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171.2-2009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第2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GB/T 24171.2-2009 Metallic materials—Sheet and strip—Determinations of forming limit curves—Part 2:Determinations of forming limit curves in laborator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9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
- 起草人:
- 祝洪川、李荣锋、陈士华、王丽英、邱保文、杜丽影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4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77.040.10
犎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
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第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2
———
犕犲狋犪犾犾犻犮犿犪狋犲狉犻犪犾狊犛犺犲犲狋犪狀犱狊狋狉犻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犳狅狉犿犻狀犾犻犿犻狋犮狌狉狏犲狊
狆犵
:
犘犪狉狋2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犳狅狉犿犻狀犾犻犿犻狋犮狌狉狏犲狊犻狀犾犪犫狅狉犪狋狅狉
犵狔
(:,)
ISO1200422008IDT
20090625发布201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范围1
2符号及说明1
3原理1
4试样和试验设备2
5应变截面线分析和应变对(,)的测量8
εε
12
6文档12
7试验报告12
附录(规范性附录)二阶导数和“过滤的”二阶导数
A13
附录(规范性附录)拟合区域宽度的计算
B14
附录(规范性附录)“钟形曲线”的最佳拟合反抛物线的计算
C15
附录(规范性附录)网格的应用和测量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测量
D16
附录(资料性附录)用于验证计算程序的试验数据表
E17
附录(规范性附录)的数学描述和表示
FFLC18
附录(资料性附录)极端的横截面数据例子
G19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附录(规范性附录)从测量应变分布到数值的流程图
HFLC20
参考文献22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前言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分为二个部分:
GBT24171
———第部分:冲压车间成形极限图的测量及应用;
1
———第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2
本部分为/的第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金属材料薄
GBT241712ISO1200422008
板和薄带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第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英文版)。
2
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b.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c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表的法语、德语注释和注;
d12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表;
e2
)将国际标准中表的公式=ln1+犲()合并到表中;
f2ε1
)在试样报告部分增加了“本标准编号”一项。
g
)删除了附录中的“下面的数据集和允许的分散度可以在因特网上相关文件中找到(见参考
hE
目录)。”一句。
本部分的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附录为资料
ABCDFHEG
性附录。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Ⅰ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引言
成形极限图(/)———包含主应变/次应变点的图表。
ForminLimitDiaramFLD
gg
FLD能够分辨某个应变数值对于某种材料来说是安全的还是破裂的,从安全点到破裂点的界线定
义为成形极限曲线。
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测定材料的成形极限:
1)对冲废的零件进行应变分析,测定与零件外形和加工工艺有关的FLCs。
在冲压车间,这些点的应变路径通常是未知的,成形极限曲线FLC依赖于材料、零件和所选择
的成形条件。此方法见本标准第部分。
1
2)完善的实验室条件下的FLCs测定:
为了评价其成形性能,需要对给定材料绘制唯一的成形极限曲线FLC。标准规定对FLC的测
定需采用不同的线性应变路径。该方法可应用于材料的性能表征,见本标准第部分。
2
对于/的本部分(关于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下面的条件也是有效的:
GBT24171
成形极限曲线(FLCs)用于确定指定的材料在受到拉延、胀形或拉延胀形相结合时能够达到的变形
程度。这种能力受到裂纹产生、局部缩颈的限制。存在有许多测量材料成形极限的方法,但应指出的
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能用于比较的目的。
表征了经过一定热机械处理后特定厚度材料的变形极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材料在测
FLCFLC
量前的历史等附加信息对于成形性能的判断都是重要的。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为了比较不同材料的成形能力,不仅要判断FLC,而且下面的参数也是重要的:
a)至少主方向的力学性能;
)最大力塑性延伸率,参照/;
bGBT228
)给定变形区间的值,参照/;
c狉GBT5027
)给定变形区间的狀值,参照/。
dGBT5028
Ⅱ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
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第部分:实验室成形极限曲线的测定
2
1范围
/的本部分规定了在室温和线性应变路径下测定成形极限曲线()的试验条件及
GBT24171FLC
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试验材料是平直的、厚度在0.3mm4mm之间的金属材料。
~
注:4mm的厚度上限是由材料最大允许厚度与冲头直径的比值确定的。
对于薄钢板,推荐厚度的最大值为2.5mm。
2符号及说明
本部分采用表中的符号及说明。
1
表1符号及说明
符号说明单位
犲工程应变%
ε=ln1+犲()真实应变(对数应变)—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ε主真实应变—
1
ε次真实应变—
2
ε厚向应变—
3
σ标准偏差—
犇冲头直径mm
犇bh凹模直径mm
(),()
犡0犡1
犡方向位置mm
()…()
犡犿犡狀
()2最佳抛物线拟合公式—
犳狓=犪狓+犫狓+犮
()/(2)最佳反抛物线拟合公式—
犳狓=1犪狓+犫狓+犮
(),()…()截面—
015
犛犛犛
狀犡方向位置点数—
犿失效位置截面数量—
狑拟合区域宽度mm
狋初始板厚mm
0
狉塑性应变比—
3原理
FLC用于表示材料在设定的线性应变路径变形条件下的近似的固有极限。为了准确测定FLC,在
测量区域需要保持近乎无摩擦的状态。
1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首先在平直无变形的板料表面印制选定的、尺寸精确的网格或随机斑点图案。然后采用Nakaima
j
或Marciniak方法对板料进行变形直至破裂、停止试验。
测量宜使用“位置相关”的方法(见5.2)。
注:“时间相关”方法正在开发中。
测量变形后试样的应变,应变处理时忽略结果中缩颈或者破裂部分,然后通过插值确定材料不发生
失效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变。插值曲线中的最大值被定义为成形极限。
成形极限由几种应变路径(和之间的不同比值)测量得到。测量的应变路径范围从单向拉伸
εε
12
到双向拉伸(胀形)。不同应变状态下收集的单个成形极限数据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成形极限曲线。绘
于图中的曲线表示了薄板表面两真实应变和的一种函数关系,即成形极限图。轴代表了次真实
εε犡
12
应变,轴代表了主真实应变(见图)。
ε犢ε1
21
标准的转换公式允许计算主真实应变()和次真实应变()。下文中,应变指真实应变,也称为对
εε
12
数应变。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犡———次真实应变;
ε
2
犢———主真实应变;
ε
1
犉———FLC;
———单向拉伸[/()];
1ε=-狉1+狉ε
21
2———一般拉伸应变;
3———平面应变;
4———一般胀形;
5———一般胀形;
———等双向拉伸(胀形应变状态)。
6==
εε
21
图1六个不同应变路径的示意图
4试样和试验设备
4.1试样
4.1.1试样厚度
本试验使用厚度在0.3mm4mm之间的平直金属薄板。
~
4.1.2试样几何形状
推荐的试样几何形状如下:
2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哑铃型的试样在中间有超过冲头直径25%的平行部分(对于100mm的冲头,建议平行部分的长
度为,过度弧半径为),见图。
25mm50mm20mm30mm2
~~
———平行部分长度;
1
2———平行部分宽度;
3———过度弧半径:犚=20mm30mm。
~
图2带平行部分的哑铃型试样(狗骨头形状)
ε>0时,可以使用不同曲率半圆弧切边得到的试样。
2
对于钢板(主要是低强度级别的),如果试样在凹模圆角部位不发生破裂,采用不同宽度的矩形薄带
试样就足够了,否则采用上述的试样形状。
相比于矩形带状试样,采用外圆弧形状的板料可以获得分布更均匀一致的成形极限试验数据点。
4.1.3试样的制备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在保证试样边缘不产生裂纹的前提下,可采用铣削、线切割或其他不会产生裂纹、加工硬化和改变
显微组织的方法。
4.1.4不同几何形状试样的数量
为了描述完整的FLC至少需要5组不同几何形状的试样(目的是得到从单向到等双向拉伸分布均
匀的FLC)。
如果不需要完整的FLC,不同几何形状试样的数量可以减少但应在测试报告中予以说明。
4.1.5每种几何形状试样的数量
试样数量应能保证至少个有效的样本。
3
4.2网格的使用
4.2.1网格尺寸
推荐的网格尺寸取倍左右的材料厚度(由于缩颈宽度的原因,网格尺寸同材料厚度有关),允许的
1
最大网格尺寸为2.5倍材料厚度,对于100mm的冲头允许的最大网格尺寸为0.1英寸(2.54mm)。
通常使用的网格尺寸为或。小网格由于准确度不高而不常使用(如果未变形的网格在试验
1mm2mm
前不进行测量的话)。
对于随机图案,虚拟网格的尺寸宜同推荐的网格尺寸相一致,也可以使用更小的虚拟网格。
4.2.2网格的印制
印制的网格(如:方形、圆形、点阵)宜具有良好的对比度,不会留下刻痕或改变材料的显微结构。一
些常用的技术有电化学、照相、丝网印刷和网格转印。
随机图案(散斑)可以喷涂到试样表面,涂料同表面的结合力应在变形后予以检查,喷涂一层薄的、
亚光的白色基底可以减少来自试样表面的反光,随后可以喷涂云雾状随机分布的黑色斑点(例如黑色的
喷漆或墨粉)。
3
/—/:
犌犅犜24171.22009犐犛犗1200422008
4.2.3未变形网格的精度
为了获得的系统准确度,基于倍标准差()的初始网格的准确度应优于。这种情况仅适
2%11σ1%
用于不考虑对未变形条件进行评估的系统。
4.3试验装置
4.3.1一般要求
下面的参数对和试验都有效:
NakaimaMarciniak
j
———冲头速度:()/;
1.5±0.5mms
———防止材料流入:为了保证近乎线性的应变路径应尽可能阻止材料的流入。可行的方法有:用拉
延筋,合适的板夹持力,锯齿状或滚花的模具(在最后两种方法不会导致局部应
变集中或者裂纹的前提下);
———板夹持力,单位为千牛():尽可能阻止材料流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5/T 2105-2004 天然彩色棉花种子加工技术要求 2004-03-30
- DB65/T 2115-2004 天然彩色皮棉售后服务 2004-03-30
- DB65/T 2114-2004 天然彩色棉花种子售后服务 2004-03-30
- DB65/T 2108-2004 天然彩色棉花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2004-03-30
- DB65/T 2116-2004 天然彩色棉制品销售服务 2004-03-30
- DB65/ 2107-2004 无公害天然彩色棉花 2004-03-30
- DB65/T 2111-2004 天然彩色棉花仓储标准 2004-03-30
- DB65/T 2112-2004 天然彩色棉精梳纱线(棕色) 2004-03-30
- DB65/T 2106-2004 天然彩色棉花种子贮藏与运输 2004-03-30
- DB65/T 2117-2004 标准化技术档案管理要求 200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