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104-2016 绿色食品 高寒二阴山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DB62/T 2104-2016 Green food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tatoes in the high and cold second Yin Mountain reg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05月
-
2016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104—2016
代替DB62/T2104-2011
绿色食品高寒二阴山区马铃薯
生产技术规程
GreenFood——Thetechnicalstandardsforpotatoproduction
inthecoldmountainregioninGansu
2016-08-23发布2016-09-30实施
发布
DB62/T2104—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62/T2104-2011《绿色食品武威市高寒二阴山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与DB62/T
2104-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和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7章第4条第2条覆膜方法中将原“厚0.008mm地膜覆盖”修改为“厚≥0.01mm地膜覆盖”;
——第10章增加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将本标准涉及到的农药更换为NY/T393中所允许使用的农药;
——修改了附录A中可使用的肥料品种,对肥料的无害化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无机肥料的用量
做了规定;
——将可使用的农药种类从原准许和禁用混合制改为单纯的准许清单制,将原附录B“(A级)生
产绿色食品马铃薯禁止使用的农药”修改为“(A级)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允许使用的其他植保产品清
单”;
——修改了附录C中允许使用的农药。
本标准由天祝县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天啟、付子强、杨国霞、孙小娟、董小梅、刘国栋、康永泰、王耀。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62/T2104-2011。
I
DB62/T2104—2016
绿色食品高寒二阴山区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的产地环境、肥料、农药使用要求、品种、播前准备、播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后续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甘肃省高寒二阴山区A级绿色食品马铃薯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133马铃薯种薯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49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寒二阴山区
海拔2000m以上,降水500mm以上,年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
3.2
全膜垄侧栽培
在田间起垄后,用地膜全部覆盖垄面、垄沟,在垄侧播种的种植方式。
3.3
划行器
用木条或铁条等制作,有三齿且齿距为小行40cm,大行60cm的“丁”形器具,用于起垄前划线,
使播行端直,起垄均匀准确。
3.4
整垄器
用铁板等制作成的弦长为60cm、拱高15cm,用于调整垄形的弓形器具。
3.5
原种
1
DB62/T2104—2016
育种单位(个人)育成,经过审定合格的新品种种子与推广品种经过提纯复壮后均达到原种质量标
准的种子。
3.6
一级良种
由原种生产的种薯。
3.7
二级良种
由一级良种生产的种薯。
4产地环境
4.1产地环境条件
符合NY/T391的要求。
4.2气候
无霜期100d以上,年≥10℃活动积温2000℃以上,年降雨量30mm~500mm的区域。
4.3耕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等、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不宜选择陡坡地、石
砾地等瘠薄地块。
4.4选茬
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前茬以小麦、杂粮为主,其次是豌豆茬。
5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5.1肥料
按NY/T394的要求执行,详见附录A。
5.2农药
按NY/T393的要求执行,详见附录B、附录C。
6品种
6.1品种选择
选用产量高、品质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中早熟等特性的一、二级良种。如陇薯3号、陇
薯6号等品种。
6.2种薯质量
种薯质量符合GB18133的规定。
2
DB62/T2104—2016
7播前准备
7.1整地
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5cm以上,熟化土壤,封冻前耙耱镇压保墒,做到
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坷垃,无前作根茬。春季浅耕耙耱,使土壤绵软疏松,为起垄覆膜创造良好
的条件。
7.2起垄施肥
先用划行器沿等高线划线后,在大行中间开沟集中施入底肥,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kg~
3000kg或商品生物有机肥200kg~400kg,尿素10kg、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0kg(或施尿素15kg、普通
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0kg),再进行起垄。全膜垄侧栽培要求垄底宽60cm,沟宽40cm,垄高13cm~
15cm。
7.3整垄
起垄后要进行整垄,使用整垄器,使垄面平整、紧实、无坷垃,垄面呈弓型。
7.4覆膜
7.4.1覆膜时期
采用先起垄覆膜后播种的方法。在3月底、4月初进行早春顶凌覆膜保墒。若干土层超过8cm不宜覆
膜。
7.4.2覆膜方法
全膜垄侧栽培用幅宽110cm,厚≥0.01mm的地膜覆盖;覆膜时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相接处在
垄沟中间,在下一垄沟取土压膜。覆膜要达到平、紧,两边用土压严压实,同时每隔2m~3m横压土腰
带,以防被风掀起和拦截垄沟内降水径流。
7.5打孔
覆膜后要在垄沟内打渗水孔,孔距为35cm,以便降水入渗。
8播种
8.1种薯处理
8.1.1切种
一般在播种前2d~3d左右,将种薯切成40g左右,每个切块带有1个~2个芽眼。
8.1.2刀具消毒
切块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1%的高锰酸钾对切刀消毒,先将切刀浸泡在盛有75%的酒精或
0.1%的高锰酸钾的消毒液的容器中,当切到病薯(或可疑病薯)、烂薯后换另一把刀,防止切种过程
中
传播病害。
3
DB62/T2104—2016
8.1.3药剂拌种
进行切块使用的刀具消毒,切块后每50kg种薯用2kg草木灰进行拌种,拌种后不堆积、不装袋,置
于房屋内地面24h~48h后即可播种。
8.2播种时期
在4月中下旬播种。
8.3播种方法
用小铁铲按十字将膜切破或用小直棍破膜的方法播种。全膜垄侧栽培点播在垄两侧距垄底5cm~10
cm,播深12cm~15cm。全膜垄侧栽培每垄种两行,株距35cm,行距50cm,每667m2保苗3800株左右。
播后用湿土填压播种孔,使种薯与土壤紧密结合,防止吊苗现象发生。
9田间管理
9.1覆膜后的管理
覆膜后要切实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一旦发现地膜破损,及
时用细土盖严。
9.2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保全苗,田间管理应及时查苗放苗,出苗期要随时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
苗,力求全苗。放苗后将膜孔用土封严。
9.3中后期管理
9.3.1追肥
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硼、锌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或尿素。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或0.5%
的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隔 7d喷一次,共喷2次~3次,每667m2用溶
液50kg~70kg。
9.3.2摘蕾
开花期将花蕾摘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产量和品质。
10病虫害防治
10.1防治对象
病毒病,豆白条芫菁,早、晚疫病,蚜虫。
10.2防治策略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
使用化学防治。
10.3农业防治
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2/ 090-199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1998-07-01
- DB12/ 092-1998 汤元质量卫生标准 1998-06-29
- DB23/ 483-1998 商品硅酸盐水泥熟料 1998-11-20
- DB23/ 484-1998 种子机械包衣技术规程 1998-11-20
- DB23/ 487-1998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标准 1998-12-31
- DB23/ 486-1998 黑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1998-12-22
- DB23/ 485-1998 黑龙江省地面水水域功能区划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 1998-12-22
- DB23/ 488-1998 酒巴(饭庄)分等定级规定 1998-12-15
- DB23/ 479-1998 东方红-75/802拖拉机转向离合器从动鼓轮毂产品质量分等 1998-03-30
- DB23/ 480-1998 东方红-75/802拖拉机转向离合器驱动鼓产品质量分等 199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