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
DB33/T 901-2013 DB33/T 901-2013 Main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germplasm bank constr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61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
Techniqueregulationofgermplasmbankconstructionformainafforestationspecies
2013-12-19发布2014-01-19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01—2013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春、骆文坚、金国庆、何云芳、刘青华、张蕊、张一。
I
DB33/T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的术语和定义、库址选择、收集保存对象和方法、无性系和品种
库营建、种源和家系库营建、种质库基础设施建设、种质库管理、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用材、生态和经济树种的种源、家系和无性系(品种)等种质库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072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1340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
DB33/T179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DB33/T653(全部)林业容器育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林木种质treegermplasm
林木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用于林木遗传改良的林木群体、个体、器官、组织和
基因等,即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3.2
种质库treegermplasmresourcesbank
种质库可以分为原地、异地、离体保存(低温保存)库,本规程特指在原产地以外异地收集和保存
林木种质的场所。按收集保存种质的性质可分为种源种质库、家系种质库、无性系种质库和品种种质库
等。原地保存、异地保存、离体保存的术语见GB/T14072。
3.3
种源provenance
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原产地理区域。
3.4
1
DB33/T901—2013
家系family
同一植株(或无性系)的自由授粉子代,或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总和,前者称半同胞家系,后
者称全同胞家系(包括自交系)。
3.5
无性系clone
由同一原株营养繁殖产生植株的总和。
3.6
品种breedvariety
经人工选育,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符合要
求,并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栽培植物群体。
3.7
杂交种hybrid
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交配,所产生的后代。
3.8
地方品种或农家品种localvarietyornativevariety
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选择培育而形成的品种,也称为农家品种。
4库址选择
4.1地点选择
在保存林木种质适生区域内选择建库的地点。库址要求交通方便,易于长期保存,没有或较少有生
物(兽、鼠、病虫等)和非生物(冻害、涝渍、地质灾害等)不利因子影响。可单独或结合林木良种繁
育基地营建。
4.2立地选择
宜选择地形平缓、坡度不超过25°,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小气候条件优越的立地建立林木种质库。
在具体地块落实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保存种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差异,确定适宜的海拔、
坡向、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pH值)等立地条件。主要树种适生条件可按GB/T15776—2006的附录C
执行。
5收集保存对象和方法
5.1收集保存对象
主要用材、生态和经济树种的种源、家系、优树无性系及其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杂交种、地方品
种等。
2
DB33/T901—2013
5.2收集方法
5.2.1收集材料
通过收集苗木、种子、枝、根、芽、叶等繁殖体建立种质库。
5.2.2种源收集
根据树种的分布特点,按经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等确定种源采种点。采种林分应是当地起源
的代表性优良林分,最好是天然林。采种林分的面积和密度应能保证林木异花授粉的需要,且处在大量
结实林龄。采种的优良母树在20株以上,各采种母树至少间距30m~50m。采集的种子混合后作为收集保
存的种源材料。
5.2.3家系收集
从天然林优树上采集自由授粉种子或通过不同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全同胞家系种子。
5.2.4无性系收集
从天然林或起源清楚的人工林及各类遗传测定林中选择出的优树和优良个体,性状优异的经济树种
优株上采集穗条(枝、芽、根、叶或基部萌条等),用嫁接、扦插等繁殖的无性系。
5.2.5品种和地方品种收集
收集选育出的主要林木优良无性系、杂交种和地方品种。
6无性系和品种库营建
6.1区块划分
按地形区划为若干大区,大区下设置小区。地势平缓地段可划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山区沿山脊或
山沟、道路等划界,应连接成片。小区按坡向、坡位和山脊等区划。大区界宽4m~6m,小区间隔界宽
2m~3m。
6.2分区保存
按无性系和品种的产地、特性等不同分区保存和管理。对于用材和生态树种,收集的天然林优树无
性系按其产地或气候带保存在同一个小区内,高世代亲本无性系按其生长、材性和抗逆性等差异分小区
保存。对于收集的经济树种无性系和品种,一般按性状特性差异分小区保存。
6.3营建方法
6.3.1林地准备
整地前清除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平地和地势平坦的缓坡地可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坡度较大的山地
应开设水平带或修筑反坡梯田,带面宽160cm~200cm,带间距离因树种不同在2m~6m间。按定植株
行距挖栽植穴,穴规因不同树种而异,通常为40cm~70cm×40cm~70cm×30cm~60cm。林地准备
应在定植前1个月~3个月内完成,同时穴内施好基肥,具体可按GB/T15776执行。
6.3.2苗木培育
3
DB33/T901—2013
嫁接成活率高的树种,宜采用先定砧后嫁接的繁殖方法;嫁接困难、造林成活率低的树种,应先在
圃地培育无性系嫁接容器苗后移植的繁殖方法。也可用无性系扦插、组培苗种植的繁殖方法。
6.3.3栽植密度
定植密度200cm~600cm×200cm~600cm,具体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保存期限等确定。一
般乔木树种小于灌木树种,立地条件一般的地方可适当提高定植密度。
6.3.4栽植时间
针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应在树木休眠的秋冬季至初春定植,常绿阔叶树种一般在树木即将发芽的
春季定植。容器苗可适当放宽定植的时间。宜选择土壤墒情好的阴天定植。
6.3.5种植数量和保存期限
每一无性系或品种定植6株~10株,应长期保存。
7种源和家系种质库营建
7.1区块划分与区组设计
结合种源和家系测定林建立种源和家系种质库。种质库区内的地块形状尽量完整,土壤条件基本一
致。一般按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造林,试验重复5次~8次,小区大小10株~12株。若一个试验内保存的种
源和家系数多于50个时,应采用分组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重复和小区的设置按LY/T1340执行。
7.2营建方法
7.2.1林地准备
整地前清除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平地和地势平坦的缓坡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带状整地的带面宽
100cm~120cm,坡度较大的山地要求保留上坡或顶部的原有植被,采用块状整地,规格为100cm~120
cm×100cm~120cm。按定植株行距挖栽植穴,栽植穴规格因不同树种而异,通常为40cm~70cm×40
cm~70cm×30cm~60cm。林地准备应在定植前1个月~3个月内完成,同时穴内施好基肥,具体可参
照GB/T15776-2006。
7.2.2苗木培育和栽植
苗木培育技术按DB33/T179和DB33/T653执行,造林技术按GB/T15776执行。
7.2.3种植数量和保存期限
每个种源或家系的种植株数应在50株以上。种源种质长期保存,家系种质应保存2/3轮伐期以上。
8基础设施建设
8.1生产基础设施
林木种质库应建有相应的生产管理用房和苗木繁育圃等基础设施,建设面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同
时应有配套的水、电、路、渠等附属基础设施。
8.2界桩标牌
4
DB33/T901—2013
应设置种质库、分区或区组或重复、栽植行或水平条带、种源或家系或无性系或品种4类标牌,各
类标牌的设置可参照表1。
表1种质库标牌设置要求
标牌种类标牌材质和规格标牌内容和编写要求标牌数量和用途标牌更新要求
用钢筋混凝土、花岗损坏或文字不清
内容应包括种质库名称、收集种质一个种质库设置一个标
岩、不锈钢等材料,和种质数有较大
种质库数量和面积、建设年份、主管单位、牌,用于介绍种质库基
做成长200cm、宽变化时应及时更
技术支撑单位和建设单位等。本情况。
150cm标牌。新。
标牌内容为分区、区组或重复编每个分区、每个区组或
用钢筋混凝土做成长
分区、号,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每个重复设置一块标损坏或文字不清
50cm、宽20cm、厚6cm
区组或重复Ⅴ、…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牌,要求标牌二分之一时应及时更新。
的标牌。
域内。埋在土中。
每个栽植行或水平条带
用钢筋混凝土做成长标牌内容为栽植行或水平条带编
栽植行两端各埋设一块标牌,损坏或文字不清
40cm、宽15cm、厚4cm号,用阿拉伯数字1、2、3、4、5、…
或水平条带要求标牌二分之一埋在时应及时更新。
的标牌。印刻在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土中。
每个种源、家系、无性
用钢筋混凝土做成长标牌内容为种源、家系、无性系、
种源、家系、系、品种的起始端埋设10年左右应定期
40cm、宽15cm、厚4cm品种等编号,要求编号印刻在标牌
无性系、品种一块标牌,要求标牌二更新一次。
的标牌。上端三分之一区域内。
分之一埋在土中。
8.3保护林带建立
林木种质库周围应建立保护林带。可保留种质库周边的原有植被,栽种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或防火
防风等生态功能显著的树种形成保护林带,保护林带宽度不低于12m。结合种源和家系测定林建立的种
源和家系种质库应在测定林的边缘设置2行~3行同一树种的保护行。
9种质库管理
9.1抚育管护
种质库建成后,应加强松土除草(劈灌)、扩穴、施肥等抚育措施。对于无性系和品种保存库,还
应加强树体管理,及时清除砧木萌条,植株枯枝等;对于种源和家系保存库,死亡植株于造林当年或翌
年进行补植,保存库内抚育管理措施应一致。
9.2灾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控病虫害、有害动物及火灾等。根据种质库中病虫
害和有害动物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采用有效措施及时防治。加强检疫,严禁危险性病虫害及其它
有害生物引入种质库。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每年及时清除林道、大区界上及山脚处的杂灌。
9.3密度管理
5
DB33/T901—2013
9.3.1对于无性系和品种种质库,及时伐除生长异常、病虫为害严重的植株,促进保存植株正常生长
发育。每个无性系和品种保存的植株应不少于6株。
9.3.2对于种源和家系测定保存库,在达到1/3以上轮伐期、树木开始出现明显生长分化时,分2次~
3次伐除被压木、枯死木等,使保留的植株在小区内分布均匀。每个种源和家系保存的株数应不少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2/T 101.036-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羊绒制品 2003-09-03
- DB12/T 101.040-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机制纸板 2003-09-03
- DB12/T 101.042-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加工纸 2003-09-03
- DB12/T 101.039-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机制卫生纸 2003-09-03
- DB12/T 101.038-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机制苇浆 2003-09-03
- DB12/T 101.041-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机制纸 2003-09-03
- DB12/T 101.034-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精纺毛织品 2003-09-03
- DB12/T 101.033-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针织纯棉内衣 2003-09-03
- DB12/T 101.035-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羊毛衫 2003-09-03
- DB12/T 101.037-2003 工业产品取水定额 包装纸板浆 200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