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81-2014 鲜食油桃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2181-2014 Fruiting of fresh-picked peach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regulations in the open field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181-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9-23
实施日期
2014-10-23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油桃露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鲜食油桃露地栽培。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起草人:
张金云、徐义流、束冰、高正辉、潘海发、伊兴凯、齐永杰、雷波。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181—2014

鲜食油桃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Openfieldcultivationoffreshnectarinetechnicalregulations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9-23发布2014-10-23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18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云、徐义流、束冰、高正辉、潘海发、伊兴凯、齐永杰、雷波。

I

DB34/T2181—2014

鲜食油桃露地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油桃露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建园、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鲜食油桃露地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406.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19175桃苗木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有机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生砧

用种子繁育的砧木。包括毛桃(Prunuspersica)、山桃(P.davidiana)、甘肃桃(P.kansuensis)、

新疆桃(P.ferganensis)、光核桃(P.mira)。

3.2

营养砧

通过营养繁殖的方法生产的砧木。

3.3

拿枝

在新梢木质化初期,用手捏拿方式,使新梢基部、中部的韧皮部受到一定损伤,此措施可加大角度,

缓和生长,以利结果。常用于幼树或初结果树的强势树改造。

1

DB34/T2181—2014

3.4

扭梢

桃树的扭梢在冬季和生长季节都可进行,冬季扭梢可用铁丝扶助进行,处理生长过强的辅养枝和强

旺枝组,以促进开张和缓和,但要避开低温,以免冻伤。生长季节扭梢要适时,即掌握在枝梢的木质化

程度不高时,不易扭断。将枝条稍微扭伤、拉平,以缓和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利于结果。多用于辅养

枝、竞争枝和强旺枝组上。

3.5

环刻

生长季在枝条基部用刀等利器进行环状刻伤,阻截上部光合作用形成的营养向下输送,提高刻伤处

以上部位的营养贮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常用于辅养枝。

3.6

目伤

在萌芽前进行,在芽的上部刻伤,促进芽萌发,常用于枝条光秃带。

4建园

4.1园地选择

4.1.1土壤环境质量以及水质

符合GB15618、GB18406.2规定。

4.1.2大气环境质量

符合GB3095中的二级标准。

4.1.3气候条件

全省各区域气候条件都适宜桃栽培。

4.1.4园址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高燥(坡地的坡度在20°以下)、晚霜少、背风向阳、pH5.5~6.5、土质

疏松、肥沃、通风、通气、排水较好的地块。

4.2园区规划

4.2.1道路

每个生产小区面积以1.0hm2~2.0hm2为宜。干道宽3.5m~6.0m,区间道宽2.5m~4.0

m,区内便道宽1.0m~1.5m。

4.2.2排水沟

2

DB34/T2181—2014

平地果园四周挖主干排水沟深1m~1.5m、上宽1.5m、下宽1m;果园内设若干条宽1m、

深0.6m~1m的排水沟,并与主干排水沟相通,视地势排水条件适当调整。

4.3土壤改良

4.3.1酸性土壤改良

在pH≥4.5的酸性土壤中,每次每公顷撒施300kg~375kg石灰,直至改造成微酸性土壤。或

增施碱性肥料,如磷酸氢铵、石灰氮、钙镁磷肥、草木灰等。或种植绿肥并适时翻耕,增加土中有机质,

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

4.3.2碱性土壤改良

在pH≦7.5的碱性土壤中,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亚铁、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

磷酸二氢钾等,中和碱性。或多施农家肥,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