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103-2016 绿色食品 高寒二阴山区豌豆苗生产技术规程
DB62/T 2103-2016 Green food produc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vetch seedling production in the high cold and double-sided mountain are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5月
-
2016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103—2016
代替DB62/T2103-2011
绿色食品高寒二阴山区豌豆苗
生产技术规程
GreenFood-Thetechnicalstandardsforpeaseedlingsproduction
inthecoldmountainregioninGansu
2016-08-23发布2016-09-30实施
发布
DB62/T210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62/T2103-2011《绿色食品武威市高寒二阴山区豌豆苗生产技术规程》。与DB62/T
2103-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和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11章增加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修改了附录A中可使用的肥料品种,对肥料的无害化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无机肥料的用量
做了规定;
——将可使用的农药种类从原准许和禁用混合制改为单纯的准许清单制,将原附录B“(A级)生
产绿色食品豌豆苗禁止使用的农药”修改为“(A级)绿色食品豌豆苗生产允许使用的其他植保产品清
单”;
——修改了附录C中允许使用的农药。
本标准由天祝县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栋、赵建军、王耀、康永泰、高天啟、孙小娟、付子强、杨国霞。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2/T2103-2011。
I
DB62/T2103—2016
绿色食品高寒二阴山区豌豆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豌豆苗生产的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要求、品种、地块选择、整地
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后续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高寒二阴山区A级绿色食品豌豆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748绿色食品豆类蔬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寒二阴山区
海拔2000m以上,降水 500mm以上,年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
4产地环境
符合NY/T391标准的要求。
5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5.1肥料
按NY/T394的要求执行,详见附录A。
5.2农药
按NY/T393的要求执行,详见附录B、附录C。
6品种
1
DB62/T2103—2016
6.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2的规定。
6.2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无须豌1号等。
7地块选择
选择前茬非豆科作物、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土壤PH值6.0~7.5、排灌水方便的地
块。
8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kg~3000kg或商品生物有机肥200kg~400kg、磷酸二铵
20kg(或普通过磷酸钙50kg~60kg+尿素5kg~7kg)、硫酸钾10kg在窄行中间开沟集中施入。
9播种
9.1种子处理
9.1.1播前选晴天晒种2d~3d。
9.1.2用种子重量0.3%的磷酸二氢钾加适量清水拌种后闷种18h~24h。
9.2播种期
播期以4月上、中旬为宜。
9.3播种量
每667m2用种12kg~15kg。
9.4播种方法
采用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条播,播种沟方向与当地主风向相同,以便于通风降湿和预防病害。一般行
距为20cm,株距3cm~4cm,播种深度4cm~5cm。每播4行留50cm空行为操作行。
10田间管理
10.1中耕除草
在出苗后结合除草及时浅中耕(深度3cm~5cm)1次,加速地温上升,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以保
证其根系发育。
10.2水肥管理
2
DB62/T2103—2016
豆苗灌水视降雨和土壤墒情决定,一般每茬采收后浇一次水,否则不浇水,以防烂根和诱发病害。
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次采收后每667m2随水追施尿素5kg~8kg。
11病虫害防治
11.1防治对象
根腐病、锈病、白粉病、蚜虫、潜叶蝇、地老虎。
11.2防治策略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
使用化学防治。
11.3农业防治
11.3.1实行轮作
与非豆科作物实行轮作,及时中耕除草,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虫基数,减轻危害。
11.3.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高产优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的品种。
11.3.3调整播种期
适期早播,避开病虫为害期或发生高峰期。
11.4物理防治
11.4.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
11.4.2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每667m2挂30块~40块。
11.5生物防治
应通过生态环境调控、人工繁殖(增殖)天敌昆虫或病原微生物等方法预防或控制病虫草害。
11.6化学防治
11.6.1主要病虫害防治
11.6.1.1根腐病
幼苗出土后7d~10d,667m2用250g/L丙环唑EC34g兑水30kg稀释均匀后喷雾防治,或用2%宁南霉
素AS40ml播前拌种。
11.6.1.2锈病、白粉病
结荚初期每667m2用40%腈菌唑WP13g或250g/L嘧菌酯SC40g兑水30kg稀释均匀后喷雾防治。
11.6.2主要虫害防治
11.6.2.1蚜虫
3
DB62/T2103—2016
每667m2用10%吡虫啉WP5g,或20%啶虫脒EC6g兑水30kg稀释后喷雾。
11.6.2.2潜叶蝇
苗期每667m2选用50%灭蝇胺WP15g~20g,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0g,兑水30kg稀释后喷雾
防治。
11.6.2.3地老虎
每667m2用3%辛硫磷GR6kg与15kg沙土配成毒砂,于播种前整地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以防治地
老虎等地下害虫。
11.6.3农药使用要求
每种农药在豌豆苗生长期内的使用要求见附录C,采收前停止用药。
12采收及后续管理
12.1适时采收
豌豆苗应在晴天早上6点~10点,天阴8点~12点,雨天不能采收。必须在主茎长至15cm~20cm时,
离地面10cm~15cm采收,采收部分为两叶一心,一般可采收3茬~4茬,采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要清洁、
卫生、无污染。
12.2质量及包装,标志标签、贮存运输
执行NY/T748的规定。
12.3清洁田园
采收结束后,将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4
DB62/T2103—201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CH/T 6003-2016 车载移动测量数据规范 2016-12-29
- CH/T 6004-2016 车载移动测量技术规程 2016-12-29
- CH/T 2013-2016 测量标志数据库建设规范 2016-12-29
- NB/T 51067-2017 综放工作面顶煤回收技术规范 2017-03-28
- NB/T 51069-2017 煤矿加固煤岩体用高分子材料热安全性能测试方法 2017-03-28
- CH/T 2014-2016 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技术规范 2016-12-29
- NB/T 51070-2017 煤矿膏体充填材料试验方法 2017-03-28
- NB/T 51071-2017 煤矿膏体充填体监测技术与方法 2017-03-28
- NB/T 51068-2017 煤矿在用设备齿轮油铁谱分析方法 旋转式铁谱法 2017-03-28
- 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