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DB53/T 1126-2022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ganogenic Seedlings of Fire Dragon Ball"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T 1126-2022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8-12
实施日期
2022-11-12
发布单位/组织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61

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2022-08-12发布2022-11-12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112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玉溪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晓亮、张钟、杨世先、段永华、杨进成、张军云、董春富、王刚、陈佳清、

周翠英、郭春平、蔡述江、张本金、邓成忠、张玉荣、左丽娟、张娜。

I

DB53/T1126—2022

‘火龙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龙珠(Hypericum)组培苗生产的外植体的采集和处理、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

根培养、炼苗和移栽、栽后管理、出苗、包装、标识与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品种权明晰、获得品种权人繁育许可的火龙珠组培苗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306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火龙珠Hypericum

金丝桃科金丝桃属的园艺品种,是一种观果类的园艺植物,果实的颜色有红色、粉色、绿色、白色

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S:是培养基发明人Murashige和Skoog名字的缩写,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基本培养基。

WPM:是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基本培养基,Woodplantmedium。

6-BA: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NAA:萘乙酸,Naphthylaceticacid。

IBA:3-吲哚丁酸,Indole-3-butyricacid。

AC:活性炭,Activecarbon。

VC: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VitaminC。

5外植体的采集和处理

5.1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幼嫩的枝条。

1

DB53/T1126—2022

5.2采集

采集前1周停止浇水、施药、施肥。晴天中午截取枝条后及时插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容器中,并在

2h~3h内进行处理。

5.3预处理

去叶,将枝条截断为长1.0cm~1.5cm含腋芽的茎段,并洗净茎段。

5.4灭菌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酒精浸泡消毒茎段30s~60s,再用0.1%~0.2%升汞(HgCl2)溶液浸泡

灭菌3min~5min,用无菌水清洗2次~3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茎段的表面水分。

6初代培养

6.1母液配制

MS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含量参见附录A;MS、6-BA、NAA等母液配制参照NY/T2306执行;WPM基本培

养基的母液配制参见附录B。

6.2培养基

参见附录C。

6.3培养室条件

温度25℃±2℃,相对湿度30%~45%,光照强度2000Lx~3000Lx,光照时间12h/d。

6.4培养

将灭菌好的茎段接种入6.2的培养基中培养50d~65d,腋芽分化长成1.0cm~3.0cm长时初代培养

完成。

7增殖培养

7.1母液配制

见6.1。

7.2培养基

参见附录C。

7.3培养室条件

见6.3。

7.4操作要求

培养周期以芽(丛芽)或茎段(源于苗的剪切)两种植物形态进行增殖培养,继代周期25d~28d,

继代的代数控制在30代以内,增殖系数达10.23~15.36。

2

DB53/T1126—2022

8生根培养

8.1母液配制

见6.1。

8.2培养基

参见附录C。

8.3培养室条件

见6.3。

8.4操作要求

将增殖培养后获得的高度为1.0cm~1.5cm的小苗或茎段接种到8.2的培养基中培养40d~60d。

9炼苗和移栽

9.1炼苗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育良好、苗高3.0cm~5.0cm、根系长0.5cm~1.0cm的瓶苗,连瓶子一起置

瓶苗于温室或大棚内的环境中炼苗15d~20d,移栽前1d打开瓶苗的瓶盖。

9.2移栽

9.2.1基质

V椰糠︰V珍珠岩=7︰2,用水浸湿,并用杀菌剂液喷洒,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

9.2.2方法

9.2.2.1从瓶内取出种苗,不损伤根系,于清水中洗去培养基。

9.2.2.2洗净后按植株的株高、叶片数、生根量的整齐度分类.

9.2.2.3将同一类别的种苗放入杀菌剂液浸泡30s后,按1株/孔移栽入穴盘基质中,再将穴盘置于

温室或大棚内的苗床上.

9.2.2.4用塑料薄膜覆盖穴盘。

10栽后管理

10.1温度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10.2湿度

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温室或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白天控制在45%~75%,夜间控制在40%~

78%。

10.3光照

3

DB53/T1126—2022

移栽后,用遮阴网遮光,使遮光率达70%~80%,7d后逐步增加光照,15d~20d后为全光照。

10.4施肥

揭膜后即可开始施肥,宜每次以复合肥(氮磷钾的含量为17:17:17)配成浓度为0.2%~0.4%的水溶

液进行浇施。

10.5病虫害防治

参照附录D进行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

11出苗

11.1瓶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