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01-2014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DB34/T 2101-2014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balanced increase in rice-wheat production cycle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4/T 2101-2022 |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101-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6-01
实施日期
2014-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淮地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配套的、产地环境、产量指标、品种、播期、播量、肥料运筹、水管方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主要栽培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江淮地区稻麦连作区一季中稻、稻茬麦丰产栽培。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定远县农业委员会、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安区农业委员会、肥东县农技推广中心、明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长市农技推广中心、安徽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起草人:
武立权、张文静、朱有才、黄义德、杜世洁、张继兵、桑亚松、李新耀、李霞红。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60

B2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101—2014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CultivationRegulationforWheat-RiceCroppingSyeteminJianghuai

Reg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6-01发布2014-07-01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10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定远县农业委员会、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安区农业委

员会、肥东县农技推广中心、明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长市农技推广中心、安徽省粮食作物协同创

新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立权、张文静、朱有才、黄义德、杜世洁、张继兵、桑亚松、李新耀、李霞

红。

I

DB34/T2101—2014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淮地区麦-稻周年平衡增产配套的、产地环境、产量指标、品种、播期、播量、肥

料运筹、水管方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主要栽培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江淮地区稻麦连作区一季中稻、稻茬麦丰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DB34/T1344沿淮单季稻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稻麦周年平衡增产

指将水稻小麦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整体来考虑,依据气候与作物的时空统一性及水稻、小麦栽培

生理的互补规律,对水稻小麦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两季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4产地环境

土地平整,格田成方,独立排灌;土壤基础肥力达到第2次土壤普查分等定级的中、上等;农田

生态环境符合NY5116的规定。

5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中稻产550kg~600kg/667m2。

——中粳稻要求数穗21万~23万/667m2,平均每穗总粒数13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

26g;

——中籼稻穗数15万~16万/667m2,平均每穗总粒数17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8

g。

小麦产量350kg~450kg/667m2。

1

DB34/T2101—2014

——成穗32万~36万/667m2,穗粒数35粒~40粒,千粒重38g~42g。

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