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37-2022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南

DB61/T 1537-2022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guide for special equipment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1537-2022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4-19
实施日期
2022-05-19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风险信息整理的工作程序和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境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本文件不适用于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检验、检测过程以及生产经营场所的气瓶使用过程(气瓶充装单位除外)的风险分级管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西安市质量安全管理服务行业协会、陕西省特种设备协会、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李红昌、王博哲、荆强征、龚楠、张建龙、连君、赵西朦、朱琨、王磊仓、张博鑫、李学顺、韩啸、丁聪。
出版信息:
页数:6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61/T1537—2022

目  次

前  言...........................................................................................................................................................III

引  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使用单位环境.................................................................................................................................................4

4.1理解使用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4

4.2理解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

4.3确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范围............................................................................................5

4.4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5

5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5

5.1领导作用与承诺.....................................................................................................................................5

5.2岗位、职责和权限.................................................................................................................................6

5.3工作人员参与和协商.............................................................................................................................7

6策划.................................................................................................................................................................7

6.1目标、指标.............................................................................................................................................7

6.2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流程.................................................................................................................7

6.3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7

7支持.................................................................................................................................................................8

7.1能力.........................................................................................................................................................8

7.2意识.........................................................................................................................................................9

7.3沟通.........................................................................................................................................................9

7.4文件化信息.............................................................................................................................................9

8运行...............................................................................................................................................................10

8.1工作准备...............................................................................................................................................10

8.2风险点确定...........................................................................................................................................10

8.3危险源辨识...........................................................................................................................................10

8.4风险评价...............................................................................................................................................12

8.5风险分级...............................................................................................................................................13

8.6风险控制措施.......................................................................................................................................14

8.7风险分级管控.......................................................................................................................................15

8.8风险告知...............................................................................................................................................16

9绩效评价.......................................................................................................................................................17

I

DB61/T1537—2022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17

9.2内部检查...............................................................................................................................................17

9.3评审.......................................................................................................................................................17

10改进.............................................................................................................................................................18

10.1总则.....................................................................................................................................................18

10.2更新.....................................................................................................................................................18

附录A(资料性)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记录格式.................................................................................19

附录B(资料性)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推荐方法和示例.....................................................21

附录C(资料性)特种设备常见风险分析指南.........................................................................................27

附录D(资料性)特种设备重大风险的确定方法.................................................................................55

参考文献.............................................................................................................................................................57

II

DB61/T153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西安市质量安全管理服务行业协会、陕西省特种

设备协会、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红昌、王博哲、荆强征、龚楠、张建龙、连君、赵西朦、朱琨、王磊仓、张

博鑫、李学顺、韩啸、丁聪。

本文件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电话:029-88763595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团结南路69号

邮编:710065

III

DB61/T1537—2022

引  言

0.1背景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

段,是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规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以及隐患排

查、隐患分级、隐患治理,实现事故预防“关口前移”。

0.2目的

本文件用于陕西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

建设和实施,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自辨自控,辨识特种设备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及其风

险,并对排查出的特种设备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分级,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0.3过程方法

本文件采用PDCA循环以及基于风险的思维对特种风险分级管控各过程和整个体系的建设及工作

进行管理。图1表明了本文件第4章至第10章是如何构成PDCA循环的。

基于风险的思维是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有效性的基础,在风险识别、定级、管控过程中充分

处理、修正风险以满足设定的风险准则,是风险分级和管控的关键。

图1本文件的结构在PDCA循环中的展示

IV

DB61/T1537—2022

0.4文件结构

本文件的结构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旨在方便本文件的使用者与其

他管理体系(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兼容或整合。

本文件的结构旨在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要求进行连贯表述,而不是作为使用单位特种

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文件范例。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保持的成文信息的结构和内容取决于

使用单位的需要。

V

DB61/T1537—2022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

知、风险信息整理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境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本文件不适用于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检验、检测过程以及生产经营场所的气瓶使用过程(气瓶

充装单位除外)的风险分级管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5706—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16856—2015机械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和方法举例

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GB/T26610.1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1部分: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

GB/T26610.3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3部分:风险的定性分析方法

GB/T26610.4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4部分:失效可能性定量分析方法

GB/T26610.5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5部分:失效后果定量分析方法

GB/T27512埋地钢质管道风险评估方法

GB/T34024—2017客运架空索道风险评价方法

GB/T34346基于风险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分级导则

GB/T34371—2017游乐设施风险评价总则

GB36894—2018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SY/T6891.1—2012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1部分:半定量评价法

DB61/T1454—2021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1

DB61/T1537—2022

DB/T19000—2016、GB/T45001—2020、GB/T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事件incident

由工作引起的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可能或已经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情况。

注1:发生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事件有时称为“事故”。

注2:发生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事件在中文中也可称为“未遂事件”“未遂事故”“事故隐患”等。

[GB/T45001—2020,3.35,“注”被改写]

3.2

风险risk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本文件中特指特种设备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

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GB/T45001—2020,3.35,“注”被改写]

3.3

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risk

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注:在本文件中,“可接受风险”和“可容许风险”被视为同义词。

3.4

风险点risk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

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5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承压类设备的承压部件、连接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

装置等,机电类设备的承载结构、传动机构、制动装置、电气控制、柔索系统、主要连接零件、安全保护装置

等);状态是指设备的状态、使用介质和环境的状态;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决策行为、

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GB/T45001—2020,3.19,改写]

3.6

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信息riskinformation

2

DB61/T1537—2022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

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8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

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大小的过程。

[GB/T23694—2013,4.6.1,改写]

3.9

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

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准则进行比较,以确定风险和(或)其量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

[GB/T23694—2013,4.7.1,改写]

3.10

风险分级risk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11

风险控制措施riskcontrolmeasure

使用单位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2

风险分级管控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and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

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13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riskclassificationcontrollist

使用单位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

3.14

风险四色分布图fourcolorsmapofrisk

使用单位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其存在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在

其总平面图、空间分布图上标示。

3.15

作业风险比较图jobriskcomparingdiagram

使用单位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形式,将其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或

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

3.16

特种设备specialequipment

3

DB61/T1537—2022

国务院批准的特种设备目录确定的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3.17

使用单位usingunit

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注)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

权单位,也可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

注:使用单位按以下要求界定:

a)单位包括公司、子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和具有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个体工

商户等;

b)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也可以

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

c)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是使用单位;共

有人未委托的,实际管理人是使用单位;没有实际管理人的,共有人是使用单位;

d)特种设备用于出租的,出租期间,出租单位是使用单位;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合同约定的,从其规定或

者约定;

e)新安装未移交业主的特种设备,项目建设单位是使用单位;委托物业服务单位管理的电梯,物业服务单位是

使用单位;产权单位自行管理的电梯,产权单位是使用单位;

f)气瓶的使用单位一般是指充装单位,车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呼吸器用气瓶的使用单位是产权单位。

4使用单位环境

4.1理解使用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

使用单位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

内部问题。

a)外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国家、省市关于特种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范、标准及其变化;

2)特种设备的新技术及其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影响;

3)相关人员的观念和知识及其变化。

b)内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治理、组织结构、岗位职责;

2)安全方针、目标及其实现的策略;

3)特种设备相关的信息系统、信息流及决策过程;

4)特种设备及其变化;

5)工作人员的观念和知识及其变化。

4.2理解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使用单位应确定:

a)除了内部员工以外,与特种设备有关的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

1)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2)特种设备相关人员(如所有者、使用者、维护者、公众、参观者等);

3)特种设备相关单位(如特种设备生产、经营、检修、检验、检测单位等)。

4

DB61/T1537—2022

b)内部员工及这些其他相关方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4.3确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范围

4.3.1使用单位应确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4.3.2确定范围时使用单位应:

a)考虑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

b)考虑4.2所提及的需求和期望;

c)考虑所实施的与特种设备使用相关的活动。

4.3.3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范围一经确定,使用单位控制下的或在其影响范围内的可能影响使

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绩效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应纳入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4.3.4使用单位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获取。

4.4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4.4.1使用单位应根据本文件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

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主持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

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b)使用单位各级人员均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c)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d)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持续有效。

4.4.2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使用单位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应在使用单位安全生产标准

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4.4.3使用单位可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使用单位实施经验,建设符合本使用单位实际的特种设备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

4.4.4使用单位应自主完成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

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风险信息整理

等相关具体工作。

4.4.5使用单位应实现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

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和持续改进的全闭环管理。

5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1.1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特种设备分级管控工作,

应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承担最终责任。

5.1.2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保证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提供必要的

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业技能、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力资源。

5.1.3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任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并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实现

下列目标:

a)确保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b)向主要负责人报吿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绩效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5

DB61/T1537—2022

5.2岗位、职责和权限

5.2.1使用单位应明确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及成员职责与目标,分部门、分岗位、分工种

全面开展风险分级管控:

a)TSG08规定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应设置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成员宜由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

管理员、安全、设备、工艺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组成。

宜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b)TSG08没有规定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应明确专人负责特种设备风险

分级管控工作。

5.2.2使用单位应建立能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岗位责任制度:

a)主要负责人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

1)对本单位所使用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负总责;

2)确保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3)确保全员参与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并履行其职责;

4)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相关资源的投入,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对体系建设情况进

行督导和考核;

5)督促落实专项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

6)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b)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

1)协助主要负责人承担本单位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的领导职责;

2)组织制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文件;

3)组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落实管理机构、管理人员;

4)组织对特种设备风险辨识结果的评审,对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

批准发布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6)按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组织特种设备事故救援;

7)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c)安全管理员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

1)贯彻执行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实施文件;

2)实施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控措施落实;

3)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

4)制定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并实施演练;

5)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6)对操作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行为。

d)操作人员职责应包括但不限于:

1)全程参与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掌握本岗位存在的风险;

3)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参加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5)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

6)参加现场处置和专项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

6

DB61/T1537—2022

5.2.3使用单位应对单位内各层级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

文件,并按照7.3的要求予以沟通。

5.3工作人员参与和协商

5.3.1使用单位从基层操作人员到主要负责人应以确保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

标,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和持续改进

工作,使风险分级管控贯穿于特种设备使用全过程。

5.3.2使用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参与和协商程序,用于:

a)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

1)参与特种设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2)参与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目标制定和评审;

3)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议。

b)与特种设备相关单位就影响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内容进行协商,确保特种设备相关单

位符合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

6策划

6.1目标、指标

6.1.1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规模、安全生产状况、特种设备类别数量以及使用单位的内外部环境

建立、实施和保持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目标,并形成文件。

6.1.2使用单位应根据单位内部的各管理层级及职能,确定相应的工作指标。

6.1.3目标和指标应包括对预防事故、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承诺,应确

保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文件的要求。

6.2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流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一般流程为:

a)成立组织机构;

b)工作准备,如法律法规、工作资源等;

c)编制文件,如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台账、记录等;

d)实施培训;

e)确定风险点;

f)辨识危险源;

g)风险评价;

h)判定风险等级;

i)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j)逐级评审与审核风险控制措施;

k)进行全员风险告知;

l)实施分级管控、落实控制措施;

m)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

n)实现持续改进。

6.3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7

DB61/T1537—2022

6.3.1使用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特

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充分性、适宜性,并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应包括但不限于:

a)设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组织机构,明确风险分级管控各层级、人员岗位职责(见5.2);

b)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

c)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及作业指导书;

d)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制度;

e)风险分级管控奖惩管理制度;

f)风险告知制度;

g)重大风险报告制度;

h)风险分级管控专项资金使用制度。

6.3.2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

步骤、工作任务、工作计划等。

6.3.3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编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确

定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

6.3.4使用单位应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培训需求,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风险

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的培训:

a)制定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考核方式、奖惩

等)并纳入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b)教育培训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重点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风

险分级管控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

1)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

2)本岗位所涉及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本单位风险评价结果;

4)风险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c)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3)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概况;

4)风险管控措施;

5)其他风险信息。

d)教育培训结束应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教育培训档案。

6.3.5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奖惩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应明确每一个岗位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风险告知和持续改进的职责,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

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3.6使用单位应编制特种设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风险告知和持续改进

等有关记录文件。

7支持

7.1能力

8

DB61/T1537—2022

使用单位应确保所有从事特种设备相关工作,或受特种设备风险影响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

力应依据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来确定。使用单位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7.2意识

使用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提高员工下列意识:

a)建立和实施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重要性;

b)特种设备实际的或潜在的风险,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风险的降低;

c)在实现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带来的潜在后果。

7.3沟通

使用单位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沟通程序,用于:

a)与特种设备相关单位和上级部门的沟通;

b)使用单位内特种设备管理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

c)与进入特种设备作业场所的相关单位和其他访问者进行沟通;

d)对公共场所受特种设备风险影响的相关人员进行告知和警示,保证相关人员充分了解特种设备

的风险,规范其行为,必要时配合疏散;

e)接收、记录和回应来自外部特种设备相关单位的信息。

注:红色(1级)、橙色(2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7.4文件化信息

7.4.1使用单位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应包括但不限于:

a)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目标和指标;

b)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d)6.3规定的制度及本文件规定的程序;

e)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的各类文件及记录。

注:文件要与使用单位的规模、组织架构、风险状况相匹配,按照有效性和效率的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

7.4.2使用单位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用于: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进行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7.4.3使用单位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全

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

a)风险点台账;

b)危险源辨识清单;

c)风险评价记录;

d)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注:涉及红色(1级)、橙色(2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

单独建档管理。

9

DB61/T1537—2022

7.4.4使用单位应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

作。应逐步实现对风险分级管控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将辨识出的风险录入管理平台,履行风险自辨、自

控、自报主体责任。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动态管理数据库、风险分级管控操作平台等。

8运行

8.1工作准备

8.1.1搜集资料

搜集特种设备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与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