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37-20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DB42/T 1937-2022 Fiber-reinforced cement-based composite material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masonry structures with high ductility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937-2022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1-03
实施日期
2023-03-03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20

CCSP24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937—20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

结构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strengtheningmasonrystructurewithengineered

cementitiouscomposites

2022-11-03发布2023-03-03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42/T1937—2022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符号...............................................................................3

材料性能.......................................................................3

作用效应.......................................................................3

几何参数.......................................................................4

计算参数.......................................................................4

5基本规定...........................................................................4

6材料...............................................................................5

原材料.........................................................................5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5

7设计与构造.........................................................................7

一般规定.......................................................................7

砌体受压加固...................................................................8

砌体受弯加固..................................................................10

砌体受拉加固..................................................................11

砌体平面内受剪加固............................................................12

砌体抗震受剪加固..............................................................12

面层加固构造规定..............................................................14

条带加固构造规定..............................................................17

8施工..............................................................................18

一般规定......................................................................18

材料质量检验..................................................................18

施工工艺......................................................................19

施工条件......................................................................19

9质量验收..........................................................................20

一般规定......................................................................20

施工质量检验..................................................................20

竣工验收......................................................................21

附录A(规范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本构关系................................23

附录B(资料性)预制装配式楼层盖整体化构造加固......................................25

附录C(资料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砌体组合圈梁、构造柱、斜撑.........26

I

DB42/T1937—2022

条文说明..............................................................................29

II

DB42/T193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

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

限公司设计研究院、武汉建工特种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同延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敦固建筑特种工程

有限公司、武汉固立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众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华略公信工程检测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江滔、卢亦焱、肖衡林、李杉、张明、杨勇、常春霞、陈建斌、李军、沈江

涛、石敦敦、储腾跃、王学安、张号军、谭燕、汪元林、俞可权、卢方伟、朱宇锋、董方园、杨军兵、

黄俊、谭亚伟、田力康、杨斌、邢琼、郑怡、苏瑜、熊永华、王翔宇、陈彬彬、张俊波。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

。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工业大学,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南李路21号,湖北工业大学土建楼,联系电话:027-59750507,邮箱:yujiangtao@。

III

DB42/T1937—2022

引言

制定本文件的目的是关注湖北城市发展特点,立足湖北省地方特色,为本地区既有砌体房屋的加固

改造提供技术先进、便捷可靠的解决方案,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的健康发展。

近20多年来,以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cementitiouscomposites,简称

ECC)为主要代表的应变强化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湖北省尚无针对这

一材料用于砌体房屋加固的规程和标准,此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缺乏指导性文件。为此,本文件的编制

单位进行了系列相关试验,吸取了该类材料加固砌体设计和施工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参

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广泛征求了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部门的意见,从而制定本文件。

V

DB42/T1937—20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的设计基本规定、材料性能指标、设计

与构造方法、施工以及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需要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

体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99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13788冷轧带肋钢筋

GB/T1804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25176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2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702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502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JC/T246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标准

JGJ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

JGJ116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1

DB42/T1937—2022

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JGJ/T426农村危险房屋加固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50702、JGJ1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cementitiouscomposites(ECC)

一种由水泥基胶凝材料、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

硬化后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且极限延伸率不低于1%的特种混凝土。

原构件existingstructuralmember

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

[来源:GB50702-2011,2.1.2]

砌体结构加固strengtheningofmasonrystructures

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砌体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

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来源:GB50702-2011,2.1.1]

抗震加固seismicstrengtheningofbuildings

使现有建筑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及施工。

[来源:JGJ116-2009,2.1.4]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ECCoverlay

通过人工抹压或喷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原墙体表面形成覆盖整面墙体的薄层。如

无特殊说明,本文件简称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为面层。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ECCstripe

通过人工抹压或喷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原墙体表面形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薄层。如

无特殊说明,本文件简称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为条带。

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整体化加固prefabricatedfloorandroofintegralstrengthening

在预制楼屋盖的表面浇筑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薄层,所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条带-砌体组合圈梁constructionalbeammadeofcompositedECCstripeandmasonry

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贴合在墙体侧面,所形成的类似构造柱的构件。

条带-砌体组合构造柱constructionalcolumnmadeofcompositedECCstripeandmasonry

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贴合在墙体侧面,所形成的类似构造柱的构件。

无筋加固strengtheningwithplainECC

面层或条带内不配钢筋,利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现加固。

2

DB42/T1937—2022

配筋加固strengtheningwithsteelreinforcedECC

面层或条带中配置钢筋,利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和钢筋的共同作用实现加固。

墙体单侧加固strengtheningwallfromsinglesides

进行砌体墙单个侧面加固。

墙体双侧加固strengtheningwallfromdoublesides

进行砌体墙两个侧面的加固。

极限延伸率percentagetotalextensionatthemaximalforce

最大力时总延伸量(弹性延伸加塑性延伸)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残余延伸率percentagetotalextensionat85%ofthemaximalforceafterreachingthe

maximalforce

达到最大抗拉强度之后,继续加载导致材料拉伸强度降至最大抗拉强度85%所对应的延伸率。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材料性能

E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压弹性模量(GPa)。

fdc,cuk——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fdc,ck——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fdc,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dc,utk——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dc,tk——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dc,t——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dc,t——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极限延伸率(%)。

fyk——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

fy——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m0——原砌体构件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m,t——原砌体构件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作用效应

N——轴心压力设计值(N)。

Nt——轴心拉力设计值(N)。

V——剪力设计值(N)。

VE——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加固后砌体墙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3

DB42/T1937—2022

VM——原墙体受剪承载力(N)。

VME——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原砌体墙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V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N)。

几何参数

Am0——原砌体构件截面面积(mm²)

A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的截面面积(mm²)。

Adc,c——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的砌体偏压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

积(mm²)。

Adc,t——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mm²)。

tm——原砌体墙的截面厚度(mm)。

tw——加固后砌体墙的截面厚度(mm)。

t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双侧加固时,取两侧面层厚度之和(mm)。

tdc,1——受压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mm)。

tdc,2——受拉侧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厚度(mm)。

hdc——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方向长度(mm)。

As——面层内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mm²)。

'

As——面层内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mm²)。

Ast——双侧面层内钢筋的截面面积之和(mm²)。

计算参数

com——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s——轴心受压构件钢筋强度利用系数。

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利用系数。

dc,v——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剪强度利用系数。

dc,t——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利用系数。

s——加固后楼层或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p——加固后楼层或墙段抗震能力增强系数。

k——面层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提高系数。

0——楼层或墙段原有的抗震能力指数。

1、2——分别为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基本规定

砌体结构经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先由

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文件的规定进行加固设计,再由具备相应等级资质的单位进行加固

施工和质量验收。

需要加固的砌体结构:

a)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普通砖、

混凝土多孔砖的无筋和配筋砌体;

4

DB42/T1937—2022

b)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无筋和配筋砌体;

c)石砌体:包括各种料石和毛石的砌体。

注:特殊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应执行专门的规定。

空斗墙房屋的加固应符合:

a)空斗墙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7度;

b)加固对象为一斗一眠承重墙体时,房屋层数不宜超过三层;

c)加固对象为二斗一眠墙、三斗一眠承重墙体时,房屋层数不宜超过两层。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加固和构造性加固,高延

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条带加固方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性加固。

注:无特殊说明,面层加固系指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覆盖整个被加固墙体表面。

根据设计需求,可采取无筋或配筋方式进行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设计和条带

加固设计,具体设计及构造要求应符合本文件第6章的相关规定。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范围可以是整体结构或局部区段,也可为单独的结构构件,

但均应考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倾斜或过大变形的墙体,应在采取有效支撑方案后,再采用高延性纤维增

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应改变加固后砌体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后,应定期检查房屋的工作状态。检查周期可由设计单

位确定,首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0年。加固后结构的后续工作年限应符合GB50702的规定。抗

震加固后结构的后续工作年限应符合GB50023的规定。

房屋加固区域的正常使用温度不应超过80°C。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GB

50016规定的耐火等级及耐火极限要求,对面层进行防护。

6材料

原材料

6.1.1水泥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GB175的规定。

6.1.2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JGJ52关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相关规定。再生细骨料应符合GB/T25176

的关于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的相关规定。

6.1.3粉煤灰和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的性能和质量应分别符合GB/T1596和GB/T18046的规定。

6.1.4外加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GB50119和GB8076的规定。

6.1.5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

6.1.6钢筋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GB1499.1、GB1499.2和GB13014的有关规定,抗震加固中宜优选

热轧带肋钢筋。

6.1.7面层加固用钢筋网片的质量应符合GB1499.3的有关规定,性能指标应符合JGJ114的有关规

定。

6.1.8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短纤维采用合成纤维,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合成纤维应符合GB18401中C类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宜采用长度为6mm~24mm、直

径为10μm~100μm的聚丙烯、聚乙烯醇、芳纶、聚乙烯等纤维,纤维抗拉强度不宜低于

1000Mpa;

b)合成纤维耐碱性能应通过耐碱性能试验测试,其极限拉力保持率不应低于85%。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5

DB42/T1937—2022

6.2.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按下列顺序进行标记:

a)抗压强度等级代号C;

b)轴心抗拉强度等级代号T;

c)延伸率等级代号D;

d)本文件号。

示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等级为C30,极限抗拉强度等级为T6,极限延伸率等级为D5,标记

为C30—T6—D5—DB42/T1937。

6.2.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抗拉强度应通过JC/T

2461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

表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拉强度等级划分

项目T2T3T4T5T6T7T8T9T10

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2≥3≥4≥5≥6≥7≥8≥9≥10

fdc,utk(MPa)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1.602.403.204.004.805.606.407.208.00

fdc,tk(MPa)

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1.231.852.463.083.694.314.925.546.15

fdc,t(MPa)

注1:抗拉强度等级对应极限抗拉强度换算所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拉强度。

注2: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系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得到的抗拉强度。

6.2.3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延伸率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极限延伸率应通过

JC/T2461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

表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划分

项目D1D2D3D4D5D6D7D8D9D10

延伸率dc,t(%)≥1≥2≥3≥4≥5≥6≥7≥8≥9≥10

残余延伸率/延伸率≥1.2≥1.1≥1.1≥1.1≥1.1≥1.1≥1.1≥1.1≥1.1≥1.1

注1:极限延伸率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拉伸用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力下延伸

率的平均值。

注2:D1~D10代表在单轴拉伸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限延伸率水平。

注3:残余延伸率系指拉伸试件在达到极限抗拉强度之后,继续加载导致其拉伸强度降至极限抗拉强度85%时对

应的延伸率。

6.2.4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的规定。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

应通过JC/T2461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

表3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等级

项目C25C30C35C40C45C50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dc,ck(MPa)19.423.227.131.034.838.7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dc,c(MPa)14.917.920.823.826.829.8

6

DB42/T1937—2022

表3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等级(续)

项目C25C30C35C40C45C50

弹性模量Edc(GPa)14.715.818.518.923.424.9

注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强度等级对应本文件附录A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00×100×10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

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注2: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可根据表3中抗压强度等级对应取值,也可通过标准试验确定

6.2.5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冻、抗水渗透、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

可参考表4,应按GB/T5008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件制作、养护及性能测试,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4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主要耐久性能指标

指标类别指标要求

抗冻性能(快冻法)≥F200

抗水渗透性能(逐级加压法)≥P8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氯离子迁移系数DRCM(/10-12m2/s)DRCM≤2.5

抗碳化性能-碳化深度(mm)d≤2.0

注:无配筋要求时,可不作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碳化的性能要求。

6.2.6被加固砌体结构的界面性能指标应达到表5中A级标准。如被加固房屋为临时性建筑,界面性

能指标应达到表5中B级标准。

表5砌体结构界面基本性能指标

检测项目与砌体正拉粘结强度(MPa)

房屋等级A级B级

≥1.0≥0.6

合格指标

或为砌块内聚破坏

试验方法GB50550附录U

7设计与构造

一般规定

7.1.1本章涉及的承载力计算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小于120mm的承重墙体,且其块体强度等级不低于

MU5。

7.1.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墙体双侧加固的方式提升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性,双侧加固

应保证两侧面层材料性能的统一。

7.1.3用于加固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7

DB42/T1937—2022

7.1.4整墙加固设计可采用无筋面层和配筋面层两种方式。无筋面层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

表2中D3,配筋面层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2中D1。

7.1.5可采用条带-砌体组合圈梁、条带-砌体组合构造柱、条带-砌体组合斜撑进行构造性加固。条带

加固分为无筋条带和配筋条带两种方式。无筋条带的材料抗拉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1中T6,且极限延

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1中D5。配筋条带的材料极限延伸率等级不应低于表1中D3。

砌体受压加固

7.2.1采用面层加固轴心受压墙体,其加固后正截面承载力应按公式(1)计算:

''

NfAfAfAcomm0m0dcdc,cdc(++sys)·····················································(1)

注:无筋面层加固时,新增受压面层区竖向钢筋截面面积'取为0。

As

式中:

N——轴心压力设计值;

轴心受压组合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加固后截面的高厚比及配筋率,按

com——GB50003

中组合砖砌体构件稳定系数的规定取值;

fm0——原构件砌体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照GB50003的规定取值;

Am0——原构件砌体截面面积;

Adc——新增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的截面面积Adbcdtc。双侧加固时,tdc取两侧

面层厚度之和;

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利用系数。实砌墙体受压加固时,取dc

=0.15;空斗墙体受压加固时,取dc=0.35;

fdc,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s——受压构件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对砖砌体,取s=0.8;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取

s=0.7(配筋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

'

fy——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

As——新增受压面层区竖向钢筋截面面积。

7.2.2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双侧面层加固偏心受压墙体(图1)时,其正截面受压承

载力应按公式(2)、公式(3)进行计算:

''

NfAfAfm0AAAm0dc+dc,cdc,csy+sssdcdc,t·······················································(2)

式中:

Adc,c——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近一侧的砌体偏压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

面积,取Abtdc,cdc,1;

Adc,t——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截面面积,取

Abtdc,tdc,2;

fy——水平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s——钢筋应力;

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应力;

As——距轴向力N较远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

'

As——距轴向力N较近一侧钢筋的截面面积。

'''

N·eNfm0Sms+dcfdc,cSds+sfyA(stw-a-a)························································(3)

式中:

eN——离轴向力N作用点较远一侧钢筋的合力点至轴向力N作用点的距离;

8

DB42/T1937—2022

砌体受压区的截面面积对钢筋重心和受拉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