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65-2022 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规范
DB51/T 2965-2022 Species Identification Guidelines for Endangered Wild Animals and Their Produc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成都海关技术中心、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起草人:
- 张婧、杨苗、安微、林华、谢礼、邬绪龙、蒲静、肖艳、郑晶、高志强、杜思乐、陈世界、严玉宝
- 出版信息:
- 页数:5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0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65—2022
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规范
Specificationforspeciesidentificationofendangeredwildlifeandtheir
prudocts
2022-12-27发布2023-02-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965—202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物种鉴定原则2
5.1宏观形态学指标2
5.2微观形态学指标2
5.3生物化学指标2
5.4分子生物学指标2
6物种鉴定一般原则2
7实验室环境要求2
7.1实验室基本要求3
7.2实验室区域设置原则3
8仪器设备和试剂要求3
8.1实验室基本要求4
8.2实验耗材和试剂4
9人员资质要求4
10鉴定程序4
10.1样品受理5
10.2鉴定原则5
10.3样品鉴定5
10.4检测样品的保存和处理6
10.5结果分析6
10.6鉴定的复核6
10.7鉴定质量控制6
10.8鉴定报告起草7
10.9鉴定报告的审核、签发7
11方法确认7
11.1标准方法确认7
11.2非标方法确认7
12档案资料7
12.1鉴定档案资料7
12.2操作手册8
12.3说明书类8
12.4方法确认记录8
12.5管理档案8
I
DB51/T2965—2022
12.6其他资料8
12.7电子化管理8
12.8保密8
13生物安全预防与处理8
13.1检测样品9
13.2检验人员9
13.3检验区域9
14安全防护9
15国际国内合作与援助9
16持续能力提升9
附录A(资料性附录)CITES公约目录动物部分10
II
DB51/T296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海关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海关技术中心、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
海关、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婧、杨苗、安微、林华、谢礼、邬绪龙、蒲静、肖艳、郑晶、高志强、杜
思乐、陈世界、严玉宝。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DB51/T2965—2022
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物种鉴定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定濒危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物种鉴定时物种鉴定的一般原则、物种鉴定指标、仪器设
备和试剂要求、实验室环境要求、人员资质要求、鉴定程序、方法确认、档案管理、污染预防与处理、
安全防护、国际国内合作与援助、持续能力提升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物种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27401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动物检疫
GA/T382法庭科学DNA实验室规范
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LY/T2501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物种鉴定规范
SN/T4495检验检疫实验室危险品管理规范
SN/T4626DNA条形码物种鉴定操作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濒危野生动物endangeredwildlife
指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
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3.2
濒危野生动物制品endangeredwildlifeproducts
前款所指濒危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已全部或部分加工的衍生物。
3.3
物种鉴定speciesIdentification
采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检验技术,对濒危野生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分类地位(科、
属、种)的认定。
3.4
检测样品材
1
DB51/T2965—2022
委托单位(人)提供的、用作物种鉴定的濒危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3.5
对照control
用一组或一类已知样品用于濒危野生植物及其产品鉴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监测。
4缩略语
BOLD:生命条形码数据系统(TheBarcodeofLifeDataSystem)
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CenterforBiotechnologyInformation)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
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
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
5物种鉴定原则
5.1宏观形态学指标
以物种典型或特异的形态特征作为鉴定指标,具体鉴定指标参见LY/T2501。
5.2微观形态学指标
根据兽毛、羽毛、牙齿、角、蹄、喙等组织的典型或特异性的微观形态学指标。
5.3生物化学指标
以物种典型或特异的生化特征、在阴性和阳性严格对照下作为鉴定指标。
5.4分子生物学指标
以物种DNA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多态性作为分子生物学指标。应经过有效性验证
6物种鉴定一般原则
6.1根据不同检测样品特性进行初步判断,缩小目标物种范围,选择准确鉴定方法。
6.2对宏观不易看清的或肉眼不能看到的微观结构特征的检测样品,可通过显微镜镜检法以鉴定物种
种属。
6.3对各部分组织成份理化性质存在差异的检测样品,可通过理化检验法以鉴定物种种属。
6.4形态学方法无法认定,但能够提取DNA的样品,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6.5形态学方法中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指标可以单独使用,如指标特征不具有唯一性,则应联合使用多
个以上指标进行鉴定。
6.6当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不能可靠地确认样品为物种时,应使用2种或以上方法进行联合印证。
6.7必要时,可形态学方法和理化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使用。
7实验室环境要求
2
DB51/T2965—2022
7.1实验室基本要求
7.1.1实验室应设立完善的组织、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
7.1.2实验室的各功能分区应布局合理,通风良好、光线适度、设备完善、达到鉴定的要求。
7.1.3配备生物安全设施,确保人员不受野生动物疫病的侵害。
7.2实验室区域设置原则
7.2.1实验室区域设置的一般原则
区域设置应符合鉴定实验流程,避免实验过程中检测样品和试剂受到污染,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
靠。
7.2.2基本区域设置
7.2.2.1宏观形态学鉴定、微观形态学鉴定、生物化学鉴定、免疫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应分别设
置鉴定区域。
7.2.2.2微观形态学鉴定室和生物化学鉴定室应分别设置样品制备和鉴定两个基本区域。
7.2.2.3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室应分区,包括样品处理室、核酸提取室、PCR反应体系配制室(区)、
加样室(区)、核酸扩增室、产物分析室、数据分析室。
7.2.3其他区域设置
7.2.3.1接样室
主要用于检测样品的受理,包括登记、检测样品的初检和照相、录像、固定等,以及来客的接待。
7.2.3.2样品贮存室
主要用于送检测样品料和参考样品的妥善保管和贮存。
7.2.3.3试剂贮存和配制室
主要用于试剂的贮存、配制等。
7.2.3.4数据分析室
主要用于鉴定结果的分析、比对、鉴定报告的形成等。
7.2.3.5档案室
主要用于鉴定资料、质量体系文件、实验操作相关资料的存档保存等:
a)实验室应配置与其所应用的检验方法所必需的实验耗材和试剂,且应是具有资质的厂家生产
的合格产品。
b)所有实验耗材和试剂应处于保质期或有效期内。
c)商品试剂盒应标明到货日期和有效期。实验室自行配制的试剂应在容器上标明名称、浓度、
配制时间、配制人、保存条件、失效日期等相关内容。
d)每一批次购进的耗材和试剂应进行符合性验证等质控检验。
8仪器设备和试剂要求
3
DB51/T2965—2022
8.1实验室基本要求
8.1.1实验室应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质量保障和管理体系。
8.1.2实验室的各功能分区应布局合理,通风良好、光线适度、设备完善,达到检验鉴定的要求。
8.1.3配备生物安全设施,确保人员不受野生动物疾病的侵害。
8.1.4仪器设备基本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形态学鉴定实验室设备配置:体视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电锯、电钻、
手提紫外光灯、LED手电、照相机、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破拆工具、切割工具、打磨工具、
不同量程的称量工具和测量工具等。
b)生物化学鉴定实验室设备配置: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恒温水浴箱、酸度计、电热干燥
箱、生化培养箱、恒温磁力搅拌器、超声波清洗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低温离心机、通风橱、组织匀浆机、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等。
c)免疫学鉴定实验室设备配置:酶标仪、酶标板恒温振荡器、自动洗板机、微量振荡器、数显
恒温水箱、微量移液器、超纯水器、高压灭菌锅、
d)分子生物学鉴定实验室设备配置:遗传分析仪、冷冻研磨仪、PCR仪、荧光定量PCR仪、电
泳仪、凝胶分析成像系统、天平、冷冻离心机、水浴锅、微量加样器(不同规格的)、超低
温冰箱、冰柜、超纯水器、高压灭菌锅、漩涡振荡器、微量核酸定量仪、生物安全柜、超净
台以及相关的专业分析软件等。
8.1.5鉴定方法所必需的关键(核心)设备所产生的数据或结果应能够被同行认可。
8.1.6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校准。
8.1.7新购置的仪器设备、或原有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后,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校准和测试。
8.2实验耗材和试剂
8.2.1实验室应配置与其所应用的鉴定方法所必需的实验耗材和试剂。
8.2.2所有实验耗材和试剂应处于保质期或有效期内。
8.2.3商品试剂盒应标明有效期,试剂盒的使用应有记录。
8.2.4实验室自行配制的试剂应在容器上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保存条件、失效日期
等相关内容。
8.2.5每一批次购进的耗材和试剂应进行质控检验。
9人员资质要求
9.1工作人员包括实验室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鉴定人和鉴定助理等应遵守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诚实守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严格遵守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保守秘密。
9.2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关专业,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具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背景和熟练操作技能,了解濒危动物物证鉴定领域的前沿技术。
9.3鉴定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关专业,在相关实验室工作一年以上,并通过能力验证
或实验室间比对等测试。
9.4鉴定助理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具有6个月以上相关技术培训的经历。
9.5必要时,技术负责人和鉴定人按照有关要求有配合相关部门履行结果解释和出庭义务。
10鉴定程序
4
DB51/T2965—2022
10.1样品受理
10.1.1鉴定实验室可具备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取样的能力,现场取样技术要求参照相关指南。
10.1.2建立样品接收、取样、使用、保存、样品处置相关流程和记录。
10.1.3样品受理应由专门人员负责。样品受理人负责验明送样方身份证明材料有效性,对检测样品
来源、状态和数目、包装、鉴定目的和要求等进行审核,并根据情况与对方签订相关鉴定受理书。
10.1.4样品受理人应要求送检人填写送检登记表,详细填写送检单位、送检人姓名、送检日期、检
测样品类型、数量及特征、鉴定要求等基本情况,并对送检人、检测样品以及检测样品的交接等进行
拍照或录像存档。
10.1.5需提取实物样品以备复核鉴定的,应告知送检人。
10.1.6需对检测样品进行破坏性取样而严重改变其原有价值的,应征得送检单位同意。
10.1.7对于明显超出鉴定范围和鉴定能力的鉴定要求以及不适于鉴定或无法鉴定的检测样品,实验
室不予受理。对于在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等情况,样品受理人应明确告知对方,并
在与送检方签订鉴定受理书时写入告知或免责声明之中。
10.1.8检测样品应按要求形成唯一的报检号,送入鉴定实验室后应由专人管理,并按待检、在检和
已检分开存放;样品交接和使用的经手人应签名留痕。
10.2鉴定原则
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损到有损的原则,确定检验鉴定方法。
10.3样品鉴定
10.3.1宏观形态学鉴定法
对动物的形态特征采用观察、测量、比较、核对、分析等手段,根据动物特有形态特征,对濒危
动物活体或者比较完整尸体、毛皮或骨骼以及具有很特殊性状的检测样品,根据物种鉴定指标为依据
作出鉴定。物种鉴定指标参见LY/T2501-2015等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为依据进行鉴定。
10.3.2微观形态学鉴定法
借助仪器设备将宏观不易看清的或肉眼不能看到的微观形态展现出来,从显微结构或亚显微形态
对检测样品进行鉴定,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紫外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显微摄影技术等可
用于物种微观性状的观察,显微图片应标注放大倍数。毛发是显微镜镜检鉴定技术的一类重要检测样
品。
10.3.3生物化学鉴定法
根据不同物种特定成份分析即采用理化分析方法确定检测样品中特定的某种或某几种成份的差异
以区分检测样品,达到鉴定动物种属的目的。主要包括特定成份分析和广谱成份分析两种。
10.3.4蛋白质分析法
不同的物种,其蛋白质、酶组成、结构和序列存在差异,对样本的蛋白质进行分析,根据蛋白质
携带信息的异同可确定不同的物种。
10.3.5免疫学鉴定法
根据物种存在种属特异性抗体和抗原,用已知的种属特异性抗血清检测未知检测样品的种属来源,
为动物物证的种属作出鉴定,可用于对血痕、组织碎屑等用形态学无法辨认的检测样品。
5
DB51/T2965—2022
10.3.6分子生物学方法
10.3.6.1DNA提取
根据鉴定目标选择的检验方案确定DNA提取的方法,应设置空白对照并严格防止样品相互污染。需
要纯化的DNA,可选择高质量纯化试剂盒或其他纯化方法。对于DNA提取区,检测样品和比对样本的DNA
提取应在时间或空间进行分离;涉及微量腐败检测样品检验的DNA实验室,应另设专门区域进行DNA提
取,应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
10.3.6.2PCR扩增
严格设置阳性(已知的DNA样品)和阴性(不加DNA的空白)对照。
10.3.6.3荧光定量PCR扩增
可用Taq-Man探针和SYBRGreenI荧光染料方法,严格设置阳性和阴性对照。
10.3.6.4PCR-RFLP分析
通过PCR扩增一段DNA片段,再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产物,电泳分析特异性谱带,对物
种间和物种内遗传多样性、不同基因型作出鉴定。
10.3.6.5基因测序
对线粒体DNA(mtDNA)和细胞色素b(cytb)等进行测序分析,鉴定动物检测样品的种属。当实
验室基因扩增后需要进行测序,该测序工作优先分包给已获认可的权威专业技术机构来进行。
10.4检测样品的保存和处理
10.4.1检验后,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明确给出认定或否定结论的,形成鉴定意见。10.4.1实
验室鉴定完成后,按照实验要求备份检测样品,备份检测样品份量至少应保证2次复检所需用量,剩
余部分应返还委托单位或经得委托方同意后作销毁处理。
10.4.2备份和待检的检测样品应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和保管,应配备专门的保管负责人员,做好保存
记录和登记,保障检测样品的性质不受到损坏和变质。
10.4.3备份和待检检测样品若有丢失,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寻求公安
机关的协助。
10.4.4确诊存在疫病的检测样品,应立即告知委托单位(人)进行无害化处理。鉴定完成无误后,
样品返还委托单位(人)。
10.5结果分析
实验室依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并经两位鉴定人签字确认。能够明确给出认定或
否定结论的,形成鉴定意见。
10.6鉴定的复核
对鉴定结果不明确或其他特殊需要,按有关程序经同意可送相关权威机构进行复核鉴定。
10.7鉴定质量控制
10.7.1对鉴定过程中出现结果明显偏离和错误,鉴定人应立即报告技术负责人,并停止鉴定工作。
6
DB51/T2965—2022
技术负责人应与鉴定人一起对影响鉴定的各个环节(包括样品、仪器、试剂、分析方法、实验环境和
污染等)逐一排查,确定问题来源,并整改。整改应有记录,并存档。
10.7.2对影响鉴定结果的关键设备和试剂,实验室除定期进行校准、验证和维护外,还应进行期间
核查。期间核查应有计划,并记录存档。
10.7.3实验室应制定计划组织内部评审、质量评审、管理评审、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等,
以确保对鉴定质量的有效控制。评审过程和评审发现的问题应形成评审报告,并存档。
10.8鉴定报告起草
形成明确鉴定结论的,起草鉴定报告。报告应有一定的格式(可参照有关标准)。鉴定人对鉴定结
果负责,须在鉴定报告书上签名。
10.9鉴定报告的审核、签发
技术负责人负责鉴定报告内容的审核,实验室负责人负责鉴定报告的签发。最后,鉴定报告加盖公
章后生效。
11方法确认
11.1标准方法确认
11.1.1根据检测样品的需要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使用标准方法。
11.1.2实验室在采用标准方法之前,应对实验室能否正确执行该标准方法进行确认。具体确认要求
按GB/T27025执行。
11.1.3如实验室采用的标准方法发生了改变,实验室应重新进行确认。
11.2非标方法确认
非标方法包括各部委下发的技术文件、其他实验室采用、权威刊物发表和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尚未
形成标准的鉴定方法。非标方法应符合GB/T27025要求。
实验室在没有标准方法或现有标准方法无法完成鉴定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非标方法,但必须经过
以下验证确认。
a)其他实验室采用、权威刊物发表非标方法须经至少3家实验室联合验证确认。
b)、实验室自行研制的鉴定方法须经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审核,并经至少3家实验室联合验
证确认。
12档案资料
12.1鉴定档案资料
12.1.1登记资料
包括受理记录、送检单位的相关证明材料、检测样品照片、检测样品保管或返回记录、检测样品
交接记录等。
12.1.2鉴定数据资料
7
DB51/T2965—2022
包括记录不同鉴定过程及鉴定实验所产生各种实验原始数据资料。如各种量度和称量数据、生化
鉴定实验记录、DNA提取、定量记录、PCR反应记录、电泳检测记录、测序结果、数据分析结果等。
12.1.3图谱图片资料
包括扫描电镜照片、显微镜镜照片、仪器分析图表、普通相机照片、自显影图、干燥胶等。
12.1.4鉴定报告资料
包括鉴定报告、检验结果图谱等,以及鉴定报告审核和签发记录。
12.2操作手册
12.2.1实验方法类
兽毛鳞片压模片、髓质花纹片的制备方法及程序,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及程序,特殊成分的
生化检验方法,各种DNA提取方法、DNA定量方法、DNA测序和片段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物种鉴定方法及程
序等。
12.2.2仪器操作类
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手册、维护方法等。
12.2.3试剂配制类
各种试剂的配制方法、贮存方法等。
12.3说明书类
重要仪器设备说明书、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特殊试剂说明书等。
12.4方法确认记录
鉴定方法等的确认程序、专家会议纪要、确认过程记录等。
12.5管理档案
包括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安全操作、人员档案、人员培训、实验室核查、资格测试、
实验室运行记录(包括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保修和维修记录、突发事件处理记录等)等。
12.6其他资料
物种鉴定工作流程图、仪器设备清单、储存试剂的清单等。
12.7电子化管理
对鉴定报告、备份样品名录等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电子化管理。
12.8保密
凡鉴定报告应在指定地点由专人负责保管,未经主管领导书面同意不能复制、外借,更不可遗失。
主管领导签发的复制和外借凭证等应与鉴定报告一起存档保存。
13生物安全预防与处理
8
DB51/T2965—2022
13.1检测样品
13.1.1取样时,根据样品特点,应取深层组织、或清洗掉外层附着物,减少外源性污染。
13.1.213.1.2各样品应标记清楚,防止各样品间的混淆、以及与巳知样品的污染。
13.2检验人员
13.2.1检验人员应严格按检验规程操作。
13.2.2进人实验室应穿实验室工作服和工作鞋。
13.2.3检验操作中应戴一次性手套,一旦手套被污染应马上更换。
13.2.4根据检验的需要应戴实验室专用帽子、口罩和防护眼镜。
13.3检验区域
13.3.1检验开始前应用75%乙醇将工作台擦洗干净,检验结束后用10%次氯酸钠再擦洗所有的工作
台面。
13.3.2检验室应定期清洁并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
13.3.3PCR区域应使用专用清洁工具。
14安全防护
14.1生物安全时,执行GB19489要求。接收样品时,对样品表面进行消毒处理。接样人员及实验室
人员需一级以上防护。
14.2接样室应具备样品接受全流程实时监控能力。
14.3样品保存室和档案室应配备双人双锁保险柜等设施,确保检测样品和档案安全。
14.4实验室应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对废弃物处置、电气设备、防火、紫外光源等方面进行规范。
14.5非鉴定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鉴定实验室;培训人员和学生等进驻实验室应有一定的程序;参
观和考察人员等进入实验室应有专人陪同。
15国际国内合作与援助
15.1建立国内外濒危动物鉴定实验室间合作机制。
15.2经主管部门同意,允许在国内和国际合作伙伴间共享数据,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解释分析,协助
国际调查。
15.3收集用于鉴定分析象牙等濒危动物的技术文献资料。
15.4与技术先进的研究机构和犯罪调查专家合作开展能力建设和培训。
16持续能力提升
16.1对参与鉴定过程的鉴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不断提高鉴定人员的技术能力。
16.2实验室每年至少一次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
16.3实验室制定计划开展实验室间比对。
A
A
9
DB51/T2965—202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CITES公约目录动物部分
CITES公约目录动物部分见表A.1。
表A.1CITES公约目录动物部分
附录Ⅰ附录Ⅱ附录Ⅲ
动物FAUN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哺乳纲MAMMALIA
偶蹄目ARTIODACTYLA
叉角羚科Antilocapridae
叉角羚Antilocapraamericana(仅墨西哥
种群;其他所有种群都未被列入附录)
牛科Bovidae
旋角羚Addaxnasomaculatus鬣羊Ammotraguslervia印度羚Antilope
★印度野牛Bosgaurus(除其家养型,即家★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cervicapra(尼泊尔、巴基斯坦)
养大额牛Bosfrontalis不受公约条款管制)高加索羱羊Capracaucasica大蓝羚Boselaphus
★野牦牛Bosmutus(除其家养型,即家牦牛布氏小羚羊Cephalophustragocamelus(巴基斯坦)
Bosgrunniens不受公约条款管制)brookei印度水牛Bubalusarnee(除其
柬埔寨野牛Bossauveli骝毛小羚羊Cephalophus家养型,即亚洲水牛Bubalus
西里伯斯水牛Bubalusdepressicornisdorsalisbubalis不受公约条款管制)(尼泊
民都洛水牛Bubalusmindorensis奥氏小羚羊Cephalophus尔)
夸氏水牛Bubalusquarlesiogilbyi野山羊Capra
捻角山羊Caprafalconeri黄背小羚羊Cephalophushircusaegagrus(其家养型标本
★中华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silvicultor不受公约管制)(巴基斯坦)
★红鬣羚Capricornisrubidus斑背小羚羊Cephalophuszebra★北山羊Caprasibirica(巴基斯
苏门答腊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白腿大羚羊Damaliscus坦)
★喜马拉雅鬣羚Capricornistharpygarguspygargus印度瞪羚Gazella
詹氏小羚羊Cephalophusjentinki驴羚Kobuslechebennettii(巴基斯坦)
居氏羚Gazellacuvieri★阿尔泰盘羊Ovisammon鹿羚Gazelladorcas(阿尔及利
细角羚Gazellaleptoceros阿拉伯绵盘羊Ovis亚、突尼斯)
大貂羚安哥拉亚种Hippotragusnigerarabica★岩羊Pseudoisnayaur(巴基斯
variani塔吉克绵盘羊Ovis坦)
★赤斑羚Naemorhedusbaileyibochariensis四角羚Tetracerus
★长尾斑羚Naemorheduscaudatus加拿大盘羊Ovisquadricornis(尼泊尔)
★喜马拉雅斑羚Naemorhedusgoralcanadensis(仅墨西哥种群;其
★中华斑羚Naemorhedusgriseus他种群未被列入附录)
苍羚Nangerdama★哈萨克盘羊Oviscollium
弯角大羚羊Oryxdammah阿富汗绵盘羊Oviscycloceros
阿拉伯大羚羊Oryxleucoryx★戈壁盘羊Ovisdarwini
安纳托利亚绵盘羊Ovisgmelini(仅塞浦★雅布赖盘羊Ovisjubata
路斯种群;其他种群未被列入附录)★天山盘羊Oviskarelini
★西藏盘羊Ovishodgsoni★帕米尔盘羊Ovispolii
卡拉套盘羊Ovisnigrimontana
10
DB51/T2965—2022
附录Ⅰ附录Ⅱ附录Ⅲ
维氏绵盘羊Ovisvignei旁遮普绵盘羊Ovis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ipunjabiensis
安南锭角羚Pseudoryxnghetinhensis乌兹别克盘羊Ovissevertzovi
蓝小羚羊Philantomba
monticola
岩羚羊阿布鲁左亚
种Rupicaprapyrenaica
ornata
北方高鼻羚羊Saiga
borealis(野生标本商业目的贸
易出口零限额)
★高鼻羚羊Saiga
tatarica(野生标本商业目的贸
易出口零限额)
骆驼科Camelidae
小羊驼Vicugnavicugna(除被列入附录Ⅱ原驼Lamaguanicoe
的下述种群:阿根廷Jujuy省、Catamarca省小羊驼Vicugnavicugna(阿根
和Salta省种群,及Jujuy省、Salta省、廷Jujuy省、Catamarca省和
Catamarca省、LaRioja省和SanJuan省的半Salta省种群,及Jujuy省、
圈养种群、智利Tarapacá区和AricaandSalta省、Catamarca省、La
Parinacota区种群、厄瓜多尔所有种群、秘鲁Rioja省和SanJuan省的半圈养
所有种群、玻利维亚所有种群)种群、智利Tarapacá区和Arica
andParinacota区种群、厄瓜多
尔所有种群、秘鲁所有种群、玻
利维亚所有种群;其他所有种群
都被列入附录Ⅰ)[1]
鹿科Cervidae
卡岛豚鹿Axiscalamianensis马鹿大夏亚种Cervuselaphus豚鹿Axisporcinus(除被列入
巴岛豚鹿Axiskuhliibactrianus附录Ⅰ的亚种)(巴基斯坦)
★豚鹿印支亚种Axisporcinusannamiticus北普度鹿Pudumephistophiles马鹿柏柏尔亚种Cervus
南美泽鹿Blastocerusdichotomuselaphusbarbarus(阿尔及利亚、
马鹿克什米尔亚种Cervuselaphushanglu突尼斯)
黇鹿波斯亚种Damadamamesopotamica赤短角鹿哥斯达黎加亚种Mazama
南美山鹿属所有种Hippocamelusspp.temamacerasina(危地马拉)
★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白尾鹿玛雅亚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5/T 130-2004 广西春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22-2004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预测预报调查规范 2004-07-30
- DB45/T 146-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淮山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51-2004 无公害农产品 贺州油茄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56-2004 无公害农产品 果蔗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48-2004 无公害农产品 粉葛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38-2004 甘蔗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58-2004 无公害农产品 信都红瓜子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29-2004 广西秋植油葵栽培技术规程 2004-07-30
- DB45/T 142-2004 无公害农产品 上思香糯稻生产技术规程 200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