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32-2014 混凝土用机制砂

DB34/T 2232-2014 Concrete sand made by machine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232-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17
实施日期
2015-01-17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术语和定义、规格与类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验收、以及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现场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使用的机制砂,水泥砂浆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淮北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淮北金辉混
起草人:
胡晓曼、董献国、戴新荣、刘晓东、徐超、彭建和、张祥东、李亚南、刘金保、刘刚、李志标、吴基林、王雷、付良庆、姜巍、李泽君、刘军、束兵、吴大国。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00.15

Q13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232—2014

混凝土用机制砂

ManufacturedSandForCementConcrete

文稿版次选择

2014-12-17发布2015-01-1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23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淮北市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淮北金辉混凝土有限公司、合肥市天成混凝土

有限公司、合肥市日月混凝土有限公司、合肥河沿商贸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胡晓曼、董献国、戴新荣、刘晓东、徐超、彭建和、张祥东、李亚南、刘金保、刘

刚、李志标、吴基林、王雷、付良庆、姜巍、李泽君、刘军、束兵、吴大国。

I

DB34/T2232—2014

混凝土用机制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的术语和定义、规格与类别、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验收、以及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预拌混凝土、现场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使用的机制砂,水泥砂浆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

岩石或卵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或卵石(不包括软质

岩和风化岩)颗粒。

3.2

石粉含量crusherdustcontent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µ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3.3

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

用于判定机制砂石粉中泥土含量的指标。

3.4

压碎值指标crushingvalueindex

机制砂抵抗压碎的能力。

3.5

1

DB34/T2232—2014

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reaction

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

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4规格与类别

4.1规格

机制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

——粗砂:μf=3.7~3.1

——中砂:μf=3.0~2.3

——细砂:μf=2.2~1.6

4.2类别

机制砂按颗粒级配、石粉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有害物质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a)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

b)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小于C60及有抗冻、抗渗或有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c)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5技术要求

5.1颗粒级配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可按砂筛筛孔公称直径630µ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分成

三个级配区,且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1中的某一区内。

表1颗粒级配

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

1区10~035~565~3585~7195~8097~85

累计筛余/%2区10~025~050~1070~4192~7094~80

3区10~015~025~040~1685~5594~75

5.1.1机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1中累计筛余相比,除筛孔公称直径为5.00mm和630μm的累计

筛余外,其余筛孔公称直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对于砂浆用砂,

5.00mm筛孔累计筛余量应为0。

5.1.2当机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

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5.1.3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2区砂。当采用1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

足混凝土和易性;当采用3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5.2石粉含量

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石粉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机制砂石粉含量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时,石粉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2

DB34/T2232—2014

表2石粉含量(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

类别ⅠⅡⅢ

MB值≤0.5≤1.0<1.4或合格

石粉含量/%≤7.0≤10.0≤15.0

表3石粉含量(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

类别ⅠⅡⅢ

石粉含量/%≤1.0≤3.0≤5.0

5.3坚固性

机制砂的坚固性采用硫酸钠溶液试验,质量损失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坚固性指标

类别ⅠⅡⅢ

质量损失/%≤8≤10

5.4压碎值指标

机制砂压碎值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压碎值指标

类别ⅠⅡⅢ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值/%≤20.0≤25.0≤30.0

5.5有害物质

机制砂中有害物质技术指标应满足表6的要求。

表6有害物质含量

类别ⅠⅡⅢ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2.0

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

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