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515-2019 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 规程

DB34/T 1515-2019 DB34/T 1515-2019 Ecological symbiosis technology for water chestnut and freshwater crayfish. Procedure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515-2019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7-01
实施日期
2019-09-0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茭白(Zizania latifolia)、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态共作的田块条件、 茭白栽植、虾苗选购、运输、放养、田间管理、投饲管理、捕捞与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作。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怀宁县农业委员会、 巢湖市水产局。
起草人:
吴本丽、何吉祥、宋光同、黄龙、陈静、奚业文、夏国钧、赵慧敏。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0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515—2019

代替DB34/T1515—2011

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econogicalCo-cultivationProcambarusclarkiiand

Zizanialatifolia

文稿版次选择

2019-07-01发布2019-08-0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151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4/T1515-2011《无公害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操作规程》,与DB34/T

1515-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规程》;

——增加引用标准NY/T2723茭白技术生产规程,见2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不同农田地貌和面积对应的虾沟设置;见3.2茭白田工程;

——增加了清田时田面水深控制,见3.4清田消毒;

——删除原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GB/T18407.4和DB34/T638-2006;

——删除原标准4.1茭白品种选择部分具体品种,见4.1;

——删除原标准6.1虾苗来源部分野外水域捕捞虾苗限制等内容;

——删除原标准8.1部分天然动物性饵料有关内容;

——删除原标准10.1部分关于施肥时间和产生药害的补救方法等内容;

——原标准3.2茭田工程部分坡比、埂高、埂宽、埂面宽和子埂高度进行了修改,见3.2;

——原标准3.3.防逃设施部分防逃材料进行了修改,见3.3;

——原标准5.2水草移植部分品种和栽植方式进行了修改,见5.2;

——原标准7虾苗放养部分投放时间、运输时间、温差控制进行了修改,见7;

——原标准8.3投喂部分投饲率进行了修改,见8.2。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怀宁县农业委员会、

巢湖市水产局。

本标准主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