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151-2018 水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51-2018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Safety Production of Ce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00.10
Q1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151—2018
水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for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ofriskclassification
forproductionsafetyofcementmanufacturingindustrycommerce
2018-02-24发布2018-03-24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15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沂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相奎、何勇、王广军、于观华、侯战。
I
DB37/T3151—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和《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水泥制造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水泥制造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水泥制造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
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II
DB37/T3151—2018
水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
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水泥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861生产过程和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974-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2-2016、DB37/T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为主要成员的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担任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负
责人以及设备、工艺、电气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专业工作小组。主
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
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1.1领导小组职责
——明确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和要求,定期听取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指导、监督体系建设工作;
——协调体系建设所需资源,为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落实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各专业工作小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4.1.2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人)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
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1
DB37/T3151—2018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企业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重点监督、指导领导小组、推动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
责。
4.1.3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职责
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分管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等具体工作的组织及监督管理。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
核、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4主要成员(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各专业工
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信息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
汇总、协调、监督评估。
4.1.5其他成员和各专业工作小组职责
4.1.5.1财务部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
费的使用落实情况。
4.1.5.2物资采购部门负责风险告知警示牌等风险分级管控所需物资的采购,确保采购物资数量和质
量满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需求;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
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同时监督、指导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
4.1.5.3设备、工艺、电气等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负责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
4.1.5.4各生产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
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
制,同时监督、指导本部门(车间)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部门(车
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5.5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建组负责项目设计、施工、投产运行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
控制。
4.2实施全员培训
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初期,企业应组织全员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建设方案、流程、方法、要求等。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
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
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运行考评管理规定(参见附录A)等,
明确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分级管控及持续改进的要求,确定各类清单
及分析记录的格式。
5工作程序和内容
2
DB37/T3151—2018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DB37/T2974-2017第5.1.1.1条适用于本条款。划分时应充分考虑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功能、
结构、事故类型、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对于设备设施较少、功能(用途)单一、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较少但影响范围较大的场所、区域,可作为风险点进行划分,如原煤堆场、石灰石预均化堆场、水泥库、
氨水罐区、水泵房、仓库等;规模较大、工艺复杂或用途特殊的设备设施、部位应单独作为风险点进行
划分,如煤磨、篦冷机、水泥磨、包装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等。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
DB37/T2974-2017第5.1.1.2条适用于本条款。常规的操作及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日常设备操作、设
备加油、卫生清理等日常作业;非常规的操作及作业主要指检维修作业,包括预热器清堵作业、预热器
清结皮作业、清库作业等。非常规操作及作业活动中涉及多类作业项目的,应将具体作业项目再单独作
为风险点进行划分。
5.1.2风险点排查
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DB37/T2974-2017第5.1.2.1条适用于本条款。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现场观察调研、座谈询问等方法,由安全、设备、工艺、电气等
专业人员组织开展。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类风险点的排查,应查阅的资料包括企业平面布置图、工
艺流程、设备清单、设备说明书等;操作及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排查,应查阅的资料包括设备操作规程、
企业以往检维修作业清单、作业安全规程等。
5.2危险源辨识
5.2.1危险源辨识方法
5.2.1.1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区域、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建立设备设施
清单(参见附录B.1);然后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编制安全
检查分析记录表,明确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
5.2.1.2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类风险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首先明确操
作及作业活动的具体作业步骤(内容)、岗位(地点)以及活动频率,建立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清单(参
见附录B.2);然后对作业步骤(内容)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编制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
5.2.2危险源辨识范围
DB37/T2974-2017第5.2.2条适用于本条款。
5.2.3危险源辨识实施
DB37/T2974-2017第5.2.3条适用于本条款。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参考GB/T13861相关规定,应
对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除上述辨识内容外,还应根据《工
3
DB37/T3151—2018
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关于水泥制造企业较大危险因素的辨识结果,充分识别本
企业的较大危险因素。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本指南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评价时,L(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取值应建立
在企业现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并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5.3.2风险判定准则
DB37/T2974-2017第5.3.2条适用于本条款。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
取值标准应结合企业自身可接受实际制定(参见附录D)。
5.3.3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运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得出1-5级评价等级。根据企业组织机构层级划分,明确对应的风险
等级和管控层级。企业应参考以下规则判定风险等级,并结合自身实际予以调整。
——5级:属于低风险,岗位管控;
——4级:属于低风险,岗位管控;
——3级:属于一般风险,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2级:属于较大风险,部室(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1级: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部室(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
落实,将风险降至相对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
5.3.4确定重大风险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
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清库作业等企业直判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包含的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重大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风险控制措施
5.4.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DB37/T2974-2017第5.4条适用于本条款。
5.4.2控制措施的实施
5.4.2.1工程控制措施
4
DB37/T3151—2018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下料口自
动清堵装置以消除人工清堵这一危险行为;
——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
用安全阀、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事故排风装置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
部通风排毒装置、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
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皮带输送机头部、尾部安装防护网等;
——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如为防止原料系统出现正压,危害巡检或检修人员安全,将高温风机与尾排风机连锁,尾排风
机出现故障跳停时,高温风机自动跳停;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
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如铲车安装声光报警装置。
5.4.2.2安全管理措施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作业方案、安全操作规程等,如脚手架搭设验收程序、制定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回转窑换窑砖作业方案、预热器清堵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人员、频次、时间,如合理规划作业方案,减少危险作业现场非必要的作业人员等;
——预测预警,如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信息系统等;
——统计分析,如事故、未遂事件统计分析等;
——安全互助体系,如煤磨换衬板作业时,在煤磨外部设置专人监护等;
——风险转移(共担),如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等。
5.4.2.3教育培训措施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
——其他方面的培训。
5.4.2.4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4.2.5应急措施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尤其是现场应急物资,如预热器
用于灼烫应急处置的喷淋洗眼装置)的准备;
5
DB37/T3151—2018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DB37/T2974-2017第5.5.1条适用于本条款。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B37/T2974-2017第5.5.2条适用于本条款。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C.1)、设备设
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C.2)应包含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重大风险点应单独统计(参见附录
C.3)。
5.5.3风险告知
DB37/T2974-2017第5.5.3条适用于本条款。
6文件管理
企业应根据DB37/T2974-2017中6的要求完整保存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
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文件化成果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企
业应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档案的保存要求等。
7风险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尤其是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
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明确了各级、各岗位员工在风险分级管控应开展的工作,安全生产职责体系更加健全;
——较大及以上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风险告知得到保持和完善,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
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制度、许可制度、操作规程
等;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持续改进
DB37/T2974-2017第8条适用于本条款。
A
6
DB37/T3151—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考评管理规定
A.1目的
为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有效运行,进一步明确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范
围及控制原则,规范分级管控的流程,坚持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的原则,保证本单位风险管控工作的有
序开展,制定本运行管理规定。
A.2适用范围及参考标准、文件
A.2.1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沂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各部室、商砼站(含托管站)及相关方。
A.2.2参考标准、文件:
《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试行)》
《沂南中联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沂南中联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沂南中联月度安全绩效考评管理规定》
A.3组织机构和职责
A.3.1双体系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审核双体系工作办公室上报的考核结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监督和审批。
A.3.2双体系工作办公室
职责:负责对各部室、商砼站及相关方双体系是否有效运行进行监督考核。
A.3.3各部室(车间)、商砼站及相关方负责人
职责:负责对本部室(本站、本项目部)双体系是否有效运行进行监督考核,并落实自己的风险管
控职责。
A.3.4各部室(车间)大班长
职责:负责整理汇总本部室(车间)各班组每天上报的隐患台账,并对班组长风险管控职责的落实
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A.3.5各部室(车间)值班长
职责:负责对本班组风险分级管控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并负责整理本班组员工每天上报
的隐患,汇总形成本班组的隐患治理台账。
A.3.6各岗位员工
职责:负责对本人辖区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并将排查结果记录在本人的隐患排查记录本
上和每天上报给班组长。
7
DB37/T3151—2018
A.4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
A.4.1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
A.4.2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管控措施。
A.5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
A.5.1岗位级排查由员工每天根据车间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即个人
所负责巡检的区域,在班中进行隐患排查和工作巡检。在排查中如果发现存在隐患,个人能够自行处理
消除的,自己当场就进行整改,报告当班值班长进行验证,并将隐患及处理情况记录在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记录表中。
A.5.2班组级排查由值班长每天根据车间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即个
人所负责巡检的区域,在班中进行隐患排查和工作巡检。在排查中如果发现存在隐患,个人或本班组能
够自行处理消除的,自己或组织本班组人员当场就进行整改,报告当班班长进行验证,并将隐患及处理
情况记录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中。
A.5.3车间级排查由班长和车间主任每周根据车间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结合自己的工作职
责,即个人所负责巡检的区域,在班中进行隐患排查和工作巡检。在排查中如果发现存在隐患,个人或
本车间能够自行处理消除的,自己或组织本车间人员当场就进行整改,报告部门负责人进行验证,并将
隐患及处理情况记录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中。
A.5.4公司级排查由安全管理办公室每月负责组织公司班长以上人员进行隐患大排查。
A.5.5员工当班排查出的隐患及时上报到班组长,由班组长负责整理员工上报的隐患和自己排查的隐
患,形成班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由班组长上报自己整理形成的班组隐患台账到部室或车间,由部室或
车间负责人整理班组上报的隐患和自己排查的隐患,形成部室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部室负责人再将部室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上报到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安全管理管理办公室负责整理部室或车间上报的台账和自
己排查的隐患,形成公司级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A.6考核与奖惩
对双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不力的相关人员,按以下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同时按100元对应1分的标准,
对其所在部室(车间)月度安全绩效分进行考核。
A.6.1岗位员工
A.6.1.1岗位工必须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条数,并至少能够背诵5~7条主要危险源及管控、应急措
施,第一次背诵不合格的,限期学习,再次抽查不合格的,对岗位工罚款100元/次。
A.6.1.2《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本》应随身携带,以便随时进行排查和管理人员
抽查,否则对岗位工罚款100元/次。
A.6.1.3岗位工不进行隐患排查、不及时填写、不按规定格式填写、不排查就随便填写《隐患排查治
理记录本》、在《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本》乱涂乱画、不上报隐患、有隐患未查出等现象,每一项对岗位
工罚款100元。
A.6.2班组
各班组长组织对本班组各岗位危险源每日(每班)排查一次,并对排查出的隐患及岗位工上报隐患
现场组织整改,现场处理不了的隐患应及时汇报部室(车间)相关领导,否则对班组长罚款100元/次。
A.6.3部室(车间)
8
DB37/T3151—2018
A.6.3.1部室(车间)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两个体系”运行工作流程,加强对“两个体系”日常运
行情况监督,监督不到位对部室(车间)负责人罚款100元/次。
A.6.3.2建立“两个体系”运行信息档案,未建立运行档案、档案管理混乱、不齐全的,对部室(车
间)负责人罚款100元/次。
A.6.3.3部室(车间)必须及时对上报的当班未能整改隐患进行统计,填写“隐患汇总表”,及时落实
整改责任,并形成闭合管理,否则对部室(车间)负责人罚款100元/次。
A.6.3.4部室(车间)不按规定开展部室(车间)级隐患排查、不及时填写隐患排查表和隐患汇总表、
不落实整改闭合、不按时将隐患排查表、隐患汇总表(电子版)报安监处备案,对负责人罚款100元/
次。
A.6.3.5部室(车间)接到公司下发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后,立即组织整改,整改完后及时闭合、
上报,不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合格、整改后不闭合上报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罚款100元/次。
9
DB37/T3151—2018
BA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B.1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生产品质部原料车间
序号区域、场所、设备、设施名称类别规格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
1重型板式喂料机专用设备BWJ2500×9990mm破碎机大院否
2单段锤式破碎机专用设备2PCF2022破碎机大院否
3带式输送机通用设备DTⅡ(A)槽形(14080.1)辅材输送否
4混匀堆取料机通用设备YG550/90辅材预均化堆场否
5气震式袋收尘器通用设备LPM4A-120收尘器否
6脉冲单机收尘器通用设备HMC-64B收尘器否
7板式喂料机专用设备BWJ1600x4500辅材机口否
8碎煤机专用设备PCH1010辅材机口否
9新型中型板式喂料机专用设备BL1250×3000mm辅材机口否
10侧式悬臂堆料机通用设备DB300/19.5联合预均化堆场否
11侧式刮板取料机通用设备QGC150/26联合预均化堆场否
12桥式刮板取料机通用设备QG150/31联合预均化堆场否
13定量给料机通用设备TDGSM1450右装生料调配站否
14高速板链斗式提升机通用设备NSE1900-38500mm(双驱动)原料提升机否
15辊压机专用设备HFCG200/180(左装)原料辊压机否
16高速板链斗式提升机通用设备NSE1900-30500mm(双驱动)原料提升机否
17高效选粉机通用设备HES-B10000原料选粉机否
18V型分级机通用设备HFV7500S原料V选否
19原料辊压机循环风机通用设备SL5-2x48№27.5F原料循环风机否
20钢丝胶带斗式提升机通用设备N-TGD400-23500入库提升机否
21增湿塔通用设备CZS7.5x45m增湿塔否
22螺旋输送机通用设备Ф600(可逆)增湿塔下方否
23高效脉冲滤袋式收尘器通用设备LPPW270-2x2x5窑尾袋收尘否
24窑尾排风机通用设备Y4-2x73№24.5F尾排风机否
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单位:生产品质部烧成车间
序号设备、设施名称类别规格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
1钢丝绳胶带提升机通用设备型号:N-TGD800H-97300均化库北侧否
2均化库袋收尘器通用设备型号:LPM5B-310均化库底否
3罗茨风机(直联)通用设备型号:JAS150均化库底及煤磨否
4空气输送斜槽(防雨型)通用设备型号规格:XZ630×5178mm预热器一级否
10
DB37/T3151—2018
5回转锁风下料器通用设备规格:700×700mm预热器一级否
6空气炮通用设备预热器、篦冷机否
7预热器与分解炉系统通用设备F5Y/50预热器否
8推动篦式冷却机通用设备KC4-1089篦冷机否
9链式输送机通用设备型号:FU350×20000mm篦冷机否
10熟料辊式破碎机通用设备型号规格:KGP440篦冷机否
11回转窑通用设备直径4.8*72m窑系统否
12窑头一次风机通用设备型号:YPT315L-4窑头一次风机房否
13电动葫芦专用设备型号:CD15-16D窑头、篦冷机、煤磨是
14煤磨袋收尘器通用设备PPW128-2*6(M)煤磨四楼顶层否
15窑头袋收尘器通用设备LPPW240-2*8和HLQ-50窑头否
16窑头排风机通用设备Y4-2*65NO22.5F窑头否
17高温风机通用设备W6-2*39NO31F窑尾否
18煤磨排风机通用设备M6-39NO17D窑头否
19定量给料机通用设备型号:DEL1048T4煤磨三层否
20煤粉计量秤通用设备型号:MC1000/K80/DN800煤磨秤房否
21篦冷机冷却风机通用设备型号:T35-11-11.2篦冷机否
22高压水枪通用设备3GQ-3.5/70预热器否
23风扫煤磨通用设备规格:Ф3.95×(7.5+3)m煤磨否
24锅炉给水泵通用设备BN9-1.05/0.2汽机房否
25汽轮发电机通用设备QF-9-210500V汽机房否
26真空除氧器通用设备(ZCY50H-P)除氧器否
27锅炉专用设备窑头、窑尾是
28拉链机通用设备窑头代收尘否
29皮带机通用设备煤磨04皮带否
30窑头柴油罐通用设备窑头否
31煤粉制备系统专用设备煤磨否
32脱硝系统专用设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B/T 31047.2-2022 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 第2部分:海上风电 2022-11-04
- NB/T 31003.1-2022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第1部分:陆上风电 2022-11-04
- DL/T 2568-2022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2022-11-04
- NB/T 31046-2022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 2022-11-04
- NB/T 10997-2022 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 2022-11-04
- NB/T 31047.1-2022 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 第1部分:陆上风电 2022-11-04
- NB/T 10996-2022 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 2022-11-04
- NB/T 31003.3-2022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范 第3部分:分散式风电 2022-11-04
- DL/T 2567-2022 火电机组除尘系统运行优化技术导则 2022-11-04
- NB/T 10998-2022 小水电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 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