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005-2007 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标准红斑剂量和紫外指数

GB/T 21005-2007 UV erythema reference action spectrum,standard erythema dose and UV index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005-2007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7-07-27
实施日期
2007-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国气象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标准红斑剂量、紫外辐射的波段范围、紫外指数、曝露等级等术语及其相关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有关红斑剂量的测量及其结果的表达、应用和紫外指数的发布等。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汤洁、王炳忠、张保洲、刘玮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17.180.20

犃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犜210052007

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标准红斑剂量

和紫外指数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犝犞犲狉狋犺犲犿犪狉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犪犮狋犻狅狀狊犲犮狋狉狌犿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犲狉狋犺犲犿犪犱狅狊犲犪狀犱犝犞犻狀犱犲狓

狔狆狔

(://,

ISO171661999CIES007E1998Erthemareferenceaction

,)

sectrumandstandarderthemadoseMOD

py

20070727发布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犜210052007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红斑效应参照谱和标准红斑剂量》。

ISO171661999CIES007E1998

本标准对ISO171661999:文本中部分重复的文字和个别不易理解的公式作了适当修订。在保留

ISO171661999:所有术语、定义和说明内容的基础上,本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联合

[]

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非核辐射防护委员会共同发布的《紫外指数:实用指南》,规定了各紫外辐射波段

的波长范围,并将该指南规定的紫外指数计算方法纳入本标准的条文中。本标准将ISO171661999:以

及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紫外辐射波段波长范围、紫外指数计算方法引入国家标准体系,有利于提升我

国紫外辐射的测量数据和紫外辐射预报服务产品的国际可比性。

本标准与ISO171661999:的差异具体说明如下:

)由于:等同采用/,因此原文中除了前言外,还包括有

aISO171661999CIES007E1998ISO

CIE的前言和引言,这部分内容有相当多的重复,并包含了一些非技术性的说明,占了原文篇

幅的近/。全部删去,显然是不适当的,但如果全部保留又显累赘,且与我国国家标准的编

13

写要求不相一致。本标准将这部分内容全部归入本标准的引言中,并删除了重复和与技术规

定无关的部分说明文字。

)在原文中的“”和“”,

bISO17166ErthemareferenceactionsectrumErthemaactionsectrum

ypyp

分别对应本标准中的“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和“红斑效应谱”。在这里,术语“紫外红斑效应参

照谱”的前面冠以“紫外”字,是为了更加明确该效应谱与紫外辐射相对应的关系。为此,本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标准的英文标题中也冠以“”。本标准为了更好区分两者,规定“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的

UV

表示符号(())采用大写,以示与“红斑效应谱”(())不同。

犛λ狊λ

erer

)本标准共给出了条术语及其定义,其中条来自于,其余条从《紫外指数:实用

c116ISO171665

[]

指南》1引入。

)中第段和第段分别给出术语的定义和有关术语的进一步说明和解释。这两段

dISO1716645

不仅相互之间多有重复,而且也不符合我国编写国标的有关要求。为此,编写组将原文的第4

段和第段内容合并,删除原文中相互重复的多余文字,将原文中那些不宜作为定义的文字说

明作为注释给出。

)原文第段(对应于本标准)中关于最小红斑剂量()定义的表达不符合我

eISO1716643.4MED

国国家标准中的叙述要求,故本标准另外给出文字定义,而将原定义作为注释。

)原文中第段(对应于本标准)中关于最小红斑剂量()的曝露观察时间间

fISO1716643.4MED

隔的说法,只提到“典型的时间间隔为24h”,据我国皮肤专家的意见,一般这个时间间隔为

24h±2h,因此本标准明确给出了变动的范围。

)原文中的式()(对应于本标准的式()),从量纲的角度看显然是错误的。我

ISO171665.128

们在理解原文内涵的情况下,作了适当的修订。

h)ISO17166原文中5.3的“注”中有关皮肤类型的说法,原文为“型到型”。据我国皮肤专

ⅠⅣ

家的意见,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型到型,本标准据此作了相应的修订。

ⅠⅥ

)为了使本标准更加实用,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和国际非电离

[]

辐射防护委员会共同发布的《紫外指数:实用指南》1中的相关规定,对、和

UVAUVBUVC

波段的划分标准作了明确的界定,为此本标准增加了、、等条定义;同时还参照该

3.73.83.93

[]

实用指南1对目前国际上有关发布紫外辐射信息中通用的紫外指数计算方法和根据紫外指数

划分的曝露等级等作了规定,相应增加了、两条定义和第、章。

3.103.1167

/—

犌犅犜210052007

)为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紫外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及其防护,本标准还在附录中给出了

相关的介绍。

本标准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

犌犅犜210052007

引言

国际照明委员会()于年对原有的关于光生物效应、剂量关系和测量的正式建议———“紫

CIE1998

外线致人体皮肤红斑的效应谱”(载于出版物/,重印自会志/)进行了

CIE10641993CIE6117221987

细致审查和研究,之后提出了/《红斑效应参照谱和标准红斑剂量》。该标准涵盖了光

CIES007E1998

生物效应、剂量关系和测量领域的最新认识,但是不意味可以免除人体试验者的安全责任和其他相关的

责任。在得到的各成员国国家委员会的表决通过后,/取代了的原有建议。

CIECIES007E1998CIE

出于在国际间协调形成统一定义的目的而编制的/标准,是关于光和照明的数据

CIES007E1998

定义方面的简明文件,也是国际上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基本数据源,无需修正即可引入任何标准系统。于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直接采用/作为国际标准:。

CIES007E1998ISO171661999

测定皮肤的光生物学辐射剂量的难点在于,随着波长的改变紫外辐射引发人类皮肤红斑的能力发

生显著的改变,这种改变在的波长范围内最大可达到个数量级。因此,无法采用紫

250nm400nm4

外辐射剂量,来表达受照射对象的皮肤红斑效果信息。如:接受/2的辐射,除那些对光极

10kJmUVA

度敏感的个体外,都不会产生红斑响应;而在未经滤波的高压汞灯或日光型荧光灯下,同样剂量的紫外

辐射却会在大多数白肤色个体的皮肤上形成深色红斑。长期以来,光生物学者认为,需要使用经红斑加

[]

权的辐射剂量来表示曝露的程度2。

最小红斑剂量()这个术语曾被广泛用作红斑辐射的度量,这是不适当的。因为决非是

MEDMED

个标准度量,正好相反,它包含着个体对紫外辐射敏感性的可变因素。影响MED的因素包括:光源的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光学特性和辐射测量特性;曝光定量,如递增速率和范围大小等;皮肤特性,如色素沉着、以前是否被照

射过和解剖学部位等;判断因素,诸如终点定义、照射后判断反映的时间和测试环境的照明等等。

为了避免进一步滥用MED这个词和由此所引起的混乱,仅保留这个术语用于观察人类和其他动

物的研究中,而采用标准红斑剂量()作为引发红斑的紫外辐射的标准度量。

SED

/—

犌犅犜210052007

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标准红斑剂量

和紫外指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外红斑效应参照谱、标准红斑剂量、紫外辐射的波段范围、紫外指数、曝露等级等术

语及其相关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有关红斑剂量的测量及其结果的表达、应用和紫外指数的发布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际照明辞典

CIE17.41987

—太阳()遮光剂试验

CIE901991UVB

—紫外辐射的个人剂量测定法

CIE981992

/—紫外辐射致人类不同类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