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77-2022 小麦品种标准

DB63/T 2077-2022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077-202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1-24
实施日期
2023-01-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21

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077—2022

小麦品种标准

2022-11-24发布2023-01-01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07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农作物种子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志国、马德林、马玉清、郭仁世、张建山、丁秀芳、蔡明孝、柏章荣、许媛

君、李斌、邢瑜、李高睿。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I

DB63/T2077—2022

小麦品种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来源、特征特性、生产能力、种植区域,并列出了现有品种名录。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农业科研、教学、企业、农技推广和种子部门对小麦品种的选育、推广、经营和

原良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来源

4.1品种名称

包括品种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鉴别变种(种、亚种)、类型等。

4.2选育方法

育种方法、选育经过、亲本组合等。

4.3选(引)育单位

品种选育(引进)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育成(引进)时间。

4.4品种编号

包括鉴定单位、会议名称和品种审定编号及备案编号等。

5特征特性

5.1植株性状

幼苗习性,苗色叶相,叶色,叶耳颜色,旗叶长宽;株型,株高,主茎基部第一节间、第二节间和

穗下节的长度与茎粗;分蘖成穗率,单株有效分蘖数。

5.2穗部性状

穗长,每穗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小穗密度(穗密度指数)、穗形、芒性;颖壳颜色,茸毛,护颖、

颖嘴、颖肩、颖脊形状。

1

DB63/T2077—2022

5.3种子性状

粒形,粒色,籽粒饱满度,腹沟,冠毛。

5.4经济性状和品质

千粒重,容重,穗粒数、穗粒重,单株粒重,经济系数,粒质,籽粒粗蛋白质、面筋质、淀粉含量。

5.5属性

分冬性、弱冬性和春性品种。

5.6生育阶段及生育期

生育阶段分播种期至出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等阶段的天数;生育期包括生育期

和全生育期的天数。划分生育阶段和生育期时需注明期间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的积温。

5.7抗逆性

耐寒性,抗旱性,抗青干性,耐盐碱性,抗倒伏性,抗穗发芽,落粒性。

5.8抗病虫害性

锈病(条、秆、叶锈)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小麦雪腐叶枯病、根腐病、黑穗病、线虫病、病

毒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白秆病等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病级、发病株率、损失率。小麦吸

浆虫、麦蚜、麦茎蜂、地下害虫等的受害程度、被害率、全田损失率。

6生产能力

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汇总结果、增产率和高水肥、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水平,列举产量实例。

7种植区域

7.1品种熟性划分

7.1.1早熟品种

水地:生育期110d~120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500.00℃~1540.00℃;全生育期120d~130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550.00℃~1650.00℃。

旱地:生育期110d~115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500.00℃~1550.00℃;全生育期130d~135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550.00℃~1650.00℃。

7.1.2中早熟品种

水地:生育期120d~125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540.00℃~1580.00℃;全生育期130d~135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650.00℃~1750.00℃。

旱地:生育期115d~120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550.00℃~1650.00℃;全生育期135d~140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650.00℃~1780.00℃。

7.1.3中熟品种

2

DB63/T2077—2022

水地:生育期120d~125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580.00℃~1630.00℃;全生育期135d~145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750.00℃~1800.00℃。

旱地:生育期120d~125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650.00℃~1720.00℃;全生育期140d~145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780.00℃~1830.00℃。

7.1.4中晚熟品种

水地:生育期125d~135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630.00℃~1750.00℃;全生育期145d~160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800.00℃~1900.00℃。

旱地:生育期125d~130d,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720.00℃~1760.00℃;全生育期145d~150d,

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830.00℃~1880.00℃。

7.1.5晚熟品种

水地:生育期135d以上,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750.00℃以上;全生育期160d以上,期间需大于

等于0℃积温1900.00℃以上。

旱地:生育期130d以上,期间需大于等于0℃积温1760.00℃以上;全生育期150d以上,期间需大于

等于0℃积温1880.00℃以上。

7.2种植业生态类型区划分

7.2.1东部农业区温暖灌区晚熟、中晚熟品种种植区

7.2.1.1黄河谷地晚熟品种种植亚区

区内海拔1650.00m~2237.00m,年均温7.00℃~8.6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3127.30℃~3510.00℃,生长季255d~266d,年降水量254.20mm~353.00mm,年日照时数2685.80h~

2913.90h。

7.2.1.2湟水谷地晚熟品种种植亚区

区内海拔1700.00~2300.00m,年均温5.70℃~7.9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2583.50℃~3361.20℃,生长季230d~258d,年降水量312.30mm~398.30mm,年日照时数2610.00h~

2762.00h。

7.2.1.3湟水谷地中晚熟品种种植亚区

区内海拔2300.00m~2667.00m,年均温2.80℃~5.2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0℃积温

2070.00℃~2580.00℃,生长季216d~230d,年降水量390.00mm~510.00mm,年日照时数2580.00h~

2700.00h。

7.2.2东部农业区低位山旱地中晚熟品种种植区

由湟水、黄河两岸的丘陵低山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00m~2600.00m之间,作物生长季185d~

220d,期间大于等于0℃积温2150.00℃~2450.00℃,年降雨量245.10mm~527.00mm。

7.2.3东部农业区中位山旱地中熟品种种植区

区内海拔2500.00m~2700.00m之间,年平均气温3.00℃以上,作物生长季150d~190d,期间大于等

于0℃积温1724.00℃~2400.00℃,年降雨量350.00mm~400.00mm。

3

DB63/T2077—2022

7.2.4东部农业区高位山旱地及环湖农业区早熟、中早熟品种种植区

区内海拔2700.00m~3200.00m之间,年平均气温0℃~2℃,作物生长季150d左右,无绝对无霜期,

生长季期间大于等于0℃积温1500.00℃左右,年降雨量450.00mm~500.00mm。

7.2.5柴达木盆地灌区中熟、中晚熟品种种植区

区内海拔2800.00m~3200.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10℃~5.10℃,作物生长季154d左右,无绝对无

霜期,生长季期间大于等于0℃积温1622℃~2515℃,年降雨量50.00mm~160.00mm。

4

DB63/T2077—2022

A

A

附录A

(资料性)

现有品种

现有品种目录见表A.1~A.80。

表A.1春小麦高原506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由中国科学院西北春性。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株高适宜中、上等肥力的土地种植。循化地本品种在1975年于柴

高原生物研究所和92.00㎝;旗叶挺直,长21.00㎝,叶色区2月中、下旬播种,较耐密植,每公顷达木盆地怀头他拉农

循化县下滩大队从深绿;单株分蘖1.00个~1.50个,分蘖播量750.00万粒~825.00万粒(每场种植34.40公顷,平

西北植物所引进,组成穗率16.60%~83.30%;主茎基部第一666.70㎡为50.00万粒~55.00万粒)、均每公顷产量

合为:内乡5号×节间长2.00㎝,茎粗0.27㎝;第二节间保苗600.00万株~675.00万株(每11.023t(每666.67㎡

{〔丰收麦×(南大长7.50㎝,茎粗0.45㎝;穗纺锤形,长666.70㎡为40.00万株~45.00万株),为734.85㎏)。适宜

2419×鹅冠186〕F芒,穗长8.00㎝~10.00㎝,每穗小穗最高总茎数1350.00万茎~1500.00万茎在本省黄河流域、柴

1〕F1}×〔南大2419数19个,结实小穗17个~18个,不育小(每666.70㎡为90.00万茎~100.00万达木盆地灌区种植。

×〔(密穗小麦×长穗1个~2个,小穗密度2.40,每穗30.00茎),成穗675.00万穗(每666.70㎡为

穗偃麦草)1F1×鹅粒~40.00粒;颖壳白色,无茸毛,护45.00万穗)左右。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

冠599〕2F1)3F1}4颖椭圆形,斜肩,颖嘴锐形,颖脊明显;75.000t~90.000t(每666.67㎡为

F2。从第四代杂种籽粒卵圆形、白色,饱满,腹沟浅,冠5000.00㎏~6000.00㎏)、纯氮0.121t~

中选育而成,1970毛多;籽粒半角质,千粒重40.00g~0.155t(每666.67㎡为8.05㎏~10.35

年定型。青海省农作45.00g,经济系数0.48,容重㎏)、五氧化二磷0.053t~0.074t(每

物品种审定委员会779.00g/l,出粉率85.00%,粗蛋白质666.67㎡为3.50㎏~4.90㎏);氮肥用

于1978年8月11日审含量12.90%,赖氨酸0.38%,面筋9.70%;于追肥,分别在二叶期、分蘖期和拔节

定通过,品种合格证生育期105~110d,出苗至抽穗64d,抽期进行,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

书0005号。穗至成熟46d,全生育期135~145d;耐25.00%、60.00%、15.00%;生育期内一

旱、耐寒性中等,抗倒伏性强,不易落般需浇水6次~7次;田管指导方针是前

粒,籽粒休眠期较短;较抗条锈,中感期培育壮苗,中期控制徒长,后期防早

秆锈,不抗小麦吸浆虫。衰。

5

DB63/T2077—2022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表A.2春小麦高原338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春性。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株高70.00适宜在中、上等肥力的土地种植。柴达木在中、上等水肥条件

原生物所程大志同㎝~80.00㎝;旗叶挺直、长24.00㎝,盆地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每公顷播下种植,平均每公顷

志1973年在曲沟农叶色深绿;单株分蘖1.00个~1.50个,种量750.000万粒(每666.67㎡为50.00产量6.000t~

场进行有性杂交,组分蘖成穗率53.60%~58.70%,最高达万粒),保苗525.000万株~600.000万株12.750t(每666.67㎡

合为高原506×72.70%;主茎第一节间长3.30㎝,茎粗(每666.67㎡为35.00万株~40.00万为400.00㎏~850.00

70—84—2—1—4,0.45㎝;第二节间长8.70㎝,茎粗0.50株),最高总茎数1050.000万茎~㎏)。1978年香日德

经连续四年的异地㎝;穗下节长37.10㎝,成熟时其外露1200.000万茎(每666.67㎡为70.00万农场种植0.261公顷

加代选择而育成。青部分微显紫色;穗长7.00㎝~8.00㎝,茎~80.00万茎),成穗600.000万穗~高产试验田,平均产

海省农作物品种审每穗小穗16个~18个,结实小穗15个~675.000万穗(每666.67㎡为40.00万穗~量达15.196t(每

定委员会于1981年616个,不育小穗1个~2个,小穗密度45.00万穗)。在中等肥力的土地种植,666.67㎡为1013.05

月8日审定通过,品2.00~2.10,每穗33.00粒~37.00粒;每公顷施农家肥52.500t~75.000t(每㎏);1980年该场种

种合格证0047号。穗长方形,长芒,芒白色;颖壳白色,666.67㎡为3500.00㎏~5000.00㎏)、纯植6.715公顷,平均产

无茸毛;护颖披针形、无肩,颖嘴鸟嘴氮0.052t~0.069t(每666.67㎡为3.45量12.619t(每666.67

形,颖脊明显。籽粒卵圆形、白色、饱㎏~4.60㎏)、五氧化二磷0.105t~㎡为841.25㎏)。在

满,腹沟较宽,冠毛少;籽粒半角质,0.158t(每666.67㎡为7.00㎏~10.50㎏)中、下等水肥条件下

千粒重56.00g~67.00g,经济系数作基肥,每公顷施五氧化二磷0.035t(每种植,平均每公顷产

0.50~0.57,容重740.00g/l~666.67㎡为2.30㎏)作种肥。本品种幼穗量仅为3.000t~

794.00g/l,出粉率75.00%~80.00%,分化比阿勃早6d,应提早在三叶期浇头5.250t(每666.67㎡

粗蛋白质含量10.10%~12.96%,赖氨酸水、并重施纯氮0.104t~0.173t(每为200.00㎏~350.00

0.34%。生育期136d,出苗至抽穗67d,666.67㎡为6.90㎏~11.50㎏);在高额㎏)。本品种适宜海

抽穗至成熟69d,全生育期160d。不抗丰产田上,须在分蘖盛期和拔节前分两次拔较高(2400.00m~

旱,耐寒性较强,耐肥、抗倒伏,落粒喷施矮壮素,防止倒伏。2900.00m),年平均

性中等,抗雹性中等,生育后期遇29℃气温2.80~4.50℃的

以上持续高温易青干,耐盐碱性中等,冷凉地区栽培。

种子休眠期中等;轻度感染叶、秆锈,

不抗腥黑穗病,不耐重茬,连作时感染

根腐病。

6

DB63/T2077—2022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表A.3春小麦青农524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青海工农学院农学春性。株高95.00㎝,株型紧凑,幼苗3月中下旬播种,每公顷播种量525.000中等水肥条件下每公

系于1974年用有性直立,叶相轻披,单株分蘖数0.90个~万粒~600.000万粒(每666.67㎡为35.00顷产量6.150t~

杂交育种法的复交1.60个,分蘖成穗率55.00%~65.00%。万粒~40.00万粒),保苗420.000万株~9.750t(每666.67㎡

方式育成。杂交组合穗长方形,长芒;颖壳淡红色,被有短480.000万株(每666.67㎡为28.00万株~为410.00㎏~650.00

为:(丰产3号×72B茸毛;护颖椭圆形,颖肩方肩,颖嘴鸟32.00万株),成穗525.000万穗~600.000㎏)。适宜在我省柴

-1377)F1×卡捷嘴形,颖脊明显;穗长9.80㎝,每穗小万穗(每666.67㎡为35.00万穗~40.00达木盆地灌区、东部

姆(Cajemef71)。穗数16个~22个,穗粒数30.00粒~万穗)。二叶期及时浇头水、追肥。分蘖农业区水地推广种

青海省农作物品种37.00粒。籽粒红色,卵圆形,饱满,期浇二水。植。

审定委员会于1984腹沟深而窄,冠毛少;千粒重56.00g,

年11月18日审定通容重760.00g/l~795.00g/l,籽粒半角

过,品种合格证0052质,粗蛋白含量13.52%~14.70%,淀粉

号。含量67.03%~75.94%,出粉率75.00%~

80.00%。出苗至抽穗60d~65d,抽穗至

成熟54~62d,生育期120d,全生育期

143d。耐旱、耐青干、抗倒伏;高抗秆

锈、条锈,中抗叶锈,在后期不抗雪腐

叶枯病。

7

DB63/T2077—2022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表A.4春小麦绿叶熟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8

DB63/T2077—2022

青海农林科学院于春性。株高100.00㎝,株型紧凑,幼河湟灌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种,中位山高水肥条件下每公顷

1973年用PlatiFen苗直立,叶相上举,叶色浓绿;单株旱地区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柴达木盆产量7.500t~9.000t

为母本,Yagui为父分蘖数0.20个~0.30个,分蘖成穗率地灌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河湟灌区(每666.67㎡为

本杂交选育而成,原20.00%~25.00%;穗纺锤形,长芒,每公顷播种量为0.270t~0.300t(每500.00㎏~600.00

代号为73-12-3。颖壳白色,无茸毛;护颖椭圆形,颖666.67㎡为18.00㎏~20.00㎏),中位山㎏),中等水肥条件

1987年1月通过青海肩斜肩,颖嘴鸟嘴形,颖脊平缓;穗旱地0.225t~0.278t(每666.67㎡为下每公顷5.625t~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长7.00~8.00㎝,每穗小穗数14个~15.00㎏~18.50㎏),柴达木盆地7.500t(每666.67㎡

委员会审定,品种合19个,穗粒数33.00粒~38.00粒;籽0.345t~0.375t(每666.67㎡为23.00为375.00㎏~500.00

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粒红色,卵圆形,较饱满,腹沟扁平,㎏~25.00㎏),保苗480.000万株~㎏),低水肥每公顷

第0063号。属普通小冠毛少;千粒重43.00g~48.00g,容630.000万株;河湟灌区成穗600.000万3.000t~4.800t(每

麦FerrugineumKö重789.00g/l~803.00g/l,籽粒半角穗~675.000万穗(每666.67㎡为40.00666.67㎡为200.00

rn变种。质,粗蛋白含量13.29%,面筋质含量万穗~45.00万穗),中位山旱地525.000㎏~320.00㎏),中

25.00%~29.30%,淀粉含量64.62%,万穗~570.000万穗(每666.67㎡为35.00位山旱地每公顷

出粉率62.40%。生育期125d~135d。万穗~38.00万穗)。3.750t~5.250t(每

666.67㎡为250.00

㎏~350.00㎏)。适

宜在东部农业区河湟

灌区、海拔

2450.00m~2800.00m

的中位山旱地、柴达

木盆地灌区种植。

表A.5春小麦高原602

品种来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和适应地区

9

DB63/T2077—202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春性,中早熟。芽鞘绿色,幼苗半匍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中位山旱地每公中位山旱地每公顷产

原生物研究所1975匐,叶色深绿,叶相属挺直后下披的顷播种量0.225t~0.300t(每666.67㎡为量3.750t~5.250t

年以高原182为母中间型,基部叶鞘边缘有紫色条斑;15.00㎏~20.00㎏),保苗345.000万株~(每666.67㎡为

本,3987-88(3)茎秆粗壮,株型紧凑,水地种植株高450.000万株(每666.67㎡为23.00万株~250.00㎏~350.00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102.00㎝~117.00㎝,旱地种植61.0030.00万株);高位山旱地每公顷播种量㎏),一般水肥地每

成,原代号为㎝~90.00㎝;穗纺锤形或长方形,长0.262t~0.300t(每666.67㎡为17.50公顷产量6.000t(每

L82-602,属普通小芒;护颖白色,无茸毛,卵形,斜肩,㎏~20.00㎏),保苗390.000万株~666.67㎡为400.00

麦erythrospermun颖嘴锐,颖脊明显到底;穗长8.00㎝~450.000万株(每666.67㎡为26.00万株~㎏)。1986年在湟中

Körn变种。198710.00㎝,密度中等,穗粒数30.00粒~30.00万株);川水地保苗345.000万株~县共和乡石城村山旱

年通过青海省农作40.00粒;籽粒红色,长卵形,半硬质,375.000万株(每666.67㎡为23.00万株~地种植0.284公顷,平

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腹沟深而窄,冠毛少;千粒重45.00g~25.00万株)。注意防治白秆病。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