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633-2024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DB50/T 1633-2024 High Standard Farmland Quality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 起草人:
- 陈海华、张丰庆、胡静、李娇、杨宝佳、段欣利、梁友鹏、蔡万春、蒋中波、唐晓华、余晓兰、毛玉霞。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04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633—2024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评价
技术规范
2024—07—15发布2024—10—15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163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海华、张丰庆、胡静、李娇、杨宝佳、段欣利、梁友鹏、蔡万春、蒋中波、
唐晓华、余晓兰、毛玉霞。
I
DB50/T1633—2024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前期资料准备、调查采样与样品检测、评价方法与步
骤、成果编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
NY/T1121(所有部分)土壤检测
DB50/T796重庆土壤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GB/T30600、GB/T3346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前期资料准备
4.1图件资料
包括但不限于国土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土壤类型图、土壤属性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
设计(含变更)图和竣工图、数字高程图、地貌类型分区图、坡位图。
4.2文本资料
包括但不限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含变更)方案、项目建设采取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措施、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土壤普查报告、近3年农业统计年鉴。
5调查采样与样品检测
5.1调查样点布设
单个项目至少布设4个调查样点,跨乡镇的项目1个乡镇布设不少于2个调查样点。
调查样点布设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
5.2调查内容
包括调查样点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土壤情况、土壤利用等。调查内容见附录A。
1
DB50/T1633—2024
5.3样品采集与检测
土壤样品采集按照NY/T1121(所有部分)规定的方法进行。
土壤样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容重、酸碱度、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检测方法按照NY/T1121
(所有部分)规定的方法进行。
6评价方法与步骤
6.1确定评价单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上图入库的图斑。
6.2划分评价区域
根据全国综合农业区划与GB/T33469,重庆所属一级农业区为西南区,包括四川盆地农林区、渝
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牧区、秦岭大巴山林农区3个二级农业区,各区县所属的二级农业区划分应符合附
录B的规定。
6.3选取评价指标
包括基础性指标、区域补充性指标,其中,基础性指标包括:地形部位、有效土层厚度、耕层质地、
质地构型、容重、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清洁程度、障碍因素、灌溉能力、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
程度、生物多样性等14个指标;区域补充性指标包括酸碱度、海拔等2个指标。
6.4确定指标权重
按照GB/T33469规定执行,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6.5指标隶属度及隶属度函数
按照GB/T33469的规定执行,隶属度及隶属度函数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6.6获取调查样点评价指标值
容重、酸碱度、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通过取土测定;地形部位、海拔、有效土层厚度、耕层质
地、质地构型、障碍因素、灌溉能力、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程度、生物多样性根据样点调查获取。
6.7赋值评价单元
6.7.1酸碱度、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田块整治区域采用空间插值或分地类以点带面赋值,其他
区域采用土壤属性图关联赋值。
6.7.2容重、有效土层厚度、耕层质地、质地构型,田块整治区域采用以点带面赋值,其他区域采用
土壤属性图、土壤类型图关联赋值。
6.7.3地形部位通过与坡位图、地貌类型图叠加归并赋值。
6.7.4海拔通过与数字高程图叠加赋值。
6.7.5灌溉能力、排水能力通过与竣工图叠加关联,结合样点调查赋值。
6.7.6清洁程度、农田林网化程度采用以点带面赋值。
6.7.7生物多样性通过与土壤有机质建立模型关联赋值。
6.7.8障碍因素通过与酸碱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建立模型关联,结合样点调查赋值。
6.8计算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2
DB50/T1633—2024
按照GB/T33469的规定执行。计算公式为:
P(CiFi)
式中:
P——耕地质量综合指数;
Ci——第i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Fi——第i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6.9划分等级
按照GB/T33469的规定执行,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6.10计算项目耕地质量等级
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计算公式为:
(DiSi)
D
S
式中:
D——项目耕地质量等级;
Di——i等级地;
Si——i等级地耕地面积;
S——项目区耕地总面积。
7成果编制
7.1文字成果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单位,编制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分析建设前
后耕地质量主要性状与产能情况,比较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差异,评估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建设成效,
提出进一步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的对策、建议等。
7.2图表成果
包括: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等级分布图;
——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样点分布图;
——耕地质量主要性状专题图,包括但不限于酸碱度、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
——耕地质量等级统计表;
——项目调查采样过录表。
7.3数据库成果
7.3.1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属性表、评价单元数据属性表、评价指标得分属性表、调查样点信息属性表。
数据库属性结构描述表见附录F。
7.3.2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比例尺为1:1万,
采用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
3
DB50/T1633—2024
7.3.3矢量数据以Shapefile格式存贮,栅格数据以TIFF、MPK格式存贮,属性数据以MDB数据形式存贮,
图件出图以JPG格式存贮。
4
DB50/T1633—2024
附录A
(资料性)
高标准农田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
图A.1给出了高标准农田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的内容和格式。
高标准农田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
统一编号:调查组号:采样序号:采样日期:
区(县)名称乡(镇)名称村名称
地理位置农户名称(选填)海拔高度(m)
经度(°)纬度(°)
地貌类型地形部位地形坡度(°)
自然条件
地类名称田面坡度(°)坡向
灌溉方式灌溉设施有/无灌溉能力
生产条件水源条件排水设施有/无排水能力
输水方式田间道路通达度
田块面积(m²)代表面积(m²)采样深度(cm)
土类亚类土属
土壤情况土种有效土层厚度(cm)质地构型
耕层厚度(cm)障碍因素耕层质地
生物多样性
熟制典型种植制度
作物1(采样作物2(采样后第一季
常年作物………
土壤利用时前作)作物)
作物名称
作物产量(kg/667m²)
单位名称联系人
采样调查单地址邮政编码
位
电话采样调查人
邮箱
景观照片
照片采样照片
原始记载表照片
5
DB50/T1633—2024
填表说明:
1.统一编号:统一按19位数字编码填报,具体为采样点的邮政编码(6位数字)+C(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样)+采样时
间yyyy—mm—dd(8位数字,年4位,月2位,日2位,小于10的月日前面补“0”)+调查组号(1位,字母)+采样序
号(3位数字,不足3位在前面加“0”)。
2.海拔高度:采用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经纬度:根据定位信息填写,保留5位小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5.地形部位:指中小地貌单元,填写山间盆地、宽谷盆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
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6.地形坡度:采样单元所在地形部位斜坡的斜度。
7.地类名称:指水田、旱地、水浇地。
8.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9.坡向:是坡面所面对的方向,填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平地。
10.灌溉方式:填写漫灌、沟灌、畦灌、喷灌、滴灌、低压管灌、无灌溉条件。
11.灌溉设施: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的整体灌溉设施,包括渠首枢纽、渠(管、隧)道、泵站、水闸、其他渠系建
筑物(渡槽、倒虹吸、陡坡、跌水等)、塘坝等。
12.灌溉能力: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13.水源条件:填水库、井水、河水、湖水、堰塘、集水窖坑池和无。
14.排水设施:为排除农田中影响作物正常生产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而兴建的水利工程,包括各级排水沟、管、水
闸和泵站等建筑物。
15.排水能力: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16.输水方式:提水、自流、土渠、衬渠、U形槽、固定管道、移动管道和简易管道。
17.田间道路通达度: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耕作田块数占耕作田块总数的比例,分为四个等级充分满足(≥90%);满足[75%,
90%);基本满足[50%,75%);不满足(<50%)。
18.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按DB50/T796规定执行。
19.质地构型:按1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NMRJ 019-2024 固体废物 氰化物的测定 流动注射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2024-12-30
- T/CNIA 0221-2023 铝冶炼企业烟气治理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 2023-10-07
- T/HAEPCI 60-2024 航空航天用再生镍-钴基高温合金评价 2024-06-14
- T/NAHIEM 134-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活性炭中央净水机 2024-12-17
- T/QGCML 4534-2024 木质建材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技术规范 2024-08-02
- T/GZC 2-2025 零碳产业园区评价技术规范 2025-01-17
- T/SXSES 04-2024 零碳(近零碳)产业园区创建与评价规范 2024-05-15
- T/XJSIA 022-2024 碳达峰碳中和 大数据系统 第2部分: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2024-12-13
- T/CIECCPA 044-2024 电子行业废水废液无害化处理通用要求 2024-10-24
- T/SZAEPI 003-2024 生态环境数据质量监控规范 第2部分:规范性和一致性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