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867-2009 松褐天牛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LY/T 1867-2009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attractant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松材线虫萎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Nickle的监测和防治。
发布历史
-
2009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广州市黄埔区农林技术服务中心
- 起草人:
- 黄焕华、范军祥、钱明惠、黄咏槐、武海卫、钟填奎、何淑琼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1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65.020.40
犅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犔犢犜18672009
松褐天牛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狉犲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犳狅狉犪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犺犲犪狋狋狉犪犮狋犪狀狋狅犳
犵狆狆
犕狅狀狅犮犺犪犿狌狊犪犾狋犲狉狀犪狋狌狊
ㅤㅤㅤㅤ
20090618发布200910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犔犢犜18672009
松褐天牛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松褐天牛(又称松墨天牛、松天牛)引诱剂的种类、使用
犕狅狀狅犮犺犪犿狌狊犪犾狋犲狉狀犪狋狌狊Hoe
p
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松材线虫萎蔫病)犅狌狉狊犪犺犲犾犲狀犮犺狌狊狓犾狅
狆狔
狆犺犻犾狌狊Nickle的监测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范
LYT112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松褐天牛引诱剂犻狀犲狊犪狑犲狉犪狋狋狉犪犮狋犪狀狋
狆狔
ㅤㅤㅤㅤ
能直接或间接产生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引诱作用的化合物。按照使用方法可分为松褐天牛诱捕器
引诱剂和松褐天牛诱木引诱剂。
3.2
松褐天牛诱捕器引诱剂犻狀犲狊犪狑犲狉犪狋狋狉犪犮狋犪狀狋犳狅狉狋狉犪
狆狔狆
由萜烯类等特异性植物源成分组成的、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引诱活性的挥发性化合物,需与松褐天
牛诱捕器配合使用。
3.3
松褐天牛诱木引诱剂犻狀犲狊犪狑犲狉犪狋狋狉犪犮狋犪狀狋犳狅狉狋狉犪狋狉犲犲
狆狔狆
施于松树活立木上,使其产生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引诱活性并吸引松褐天牛成虫到施药木上产卵
的化合物。
3.4
松褐天牛诱捕器狋狉犪狅犳犻狀犲狊犪狑犲狉
狆狆狔
用于诱集松褐天牛成虫的装置,通常由遮雨盖、挡板、释放器、套筒、集虫漏斗和集虫罐等构件组成,
与松褐天牛诱捕器引诱剂配合使用。
3.5
释放器狉犲犾犲犪狊犲狉
用于盛放诱捕器引诱剂的容器。
3.6
诱芯犾狌狉犲
把松褐天牛诱捕器引诱剂加到释放器中即成为诱芯。
3.7
诱木狋狉犪狋狉犲犲
狆
把适量的松褐天牛诱木引诱剂按规程施于松树活立木上成为诱木。
1
/—
犔犢犜18672009
3.8
松材线虫病犻狀犲狑犻犾狋狀犲犿犪狋狅犱犲犱犻狊犲犪狊犲
狆
由松材线虫侵染引起的松树萎蔫性病害,我国松材线虫的主要媒介昆虫是松褐天牛。
4使用技术
4.1诱捕器引诱剂使用技术
4.1.1使用时间
从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始现期至当年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末期使用。各地应根据当地松褐天牛的年生
活史和当年的物候,确定使用诱捕器引诱剂的时间。
在松褐天牛年代的地区(如广州),用于监测的使用时间为月上旬月中旬,用于防治的
122~12
使用时间为月上旬月下旬。
3~10
在松褐天牛年代的地区(如南京),用于监测的使用时间为月中旬月下旬,用于防治的
114~10
使用时间为月初月下旬。
5~9
松褐天牛诱捕器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工作年表参见附录的表、表。
AA.1A.3
4.1.2工具
松褐天牛诱捕器。
4.1.3诱捕器的挂设
根据林相、立地条件、气象因子,选择通风较好、便于作业的位置(如林道)挂设诱捕器。为充分发挥
引诱剂的作用,可定期移动诱捕器(如移动次)。
20d30d1
~
挂设诱捕器时,用塑料绳将诱捕器捆绑于树干或悬挂在树枝上,高度以集虫罐基部相当于树木胸高
()为宜。把诱捕器引诱剂添加到释放器中,若使用具有防逃逸装置的集虫器可直接诱捕活虫;若
1.3m
ㅤㅤㅤㅤ
使用水淹式集虫罐应加200mL清水到集虫罐中,即可诱杀松褐天牛成虫。
4.1.4诱捕器挂设密度
4.1.4.1用于监测的挂设密度
在重点保护、或松材线虫病疫点外围、或松树不明原因枯死、或曾分离到拟松材线虫的松林,木质材
料流通量较大的场所(如码头、车站、机场等)随机挂设诱捕器,两个诱捕器间的距离为100m左右,每
个诱捕器约监测2。
0.5hm
在防治区,可选择部分诱捕器兼顾监测。
4.1.4.2用于防治的挂设密度
每两个诱捕器间的距离为左右,成片松林平均每22挂设个诱捕器。
80m0.2hm~0.3hm1
4.1.5引诱剂添加方法
引诱剂使用前,应充分摇匀。首次使用时,在诱捕器的释放器中加入300mL引诱剂,以后定期添
加至300mL(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根据不同型号引诱剂的挥发速度,每10d15d左右添药
~
次,平常每月添药次次);若释放器使用时间较长,必要时清除释放器中的残留溶液。林间引诱
11~2
剂的使用量可根据气温和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当气温较高或空气湿度较小时,可适当调小释放器的挥
发面积。
如果不使用专用的释放器,可打开瓶装引诱剂瓶盖,直接将整瓶引诱剂置于诱捕器中引诱松褐天牛
成虫。
4.1.6诱捕器的维护
结合查虫和添加引诱剂,定期巡查诱捕器,清洗集虫罐,补充水淹式集虫罐中的清水。风雨过后,也
要及时检查诱捕器或其构件是否松动、脱落或破损,以及残留在集虫漏斗上的杂物,确保诱捕器处于良
好的诱虫状态。
2
/—
犔犢犜18672009
4.1.7安全事项
松褐天牛引诱剂属于易燃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有关易燃品安全管理的有关
规定和安全使用方法。
4.2诱木引诱剂使用技术
4.2.1使用时间
在当年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的始期至当年松褐天牛活动末期使用。各地可根据当地松褐天牛
的年生活史和当年的物候,确定使用诱木引诱剂的时间。
在松褐天牛年代的地区(如广州),用于监测的使用时间为月上旬月中旬,用于防治的
122~12
使用时间为月上旬、月下旬。
37
在松褐天牛年代的地区(如南京),用于监测的使用时间为月中旬月中旬,用于防治的
114~10
使用时间为月上旬。
5
松褐天牛诱捕器引诱剂诱捕松褐天牛工作年表参见表、表。
A.2A.4
4.2.2工具
柴刀、兽医用注射器。
4.2.3施药木的选择和设置
在空气较流通之处,选择林间的间伐对象树或衰弱木作为施药木,尽可能减少目的树种的损失。
4.2.4施药木的设置密度
4.2.4.1用于监测的施药木密度
在重点保护、或松材线虫病疫区外围、或松树不明原因枯死、或曾分离到拟松材线虫的松林,随机设
置施药木。两株施药木间的距离为左右,每株诱木约监测2。
100m0.5hm
在防治区,可选择部分诱木兼顾监测。
ㅤㅤㅤㅤ
4.2.4.2用于防治的施药木密度
施药木之间的距离为左右,成片松林平均每22设株施药木。
80m0.2hm0.3hm1
~
4.2.5施药木的预处理
在施药木的基部离地面处的三个侧面,每个侧面斜砍个个刀槽,刀槽方向与
30cm50cm23
~~
树干呈左右的夹角,刀槽深入木质部约。
30°1cm
4.2.6施药方法
将松褐天牛诱木引诱剂原药与清水按1∶3的比例稀释并摇均匀。每株施药木施药的毫升数与施
药木胸径的厘米数相当。用兽医用注射器把药液施到刀槽内。为了避免药液溢出刀槽,可在每个刀槽
轮流施药。
4.2.7诱木的灭疫处理
诱木在施药一定时间后,应全部伐除并按松材线虫病疫木灭疫要求进行灭疫处理,防止诱木上的天
牛扩散危害。诱木通常在当年年底前处理,但在松褐天牛年代地区,上半年设置的诱木,应在施药
12
后60d左右灭疫处理。
5使用效果评价
5.1诱捕器引诱剂的使用效果评价
5.1.1诱捕器引诱剂的监测效果评价
每左右检查次,检查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的数量,并按附录表登
7d1BB.1
记,以诱虫量为指标,比较和评价引诱剂的使用效果。
以时间为横坐标,每次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数量为纵坐标,根据个世代或年的记录结果,得
11
出单位面积松褐天牛成虫数量变化曲线,可了解松褐天牛成虫的活动规律。
分离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或水淹式集虫罐内的天牛浸泡液)中的松材线虫,按/鉴
LYT1123
3
/—
犔犢犜18672009
定,可了解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规律;根据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成虫分布情况,结合松树枯死
症状等因子的分析,可明确疫区的范围。
5.1.2诱捕器引诱剂的防治效果评价
5.1.2.1诱虫量
每隔左右检查次,并按表登记。根据统计结果,比较不同引诱剂、或悬挂在不同位置诱
15d1B.1
捕器、或不同阶段的诱虫量,评价当年的诱虫效果。
5.1.2.2松林病死株率
每年以林业小班为单位,随机抽取防治区的部分林业小班,统计病死树数量,并按表B.3登记。计
算松林病死株率。比较去年和当年的松林病死株率,以当年病死株率下降的比例作为去年的防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T 1237-2008 A级绿色食品 肉鸭饲养控制规范 2008-08-25
- DB51/ 327-2008 厨柜安全技术条件 2008-08-29
- DB64/T 519-2008 旱地马铃薯补水种植技术规程 2008-09-03
- DB64/ 521-2008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08-05-20
- DB64/T 513-2007 乌拉尔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2007-12-29
- DB64/T 518-2008 旱地人力移动式增压补水机 2008-09-03
- DB64/T 522-2008 压缩天然气汽车燃气泄漏报警安全控制系统安装要求 2008-06-17
- DB64/T 527-2008 水稻旱直播轻简栽培技术规程 2008-08-13
- DB32/T 1234-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固城湖螃蟹 2008-08-25
- DB52/T 550-2008 董香型白酒 200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