä——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c

ê——第i次测量的仪表示值,ìS/cm;

si

κs——6次测量的平均值,ìS/cm。

9.4二次仪表温度补偿附加误差检验

9.4.1用精度优于0.1级的标准交流电阻箱分别模拟温度补偿电阻R和溶液等效电阻R向被检仪表输入模拟

tx

电阻信号,记录仪表示值与模拟量输入值。二次仪表的温度补偿附加误差的计算方法见式(3)。记录格式见

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2。

9.4.2计算方法如下:

9.4.2.1模拟温度补偿电阻R的计算方法见式(8):

t

Rt=R0(1+βt)(8)

式中:R——热敏电阻在t℃时的阻值,Ù;

t

R——热敏电阻在0℃时的阻值,Ù;

0

â——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

�������������������

页码,���

t——模拟水样温度,℃。

9.4.2.2溶液等效电阻R的计算方法见式(9):

x

J´106

Rx=

κ(1+βDt)(9)

式中:J、ê、â——分别为电极常数、电导率、溶液的温度系数;

Ät——溶液温度与基准温度之差,℃。

10电极常数检验

10.1标准溶液法

10.1.1在检验不同电极常数的电导电极时,所选用的标准溶液应当在溶液的等效电阻为1×103Ù~1×104Ù

之间选择。

10.1.2将被检电极置入已知标准电导率值的标准溶液中,用电导仪或交流电桥测量其电导或电阻值(如果用

电导率仪表进行测量时,可将仪表的电极常数调节至J=1的位置)。

10.1.3电极常数的计算方法见式(10),记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4。

κ

J=b=κR

xGb(10)

式中:J——电极常数,cm-1;

x

ê——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值,ìS/cm;

b

G——电导仪表测量值,ìS;

R——交流电桥测量的阻值,Ù。

10.2标准电极法

10.2.1把已知电极常数为J的电极置入某一水样溶液中,测量其电导值为G或电阻值R。

111

10.2.2再把被检电极(设电极常数为J)置入上述水样溶液之中,测量其电导为G或电阻值R。

x22

10.2.3用标准电极法计算电极常数的方法见式(11),记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F4。

J1G1J1R2

Jx==

G2R1(11)

10.3替代法(只适用于运行中现场的电极常数检查)

10.3.1技术条件

10.3.1.1被检电极在检验前必须彻底清洗干净。

10.3.1.2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值必须经过标定确认且在使用仪表的量程范围之内,检验时要保证标准溶液温

度的相对稳定。

10.3.2将已清洗干净的被检电极置入标准溶液中,10min后精确读取电导率仪表的示值。

10.3.3断开传感器的接线,用精度优于0.1级的标准交流电阻箱代替传感器与电导率二次仪表连接。

10.3.4调节电阻箱的输出值,使电导率仪表的示值恰好与本规程10.3.2的示值相一致。

10.3.5记录电阻箱的输出电阻值R。

x

10.3.6用替代法检验电极常数的计算方法见式(12)。电极常数检验的记录格式见附录F(提示的附录)中的表

F4。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