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65-2017 杏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2965-2017 Plum greenhous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965-2017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9-15
实施日期
2017-10-15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杏大棚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大棚的建造、杏树栽植、幼树管理、扣棚后 管理、揭膜后管理、病虫害管理、采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以北大棚杏的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砀山县农业委员会、六安果树研究所、淮北市农 业委员会、安徽省砀山果园场、颍上县昊康种植专业合作社
起草人:
潘海发、张金云、郭遵守、朱军、汪波涛、王学良、陈加红、柳士勇、史树仁、高 正辉、伊兴凯、齐永杰、秦改花、孟祥侦、盛玉、陈红莉、王冠军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65.020.20

B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965—2017

杏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apricotcultivationingreenhous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09-15发布2017-10-15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965—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砀山县农业委员会、六安果树研究所、淮北市农

业委员会、安徽省砀山果园场、颍上县昊康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起草人:潘海发、张金云、郭遵守、朱军、汪波涛、王学良、陈加红、柳士勇、史树仁、高

正辉、伊兴凯、齐永杰、秦改花、孟祥侦、盛玉、陈红莉、王冠军。

I

DB34/T2965—2017

杏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杏大棚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大棚的建造、杏树栽植、幼树管理、扣棚后

管理、揭膜后管理、病虫害管理、采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以北大棚杏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696鲜杏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杏大棚栽培Apricotgreenhousecultivation

利用塑料大棚来改变或者控制杏树生长发育进程中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

等),使果实促早或延迟成熟的一种栽培措施。

4园地选择

4.1地点选择

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4.2土壤条件

选择土壤pH值6.5~8.0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肥沃,通气良好,地下水位低于80cm,排灌便

利,避免重茬。

5大棚的建造

棚室的大小和走向应根据生产规模和园地实际情况而定。

总体要求是结构牢固、采光保温性良好、长度适宜、高度得当、跨度合适。棚室结构为水泥钢筋拱

形棚,棚室走向南北、东西均可。

1

DB34/T2965—2017

一般棚室要求长度60m~80m,跨度8m~15m,棚顶高度2.8m~3.2m,每隔4m加支撑立

柱,棚间距3米。

6杏树栽植

6.1品种选择

6.1.1主栽品种选择

应该选择具有需冷量低于800h、早果丰产、树冠紧凑、树势健壮、品质优、耐低温、耐弱光、耐

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的早、中熟品种。

目前适宜的品种有金太阳、凯特、红丰、骆驼黄等。

6.1.2授粉品种选择与配置

选择与主栽品种有良好亲合性、花期一致、花粉量大的品种作授粉品种。一般玛瑙杏做授粉树,授

粉树与主栽品种的定植比例为1:6~1:8。

6.2栽植

6.2.1苗木选择

选择芽眼饱满的1年生优质嫁接苗。

壮苗标准:品种纯正,无杂苗,无检疫性病虫害,主根完好,侧根不少于3条,嫁接口愈合良好,

嫁接口以上5cm处的粗度在0.5cm以上,苗高要求70cm以上。

6.2.2栽植方式

第一种是建成大棚后,再进行规划栽树;第二种是先进行规划栽树,然后建大棚。

6.2.3定植时间

春季土壤解冻后3月上中旬或秋季落叶后(10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

6.2.4栽植密度

大棚杏的株行距一般为1.0m~1.5m×2.0m~2.5m。

6.2.5栽植方法

定植前每亩施腐熟经无公害处理的优质有机肥3~4kg和优质土杂肥4~5kg。

按定植行挖深、宽各60cm的定植沟,熟土与有机肥充分混合回填并踏实,预留距地面20cm,

再回填生土浇水沉实。

栽前首先按株行距挖定植坑,坑直径30cm,深30cm,苗用清水浸泡24h,再用ABT生根粉1000

倍液浸根30s,促进苗木发根。

栽时使根系舒展,栽后踏实、浇水,水渗后覆地膜。

6.3栽后管理

栽好及时定干,塑料大棚内的两侧苗木定干高度在40cm~60cm,其余定干高度在60cm~70cm

左右。及时抹芽,保留剪口下萌发的3个~4个新梢,以备整形用。

2

DB34/T2965—2017

7幼树管理

7.1土肥水管理

7.1.1土壤管理

棚内全园覆盖地膜。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

7.1.2施肥

7.1.2.1基肥

定植当年10月中下旬秋季施入,亩用量为:农家肥2000~3000kg、豆饼250kg,复合肥(N∶

P∶K=25∶10∶16)50kg,先将农家肥与豆饼混合均匀,充分腐熟后,在树的行间挖深30cm、宽25cm

的施肥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撒入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