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120-2022 碳纤维表面纳米改性效果评价

T/CI 120-2022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nanoscale modification on carbon fiber surface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120-2022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1-21
实施日期
2022-11-2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碳纤维表面纳米改性(以下简称“纳米改性”)的评价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纳米改性碳纤维表面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评价; 主要技术内容:纳米材料 nanomaterial任一外部维度、内部或表面结构处于纳米尺度的材料。[GB/T 30544.1-2014,定义2.4]3.2碳纤维 carbon fiber由有机纤维热解重组所制得的碳含量超过90%(质量分数)的纤维。[GB/T 40724-2021,定义3.1]3.3单丝 monofilament; single-filament一根纤维的连续长丝。[GB/T 40724-2021,定义3.31]3.4丝束 tow; strand连续的,基本平行的长丝组合。[GB/T 40724-2021,定义3.42]3.5碳纤维表面纳米改性 modification of carbon fiber surface with nanomaterials将纳米颗粒沉积或生长在碳纤维表面,对表面进行重构,得到全新的碳纤维表面三维结构,可提高碳纤维/基体间的界面结合能力。3.6纳米材料附着Adhesion of nanomaterials根据不同的改性工艺将纳米材料附着于碳纤维表面。注:以下简称 “附着”。3.7纳米材料附着效率Adhesion rate of nanomaterials单位处理时间内纳米材料附着后覆盖面积占碳纤维观察区域面积的比值。3.8纳米材料附着稳定性Adhesion stability of nanomaterials固定处理时间内经过干燥洁净气流吹扫后纳米改性碳纤维丝束的质量与原始经纳米改性后的碳纤维丝束质量的比值。3.9纳米改性碳纤维性能增强率Enhancement rate of properties of nanomodified carbon fibers纳米改性前后碳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表现的增强幅度3.10纳米材料有效利用率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nanomaterials纳米改性完成后的碳纤维表面纳米材料附着量与纳米改性过程中投入的纳米材料总量的比值。4技术要求4.1纳米材料附着效率分等分级按照纳米材料在碳纤维表面的附着效率,由高到低分为4个等级,详细划分见表1。表 1纳米材料附着效率分等分级一览表等级纳米材料附着效率?1? ≥75%25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展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何燕、张传琪、毕岚森、石嵩、楚电明、张达、白文娟、李岩、郭鹏宗、巨安奇、孙琳、耿磊、王林涛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