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26-2004 出口紫苏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DB37/T 526-2004 Exporting Purple Sage Pathogen Safety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1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526—2004
出口紫苏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xxxx-xx-xx发布2005-02-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526—2004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济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宝珍刘金智宋梅远辛增英原永兰苏保乐郑城民
I
DB37/T526—2004
出口紫苏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紫苏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及农药的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辖区范围内紫苏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
3.1有害生物
对植物造成经济损失的生物,包括病原物、虫、(昆虫、螨)、草、鼠、软体动物等。
3.2综合治理
从植物生态系的整体出发,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制作用,协调运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
理措施、化学措施等各种适当防治技术,安全、经济、有效地将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
平之下的植保措施体系。
3.3农业措施
通过耕作栽培措施或利用抗病、抗虫作物品种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3.4生物措施
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
3.5生态控制
按照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调节生态环境,使其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同时不利于有害生物的发生
繁殖,达到既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又能控制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目的。
3.6化学措施
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害虫、螨、病害和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
3.7安全间隔期
在作物上最后一次施药,至大葱收获并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所需间隔的天数。
3.8防治指标
即经济阈值,为防止有害生物达到经济危害水平而设立的种群密度或发生程度。
4主要防治对象及其防治指标
3.1斑枯病病叶率5%。
3.2锈病病叶率1%-2%。
3.3蚜虫单株蚜量5-15头。
3.4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黑点银纹夜蛾、银纹夜蛾、紫苏夜蛾)百株虫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T 687-2009 梅花鹿人工饲养技术规范 2009-11-04
- DB44/T 693-2009 墨粉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2009-11-04
- DB44/T 692-2009 激光打印机鼓粉盒通用技术规范 2009-11-04
- DB64/ 558-2009 建筑工人安全操作规程 2009-10-27
- DB44/T 691-2009 竞技类电动四驱车通用技术条件 2009-11-04
- DB44/T 696.2-2009 机械安全 生活用纸加工机械 第2部分: 分切复卷机和打孔复卷机 2009-11-04
- DB44/T 696.1-2009 机械安全 生活用纸加工机械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2009-11-04
- DB44/T 703-2009 外掺氧化镁混凝土不分横缝拱坝技术导则 2009-11-25
- DB44/T 688-2009 山杜英栽培技术规程 2009-11-04
- DB44/T 685-2009 茶花嫁接技术规程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