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339-2021 实验动物 病原抗体液相芯片法定性分析
DB44/T 2339-2021 Experimental animal pathogen antibody liquid phase chip qualitative analysi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4
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339—2021
实验动物病原抗体液相芯片法定性分析
LaboratoryanimalsQualitativeanalysisofpathogenantibodieswithsuspensionarray
method
2021-10-18发布2022-01-18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T2339—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1
5原理...............................................................................2
6主要设备和材料.....................................................................2
7试剂...............................................................................2
8方法...............................................................................4
9结果...............................................................................5
附录A(资料性)抗原的制备...........................................................7
I
DB44/T233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9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静、袁文、闵凡贵、吴瑞可、朱余军、伍妙梨、徐凤姣、罗银珠、何丽芳、
练月晓、黄碧洪、张钰、丛峰、郭鹏举、黄韧。
II
DB44/T2339—2021
实验动物病原抗体液相芯片法定性分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动物病原抗体的液相芯片定性分析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液相芯片方法的实验动物病原抗体的定性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19495.2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液相芯片技术suspensionarraytechnology
液相芯片技术是基于编码微球和流式技术的一种临床应用型的高通量发光检测技术,又被称为流
式荧光术、悬浮阵列及xMAP技术等。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抗体、酶-底物、配体-受
体的结合反应及核酸杂交反应,通过红、绿两束激光分别识别微球编码和报告荧光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
目的,一个反应孔内可以完成多达100种不同的生物学反应,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之后的新一代高
通量多分子分析技术平台。
多重免疫荧光抗体检测MFIA
在xMAP技术平台上建立的高通量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将已知抗原偶联到不同编码荧光微球上,待测
物中的特异性抗体与荧光微球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与相应的二抗荧光报告分子结
合,最后通过荧光检测仪自动读取报告荧光和微球荧光编码,实现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监测多个靶抗体
的目的。
4缩略语
BSA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
CPE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
EDC碳酰二亚胺(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hydrochloride)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MFI中位荧光强度值(medianfluorescenceintensity)
1
DB44/T2339—2021
MFIA多重免疫荧光试验(multiplexedfluorometricimmunoassay)
PB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
SA-PE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streptavidin-R-phycoerythrin)
SPF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free)
Sulfo-NHS硫代琥珀酰亚胺(N-hydroxysulfosuccinimidesodiumsalt)
xMAP多分子分析技术(flexiblemulti-analyteprofilingtechnology)
5原理
液相芯片技术又称为微球悬浮点阵技术、流式荧光术、xMAP技术等,该方法以荧光微球作为反应载
体,从而可在液相实现对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高通量分析。其技术原理为将直径为5.6µM的聚苯
乙烯小球用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编码,通过调节两种荧光染料的不同配比获得最多可达100种具有不同
特征荧光谱的微球,然后将每种编码微球共价交联上针对特定检测物的抗原、抗体或核酸探针等捕获分
子。加入待检样本后,在液相条件下,靶分子与微球表面交联的捕获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一个反应
孔内可以同时完成多达100种的不同反应。最后,微球随液流排成单列传送至液相芯片检测仪进行自动
分析,分析仪通过红、绿两束激光,其中635nm/10mW的红色二极管激光激发微球中的分类荧光染料,
确定被测物的特异性(定性);532nm/13mW的钇铝石榴石激光(YAC)激发结合在微球表面的报告荧
光素(如藻红蛋白、Alexa532、Cy3等),确定被测物的量(定量),从而完成对反应的实时、定性和
定量分析。
6主要设备和材料
液相芯片检测仪。
高速离心机。
药品保存冰箱(4℃)。
超低温冰箱(-80℃)。
漩涡振荡器。
离心管磁力架。
96孔板磁力架。
96孔板水平振荡器。
超声波清洗器。
真空抽滤装置。
96孔细胞培养板。
蛋白低吸附离心管(1.5mL)。
微量移液器:0.1µL~2µL,1µL~10µL,10µL~100µL,100µL~1000µL。
7试剂
抗原
7.1.1天然抗原
2
DB44/T2339—2021
7.1.1.1特异性抗原:将病毒接种至敏感细胞培养增殖(见附录A中的附表A.1),当细胞病变达+++~
++++时收获,冻融三次或超声波处理后,低速离心去除细胞碎片,上清液经超速离心浓缩,再进行蔗糖
密度梯度离心,收集纯化抗原蛋白带,制成检测抗原。
7.1.1.2细胞对照抗原:未接种病毒的相应细胞冻融破碎后,经低速离心去除细胞碎片而获得的上清
液。
7.1.2重组抗原
7.1.2.1特异性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T 486-2008 斑鳢养殖技术规范 2008-02-04
- DB44/T 487-2008 红鳍笛鲷养殖技术规范 2008-02-04
- DB44/T 484-2008 光倒刺鲃养殖技术规范 2008-02-04
- DB44/T 491-2008 蓝鳃太阳鱼养殖技术规范 2008-02-04
- DB44/T 489-2008 尖吻鲈养殖技术规范 2008-02-04
- DB53/T 247.4-2008 肉牛养殖综合标准 第4部分: 饲草饲料 2008-02-16
- DB31/T 401.1-2008 城市建设空间信息基础数据规范 第1部分: 分类与代码 2008-02-19
- DB53/T 247.2-2008 肉牛养殖综合标准 第2部分: 牛舍建设 2008-02-16
- DB53/T 249-2008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2008-02-16
- DB44/T 483-2008 四大家鱼养殖技术规范 2008-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