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163-2011 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35/T 1163-2011 Car gas 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163-2011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7-01
实施日期
2011-10-01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气象局
适用范围
曾金全、程辉、梅机、王颖波、曹春荣、陈毅芬、吴健、郑松、林立、林建生、 曾财兴、黄榕城、江一涛、应凌云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防雷中心、厦门市防雷中心
起草人:
曾金全、程辉、梅机、王颖波、曹春荣、陈毅芬、吴健、郑松、林立、林建生、 曾财兴、黄榕城、江一涛、应凌云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163—2011

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spectionof

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inautomobilegasfillingstation

2011-07-01发布2011-10-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

DB35/T1163-2011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防雷类别......................................................................2

4.2防雷区划分....................................................................2

4.3检测作业要求..................................................................2

4.4检测周期与程序................................................................3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3

5.1加油区........................................................................3

5.2油罐区........................................................................5

5.3营业区和辅助区................................................................5

5.4配电系统......................................................................6

5.5测试阻值要求..................................................................6

6检测数据整理......................................................................7

6.1数据记录......................................................................7

6.2结果判定......................................................................7

6.3报告出具......................................................................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方法........................................................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检测方案的确定与检测点的选取...................................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涌保护器的测试内容和技术要求.................................12

I

DB35/T1163-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防雷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省防雷中心、厦门市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金全、程辉、梅机、王颖波、曹春荣、陈毅芬、吴健、郑松、林立、林建生、

曾财兴、黄榕城、江一涛、应凌云。

II

DB35/T1163-2011

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检测数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区域内汽车加油站的新、改、扩和已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及防静电接地

装置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0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油区gasolinefillingarea

用于汽车加油活动的区域,主要为罩棚以下部分,有加油机平台、汽车停放处等。

3.2

油罐区tankstation

汽车加油站集中存放和发放散装油品的区域。

3.3

营业区和辅助区businessdistrictandsupplementaryarea

由营业室、便利店、办公室、配电房、仪表控制室、洗车间、车辆保养间等组成。

3.4

油气回收vaporrecovery

在储运、装卸和加油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

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3.5

1

DB35/T1163-2011

退耦元件decouplingelements

在被保护线路中并联接入多级SPD时,如果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或限压型

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为实现多级SPD间的能量配合,应在SPD之间的线路上串接适当的电阻或

电感,这些电阻或电感元件称为退耦元件。

3.6

SPD的直流参考电压direct-currentreferencevoltageofSPD(Ures(1mA))

当SPD上通过规定的直流参考电流时,从其两端测得的电压值。一般将通过1mA直流电流时的参考电

压称为压敏电压Um(1mA)。

3.7

泄漏电流leakagecurrent(Iie)

除放电间隙外,SPD在并联接入线路后所通过的微安级电流。在测试中常用0.75倍的直流参考电压

进行。

3.8

绝缘电阻insulationresistance

加直流电压于电介质,经过一定时间极化过程结束后,流过电介质的泄漏电流对应的电阻称绝缘电

阻。

3.9

防雷装置检查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up

对防雷装置的外观部分进行目测检查,对隐蔽部分利用原设计资料或质量监督资料核实的过程。

3.10

防雷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andmeasure

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

理全过程。

4基本要求

4.1防雷类别

按GB50057的规定,汽车加油站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4.2防雷区划分

按GB50057的规定,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环境一般应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1区。

4.3检测作业要求

4.3.1对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实施检测的机构应具有有效的国家规定的相应检测资质。检测人员应具

有有效的防雷检测资格证书。

2

DB35/T1163-2011

4.3.2测量仪器应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要求。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保证其在计量有

效期内并能正常使用。现场检测不应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检测仪器、设备,包括手机和对讲机等通讯设

备。

4.3.3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检测,雷雨天严禁检测。

4.3.4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当使用仪器测试时应保证测试导线与被测物

体接触良好。攀高危险作业时应遵守攀高作业安全守则。检测仪器设备等不应放置在高处以防止坠落伤

人。

4.3.5在检测配电房、配电柜的防雷装置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和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

4.3.6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汽车加油站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流程,必须保证可燃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

内,卸油或加油时应暂停对油罐区和加油区的检测。必要时可向被检测单位提出暂时关闭危险品流通管

道阀门的要求。

4.3.7每一项检测需要二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校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

表。

4.4检测周期与程序

4.4.1投入使用的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新、改、扩建的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应

进行跟踪检测。

4.4.2首次检测应对加油站的全部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检测。

4.4.3后续检测在防雷装置无较大变化时,可不对加油站的防雷分区、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电磁屏蔽

措施进行重新检查与检测。

4.4.4首次检测应全面熟悉加油站的基本信息与周边环境,在了解其防雷装置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参

考防雷工程相关技术资料,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后进行现场检测。后续检测在防雷装置无较大变化时,

可直接进行检查与检测。检测方案的制定与检测点的选取见附录B。

4.4.5现场检测应在加油站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对加油站防雷、防静电装置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填

入检测原始记录表,并出具检测报告。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程序应按图1。

3

DB35/T1163-2011

图1检测工作程序图

5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5.1加油区

5.1.1接闪器检测

5.1.1.1首次检测应检查加油区的罩棚,当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接闪带(网)或金属罩棚保护,

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5.1.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

闪器锈蚀是否大于1/3截面积。接闪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支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

支架间距是否符合GB50057的规定。每个固定支架能否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

5.1.1.3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其网格尺寸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

5.1.1.4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或测高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罩棚的长、宽、高,根据

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5.1.1.5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任何线路。

5.1.1.6测试接闪器的工频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本标准第5.5条的要求。测试方法见附录A。

5.1.2引下线检测

5.1.2.1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的隐蔽工程记录。

5.1.2.2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的布置情况:

4

DB35/T1163-2011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

18m。

——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按跨度设引下线,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

之间的间距。

5.1.2.3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引下线,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5.1.2.4检查引下线是否符合平直、无急弯。引下线固定支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引下线固定

支架间距是否符合GB50057的规定。每个固定支架能否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

5.1.2.5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的连接情况和焊接工艺,引下线不应有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锈蚀是否

大于1/3截面积。

5.1.2.6检查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线路,线路与引下线的间距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5.1.2.7检查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有否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5.1.2.8检查引下线的断接卡设置是否符合GB50057的要求。

5.1.2.9测试每根引下线的工频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本标准第5.5条的要求。测试方法见附

录A。

5.1.3防雷等电位连接检测

5.1.3.1检查防雷等电位连接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积,应符合表1。

表1防雷装置各连接部件的最小截面积单位:mm2

等电位连接部件材料截面

等电位连接带(铜、外表面镀铜的钢或热镀锌钢)Cu(铜)、Fe(铁)5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