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362-2021 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技术规程

DB62/T 4362-2021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4362-2021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8-04
实施日期
2021-09-04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8

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4362—2021

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技术规程

2021-08-04发布2021-09-04实施

发布

DB62/T436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种子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玥、李城德、王宏康、王兴荣、牛秀群、高璠、张彦军、李永生、苟作旺、

祁旭升、苟想珍。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负责解释。各单位或个人在执行本文件过程中如发现需要

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技术规程》编制组(地址:兰

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邮政编码:730070,E-mail:lyue31@126.com,联系方式:18993159268),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I

DB62/T4362—2021

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入库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入库保存中种子接纳、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包装、入库及数据

管理的工作程序和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正常型种子的入库中期保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43.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3543.6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正常型种子

种子可以干燥至低含水量而不会受到损伤,且耐低温贮藏。这类种子的贮藏寿命随着种子含水量的

降低和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延长。大多数农作物种子属于正常型种子(Orthodoxseed)。

中期库

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温度-4~4℃,湿度<65%的恒温设施。

种子接纳

种子接纳是指种质库获得种质材料时,根据种质材料的信息资料及种子袋上的编号进行核对,并对

其进行质量和数量的初步检查和基本信息的登记。

种子干燥

采用不损害种子活力的脱水技术,把种子含水量降到适于贮藏水平的过程。

4内容与工作程序

种子接纳、清选、发芽率检测、烘干、包装入库、种质管理数据库录入等工艺流程和相关操作应符

合图1。

1

DB62/T4362—2021

图1种质库种子入库保存工作程序

5种子接纳

基本信息核对

库管工作人员仔细核对送交种质材料的单位或个人提交的种质资源基本信息表(表样式应符合附

录A图A.1)、入库种质性状描述信息表和种子袋内标签信息是否一致,对于信息不一致的种子,不予入

库。不同作物的性状描述字段不同,具体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参见《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

据标准》。

种子质量检查

检查种子包装是否完好。对包装破损出现混杂的种子,应及时联系供种单位重新供种。种子不得包

衣。对有害虫的种子应立即进行种子健康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可选择附录B中任意一种;含杂质较多、

有明显霉变破损的种子,应退回供种者。

种子数量检查

各类作物种质资源送交种质的数量不得低于入库数量(应符合附录A表A.1)的1.2倍,否则不予接

纳。

2

DB62/T4362—2021

查重与去重

5.4.1查重内容

检查新接收的同一批种质之间是否有重复,检查新接收种质材料与种质库已保存种质之间是否有

重复。

5.4.2查重方法

将新接收种质“原保存单位编号”、“种质名称”、“具体性状描述信息”与库存种质管理数据库核对是

否有重复。

5.4.3同批种质去重

筛选同一批送交种质中“原保存单位编号”、“种质名称”、“具体性状描述信息”一致的重复种质,仅

留1份入库。

5.4.4与库存重复种质去重

去除新接收种质材料中“原保存单位编号”、“种质名称”、“具体性状描述信息”与库存重复的种质。

6种子清选

采用机器清选或人工清选。剔除破碎种子、空粒、瘪粒、霉粒、受病虫侵害粒及其他混杂种子。种

子净度分析按照GB/T3543.3的要求。

7入库种子发芽率检测

准备样品种子

各种作物种质资源发芽样品种子量按附录A表A.2执行,从所需发芽测试的种子中按要求随机取样3

份,并分装于纸袋中,每个纸袋必须标明种质名称和入库编号。

准备试验条件

7.2.1发芽温度

发芽温度按GB/T3543.4的规定执行。

7.2.2发芽基质

各种作物种质资源发芽基质按附录A表A.2执行,发芽前对基质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7.2.3发芽床加水

滤纸

加水使其吸足水分后,沥去多余水。

沙床

3

DB62/T4362—2021

加水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80%(禾谷类等中小粒种子加水量为60%,豆类等大粒种子加水量为

80%)。

7.2.4点播种子

将准备好种子分别均匀地点播至每个湿润的发芽床上,盖上盖,放入已调节好温度、湿度的发芽箱

中。

7.2.5发芽试验持续时间

正常发芽时间

每种作物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统计时间按附录A表A.3规定执行。

延长发芽时间

如果样品在规定时间内只有几粒种子发芽,则试验时间可以延长7d,或延长规定时间的一半,并根

据试验情况增加计数的次数。

缩短发芽时间

如果在规定试验时间结束前,样品已达最高发芽率,试验可提前结束。

7.2.6发芽率统计及记载

统计每皿的发芽数和未发芽数,计算发芽率。种子发芽率检测表样式应符合附录A图A.2。各种作物

种质资源发芽率合格指标按附录A表A.4的规定执行。

8种子干燥

种子含水量测定

8.1.1样品种子准备

随机选取同批同类作物的10%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各类作物测样量及种子处理方法按附录A表A.5

执行。

8.1.2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按GB/T3543.6的规定执行,并将结果记录在“种子含水量、烘

干记载表”(表样式应符合附录A图A.3)。符合入库种子适宜贮藏含水量要求的直接入库;不符合入库

种子适宜贮藏含水量要求的干燥至符合要求后入库。

种子干燥

8.2.1适宜贮藏含水量

不同作物种质资源,适宜的贮藏含水量不同,具体按附录A表A.6执行,并记录在“种子含水量、烘

干记载表”中。

8.2.2烘干温度

4

DB62/T4362—2021

不同作物种质资源,烘干温度不同,具体按附录A表A.6执行,并记录在“种子含水量、烘干记载表”

中。

8.2.3烘干时间

不同作物种质资源,烘干时间不同,具体具体按附录A表A.6执行,并记录在“种子含水量、烘干记

载表”中。

9入库

保存位置编号规则

9.1.1冷库编号

冷库编号以英文字母“A”开始,以此类推形成B库、C库……

9.1.2种子架行编号

从门口处开始计数,第一行命名为“1”,第二行命名为“2”……以此类推。

9.1.3种子架列编号

从左到右,第一列命名为“1”,第二列命名为“2”……以此类推。

9.1.4种子箱编号

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计数,第一个箱子命名为“1”,第二个箱子命名为“2”……以此类推。

保存位置组成形式如下:

示例:B3-6-048代表B库第三行第6列的第48个箱子

库编号规则

9.2.1将作物划分为7大类:“A”代表粮食作物;“B”代表油料作物,“C”代表瓜菜作物;“D”代表果树

作物;“E”代表纤维作物,“F”代表绿肥牧草;“G”代表糖烟桑茶。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