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321-2021 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指南
DB14/T 2321-2021 Road engineering field investigation safety protection guide for personne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芳燕、田卫川、李永红、王敬、李卓灿、刘艳强、师永翔、梁超、张俊生、多特、刘伟竹、谢鹏达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10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321—2021
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指南
SafetyProtectionGuideforFieldInvestigationPersonnelofHighwayEngineering
2021-09-14发布2021-12-14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4/T2321—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考虑.............................................................................................................................................................2
5危险源辨识.........................................................................................................................................................2
6安全防护措施.....................................................................................................................................................4
7灾害应急措施.....................................................................................................................................................5
附录A(资料性)野外保障用品及功能要求...................................................................................................7
附录B(资料性)一般劳动防护用品要求.......................................................................................................9
附录C(资料性)一般伤害防治措施..............................................................................................................11
附录D(资料性)野外救护方法......................................................................................................................13
附录E(资料性)野外勘察作业危险源清单.................................................................................................16
I
DB14/T232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中心(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芳燕、田卫川、李永红、王敬、李卓灿、刘艳强、师永翔、梁超、张俊生、
多特、刘伟竹、谢鹏达。
II
DB14/T2321—2021
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建议,给出了总体考虑、危险源辨识、安全防
护措施和灾害应急措施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新建、改建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人员安全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585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
AQ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AQ2049地质勘查安全防护与应急救生用品(用具)配备要求
JTGC10公路勘测规范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3222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工程勘察
为满足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采用工程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勘测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公
路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空间数据等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以及编制工程勘察报告的全过程。
3.2
工程地质勘探
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钻探、物探和坑(槽、硐)探等工作的总称。
3.3
公路勘测
采用测量、调查等手段,采集、搜集路线所经地区的社会现状、经济发展、人文景观、地形、地质、
水文、气象等资料,进行必要的计算、绘制图表,以取得满足公路设计需要的空间数据、信息,并根据
要求提供相应的勘测成果的活动。
3.4
野外勘察作业人员
直接从事公路工程野外勘察生产作业,以及从事野外勘察生产作业活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的技术
及管理人员。
1
DB14/T2321—2021
3.5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6
安全保障终端
勘察作业人员配备或携带的,具有卫星定位、导航、通信功能,可集成监控、调度、指挥的安全防
护与应急救生电子设备。
3.7
野外救生手册
勘察作业人员野外自救、互救应急知识手册。
4总体考虑
4.1基本原则
野外勘察作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公路工程勘察任
务的特点与危险性进行安全防护。
4.2基本要求
4.2.1勘察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并
严格执行。
4.2.2勘察设备、工具、仪表、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4.2.3从业人员需配备生活用品、应急救生用品、药品、食品等野外保障用品和劳动防护用品,野外
保障用品种类及功能要求见附录A,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的有关要求见附录B。
4.2.4野外勘察作业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自救互救技能训练,掌握一般伤害的防治措施和常用的野
外救护方法,一般伤害的防治措施见附录C,常用的野外救护方法见附录D。
4.2.5作业前,应开展以下安全生产工作:
a)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事故树等方法客观分析野外勘察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开展危险
源辨识工作;
b)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使其掌握勘察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应急处置
措施以及工作区的安全情况;
c)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检查或测试设备设施的性能及检验情况,确保其安全、可靠;
e)随身携带野外救生手册,掌握野外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
4.2.6作业时,应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安全管理等措施进行风险防控。
4.2.7勘察人员在野外生活时,禁止食用不能识别的动植物,禁止饮用检验不合格的新水源。
5危险源辨识
5.1辨识原则
5.1.1科学性原则
应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客观地辨识危险源。
2
DB14/T2321—2021
5.1.2全面性原则
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危险源的辨识应完整、多角度。
5.1.3系统性原则
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危险源的辨识要循序、系统、连贯的进行,应考虑到勘察作业工序的连续性。
5.1.4动态性原则
公路工程野外勘察作业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考虑现场环境改变、时间推移等时空变化对勘察作业
危险源的影响。
5.2辨识对象与内容
5.2.1危险源辨识对象
危险源辨识主要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的缺陷。
5.2.2危险源辨识内容
5.2.2.1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辨识以下内容,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在必须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中,未使用或未正确使用;
b)安全意识低,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c)使用不安全的设备;
d)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e)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5.2.2.2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辨识有以下内容,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b)安全防护设施缺失或防护不当;
c)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不安全、不可靠;
d)作业场地杂乱。
5.2.2.3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主要辨识以下内容,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驻地或作业点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发育情况;
b)活动区域和周边温度、湿度、风、雨、雪、雾及雷电等气象情况;
c)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架空输电线路布设情况;
d)有害动植物的分布情况、活动范围以及危害性;
e)作业场所狭窄;
f)夜间照明照度不足;
g)悬空作业条件;
h)有限空间作业条件;
i)通风状况;
j)其他操作复杂,危险性大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
5.2.2.4管理的缺陷主要辨识以下内容,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的全面性与适用性;
b)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的掌握与执行情况;
c)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d)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等。
3
DB14/T2321—2021
5.3危险源清单
针对勘察作业的特殊性与危险性,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应熟悉掌握危险源清单,进行持续管理,主
要包括陆域、水域、特殊地形、特殊气象等条件下的危险源,以及野外临时用电、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
的危险源,相关信息见附录E。
6安全防护措施
6.1野外营地选址
6.1.1租用或借宿民房作为营地时,主要安全防护措施如下:
a)选址时进行卫生调查,确保接触人员无肺结核、肝炎、痢疾、麻风等传染病;
b)租住民房,居住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和必要的修缮;
c)使用火炉、火盆及其他火源取暖时,做好防火灾、防中毒的措施;
d)雷管、炸药及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有关规定单独存放,专人保管。
6.1.2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条件,应合理选择营地,搭建帐篷,主要安全防护措施如下:
a)营地应设置在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的背风场地;
b)营地应避开洪水、泥石流、低洼地、河谷、风口、山洪水道、断崖及陡坡下方等地方;
c)营地在林区时,应按规定开辟防火道,并遵守林区防火规定;
d)营地选择后,要进行平整,并设置排水沟;
e)宿营地应悬挂明显的标志,如红旗等,在营地内开辟行人道;
f)厨房应设在帐篷的下风处,距帐篷5m以外的背风地点;
g)厕所、垃圾及废物堆放要选择在下风处,应远离水源。
6.2陆域勘察
6.2.1进入勘察地之前,先了解该地区有无传染病流行,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2.2作业人员应掌握以下知识:
a)正确的登山方法以及登山装备的使用方法;
b)冰、雪、陡坡、悬崖、峭壁等危险地段行进的方法;
c)通讯、联络设备的使用方法。
6.2.3山区测量时,持标尺者应先看地面情况和架空线路情况,再根据指挥信号而行动。
6.2.4在林区勘察作业,应做好以下安全工作:
a)了解林区群众狩猎情况,以防被弩箭、套索、夹具、陷阱、爆炸品等暗器伤人和坠入陷阱;
b)在林深树密处行进时,要以吆喝声和歌声开道,以避免野兽的攻击;
c)在林区做好防火工作,禁止吸烟、禁止带入火种。
6.2.5遇大雾、大雨、雷电等情况时,应停止行进和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
6.2.6野外工作人员迷路或失联时,应立即求救、调动交通工具、组织人员全力进行寻找和救援。
6.3水域勘察
6.3.1勘察作业前,了解水域的深度、船只来往情况、钻孔布置位置以及有关水文、气象资料等情况。
6.3.2平台上设备分布要合理,设备与底座连接牢固,钻塔高度不宜大于9m。
6.3.3在水上进行钻探时,必须使用专用船只或架设固定式平台,工作平台四周应安设牢固的防护栏
杆,设人员上下船(台)专用梯子。
6.3.4钻探船(台)上应备有足够的救生设备和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明显位置。
4
DB14/T2321—2021
6.3.5在水系发育地带(如河床、山涧、水库下游)作业,必须随时注意上游的水位变化。
6.3.6在通航的水道上施工夜间应悬挂信号灯,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6.3.7勘察期间要密切注意风、雨、水情的变化,遇四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水上作业。
6.3.8勘察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埋设的套管、井口管和留置在水域的其他障碍物。
6.3.9水域勘察过程中发生落水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a)不慎掉进水里应保持镇静,并高声呼救;
b)脱掉鞋子,卸掉身上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
c)水温较低时,尽量减少活动,减少体热消耗;
d)踩水助浮自救,双脚以像骑自行车的动作,双手同时下划,以增加浮力,保持平衡;
e)应顺着水流游往下游岸边,尽量不要向岸边直游;
f)在河流弯曲处,应游向内弯。
6.4特殊气象、地质条件
6.4.1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钻探作业,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a)卸下塔衣、场房帐篷;
b)检查钻塔绷绳及地锚牢固程度;
c)孔杆下入孔内,并卡上冲击把手;
d)切断电源,关闭并盖好机电设备;
e)封盖好孔口。
6.4.2雨季在河滩、山沟、凹谷等低洼地带勘察时,应采取监控巡查措施、加高地基或修筑拦水坝、
防洪设施。
6.4.3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地带勘察,应安排专人巡查或设置拦石安全网、隔离区等进行防护。
6.4.4恢复钻探作业前,应检查钻塔、绷绳、机电设备、供电线路等,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钻探作业。
7灾害应急措施
7.1火灾
7.1.1野外发生范围较小的火灾时,应立即用灭火器进行灭火;无消防设施时,应呼救或安排专人求
救,同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灭火:
a)用湿毛毯、外衣、布袋盖住着火处;
b)用生长茂盛的枝叶扑灭着火处;
c)在背风向从火的边缘进行扑救;
d)持灭火拍压火,压灭一处,再压下一处,不可大力拍打火焰、急挥灭火拍;
e)火势无法阻挡时,逆风走到安全处,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7.1.2发生森林火灾时,应判断形势采取适当行动,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a)时刻注意风向,避开火头,朝河流或公路方向逃跑最佳;
b)大火挡住去路时,应走到最开阔的空地中央,清除自身周围的易燃物;
c)弄湿毛毯或外衣,遮盖头部;
d)火焰逼近来不及逃生时,应伏在空地上或岩石后,用外衣遮盖头部以免吸入浓烟;
e)挖洞藏身,等大火火头过去;
f)大火过后,可逆风向而行,穿过已烧过的火区寻找出路。
7.2泥石流
5
DB14/T2321—2021
7.2.1在泥石流易发地带行进或作业时,应掌握以下应急措施:
a)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停留;
b)观察周围环境,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应高度警惕,这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c)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
d)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7.2.2泥石流来袭时,禁止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禁止上树躲避,禁止躲在陡峭的山体下。
7.3雷雨
野外遭遇雷雨天气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a)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趴在地上,减小雷击的危险;
b)如来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找干燥的绝缘体放在地上,坐在上面;
c)远离金属物,手中不可以拿铁柄雨伞和湿木棍等物。
7.4洪水
野外遇到洪水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a)营地受到洪水威胁时,应马上往高处撤离;
b)来不及跑上山坡等高地时,可爬上附近的大树或岩石上暂避洪水;
c)被洪水困住时,拨打救援电话,等待救援,不轻易涉水过河,应绕道而走;
d)过河时,先用木棍探测水深,再持木棍过河,水流湍急时应绕道而行;
e)背包不能过重,且尽量抬高一些,背包的腰带要解开,以便紧急情况下迅速卸下背包;
f)利用绳子结伴一次过河,绳子的一端系在过河者腰间,另一端绑在树干或岩石上;
g)抓住洪流中树木等漂浮物,漂流而下,在河湾等水流较缓处游到河边,爬上河岸。
6
DB14/T2321—2021
A
A
附录A
(资料性)
野外保障用品及功能要求
A.1生活保障用品
A.1.1勘察作业人员应综合考虑季节、地域、工作时间段和个人体质情况等因素,携带生活保障用品。
A.1.2野外生活保障用品包括:雨衣、帐篷、背包、保暖衣物、手电、防晒霜、帽子和眼镜、常用药
物、睡袋、户外运动鞋、水壶、火柴或打火机、野餐具等,见表A.1。
表A.1野外生活保障用品清单表
序号名称
1服装冲锋衣裤、排汗内衣、快干衣裤、羽绒衣裤、其他个人衣物等
2鞋袜徒步登山鞋、轻便运动鞋、排汗袜子、保暖棉袜、雪套等
3背包大背包、小背包等
4野营帐篷、地席、折叠床、防潮垫等
5照明头灯、手电、防风打火机、防水火柴等
6水具户外水壶、保温水壶
7炊具炉头、套锅、小钢杯
登山杖、洗刷包、雨衣、小快挂、军刀、小型望远镜、针线包、备用电池及充电
8其他
器、药品、遮阳帽、保暖帽、口罩等
A.2应急救生用品
A.2.1野外救生用品包括应急救生包(箱)和安全保障终端等。
A.2.2应急救生包(箱)的功能如下:
a)救生包应防雨、抗撕、耐磨;
b)救生箱应防雨、承重、耐压;
c)明显部位有警示反光条,反光警示面积不小于外包(箱)表面积的10%。
A.2.3应急救生包(箱)内用品配置的要求如下:
a)原则上应选配多功能用品,用品均应独立包装、分类存放;
b)纱布、止血带等止血、包扎类用品不少于2种,求生哨、反光镜等呼救类用品不少于2种;
c)心脏急救、防暑降温、跌打损伤药品等突发病情急救类用品不少于3种;
d)刀、打火石、压缩干粮等救生维生类用品不少于3种;
e)根据作业区域风险和作业工种配置包(箱)内用品: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应配置预防
高压反应药品;南方地区应配置蛇药、毒液吸取器等药品、器械;海洋、江河湖泊水域应配
置救生灯等用品;
f)应配置有野外救生手册,野外救生手册内容包括应急状态下救生包(箱)内用品的使用方法,
依托野外环境条件的呼救、自救方法等。
A.2.4安全保障终端的功能要求如下:
a)具备定位、通信、一键求救功能;
b)具备北斗、GPS等多模定位功能,定位精度小于10m;
c)具备短信或数据传输等收发定位坐标信息功能;
d)显示屏具备强光下可视功能。
7
DB14/T2321—2021
A.3药品
A.3.1野外勘察作业人员可结合地域性和个人体质携带必备的药品。
A.3.2必备药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药品:感冒药、消炎药、黄连素、止血绷带、创可贴、维生素药片、
眼药水、红花油等。
A.4食品
A.4.1为了野外体能的及时补充,可携带补充能量的零用食品。
A.4.2常用的零食有巧克力、牛肉干、葡萄干、能量棒、能量饮料等。
8
DB14/T2321—2021
B
B
附录B
(资料性)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要求
B.1夏季工作服
B.1.1应透气、吸湿、速干、抗紫外、抗菌、抗撕、耐磨。
B.1.2上衣下摆覆盖到裤腰以下,可收紧,下摆、袖口、裤脚口为收口设计。
B.1.3腋下、后背等部位可留有透气孔隙。
B.1.4明显部位应有反光警示设计,上衣、裤子反光警示面积均不小于30cm2。
B.1.5上衣口袋数量不少于2个,裤子口袋数量不少于4个。
B.2冬季防寒服
B.2.1应防寒、防风、防雨、透气、抗湿、抗撕、耐磨、防静电。
B.2.2上衣为双层设计,外层为功能层,内层为保暖层。羽绒类防寒服保暖层应为羽绒内胆,普通防
寒服保暖层应为抓绒内胆。
B.2.3上衣下摆覆盖到裤腰以下,可收紧,下摆、袖口、裤脚口为收口设计。
B.2.4外层上衣、裤子采用防泼水面料,拼接部位采用压胶热封处理。
B.2.5明显部位应有反光警示设计,上衣、裤子反光警示面积均不小于30cm2。
B.2.6上衣口袋数量不少于2个,裤子口袋数量不少于4个。
B.3防寒鞋
B.3.1应防寒、透气、防雨、止滑、耐磨。钻(坑)探工种防寒鞋应防砸、防刺穿。
B.3.2鞋底采用防滑设计。鞋帮、鞋面采用防泼水、透湿设计。
B.3.3防砸功能的防寒鞋采用防砸包头设计。防刺穿功能的防寒鞋采用防刺穿垫设计。
B.4工作帽
B.4.1工作帽分为多功能防护帽和防寒帽。
B.4.2多功能防护帽应遮阳、速干、防紫外线,风沙大的作业区域应防风沙,蚊虫多的作业区域应防
蚊虫,采用可拆卸面罩或可拆卸围纱网、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J 2057-2018 铅冶炼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2018-08-13
- SJ/T 10846-1996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半导体集成电路CE10110型ECL双3输入或门(3输出)(可供认证用) 1996-11-20
- HG/T 2349-1992 聚酰胺1010树脂 1992-07-17
- QJ 2236-1992 航天器和导弹武器系统安全性大纲 1992-01-27
- HB 7328-1996 过盈螺纹带表梳形卡规 d=3~45 1996-09-13
- LB/T 002-1995 旅游汽车服务质量 1995-12-01
- JB/T 9302-1999 直流光电放大式检流计 1999-08-06
- HB/Z 20001-2011 飞机钛合金整体结构件数控铣削工艺 2011-07-19
- HB 3166-1979 导柱 1980-01-07
- SJ 2904-1988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CHM6232、CHM6236帧输出电路 198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