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26-2011 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
DB33/T 826-2011 DB33/T 826-2011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dzuki Bean Tre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26—2011
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cultivationforormosiahosieiplantation
2011-03-25发布2011-04-25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826—2011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林业种
苗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春、金国庆、冯建国、何云芳、刘荣松、胡根长、张东北、张蕊。
I
DB33/T826—2011
红豆树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豆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种子采收和贮藏、苗木培育、苗木出圃、造林、抚育管理、
技术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红豆树珍贵用材林的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3/T179—2005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DB33/T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空气切根airrootcutting
当苗木根系长到容器外时利用空气进行自然修根的过程。
4种子采收和贮藏
4.1采种母树
选择25年生以上的优良母树采种。
4.2种子采收
4.2.1采收时间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荚果变成深褐色、有少量开裂时应及时采收。
4.2.2采收方法
可采用自然脱落采收和上树用竹竿敲打荚果采收两种。
4.3种子处理
采下的荚果曝晒或风干,脱粒后去除杂质,净化种子。
1
DB33/T826—2011
4.4种子贮藏
种子晒干后,可干藏、沙藏或置于0℃~5℃冷库贮藏。
5苗木培育
5.1大田苗培育
5.1.1圃地选择和整地
5.1.1.1圃地应选择农田或新开荒地,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排
灌方便的壤土、沙壤土,pH4.5~7.5,不宜选用连作地苗圃。
5.1.1.2整地通常在秋季深翻25cm~30cm,翌春浅翻细耙。在整地同时,施入腐熟的基肥2000
kg/667m2~3000kg/667m2或复合肥30kg/667m2~50kg/667m2,用高效低毒广谱杀虫杀菌剂均匀翻耕
入土。
5.1.1.3圃地平整后作苗床,床面宽1.0m~1.2m,高20cm~25cm,床间步道宽30cm~40cm,
四周设置排水沟,要求畦沟浅,围沟深。
5.1.2种子催芽
播种前应催芽,催芽采用高温浸种和人工机械破皮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先用100℃的开水
浸泡种子,待其自然冷却后拣出浸涨种子;余下未浸涨种子再用60℃的热水浸种,冷却后拣出浸涨种
子;余下的种子再用40℃的温水反复浸泡;未浸涨的种子,用小刀等锋利的工具将种皮割破浸泡,但
不应伤及种脐,直到全部种子浸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5/ 218-2000 7.5%高渗草甘磷水剂 2000-01-06
- DB35/ 138-2000 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2000-03-06
- DB35/ 376-2000 15%高渗乙酰甲胺磷乳油 2000-01-06
- DB35/ 132-2000 40%甲·敌乳油 2000-03-06
- DB62/T 652.1-2000 废膜捡拾机技术条件 2000-05-15
- DB62/T 651-2000 甘肃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 2000-05-15
- DB62/T 652.2-2000 废膜捡拾机试验方法 2000-05-15
- DB35/ 167-2000 30%增效甲胺磷乳油 2000-01-18
- DB35/ 220-2000 45%乐·胺磷乳油 2000-01-18
- DB62/T 654-2000 施水沟播机具操作规程及作业质量验收标准 200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