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253-2024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 技术规程
DB4401/T 253-2024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0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10
CCSP41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253—2024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design,construction,maintenanceandoperationforthe
spongecityconstructionproject
2024-04-03发布2024-05-03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1/T253—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体要求...........................................................................6
4.1基本规定......................................................................6
4.2设计..........................................................................6
4.3施工..........................................................................6
4.4验收..........................................................................6
4.5运行维护......................................................................7
5海绵城市建设指标...................................................................7
6设计..............................................................................11
6.1基本规定.....................................................................11
6.2计算.........................................................................13
6.3建筑与小区...................................................................17
6.4道路与广场...................................................................21
6.5公园与防护绿地...............................................................23
6.6水务工程.....................................................................25
6.7轨道交通工程.................................................................26
7施工及验收........................................................................26
7.1基本规定.....................................................................26
7.2渗滞类设施...................................................................27
7.3集蓄利用类设施...............................................................41
7.4调蓄类设施...................................................................44
7.5截污净化类设施...............................................................48
7.6转输类设施...................................................................59
7.7工程验收.....................................................................62
8监测..............................................................................63
8.1基本规定.....................................................................63
I
DB4401/T253—2024
8.2片区监测.....................................................................63
8.3项目监测.....................................................................66
8.4设施监测.....................................................................67
9运行维护..........................................................................68
9.1总体要求.....................................................................68
9.2渗滞类设施运行维护...........................................................68
9.3集蓄利用类设施运行维护.......................................................73
9.4调蓄类设施运行维护...........................................................75
9.5截污净化设施运行维护.........................................................78
9.6转输类设施运行维护...........................................................82
附录A(资料性)广州市暴雨强度分区...................................................85
附录B(资料性)广州市各区100年重现期下1440min时程雨型分配图.......................88
附录C(资料性)植物应用名录.........................................................92
附录D(资料性)土壤渗透系数.........................................................93
附录E(规范性)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94
参考文献.............................................................................95
II
DB4401/T25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广州市市政公路协会、广州水务协会、广州市重点
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州
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园林生态规划
设计院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千江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南湾信
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资惠宇、安关峰、袁秀丽、彭晓春、王广华、何幸勇、张蓉、朱嵩、谭小
萍、罗慧英、刘绿曼、林彬、刘宰、陈爱华、张进、王谭、谭慧娟、李勇其、易玲、熊旭华、温智
慧、朱世泰、张雨飞、陈立、佘美萱、黄穗虹、陈方灿、黄红、张新猛、刘树养、钟亮、张驰、张
清琳、刘月、丁德文。
III
DB4401/T253-2024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总体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设计、施工及验收、监测、运行
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
符合国家最新政策及相关文件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643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
GB/T23858检查井盖
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T28592降水量等级
GB/T38906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分类
GB/T42111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设施运行与维护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
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5泵站设计标准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5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1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1
DB4401/T253—2024
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51174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GB5501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
GB5501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
GB5502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
CJ/T51城镇污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
CJ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T75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
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188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T209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CJJ/T218城市道路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287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CJJ/T294居住绿地设计标准
CJJ/T311模块化雨水储水设施技术标准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5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T265水闸设计规范
SL/T723治涝标准
DB4401/T23屋顶绿化技术规范
DB4401/T36园林种植土
DB4401/T37园林绿化植物材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绵城市sponge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
净、用、排”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
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
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
DB4401/T253-2024
3.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spongecityconstructionproject
城市建设项目中涉及海绵设施建设的项目。
3.3
海绵设施spongefacility
对于雨水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一项或多项功能的工程建设设施。
3.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eofannualrunoff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蒸发(腾)
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3.5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pollutionremovalrateofannualrunoff
通过自然方式和人工强化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等技术措施,场地内累计1年得到设计
控制的雨水径流固体悬浮物(SS)总量,占全年雨水径流固体悬浮物(SS)总量的比率。
3.6
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
采用嵌草砖、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替代传统混凝土、水泥、沥青等,铺设广场、停车场
及人行道等硬化地面,使其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提高雨水下渗能力,减小地表径流系数的雨水控
制设施。
3.7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facilities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3.8
下沉式绿地sunkengreenland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可用于渗透、滞蓄的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用于源头减排时主要功能为
径流污染控制。
3.9
绿色屋顶greenroof
表面铺装一定厚度的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构筑物屋面。
3.10
渗透塘infiltrationpond
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净化水质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
3.11
渗井infiltrationwell
一种通过井壁和井底实现雨水入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一般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
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
3
DB4401/T253—2024
3.12
蓄水池impoundingreservoir
具有削减峰值流量作用、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根据建造位置可分为地表式和地下式,按
建造形式又可分为预制成品型和现砌型。
3.13
雨水罐rainwatertank
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
3.14
调节塘(干塘)regulatingpond
主要功能为削减峰值流量,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
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
3.15
湿塘wetpond
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常年保持一定水域面积且具有拦截、临时蓄存径流雨水,并
通过限制最大流量的排水口慢慢将其引入雨水排放系统或受纳水体的低洼区。
3.16
调节池regulatingreservoir
主要用于削减排水管渠峰值流量的调蓄设施,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分为地上敞口式
调节池和地下封闭式调节池。
3.17
初期雨水弃流设施initialrainwaterremovalfacility
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
的后续处理难度的设施。
3.18
人工土壤渗滤设施artificialsoilpercolationfacility
一种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雨水净化到一定水
质指标的雨水处理设施。
3.19
植被缓冲带vegetationbufferzone
建立在河湖、溪流和沟谷沿岸,具有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泥沙、有机质、杀虫剂及其
他有害物质的植被区域。植被缓冲带又称作植被过滤带、缓冲带、河岸缓冲带和保护带等。
3.20
生态驳岸ecologicalembankment
又称自然堤岸,是利用自然条件或通过自然修复,达到生态系统平衡的设施。
3.21
雨水湿地stormwaterwetland
以雨水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人为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沼泽地等类似的区域,用于径流
雨水水质标准控制和洪峰流量控制的雨水设施。
4
DB4401/T253-2024
3.22
植草沟grassswale
依绿地或绿化带建设的浅沟,沟内种植草等植物,通过下渗,植物的吸收、储存和过滤等方式净化
和削减雨水径流的设施。
3.23
渗管/渠infiltrationpipe/channel
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
成。
3.24
生态树池ecologicaltreepool
在树池设置范围内采取特殊滤料、结构等生态化措施对雨水径流和污染物进行控制的措施。
3.25
绿地率greeningrate
在一定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用地总面积的比率。
[来源:GB50352-2019,2.0.11]
3.26
绿色屋顶率greenroofrate
绿色屋顶的面积占建筑屋顶总面积的比率。
3.27
下沉式绿地率sunkengreenlandrate
下沉式绿地面积占项目绿地总面积的比率。
3.28
可渗透地面permeableground
室外可渗透地面渗透系数不小于10-4m/s的地面及绿地。
3.29
不透水地面imperviousground
硬化地面中由石材、密级配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砖等渗透系数小于10-6m/s
的材料铺砌的地面。
3.30
室外可渗透地面率outdoorpermeablegroundrate
透水地面面积之和占室外地面总面积的比率。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
镂空面积大于或者等于1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以及透水砖、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
3.31
透水铺装率permeablepavementrate
透水铺装面积占人行道、自行车道、步行街、室外停车场、外部庭院地面等硬化地面总面积的比率。
5
DB4401/T253—2024
4总体要求
4.1基本规定
4.1.1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应全面落实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之中,并应考
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海绵设施使用功能的持续性。
4.1.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自然生态功能的发挥以江、河、
湖、海、湿地、耕地、林地、自然山体等作为雨水蓄滞载体;人工干预措施应结合生态基础设施和雨水
排放设施进行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末端调蓄。
4.1.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应符合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要求,并统筹地区排水防涝、
水污染防治和雨水利用的需求。
4.1.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
践行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理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海绵城
市建设系统。
4.1.5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源头减排海绵设施系统等和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建设,以实现水环境、水
生态、水安全、水资源等目标。
4.1.6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结合城市雨水规划等,合理确定绿地率、绿色屋顶率、可渗透地面、室外
可渗透地面率、透水铺装率等目标值。
4.1.7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的排水工程应符合GB50318、GB55027等相关规定。
4.2设计
4.2.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应按相关规划落实相应建设指标。
4.2.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应遵循安全性、系统性、实用性原则。
4.2.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应包括监测设计内容,可通过典型设施或排水分区进行监测,分析对水
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的影响与效果。
4.3施工
4.3.1施工单位在海绵城市项目设施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方案,并应经相关程序审批后执行。
4.3.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施应按照审批通过的图纸进行建设,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科学合理地统筹
施工,分项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规定。
4.3.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中应加强海绵建设设施的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提升环境保护、绿
色施工的管理水平,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的建设效果和功能发挥。
4.4验收
4.4.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在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按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开展专项验收。
4.4.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有关单位联合进行,应按照
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进行验收,并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4.4.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重点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设施规模、竖向高程、进水设施、排水设施、
溢流排放口、绿化种植等关键环节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
4.4.4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应当载明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合格与否的结论。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未经验
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工程质量验收。
4.4.5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时,应提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相关内容的竣工图纸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效果评估报告。
4.4.6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移交。
6
DB4401/T253-2024
4.4.7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建立建设工程海绵城市施工与验收技术档案。
4.4.8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缺陷责任期结束时,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海绵城市
建设项目设施检查与评估。
4.5运行维护
4.5.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运行维护责任单位应随建设项目遵循“谁所有、谁管理”“谁投资、谁
管理”“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依次予以确定。
4.5.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运行维护责任单位应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运营维护管理制度,设施、
监测设备保养手册和事故应急预案,并应定期修订。
4.5.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运行维护责任单位应定期巡检,定期检查违规排放,每一年进行检修次
数不应少于2次;在雨季来临前和雨季期间,应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进行专项巡检。
4.5.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运行维护责任单位应设有运营维护和管理人员,各岗位运营维护和管理
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
4.5.5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运行维护责任单位宜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进
行科学维护与管理。
4.5.6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施运行维护责任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运行效果监测
和定期评估。
5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5.1海绵城市建设应严格按规划确定的指标进行控制,并应符合本文件的相关规定。
5.2建设项目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时,分为指标管控类、要素管控类和豁免类:
a)指标管控类项目指有条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的建设项目;
b)要素管控类项目指因建设环境、内容、功能等因素制约而不能完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的建设项目;
c)豁免类项目指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不做强制性要求的建设项目。
5.3建筑与小区指标管控类项目应按表1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表1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新建(含扩建、成片改造)改建
序指标
指标工业商业工业商业
号住宅公建住宅公建类型
园区用地园区用地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约束性
2绿色屋顶率≥70%≥60%≥80%≥30%鼓励性
3室外可渗透地面率≥40%≥30%分类指导
4透水铺装率≥70%≥45%≥45%≥45%≥70%≥45%≥45%≥45%分类指导
5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500m3/ha——分类指导
6下沉式绿地率≥50%——约束性
7年径流污染削减率≥50%≥40%约束性
注1:室外可渗透地面率对新建工程为约束性指标,改建工程为鼓励性指标。
注2:透水铺装率中的硬化地面总面积为人行道、自行车道、步行街、室外停车场、外部庭院地面的面积之和。
对新建工程为约束性指标,改建工程为鼓励性指标。
注3: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对新建硬化面积大于10000m²的建筑与小区项目为约束性指标;对小于等于10000m2
的建筑与小区项目为鼓励性指标。
7
DB4401/T253—2024
5.4道路与广场指标管控类项目应按表2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表2道路与广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序号指标新建(含扩建、成片改造)改建指标类型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分类指导
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50%≥40%约束性
人行道、自行车道、室
3≥70%≥50%分类指导
外停车场透水铺装率
4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500m³/ha——分类指导
5广场可渗透地面率≥40%——约束性
6下沉式绿地率≥50%分类指导
注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道路工程为鼓励性指标,对广场类项目为约束性指标。
注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有正式印发相关铺装标准或指引要求的,透水铺装率可作为鼓励性指标。
注3: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对道路工程及新建硬化面积小于等于10000m²的广场类项目为鼓励性指标;对新建
硬化面积大于10000m²的广场类项目为约束性指标。
注4:下沉式绿地率对侧绿化带宽度不小于2m的道路工程及广场类项目为约束性指标;对侧绿化带宽度小于2m
的道路工程为鼓励性指标。
5.5公园与防护绿地指标管控类项目应按表3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表3公园与防护绿地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序号指标新建(含扩建、成片改造)改建指标类型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90%分类指导
2透水铺装率≥70%鼓励性
3绿地系统雨水资源利用率≥10%≥5%约束性
4单位硬化面积调蓄容积≥500m3/ha——约束性
5防护绿地下沉绿地率≥50%约束性
注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新建项目为约束性指标,改建项目为鼓励性指标。
注2:新建公园与防护绿地宜为周边不小于自身面积3倍的非透水铺装面积服务,周边非透水铺装面积的年
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0%。
5.6水务工程指标管控类项目应按表4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8
DB4401/T253-2024
表4水务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新建(含扩建、成片改造)改建
序指标
指标水环
号水环境水利管网水利管网类型
厂站境治厂站
治理工程工程工程工程
理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70%≥70%——≥70%≥70%≥70%——约束性
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50%——≥50%——≥40%——≥40%——约束性
3雨污分流比率≥100%——≥100%≥100%——约束性
重现期100年
广州市中心城区(一区):317.8mm/24h
花都区(二区):388.0mm/24h
4内涝防治标准番禺区、南沙区(三区):315.0mm/24h约束性
增城区(四区):340.5mm/24h
从化区(五区):342.3mm/24h
黄埔区(六区):375.4mm/24h
中心城区、南沙区(涉城镇开发联围)、番禺区(涉城镇开发联围):200年一遇
5城市防洪标准约束性
其他区域:50年~100年一遇
重现期≥5年重现期≥2年
广州市中心城区(一区):≥80.7mm/h广州市中心城区(一区):≥62.0mm/h
花都区(二区):≥77.4mm/h花都区(二区):≥58.3mm/h
6雨水管渠设计标准番禺区、南沙区(三区)≥68.5mm/h番禺区、南沙区(三区)≥54.00mm/h约束性
增城区(四区):≥77.9mm/h增城区(四区):≥60.2mm/h
从化区(五区):≥72.2mm/h从化区(五区):≥58.5mm/h
黄埔区(六区):≥86.6mm/h黄埔区(六区):≥65.8mm/h
7水环境质量消除黑臭水体约束性
8污水再生利用率————≥15%——约束性
9雨水资源利用率≥3%——≥3%——≥3%——≥3%——约束性
分类
10下沉式绿地率≥50%≥50%≥50%——≥40%≥40%≥4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5194-2017 无水胶印油墨 2017-11-07
- QB/T 5193-2017 全植物油胶印油墨 2017-11-07
- QB/T 5191-2017 鞋垫 2017-11-07
- QB/T 5188-2017 酿造红曲 2017-11-07
- QB/T 5190-2017 麻编鞋 2017-11-07
- QB/T 5189-2017 γ-聚谷氨酸 2017-11-07
- QB/T 5201-2017 冰衬疫苗保存箱 2017-11-07
- QB/T 5199-2017 食具消毒柜 2017-11-07
- QB/T 5200-2017 蒸汽挂烫机 2017-11-07
- QB/T 5198-2017 葡萄酒用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迁移量的测定方法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