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015-2019 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DB22/T 3015-2019 DB22/T 3015-2019 Red pine borer and eriophyid be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015—2019
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
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massrearingandapplyingofBaryscapusdioryctriae
2019-05-27发布2019-06-17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01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丽文、李兴鹏、李亚男、左彤彤、陈越渠、毛赫。
I
DB22/T3019—2019
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松梢斑螟啮小蜂(Baryscapusdioryctriae)人工繁育、应用和防治效果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替代寄主蛹人工繁育红松梢斑螟啮小蜂防治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可
供防治其它鳞翅目蛀食类害虫参考。
2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果梢斑螟Dioryctriapryeri(Ragonot)
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是为害红松Pinuskoraiensis球果及枝梢的蛀食害虫。
2.2
红松果梢斑螟啮小蜂BaryscapusdioryctriaeYang&Song
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科Chalalcididae,是果梢斑螟的寄生性天敌。其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B。
2.3
蜂种originalspeciesgroup
自然环境条件下收集的红松果梢斑螟啮小蜂个体或室内人工繁育的第1代、第2代个体。
3人工繁育
3.1基本设施和备品
3.1.1设施
接种室、育蜂室、冷藏室、暗室等及接蜂箱(柜)、冰柜、生化培养箱、解剖镜等。
3.1.2备品
形管、广口瓶、培养皿、刀片、镊子、剪刀、软毛刷、尼龙纱(80目)、黑布、皮筋套、脱脂棉、
消毒液等。
3.2繁殖寄主选择及保存条件
3.2.1繁殖寄主用螟蛾科昆虫蛹
3.2.2储藏温度4℃~5℃,相对湿度RH65%~RH75%。
3.2.3储藏时间不宜超过15d。
3.3蜂种采集
1
DB22/T3019—2019
3.3.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4279-2023 洁蛋生产技术规程 2023-02-17
- NY/T 4280-2023 食用蛋粉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2023-02-17
- NY/T 4283-2023 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77-2023 剁椒加工技术规程 2023-02-17
- NY/T 4274-2023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 羊悬挂输送设备 2023-02-17
- NY/T 4273-2023 肉类热收缩包装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82-2023 腊肠加工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78-2023 马铃薯馒头加工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75-2023 糌粑生产技术规范 2023-02-17
- NY/T 4281-2023 畜禽骨肽加工技术规程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