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1/T 1169-2023 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建设指南
DB3201/T 1169-2023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for X-Ray Inspection Uni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玖清玖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杨林富、陈鹏、曹婷婷、朱静波、马红霞、吴小平、刘芳芳、畅雷、丁健平、邱天灵、严超、薛珂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020.01
CCSZ00
3201
南京市地方标准
DB3201/T1169—2023
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建设指南
GuidelinesforconstructionofradiationsafetymanagementinX-rayradiography
organization
2023-11-21发布2023-11-23实施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1/T1169—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辐射环境管理合规性建设.............................................................2
6辐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人员.........................................................13
7制度建设...........................................................................3
8辐射安全与防护实施.................................................................4
9X射线探伤单位评估................................................................0.6
附录A(资料性)X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表...............................7
附录B(资料性)南京市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模板.......................10
附录C(资料性)辐射防护措施示例................................2....................19
附录D(资料性)南京市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南评估表3................21
B
D
I
DB3201/T116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玖清玖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林富、陈鹏、曹婷婷、朱静波、马红霞、吴小平、刘芳芳、畅雷、丁健平、
邱天灵、严超、薛珂。1
0
2
3
B
D
II
DB3201/T1169—2023
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X射线探伤单位开展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包括辐射环境管理合规性建设、
辐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人员、制度建设、辐射安全与防护实施、X射线探伤单位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X射线探伤单位开展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自我评估,其他相关方组织实施X射线
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评估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1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Z98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
GBZ117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0
GBZ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术语和定义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radiationsafety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辐射安全管理责任制,制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辐射源,3
建立预防机制,规范辐射安全管理行为,使各环节符合有关辐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人、机、物、法、环处于良好的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
3.2
X射线探伤装置X-rayradiographyBfacilities
包括X射线管头组装体、控制箱及连接电缆在内的对物体内部结构进行X射线摄影或断层检查的设
备总称。
3.3
X射线探伤单位X-raydetectionorganization
利用X射线探伤装置进行工业探伤的营运单位。D
3.4
X射线探伤室roomofX-raydetection
用于X射线探伤工作具有屏蔽结构以保障室外场所辐射安全的专用X射线探伤装置照射室。
3.5
固定式X射线探伤stationarydefectdetectingwithX-ray
在探伤室内使用固定安装或可有限移动的X射线探伤机产生的射线对物体进行照射成像,以检查其
内部缺陷的方法。
1
DB3201/T1169—2023
3.6
移动式X射线探伤mobiledefectdetectingwithX-ray
在探伤室以外的生产车间、工地或安装现场等场地使用移动式X射线探伤装置产生的射线对物体进
行照射成像,以检查其内部缺陷的方法。
3.7
辐射防护负责人radiationprotectionofficer
技术上胜任X射线探伤实践的辐射防护业务、对国家防护与安全法规和标准相关要求的实施进行监
督管理的人员。
3.8
辐射工作人员radiationworker
从事辐射工作的工作人员,也称职业性受照人员或放射工作人员。
3.9
外照射个人监测individualmonitoringofexternalexposure
利用工作人员佩戴剂量计对个人剂量当量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1
4总则
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对于强化X射线探伤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巩固核与辐射安全第一道防线是至关0
重要的。
X射线探伤单位宜从辐射环境管理合规性建设、辐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人员、制度建设、辐射安
全与防护实施、X射线探伤单位评估等五个方面开展辐射安全管理2标准化建设。
5辐射环境管理合规性建设
5.1前期筹备
5.1.1X射线探伤项目备案3
固定式X射线探伤单位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前,取得相关部门涵盖X射线探伤项目的立项批
复或者备案证是十分必要的。
5.1.2X射线探伤项目选址及布局B
项目选址考虑周围环境及人员的辐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宜避开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目
标,项目建设同时符合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要求。
X射线探伤单位注册地址宜与项目建设地址一致。
移动式X射线探伤的探伤装置贮存室不宜设置在多个单位混用的综合性大楼内,探伤装置贮
存室宜设置防盗、监控等措施,D不宜存放与探伤活动无关的物品。
X射线探伤单位在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前,完成X射线探伤装置及辐射安全措施的调试并确
认其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5.2运行阶段
5.2.1X射线探伤室配备多台X射线探伤装置的,采用X射线管电压及功率最大的装置进行竣工环境
保护验收。
5.2.2X射线探伤单位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存档备查十分必要,存档的验收材料包括验
2
DB3201/T1169—2023
收监测报告、验收意见、《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备案信息等。
5.2.3X射线探伤单位定期对辐射防护用品、X射线探伤装置台账、辐射工作人员及辐射防护负责人的
个人剂量数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报告单等进行核查清点,及时更新《全国核技术利
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相关信息。
5.2.4X射线探伤单位每年1月31日前通过《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申报上一年度的安
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报告编写参照附录A《X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表》。
6辐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人员
6.1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X射线探伤单位以单位正式文件形式成立专门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宜由法定代
表人担任,辐射防护负责人宜由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担任。
6.2辐射工作人员及辐射防护负责人1
6.2.1分别取得生态环境部门及其委托机构组织的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X射线探伤”与“辐射安全
管理”科目的成绩报告单,并持续加强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学习。
6.2.2按照GBZ128的监测周期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0
信息、工作岗位、剂量监测结果等材料,并终生保存;发现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异常的,立即核实调查,
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6.2.3按照GBZ98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的建立,包括入职体检、在岗检查和离职检查,在
岗期间每2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
终生保存。2
7制度建设
7.1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模板3
X射线探伤单位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职责、人员培训计划、操作
规程、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台账管理制度、外照射个人监测方案、辐射环境
监测方案、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编写参照附录BB。
7.2岗位职责
明确辐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辐射防护负责人、辐射工作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等职责。
7.3人员培训计划
制定外部及内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内容、周期等,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相D
关法律法规、检测操作、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培训考核,做好培训考核记录。
7.4操作规程
同时开展移动式X射线探伤与固定式X射线探伤的单位,分别制定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明确现场
辐射工作人员数量(每个探伤作业场所配备至少2名辐射工作人员),移动探伤现场个人剂量报警仪配
备数量宜不少于辐射工作人员数量。
3
DB3201/T1169—2023
7.5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明确辐射防护区域人员管理、监控管理、重点区
域巡查等;移动式X射线探伤现场明确监督区巡视的人员及频次。
7.6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明确X射线探伤装置、辐射防护用品及监测仪器等检修维护的人员及周期,做好检修维护记录。
7.7台账管理制度
X射线探伤装置的存储保管及使用宜分别建立台账,设置专人负责台账维护管理并定期核查,确保
物账相符。
7.8外照射个人监测方案
明确外照射个人监测的管理负责人,及时收、发个人剂量计并做好记录,定期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外1
照射个人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
7.9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明确X射线探伤单位每年委托有资质的辐射环境检测单位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每季度自行对0
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留有记录并存档。
7.10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明确辐射事故应急负责人、成员及联系方式,每项辐射应急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明确辐射事故分
级及应急物资的准备;明确所在地生态环境、公安、卫生健康部门联系方式;发生事故后,填报南京市2
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并及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报告;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
8辐射安全与防护实施3
8.1X射线探伤装置
8.1.1X射线探伤装置安全设置
设置清晰完好的电离辐射标识。B
控制装置设置钥匙开关、标识清晰的紧急停机按钮、X射线管电压及通断状态显示装置。
8.1.2X射线探伤装置来源及去向
从持有生产、销售X射线探伤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购买合格的装置,具有出厂合格证
明及产品说明书。D
装置弃置不用后,宜将X射线发生器处置至无法使用或交回生产单位处理处置。
8.1.3X射线探伤装置使用的选择
X射线探伤作业宜使用功率尽可能小的装置,且可采取固定式X射线探伤的,不宜采取移动
式X射线探伤。
固定式X射线探伤的装置配备根据探伤工件类型确定,同一型号装置不宜配备多台;X射线
探伤室每次使用1台装置进行探伤作业。
4
DB3201/T1169—2023
8.2移动式X射线探伤
8.2.1场所管理及分区
在实施探伤工作之前的准备工作符合GBZ117的相关要求;探伤活动如在委托单位的工作场
地实施,在取得委托单位批准(如作业票等)后,将作业时间和地点告知委托单位并进行公告,公告中
明确作业时间、范围及注意事项,由委托单位通知现场相关人员,提前做好清场准备工作。
按照GBZ117的要求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将工作场所划为控制区及监督区,将作业场所
中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15μSv/h的范围划为控制区,将控制区边界外、作业时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
2.5μSv/h的范围划为监督区。
8.2.2警示标识
控制区及监督区边界设置符合GBZ117要求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警告牌,宜在控制区与监督区边
界四周及楼上、楼下出入口各设置不少于1个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警告牌;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警戒线
宜涂有荧光物质,在远处或暗处可清晰显见。1
8.2.3指示灯和声音报警装置
控制区边界设置符合GBZ117要求的“预备”和“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宜在控制区四
周及楼上、楼下(人员可达处)各设置不少于1个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0
8.2.4其他
探伤作业前进行人员清场和出入口管控,监督区四周安排专人进行警戒巡查。
探伤作业结束后,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确认X2射线探伤装置停止工作。
上述移动式X射线探伤分区及辐射安全措施设置参照附录C.1。
8.3固定式X射线探伤
8.3.1电离辐射警告标志3
X射线探伤室的人员门、工件门、操作室或监督区入口等处设置规范、清晰、完好、醒目的电离辐
射警告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8.3.2门机联锁装置B
X射线探伤室的人员门及工件门设置符合GBZ117要求的门机联锁装置。
8.3.3指示灯和声音报警装置
X射线探伤室内、人员门及工件门外设置符合GBZ117要求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和声音报警装
置。D
“预备”信号灯宜设为绿色,并伴有清晰、带有急促语调的“准备工作、请远离”等类似播报内
容;“照射”信号灯宜设为红色,并伴有清晰、带有急促语调的“正在照射、请勿靠近”等类似播报内容。
8.3.4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
X射线探伤室设置符合GBZ117要求的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室内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宜设
在四周墙体及迷道口处,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高度宜设置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易于接触的位置(离地
高度1.2m~1.5m);X射线探伤室内每面墙体设置不少于1个紧急停机按钮,宜选用“红色”按钮。
5
DB3201/T1169—2023
定期检查紧急停机按钮或拉绳的有效性,并做记录。
8.3.5监视装置
在X射线探伤室内和出入口设置符合GBZ117要求的监视装置,宜对探伤室及迷道内实现全方位、
无死角的监视。
8.3.6固定式辐射探测报警装置
在X射线探伤室内配置固定式辐射探测报警装置,实时监测探伤室内辐射水平。
8.3.7其他
X射线探伤室设置符合GBZ117要求的机械通风装置,排风管道宜设置U型埋地穿墙方式,
进风口宜设置在探伤室内地面处。
上述固定式X射线探伤辐射安全措施及机械通风装置设置可参照附录C.2。1
9X射线探伤单位评估
9.1单位自评估0
鼓励X射线探伤单位采用“建立、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建立本单位的辐射安全管
理标准化体系,通过自评估识别潜在的辐射风险和辐射隐患,使其得到有效整改。
9.2外部评估
其他相关方可组织对射线探伤单位开展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评估,指导2射线探伤单位识
XX
别潜在的辐射风险和辐射隐患,使其得到有效整改。
9.3其他
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及评估参照附录3D。
B
D
6
DB3201/T1169—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X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表
表A.1X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表
宁环辐评估20【】号填写日期:年月日
辐射单位名称
辐射单位地址
辐射安全许可证编号有效截止日期年月日
法定代表人种类和范围1
辐射防护负责人联系手机
辐射工作人员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报告单应有人,实有报告单人,无报告单或已过期人
辐射工作人员剂量监测本年度已监测人,未监测人
现有射线探伤装置清单0
X
名称型号
2
3
填写提示:现有X射线探伤装置若本栏不够填写,可另附页填报
1、单位基本信息变动情况B
填写提示:叙述单位基本信息与许可证副本登记信息的变动情况,如法人是否发生变更、主要管理
人员是否变更、是否有X射线探伤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及退役活动等。特别是涉及许可种类和范围
变更的信息必须进行详细描述。
2、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一、基本填写提示:叙述历年来X射线探伤项目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包括:X射线探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
情况位、评价时间,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时间。D射线探伤项目验收监测单位、验收部门及通过验收时
X
间。
3、X射线探伤装置变动情况
填写提示:对照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种类、范围及清单,分析相符性。若有不符合的,说明不符合
原因。
7
DB3201/T1169—2023
表A.1(续)
1、辐射安全措施
填写提示:叙述X射线探伤项目设置、安装的各类安全和保安措施,包括设施的种类、安全功能和
安装位置。详细说明各X射线探伤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的安全运行及维护情况。重点说明有关辐
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监控设备、工作信号、警示标志、防止误操作装置和意外照射等安全措施运行
与维护情况,并对安全和保安设施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二、辐射
2、辐射防护措施
安全和防
填写提示:给出X射线探伤项目固定工作场所辐射防护设施的设置及配备情况,如屏蔽墙、防护门、
护设施的
铅屏等。结合场所辐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辐射防护设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防护效果及辐射对人员和
运行与维
环境的影响。
护
对移动式X射线探伤工作场所,给出场所的分区及其标识执行情况,结合场所工作环境和辐射环境
监测结果,分析评估其活动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叙述已配置的用于防护监控的辐射监测仪器(类型、性能及数量),并说明其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主管
部门的管理要求。1
叙述其他辐射防护(器材)用品,如防护服、口罩、眼镜、手套等。
1、组织构架
填写提示:叙述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并说明辐射防护负责人的0
职责及接受培训与考核情况。
2、规章制度
填写提示:简述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的制定情况,如辐射安全和管理制度,操作规
程、辐射监测方案、辐射工作人员管理、事故应急处理等,并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分析。2
3、台账管理
填写提示:简述X射线探伤单位X射线探伤装置清单、辐射环境监测、个人剂量及健康检查、辐射
工作人员培训及仪器设备等档案管理情况。3
三、企业
内部辐射4、人员管理
安全和防填写提示:辐射安全和防护培训:叙述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工作人员的配置及变动情况,介绍辐射
护制度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培训考核计划及实施情况。分析未培训原因。
制定与落B
外照射个人监测:叙述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开展情况,对超过年有效剂量限
实值的人员应分析超标原因,提出整改计划。
职业健康检查:叙述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对未检查的辐射工作人员应
说明原因。D
5、辐射事故和应急响应
填写提示:简述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事故应急机构、应急预案和程序、应急能力维持情况(包括应
急物资的配备、应急培训及演习)等,并对演习结果进行总结。
叙述X射线探伤单位本年度是否发生过辐射事故。若有,详细说明辐射事故等级、发生时间、地点
及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情况,并分析事故原因,应该吸取的教训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等。
8
DB3201/T1169—2023
表A.1(续)
6、安全隐患及整改
填写提示:简述本年度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自查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说明整改情
况。
说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安全监督检查意见,并说明整改和落实情况。附相关材料。
说明本年度内X射线探伤项目有无环境纠纷。若有,说明纠纷处理情况。
7、其他1
填写提示:其他需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0
填写提示: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X射线探伤单位本年度的辐射安全和防护情况进行综
四、结论
合性分析和评估,提出下一年度需要完善的措施。2
辐射单位(盖章)
年3月日
填报人员(签名)法定代表人(签名)
B
D
9
DB3201/T1169—2023
B
B
附录B
(资料性)
南京市X射线探伤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模板
B.1岗位职责
B.1.1辐射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职责:
a)全面负责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b)清楚并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以及本单位辐射安全管理制度中规定的职责;
c)掌握本单位辐射安全风险和隐患情况,定期召集辐射安全会议,定期到现场检查,重视职工
改进辐射安全工作的建议;
d)发生辐射事故时,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及时向生态环境、公安和卫健部门报告,将误照射人
员迅速送往医疗机构检查,处理事故并全面负责整改方案。1
B.1.2辐射防护负责人职责:
a)组织和督促辐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辐射安全有关法律法规;
b)根据辐射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检查各项防护制度的落实情况;
c)负责辐射安全的日常工作包括辐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上岗培训0考核、
定期培训考核、健康档案管理及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管理等工作;
d)定期对工作区域射线防护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查,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对不听指挥或违反射线安全防护管理规定的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
e)发生辐射事故时负责控制现场,不得离开现场,并且对整改方案进行具体实施;2
f)负责联系相关部门,做好X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场所外部检测、场所定期自
检测等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全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申报系统申报、维护、数据录入等工作,
并负责及时更新全国核技术申报系统信息。
B.1.3辐射工作人员职责:3
a)按照《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17)要求,日查探伤室门机联锁、急停按钮、报警设
备、警示灯、通风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b)根据探伤负责人的安排,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探伤任务;
c)对受检工件仔细对照送检单上的工件名称、工件编号、焊缝编号、探伤比例、合格等级;
d)对受检工件表面进行复查,表面状况应符合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方可进行检测;B
e)透照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按射线探伤工艺进行探伤;
f)严格按X射线探伤装置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g)爱护各种探伤器具,不得随地乱扔,保持工作场地清洁,使生产现场文明、规范、整洁,打
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h)做好射线装置维修保养,发现装置故障及时向设备管理人员或辐射防护负责人汇报;D
i)对拍片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错、漏等质量问题负责;
j)按要求做好探伤原始记录,内容齐全,字迹清楚。
B.1.4暗室处理人员职责:
a)按要求配制显影、定影药液。将废显影液、废定影液送至危险废物库暂存收贮;
b)工作前检查药液质量、温度、暗盒和增感屏是否清洁完好;
c)在暗室内不准吸烟;
d)严格按射线探伤工艺的暗室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0
DB3201/T1169—2023
e)将所装胶片的型号和规格通知辐射工作人员;
f)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片子,及时通知辐射工作人员予以重拍;
g)随时观察药液使用情况,发现药液失效应及时更新,不得用失效药液冲洗胶片;
h)搞好暗室清洁卫生工作,将洗片夹具、增感屏和暗盒等用具摆放整齐,胶片、暗盒、增感屏
放置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i)对由于暗室处理不当造成的底片质量问题负责。
B.1.5评片人员职责:
a)掌握工艺规程、标准、技术规范和无损探伤知识,熟悉金属材料和压力容器生产制造工艺;
b)对未能严格控制底片本身质量负责,对底片质量不符合要求和有疑问的片子,应决定重拍;
c)要重拍的片子必须在通知单上写明原因,以便于辐射工作人员提高拍片质量;
d)对缺陷评定的正确性和工件上划出的缺陷部位定位的准确性负责;
e)对所评定的产品因错评、漏评,引起的质量事故负责;
f)底片初评后应立即进行复评;1
g)对签发的探伤检验报告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h)做好底片、原始记录和无损检测报告的归档工作,并对它的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B.1.6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a)负责建立X射线探伤装置及监测设备的管理台账,对装置、设备的登记存放、使用情况等进
行管理;0
b)制定仪器设备检定计划、量值溯源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组织仪器设备检定,监督仪器设备
的使用、维护、修理和更新;
c)各种设备仪器做到分类定置存放,账、物、卡一致,摆放整齐有序,取用方便,做好各类物
品的入库、验收及领用记录;2
d)应保持仪器设备及消耗品存放室环境整洁、有序、安全;
e)跟踪和监督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对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使用性能负责。
B.2人员培训计划
公司拟根据国家相应法规、条例要求,制定人员培训制度如下:3
a)新进辐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考试,并在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b)公司及时安排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报告单即将到期的辐射防护负责人和辐射
工作人员报名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考试,确保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
绩报告单在有效期内。定期督促辐射防护负责人和辐射工作人员自主登录B“国家核技术利用辐
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平台”进行公共科目和专业实务课程学习,不断加强管理人员和辐射工作人
员辐射安全与防护意识;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报告单有效期五年,到期重新
考核。辐射工作人员考核科目选择“X射线探伤”,辐射防护负责人考核科目选择“辐射安全管
理”;
c)每年度组织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知识D、相关法律法规、检测实际操作培训考核,并
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
d)X射线探伤工作开始前,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学习X射线探伤装置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演练;
e)公司办公室对人员培训记录、报告和资料负责,并保证记录的可追溯性。
11
DB3201/T1169—2023
表B.1培训实施记录表
培训时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EJCCCSE 076-2024 自锁结构的铁塔防坠落装置 2025-01-08
- T/LNIQA 018-2025 地表(下)水中15种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甾体抗炎药类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5-01-06
- T/HNCAA 065-2025 核与辐射应急人员体表监测及去污洗消流程 2025-01-10
- T/SIPAQLHH 0004-2025 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 2025-01-09
- T/GDRPA 21-2025 核辐射防护服 放射性尘埃防护服 2025-01-10
- T/GDBX 076-2025 海绵城市建设用生物滞留生长介质 要求 2025-01-10
- T/CNFAGS 15-2024 绿色合成氨分级标准(试行) 2024-10-10
- T/NAHIEM 135-2024 应用于办公场景的反渗透净饮机分级标准 2024-12-19
- T/CNTAC 227-2024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棉机织物 2024-12-12
- T/GXAS 919-2024 产品碳足迹核算及碳中和评价指南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