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
DB32/T 3822-2020 Inland Waterway Channel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航道(不含长江)的维护及质量评定工作。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苏百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郑薇薇、杨本、范晓锋、徐忠、王宗传、曹嘉瑞、钱雁飞、殷志权、唐晓暄、陈建、宋文浩、赵谦、薛婷婷、何若楠
- 出版信息:
- 页数:36页 | 字数:3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3.140
P67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
Specificationsforinlandwaterwaymaintenancetechnologyandqualityassessment
2020-07-14发布2020-08-14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3822-2020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维护分类.......................................................................2
4.2维护内容.......................................................................2
5维护尺度与通航保证率...............................................................2
5.1底宽...........................................................................2
5.2水深...........................................................................3
5.3弯曲半径.......................................................................3
5.4断面系数.......................................................................3
5.5航道年通航保证率...............................................................3
6维护测量...........................................................................4
6.1一般规定.......................................................................4
6.2水深测量.......................................................................4
6.3护岸观测.......................................................................5
7护岸维护...........................................................................6
7.1一般规定.......................................................................6
7.2护岸维修......................................................................12
7.3护岸局部加固..................................................................12
7.4护岸改、扩建与拆除新建........................................................13
8维护疏浚..........................................................................13
8.1一般规定......................................................................13
8.2断面尺度与工程量..............................................................13
8.3土类分级与设备、方式选择......................................................14
8.4疏浚弃土处理..................................................................15
9清障扫床..........................................................................16
9.1一般规定......................................................................16
9.2航道扫床......................................................................16
9.3航道清障......................................................................17
10质量评定........................................................................18
10.1一般规定....................................................................18
10.2维护测量....................................................................18
I
DB32/T3822-2020
10.3护岸维护....................................................................19
10.4维护疏浚....................................................................20
10.5清障扫床....................................................................2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内河航道维护质量评定记录表.....................................22
II
DB32/T382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苏百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薇薇、杨本、范晓锋、徐忠、王宗传、曹嘉瑞、钱雁飞、殷志权、唐晓暄、
陈建、宋文浩、赵谦、薛婷婷、何若楠。
III
DB32/T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河航道维护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维护尺度与通航保证率,以及维护测量、护岸维
护、维护疏浚、清障扫床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评定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航道(不含长江)的维护及质量评定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J287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
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S132水运工程水文观测规范
JTS145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
JTS154防波提与护岸设计规范
JTS181-5—2012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139和JTJ/T20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50139
和JTJ/T20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航道水深channeldepth
航道范围内从水面到底部的垂直距离。就局部区段而言,通常指航道内最浅处从水面到底部的垂直
距离。
[JTJ/T204-1996,2.0.7.1]
3.2
航道弯曲半径curvatureradiusofchannel
弯曲航道中心线的圆弧半径。就局部区段而言,通常指航道中心线上最下的圆弧半径。
[JTJ/T204-1996,2.0.7.3]
3.3
断面系数cross-sectioncoefficient
1
DB32/T3822-2020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过水断面面积与设计通航船舶或船队设计吃水时的舯横剖面浸水面积之比
值。
[GB50139-2014,2.0.5]
4总则
4.1维护分类
内河航道的维护分为下列三个类别:
a)年货运量超过3000万吨的航段纳入一类维护;
b)年货运量1000至3000万吨的航段纳入二类维护;
c)年货运量不超过1000万吨的航段纳入三类维护。
4.2维护内容
内河航道维护工作内容包括航道维护测量、护岸维护、维护疏浚、清障扫床、航标维护等工作。其
中,航标维护应按照JTJ287的规定执行。
航道维护应在可靠和经济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
5维护尺度与通航保证率
5.1底宽
航道维护底宽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一般情况下,航道维护底宽应按下式控制,且应满足表1的要求:
bxBx1B
式中:
x—航道等级;
bx—x等级航道的维护底宽;
—等级航道的次一级航道等级最小底宽;
Bx1x
—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比例,通常情况下,≥60%;
B—x等级航道与其次一级航道等级间最小底宽差值,取值见表2。
表1维护底宽最小值
航道等级xⅡⅢⅣⅤⅥⅦ
等级最小底宽(m)604540352016
等级间最小底宽差值B(m)-1555154-
取60%时维护底宽最小值
5443382918.4-
(m)
b)特殊航段的维护底宽可结合河流航道条件和航运要求论证确定;
c)航道维护底宽除应满足上述a)条外,尚应根据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比例和航道控制里程长
度比例,并结合航道维护类别进行控制。即,当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比例取表2中的值时,
对一段里程长度为L的航道,达到其维护底宽尺度bx的里程长度应不小于×L。
2
DB32/T3822-2020
表2航道维护底宽控制要求
维护类别一类维护二类维护三类维护
等级间底宽尺度
80%70%60%70%60%50%60%50%40%
控制比例
航道里程长度
90%95%98%80%90%95%70%80%90%
控制比例
注1:对于一类维护的航道,当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比例取80%、70%、60%时,达到上述5.1中公式计算出的航
道维护底宽要求的航道里程长度比例应分别不小于90%、95%、98%。二类、三类维护航道底宽控制方法与一
类维护航道相同。
注2:在航道维护尺度标准要求上,应依据航道河岸边坡结构防护形式及水土流失情况,确定维护周期。河岸边坡
有防护的,水土流失小,河床淤积少,维护周期长,航道维护尺度应提高,年度间变化调整小;河岸边坡无
防护的,水土流失大,河床淤积多,维护周期短,航道维护尺度应降低,年度间变化调整大。
5.2水深
航道维护水深应不小于航道等级所要求的水深。二级~七级航道维护水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二级航道维护水深不小于4.0米;
b)三级航道维护水深不小于3.2米;
c)四级航道维护水深不小于2.5米;
d)五级航道维护水深不小于2.5米;
e)六级航道维护水深不小于2.0米;
f)七级航道维护水深不小于1.5米。
5.3弯曲半径
航道维护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航道等级所要求的弯曲半径,对航道弯曲半径维护确有困难的航段,可
采取航道单侧加宽的方式进行维护。二级~七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二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不小于540米;
b)三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不小于480米;
c)四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不小于320米;
d)五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不小于250米;
e)六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不小于110米;
f)七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不小于100米。
5.4断面系数
二~七级航道的维护断面系数应不小于6。
5.5航道年通航保证率
航道年通航保证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类维护航道不小于98%;
b)二类维护航道不小于95%;
c)三类维护航道不小于90%。
其中,航道年通航保证率按下式计算:
P(Td)/T100%
3
DB32/T3822-2020
式中:
P—航道年通航保证率(%);
T—全年日历天减去因不可抗力而被迫停航的天数(d);
d—可通航期内因各种原因而造成航道不能通行的天数(d)。
6维护测量
6.1一般规定
6.1.1测量分类
航道维护测量分为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护岸观测和水文测验:
a)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分为航道水下地形测量、航道典型断面测量;
b)护岸观测包括护岸巡查和护岸变形观测。
c)水文测验应按照JTJ287、JTS131、JTS132以及JTS145的规定执行。
6.1.2测量准备
测量实施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a)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应建立E级以上等级控制网,高程满足四等水准精度要求;
b)护岸变形观测应布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观测点,并应对点位采取定期复测、加设金属保护管、
埋设点位加固等维护措施,避免点位遭破坏;
c)航道维护观测的测量仪器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进行计量检定,并应进行现场校验和比对。
6.2水深测量
6.2.1测量内容
内河航道维护中进行水深测量的有航道水下地形测量、航道典型断面测量和航道维护工程测量。水
深测量包括航道测深断面布设、测深点点位测量和测深点测深。
6.2.2测量设备及方法
水深测量采用的设备及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航道测量断面的选取应按照6.2.3中测深断面线布设的相关规定执行;
b)测深点点位测量宜采用GPS测量设备或全站仪进行,也可采用交会定位法、断面索量距定位法
进行;
c)测深点测深宜采用有模拟记录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或多波束测深仪进行;在浅水区宜采用测深
杆或测深锤,在水底树林和杂草丛生水域不宜使用回声测深仪。
6.2.3测量要求
水深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测深断面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波束测深主测深线方向宜垂直于等深线总方向、挖槽轴线、河道走向,可布设成平行线、
螺旋线或45度斜线;多波束扫测主测深线方向宜平行于测区较长边、挖槽轴线和河道走
向;
4
DB32/T3822-2020
2)航道典型断面测量应在航道河流的口门、交汇、船闸上下游、跨河桥梁桥墩位置等冲淤变
化较明显的航段选取典型断面进行水深测量;经过航道整治的航段,应在每一个梯级航段
选取至少2~3个典型断面;
3)航道水下地形测量的测深断面线布设间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测深断面线布设间距要求
项目重点水域一般水域
测深断面线间距(mm)图上10图上15~25
注:重点水域指口门、交汇、船闸上下游、桥梁桥墩位置等重点航段水域。
b)航道水下地形测量和典型断面测量的测深定位点图上最大间距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定位点图上最大间距
项目测深仪测深杆或测深锤
图上最大间距(mm)4012
c)测深定位点点位中误差限值应符合JTS131—20128.1.5的规定。
d)水深测量深度误差限值应符合JTS131—20128.1.6的规定。
6.3护岸观测
6.3.1观测内容
护岸观测包括护岸巡查与护岸变形观测,其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护岸巡查的内容包括对航道维护范围内护岸的外观、上部结构、墙身、水下坡脚、护底、回填
料与接岸结构等进行较全面巡查;
b)护岸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护岸的水平位移观测与沉降观测。
6.3.2观测设备及方法
护岸观测的设备及方法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护岸巡查可采用目测、照相等设备及方法对护岸水上、水下部分的完好性进行检查;
b)对易变滩段护岸、险要部位重点护岸、已发现有明显损坏或未达到设计效果的护岸以及经常受
到船舶停靠带缆、碰撞的护岸,除应进行巡查外,还宜采用仪器设备进行护岸变形观测,以把
握护岸技术状况、辅助分析护岸损坏原因并合理安排维护措施;
c)护岸水平位移观测设备可采用钢尺、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等,测量方法可采用视准线法、极
坐标法等;
d)护岸沉降观测设备可采用精密水准仪(中误差0.4mm/km以上)及铟钢尺,观测方法可采用精
密水准测量法。
6.3.3护岸巡查要求
护岸巡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护岸巡查应对航道维护范围内的护岸进行检查;
b)护岸巡查应按照7.1.2护岸技术状况分类规定对护岸的技术状况进行划分;有必要进行变形观
测的护岸,应进行护岸变形观测,并根据观测的结果划分其技术状况类别;
c)护岸巡查的记录资料应全面、可靠,能够准确反映护岸的技术状况;
5
DB32/T3822-2020
d)对重点位置护岸和损坏护岸,应保留文字、影像资料和护岸位置资料,必要时还应收集保存图
纸资料。
6.3.4变形观测要求
护岸变形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变形测量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的四个等级,护岸变形观测应采用二等~四等的三个等
级。护岸变形观测应布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观测精度和适用范围应按照JTS131—
20129.1.1的规定执行;
b)变形观测应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现有的仪器设备及变形观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布
设变形监测网;
c)水平位移观测应符合JTS131—20129.4.4的规定;
d)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时应符合JTS131—20129.4.6的规定;
e)沉降观测点应结合护岸特点布设在下列位置:
1)沉降缝或伸缩缝两侧;
2)不同结构分界处;
3)不同基础或地基交结处;
4)新、旧护岸连接处。
f)沉降观测方法与精度应符合JTS131—20129.6.5的规定。
7护岸维护
7.1一般规定
7.1.1护岸检查
护岸检查应按照6.3的相关规定执行。
7.1.2技术状况分类
7.1.2.1技术状况类别
护岸的技术状况检查结果分为下列四个类别:
a)技术状况良好,功能发挥正常的为一类;
b)护岸有少量变形,但不影响护岸稳定和整治功能的为二类;
c)护岸损坏较明显,尚能发挥整治功能、但需及时修复的为三类;
d)护岸损坏严重或有明显缺陷,已经或即将失去整治功能的为四类。
7.1.2.2直立式护岸
内河航道常用直立式护岸的结构形式一般分为重力式护岸和有锚板桩式护岸,其中重力式护岸又可
分为混凝土方块、浆砌块石、沉箱、扶壁、圆筒等结构形式。直立式护岸的技术状况类别划分标准可参
考表5和表6。
7.1.2.3斜坡式护岸
斜坡式护岸技术状况类别的划分标准可参考表7。
6
DB32/T3822-2020
表5重力式航道护岸技术状况划分标准
技术状况
项目
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外观尺寸;
现有尺寸同竣工尺寸无差现有尺寸与竣工时稍有差异,
结构沉降、现有尺寸与竣工时有明显差异,尚能发挥功能;有明现有尺寸与竣工时有很大差异,即将或已经失去整治功能;
异;基本无沉降、位移;但不影响功能;无明显沉降、
位移;整体显沉降、位移,不影响整体稳定沉降、位移严重,影响整体稳定或整体不稳定
整体稳定位移,整体稳定
稳定
小于总面积10%的面层有浅坑
占总面积10%~20%的面层有浅坑槽、板块断裂或面占总面积20%以上的面层有浅坑槽、板块断裂或面层波浪型
护面完好,或有一般裂缝、表槽、板块断裂或面层波浪型起
层波浪型起伏;或小于总面积10%的面层有普遍坑洼起伏;或总面积10%以上的板块普遍坑洼或严重破损;变形
层面缺陷;变形缝完好伏;变形缝局部损坏;不影响
或严重破损;变形缝普遍缺损;影响正常使用缝严重缺损、失效。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正常使用
上占总长度10%~20%的压顶出现面积比例10%~20%的
占总长度20%以上的墙段出现面积或长度比例10%~20%的
部完好,或有个别处剥落露小于总长度10%的压顶出现面剥落露石,剥落与破损深度未超过钢筋保护层,裂缝
剥落露石,剥落与破损深度未超过钢筋保护层,裂缝宽度在
结石,破损深度较小并不超积比例10%~20%的剥落露石,宽度在0.5~3.0mm之间;或小于总长度10%的压顶
0.5~3.0mm之间;或总长度10%以上的压顶墙段出现面积比
构压顶过钢筋保护层厚度,裂缝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未超过钢出现面积比例20%以上剥落露石,剥落与表面破损深
例20%以上剥落露石,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或形成空穴,表
宽度小于0.5mm;钢筋无筋保护层,裂缝宽度在度超过钢筋保护层或形成空穴,表面破损深度或面积
面破损深度或面积较大或钢筋暴露,裂缝宽度大于3.0mm;
锈蚀0.5~3.0mm之间,钢筋局部锈蚀较大或钢筋暴露,裂缝宽度大于3.0mm;钢筋明显锈
钢筋严重锈蚀
蚀
胸墙同本表中压顶“一类”同本表中压顶“二类”同本表中压顶“三类”同本表中压顶“四类”
总数量10%~20%的构件出现面积比例10%~20%的剥总数量20%以上的构件出现面积比例10%~20%的剥落露石,
完好,或破损深度较小并小于总数量10%的构件出现面
落露石,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未超过钢筋保护层,裂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未超过钢筋保护层,裂缝宽度在
混凝不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积比例10%~20%的剥落露石,
缝宽度在0.5~3.0mm之间;或小于总数量10%的构件0.5~3.0mm之间;或总数量10%以上的构件出现断裂,或出
土方表面无明显剥落,裂缝宽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未超过钢
出现断裂,或出现面积比例20%以上剥落露石,剥落现面积比例20%以上剥落露石,剥落与表明破损深度超过钢
块度小于0.5mm;钢筋无锈筋保护层,裂缝宽度在
与表面破损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或形成空穴、钢筋暴筋保护层或形成空穴、钢筋暴露,裂缝宽度大于3.0mm;钢
蚀0.5~3.0mm之间;钢筋局部锈蚀
露,裂缝宽度大于3.0mm;钢筋明显锈蚀筋严重锈蚀
完好,或有小于总数量小于总数量10%的砌体出现面总数量10%~20%的砌体出现面积比例10%~20%的剥总数量20%以上的砌体出现面积比例10%~20%的剥落或明
墙
浆砌10%的砌体微细裂缝或松积比例10%~20%的明显裂缝或落或明显裂缝、松动,裂缝宽度在1.0~3.0mm之间;显裂缝、松动,裂缝宽度大于3.0mm;或总数量10%以上的
身
块石动,裂缝宽度小于0.5mm;松动,裂缝宽度在0.5~1.0mm或小于总数量10%的砌体出现面积比例20%以上崩砌体出现面积比例20%以上崩塌,崩塌、剥落或形成空穴;
无漏砂之间;无漏砂塌、断裂,裂缝宽度大于3.0mm;无漏砂有漏砂
沉箱完好,或构件破损深度较小于总数量5%的构件出现面总数量5%~10%的构件出现面积比例10%~20%的剥总数量10%以上的构件出现面积比例10%~20%的剥落露石,
扶壁小并不超过钢筋保护层厚积比例10%~20%的剥落露石,落露石,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未超过钢筋保护层,出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未超过钢筋保护层,出现宽度在0.3
圆筒度,无裂缝、表面剥落;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未超过钢现宽度在0.3~1.0mm之间的顺筋裂缝,无结构裂缝;~1.0mm之间的顺筋裂缝,无结构裂缝;或总数量5%以上的
钢筋无锈蚀筋保护层,出现宽度在0.3或小于总数量5%的构件出现面积比例20%以上剥落构件出现面积比例20%以上剥落露石,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
~1.0mm之间的顺筋裂缝,无结露石,剥落与表面破损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或形成空超过钢筋保护层或形成空穴、钢筋暴露,出现涨裂性顺筋裂
7
DB32/T3822-2020
技术状况
项目
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构裂缝;钢筋有局部锈蚀穴、钢筋暴露,出现涨裂性顺筋裂缝或网状裂缝,裂缝或网状裂缝,裂缝宽度大于1.0mm,或有贯穿性裂缝;钢
缝宽度大于1.0mm,或有贯穿性裂缝;钢筋有明显筋锈蚀广泛
锈蚀
构件
完好,或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SEI 039-2024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定期检验规则 2024-05-20
- T/QGCML 4309-2024 固体物料仓防堵装置 2024-05-27
- T/ZZB 0117-2016 真空用莱赛尔纤维绝热体 2016-10-21
- T/ZZB 3390-2023 大型空分设备用三杆式切换阀 2023-11-10
- T/EQTA 003-2020 石油化工用隔爆型屏蔽电泵 2020-12-10
- T/QGCML 2506-2023 煤层气中压管道试漏技术要求 2023-12-08
- T/QGCML 2110-2024 消防管道气密性检测设备 2024-01-03
- T/CGMA 0304-2023 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油品使用指南 2023-08-10
- T/QGCML 1575-2023 防泄漏针阀 2023-09-27
- T/CAB 0328-2024 液氢用蝶阀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