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2056-2014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056-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2-17
实施日期
2014-03-17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栗实象的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虫情监测、预测预报、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栗实象的监测与防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参加起草单位为裕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全椒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当涂县森
起草人:
李多祥、黄长春、杨爱农、杨圣冬、徐文、陈继东、翟田俊、罗俊荣、江正民、陈书黎、石敬夫、徐光余、陈勇。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controlofCurculiodauidiFairmaire

2014-02-17发布2014-03-1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05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参加起草单位为裕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检疫局、六安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舒城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检疫局、全椒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当涂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多祥、黄长春、杨爱农、杨圣冬、徐文、陈继东、翟田俊、罗俊荣、江正民、

陈书黎、石敬夫、徐光余、陈勇。

I

DB34/T2056—2014

栗实象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栗实象的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虫情监测、预测预报、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

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栗实象的监测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74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栗实象CurculiodauidiFairmaire

属鞘翅目Cole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又称栗实象鼻虫,是一种在我省分布广泛、危害严

重的害虫。初羽化成虫取食花蜜,后以幼虫危害板栗子叶和蛀食果实,常在短期内被食一空,被害板栗

子充满虫粪,不能食用作种,并诱致菌类寄生,采收后难以贮存运销。

4寄主、分布和识别特征

4.1寄主与分布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又名栗子、中国板栗,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台

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安徽省广泛分布,已有人工广泛栽培。茅栗:CastaneaseguiniiDode是壳斗

科栗属的植物,安徽省广泛分布,多见于山地自然生长,板栗产区均有发生与危害。

4.2识别特征

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

5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5.1发生(危害)程度

1

DB34/T2056—2014

发生(危害)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按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相关规定

执行,分级标准见附录B。

6虫情监测

6.1监测范围和树种

重点监测地区有:板栗园、有茅栗分布的山等。

6.2监测时间

a)卵期:8月中旬至10月上旬;

b)幼虫期:果内取食期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土中滞育期全年;

c)蛹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

d)成虫期:7月上旬至9月中旬。

6.3监测方法

6.3.1踏查

在寄主分布区,设定踏查路线,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设定临时标准地,随机抽取30株标准树

调查。主要调查受害树种、受害株数、立地条件以及栗苞受害的数量、平均受害率等情况,将调查结果

填入栗实象踏查记录表,见附录C。

6.3.2系统虫情调查

6.3.2.1标准地设置

在栗实象发生区,根据不同立地环境每6~20hm2设立固定标准地1块,面积0.067hm2,四旁

按450株折算为1hm2,并对标准地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固定标准地概况调查表,见附录C。

在每块标准地内用对角线或“Z”字型法,每隔3~5株选择1株,选取15株标准树,逐一进行

详查。

6.3.2.2幼虫期调查

在标准树的冠幅内清点土中幼虫数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