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51-2014 易密实沥青混合料ECA-10 技术应用指南

DB34/T 2151-2014 ECA-10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uide for emulsion asphalt mixture material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151-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8-28
实施日期
2014-09-28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易密实沥青混合料 ECA-10 技术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应用 ECA-10 技术进行薄层加铺预防性养护与维修工程,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应用该技术铺设超薄磨耗层,其他等级公路在新建、改扩建或养护维修时可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道路养护管理公司、安徽省标准化协会、东南大学、界阜蚌高速管理公司、芜宣高速管理公司。
起草人:
唐军、孙海鹏、熊亮、马翔、张正亮、倪富健、曹光伦、张尤平、江红、陶明路、孙松柏、张志明。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20

Q2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151—2014

易密实沥青混合料ECA-10技术应用指南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8-28发布2014-09-2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15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道路养护管理公司、安徽省标准化协会、东南大学、界

阜蚌高速管理公司、芜宣高速管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军、孙海鹏、熊亮、马翔、张正亮、倪富健、曹光伦、张尤平、江红、陶明

路、孙松柏、张志明。

I

DB34/T2151—2014

易密实沥青混合料ECA-10技术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易密实沥青混合料ECA-10技术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材料要求、配合比设

计、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应用ECA-10技术进行薄层加铺预防性养护与维修工程,新建、改

扩建高速公路应用该技术铺设超薄磨耗层,其他等级公路在新建、改扩建或养护维修时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685-2007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

GB/T14335-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21120-2007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FZ/T01057.6-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6部分:熔点法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易密实剂

一种基于乳化技术,与水膜共同作用下降低沥青的黏度,从而改善沥青混合料在较低温度下拌合性

能的化学添加剂。

3.2

易密实沥青混合料ECA-10

一种最大公称粒径为9.5mm,通过添加易密实剂降低施工温度并有特殊级配的经压实后形成2.5

cm左右厚薄层罩面的新型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3.3

聚酯纤维

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具有增强ECA-10沥青混合料韧性的合成纤

维。

1

DB34/T2151—2014

3.4

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

一种沥青含量较高、固化物动力黏度较大的乳化沥青产品。

注:该产品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加工得到:

1、在制作乳化沥青过程中加入聚合物胶乳;

2、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

3、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

4基本规定

4.1应用于沥青路面薄层加铺预防性养护时,应首先对原沥青路面进行检测评价,符合规定方可进行

ECA-10施工。

4.2在气温低于15℃、雨天及路面潮湿的情况下不得进行ECA-10施工。

4.3ECA-10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其他工序交叉干扰,杜绝运输和施工污染。

5材料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ECA-10所用的各种材料必须进行取样检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应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

报告或出厂合格证替代现场检测。

5.1.2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须分区隔离堆放,不得混杂。细集

料、聚酯纤维、易密实剂等的存放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5.2沥青

5.2.1ECA-10的胶结料应采用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50~70T0604

针入度指数PI—≥-0.2T0604

延度(5cm/min,5℃)cm≥25T0605

软化点(环球法)℃≥75T0606

运动黏度135℃Pa.s≤3T0625

闪点(COC)℃≥230T0611

溶解度(三氯乙烯)%≥99T0607

弹性恢复(25℃)%≥75T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0T0661

旋转薄膜加热质量变化%≤0.8T0609

残留物针入度比25℃%≥65T0604

(163℃,5h)延度5℃cm≥15T0605

2

DB34/T2151—2014

表1(续)

指标(单位)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密度(15℃)g/cm3≥1.0T0603

动力黏度60℃Pa.s≥5000T0620

SHRP性能等级—PG76-22AASHTOM320-03

5.2.2ECA-10黏层油应采用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快裂T0658

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T0652

沥青标准黏度C25,3s10~40T0621

黏度

恩格拉黏度E25—1~15T0622

含量,不小于%60T0651

针入度(100g,25℃,5s)0.1mm60~120T0604

软化点,不小于15℃60T0606

蒸发残留物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

动力黏度(60℃),不小于Pa.s1500T0620

弹性恢复(25℃,1h)(%),不小于%60T0662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

5d,不大于%5T0655

储存稳定性

1d,不大于%1T0655

与矿料的黏附性,裹复面积,不小于—2/3T0654

5.2.3改性沥青、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宜在固定工厂集中制作,改性沥青和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储存罐中

必须加设搅拌设备,使用前须搅拌均匀。成品改性沥青和高黏改性乳化沥青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宜小于

7天。

5.3粗集料

5.3.1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宜采用玄武岩集料,

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20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28T0317

表观相对密度—≥2.60T0304

吸水率%≤2.0T0304

与沥青的黏附性—≥4级T0616

3

DB34/T2151—2014

表3(续)

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12T0312

软石含量%≤3T0320

坚固性%≤12T0314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0.8T0310

磨光值PSV—≥42T0321

5.3.2各档粗集料堆放区之间应设置隔离墙,避免窜料。隔离墙应坚固耐用,高度宜大于1.5m。

5.4细集料

5.4.1细集料必须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宜采用优质石灰岩由细集料破碎机生产制造,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细集料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2.50T0328

砂当量%≥65T0334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T0333

5.4.2细集料堆放区应设防雨措施。

5.5填料

5.5.1ECA-10所用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

的规定。

表5矿粉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