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673-2020 桃褐腐病测报调查规范

DB34/T 673-2020 Peach Brown Rot Disease Survey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673-2020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6-22
实施日期
2020-07-22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673—2020

代替DB34/T673-2007

桃褐腐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forinvestigationandforecasttechnologyofpeachbrownrot

文稿版次选择

2020-06-22发布2020-07-22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67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4/T673—2007《桃褐腐病测报调查规范》。与DB34/T673-2007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桃褐腐病的拉丁文名称(见第1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上一版本第2章);

——增加了孢子捕捉(见2.1)

——修改了系统调查(见2.2);

——修改了普查(见2.3);

——增加了分生孢子释放期的确定(见3.1);

——修改了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见3.2);

——增加了4月5日前的桃褐腐病发生情况模式报表(见附录A)。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砀山县植保植检服务中心、

淮南市果树站、马鞍山市林业局、萧县植保植检站、肥东县植保植检站、固镇县植保植检站、涡阳县绿

色食品发展服务中心、阜阳市颍泉区农业农村局、宿松县北浴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潜山市种植业服务中

心、芜湖县红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张金云、王学良、邱坤、史树仁、谢庆梅、马晓静、李建东、潘立斌、许钢、陈晶

和、陈红莉、潘海发、周晖、宋爱颖、王蓓蓓、柯章祥、陈正州、刘忠、李秀龄、周学飞、汪焰龙、孙

凌云、范知礼、徐秀玲、迟元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4/T673-2007。

I

DB34/T673—2020

桃褐腐病测报调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桃褐腐病(MoniliniafructicolaRehm.)测报的田间调查方法、测报资料的统计与

汇总、测报资料的收集和上报。

本标准适用于桃褐腐病测报调查。

2田间调查方法

2.1孢子捕捉

选择病害常发生的桃园2块~3块,于桃桃花芽露红期开始至果实收获止,使用孢子捕捉仪进行

孢子捕捉。每3天调换涂有白凡士林的玻片,在18mm×18mm盖玻片范围内,用10×40倍镜头镜检

观察孢子数,每玻片查看3个视野,计算每视野平均孢子数,将结果记入表1,同时记录天气状况。

表1孢子捕捉记载表

捕捉孢子数

调查日期

(个/视野)天气状况备注

(×月×日)

视野1视野2视野3平均累计

2.2系统调查

2.2.1桃树初花期开始踏查,发现病花、病枝或病果后即开始调查,至果实采收完结束,每旬逢3日、

8日调查。

2.2.2选择当地常年发病较重的代表性的桃园,其栽培面积不低于667m2的极早熟、早熟、中熟、晚

熟、极晚熟品种果园各2块~3块,每园单对角线调查5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

固定调查10个长枝条及枝条上的花和10个果实的发病情况,结果记入表2。

表2桃褐腐病系统调查记载表(花/枝/果)

调查日期调查类别调查总数发病数发病率

果园类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