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433-2019 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

DB52/T 1433-2019 Solid Mineral Resources Green Exploration Techniques Specification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433-2019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9-27
实施日期
2019-12-01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3.020

D10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433—2019

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environment-friendlyexplorationof

solidmineralresources

2019-09-27发布2019-12-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433—2019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实施方案..........................................................................3

6绿色勘查施工......................................................................4

7生态环境保护......................................................................7

8环境恢复治理......................................................................8

9和谐地勘环境......................................................................9

10资料提交.........................................................................9

附录A(资料性附录)绿色勘查实施方案提纲...........................................11

参考文献.........................................................................15

I

DB52/T143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赤兵、王林、周琦、易同生、金中国、杨兵、高玉平、许刚、龚和强、

陈国勇、洪愿进、张伦尉、陈大、赵福平、张明军、陈金法、罗吉高、付其林、周剑飞、刘国庆、

王景腾、黄纪勇、伍耀文、张林、慕熙玮、杨胜兴、张本杰、勾明明、陶久强、任海鹰、陈祎。

II

DB52/T1433—2019

引言

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条款,针对贵州省固体矿产绿色勘查

工作的特点及地质勘查工作实际进行编制。

III

DB52/T1433—2019

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绿色勘查的总则、实施方案、绿色勘查施工、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恢复治理、

和谐地勘环境和资料提交。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51210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DZ/T0312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EJ/T977铀矿地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TD/T1048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表土层

土壤剖面的上层。该层土作物根系密集,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对于长期耕作土壤的表土层,又可分

为上表土层与下表土层。上表土层又称耕作层,下表土层包括犁底层和心土层的上部分。表土层的厚度

一般为20cm~40cm。

[TD/T1048-2016,定义3.1]

1

DB52/T1433—2019

3.2

生态保护红线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

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3.3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的整体,包括地表植被与景观、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

壤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3.4

生态环境保护

采取必要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避免或减轻矿产资源勘查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5

生态环境恢复

对矿产资源勘查过程中造成的各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采取人工促进措施,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逐步恢复与重建其生态功能。

3.6

绿色勘查

在实施地质找矿过程中,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运用先进的勘查手段、方法、设备、工艺和

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施地质勘查全过程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实现找

矿和环保双赢的一种勘查模式。

4总则

4.1目的任务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源环境各类标准,运用先进的找矿手段、方法、设备和工艺,采取一系列优

化、防护、限制和恢复治理措施,使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化。

4.2基本原则

4.2.1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并重原则。

4.2.2坚持最小化扰动原则。

4.2.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原则。

4.2.4坚持防灾与减灾、安全与健康原则。

4.3基本要求

4.3.1遵守地质矿产、环境、林业、土地、水土保持等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做到依法勘查。

2

DB52/T1433—2019

4.3.2坚持资源与环境保护,做好各类预防控制措施或应急预案,预防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环境影

响等,使各项工程实施对环境影响可防可控。

4.3.3建立绿色勘查组织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推行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

4.3.4充分收集已有各类地质资料,优化勘查部署,统筹各阶段需要,开展综合勘查与综合评价,减

少环境扰动。

4.3.5主要设备及配套设施宜具备场地适合,安装和拆卸快捷(模块化)、移动或搬运方便(轻便化、

小型化、智能化),并具备工艺方法得当、施工安全高效等特点。宜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先进环保设备

及其工艺和材料。

4.3.6控制和减小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及结皮层,减少

占用水、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3.7做好岩土渣、各类材料围护、边坡管控等,防止扩散以造成对土地压占并引发灾害。

4.3.8应按景观相似原则进行恢复治理,对难以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按环境协调、美观原则进行恢复,

场地的恢复治理应按HJ651中4.5的规定。

4.4基本技术方法

绿色勘查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直接运用航空物探、遥感、GP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方法;

b)对传统勘查技术手段的调整、替代、优化使用,勘查实施中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勘查实施后的

恢复、治理,相关装备、工艺、材料的创新等措施,控制环境扰动的最小化;

c)优化部署采用的技术方法和勘查手段的管理措施或实施方案。

5实施方案

5.1编制要求

5.1.1勘查项目实施前应编制实施方案,编制提纲参见附录A;特殊情况下,如不涉及道路与场地、

地表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坑探工程施工的调查项目或储量核实项目,可不编制实施方案。

5.1.2实施方案由项目矿业权人或实施单位组织编制。

5.1.3应符合勘查项目实际,内容丰富、详实,科学合理,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强。编制中,应对勘查

方法选择、工程避让、综合勘查、工作量调整等方面进行提升,并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及规范允许范围

内进行工程优化布置。

5.1.4如矿产勘查设计有调整,环境状况有新的变化或当地法律、法规有特别要求的,应及时对实施

方案进行修编细化。

5.2编制依据

5.2.1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耕地复垦和

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相关方面报告(表)及治理方案等。

5.2.2矿产勘查设计。

5.2.3经调查核实后的下列资料:

a)生态保护红线、其它需要保护或禁止开发区域;

b)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环境污染现状,相关规划划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水土流

失易发区、各类环境敏感区、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区;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