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408-2021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标准
DB13/T 5408-2021 Road in-place hot asphalt surface renov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408—2021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标准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sphaltpavementhot-in-placerecycling
ofhighway
2021-07-08发布2021-08-28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40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河北高速公路集团
有限公司、河北道路材料与结构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河北瑞志交通
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群乐、王联芳、秦永春、孙立军、赵宝平、秦娟、刘敬东、崔晟东、刘黎
萍、吕军军、赵翠、王晶、董大为、李彦伟、张文斌、栗辉、王杜娟、张晶晶、李强、彭勇、曹中杰、
张悦、刘天平、陈燕、韩飞飞、王明哲、高凡、孙梁、纪强、申大为、白洁、王鹏、尹林艳、刘尧、
郭军义、刘渊博、李立品、杨怀庆。
I
DB13/T5408—2021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方案设计、材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施
工质量和检查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上沥青路面的就地热再生,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DB13/T978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法(GTM)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就地热再生
采用专用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翻松,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沥青、沥青混合料、沥青再生
剂等,经加热搅拌、摊铺、碾压等工序,恢复原沥青路面面层功能的技术。
复拌再生
将原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沥青再生剂、沥青(需要时)、沥青混合料,经
热拌、摊铺、压实成型。
加铺再生
将原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沥青再生剂、新沥青(需要时),拌和形成再生
沥青混合料并摊铺熨平,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之上并熨平,两层一起压实成
型。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
回收沥青
从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抽提蒸馏得到的沥青。
1
DB13/T5408—2021
4方案设计
一般规定
4.1.1原路面整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病害主要集中在被再生层位及以上层位,再生层下的沥青层
厚度不应小于50mm。
4.1.2原路面再生深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不宜低于3.80%,回收沥青25℃针入度不宜低
于18(0.1mm)。
4.1.3原路面上存在稀浆封层、微表处、超薄罩面、碎石封层的,就地热再生应用前应充分调查原
路况,经试验分析确定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当不能满足混合料性能及施工工艺要求时,
应将上述材料层铣刨后再进行就地热再生。
原路面调查
4.2.1收集原路面建设期及运营期相关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a)原路面结构、设计标准等资料;
b)沥青路面建成时间、材料类型、结合料类型及用量、材料性能及来源、集料的级配、性质
及来源等施工信息;
c)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信息;
d)历年养护资料、检测数据等养护信息。
4.2.2调查原路面的使用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a)路面损坏的位置、形态、严重程度等,包括:龟裂、网裂、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
散、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泛油等;
b)路面结构内部损坏状况,包括:结构损坏类型、病害层位、病害严重程度、层间粘结状况
等,可通过钻芯取样等方式进行检查;
c)交通量及车辆轴载组成等信息;
d)现场取样测试沥青含量、回收沥青技术指标、混合料级配等。
4.2.3分析既有路面病害
依据路面使用环境,结合路面排水、路侧排水、路基状况等其他方面的调查,综合分析路面病
害产生的原因。
方案设计
4.3.1原路面上面层存在轻微车辙、轻微裂缝、贫油、泛油等病害时,可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
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4.3.2就地热再生应选择合理再生类型,确定翻松再生的厚度、掺加新沥青混合料的比例、加铺新
沥青混合料的厚度等。
4.3.3符合下列情形的路面,可选择复拌型就地热再生技术:
a)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缺陷,通过掺加有限的新沥青混合料基本可以改善,改善后级配适
用于路面上面层;
b)通过再生能有效恢复其路用性能,再生混合料质量达到本文件技术要求;
c)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材料较为均匀,再生施工质量易于控制。
4.3.4符合下列情形的路面,宜选择加铺型就地热再生技术:
a)原路面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不符合JTGF40中上面层集料的有关规定;
b)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仅能达到本文件技术要求的下限;
c)仅采用复拌法后再生路面的构造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d)原路面沥青层较薄,需要加铺新沥青混合料予以补强。
4.3.5采用就地热再生时,单层就地热再生的再生层厚度宜为20mm~60mm。再生层厚度超过60mm
时,宜采用二级加热翻松工艺或双层再生施工工艺。
2
DB13/T5408—2021
5材料
一般规定
5.1.1就地热再生使用的材料主要有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再生
剂、温拌剂等材料。
5.1.2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1.3除特殊说明外,就地热再生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JTGF40的有关规定。
沥青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使用新沥青的种类和标号宜与原路面采用的沥青一致。基质沥青宜采用
70号A级或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宜采用SBS改性沥青。
集料
直接用于表面层的就地热再生,其新添加的粗集料应选择具有足够强度、耐磨耗性较好的集料。
沥青再生剂
5.4.1沥青再生剂应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沥青老化程度、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回收
料(RAP)掺配比例、沥青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再生沥青的耐老化性能等,经试验确定。
5.4.2沥青再生剂性能宜满足表1的要求。
表1沥青再生剂技术要求
检验
RA-1RA-5RA-25RA-75RA-250RA-500试验方法
项目
901~4501~12501~37501~
60℃黏度mm2/s50~175176~900T0619
4500125003750060000
闪点(℃)≥220≥220≥220≥220≥220≥220T0611
饱和分含量(%)≤30≤30≤30≤30≤30≤30T0618
芳香分含量(%)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18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
≤3≤3≤3≤3≤3≤3T0619
黏度比
薄膜烘箱试验后质T0609
≤4,≥-4≤4,≥-4≤3,≥-3≤3,≥-3≤3,≥-3≤3,≥-3
量变化(%)或T0610
15℃密度
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
(g/cm3)
注:薄膜烘箱试验前后黏度比=试样薄膜烘箱试验后黏度/试样薄膜烘箱试验前黏度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
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宜按照表2测试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技术指标。
表2就地热再生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检测项目与试验方法
材料检测项目试验方法
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附录A
沥青含量
3
DB13/T5408—2021
表2就地热再生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检测项目与试验方法(续)
材料检测项目试验方法
25℃针入度
软化点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沥青
60℃动力黏度
15℃延度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粗集料吸水率T0304
6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一般规定
6.1.1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及交通组成、使用层位、气候条件、工程要求等因素,在对沥青混合
料回收料(RAP)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设计。
6.1.2加铺再生使用的新沥青混合料应符合JTGF40中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有关规定。
6.1.3复拌再生新添加的混合料,其掺配比例不宜超过再生混合料总质量的20%,当复拌再生沥青
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2/T 328-2005 白术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2005-12-22
- DB42/T 330-2005 竹节参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2005-12-22
- DB42/T 327-2005 白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05-12-22
- DB14/T 141-2005 山楂叶螨测报调查规范 2006-05-01
- DB42/T 339-2005 来凤银环蛇驯养繁殖技术规程 2005-12-31
- DB14/T 146-2005 蔗扁蛾检疫与防控技术规范 2006-05-01
- DB42/T 337-2005 七叶一枝花生产技术规程 2005-12-31
- DB14/T 140-2005 苹果斑点落叶病测报调查规范 2006-05-01
- DB42/T 331-2005 利川黄连生产操作规程 2005-12-22
- DB14/T 142-2005 金纹细蛾测报调查规范 200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